疫情之后低迷的汽车消费,该怎么刺激?

   2022-08-12 04:53:11 网络430
核心提示:尽管疫情走向尾声,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但盼望中的车市“报复性消费”却没有到来。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上半个月的15天内,日均销售新车19014辆,相比去年同期日均销售36097辆,下滑幅度达到47%,近乎腰斩。而3月的第三周,同样同比下滑4

疫情之后低迷的汽车消费,该怎么刺激?

尽管疫情走向尾声,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但盼望中的车市“报复性消费”却没有到来。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上半个月的15天内,日均销售新车19014辆,相比去年同期日均销售36097辆,下滑幅度达到47%,近乎腰斩。而3月的第三周,同样同比下滑40%。

笔者上周在走访本地4S店时发现,大部分4S店仍然是门可罗雀。在某主流合资品牌4S店里,笔者呆了一个上午,仅有一两组客户到店。

乘联会预测,消费者购车信心在3月内很难回归正常,3月车市仍将处于历史低位。预计到4-5月份车市才能逐渐回暖。相比去年一季度509万辆的新车销售规模,今年一季度预测约为300万辆,同比下滑约210万辆。

对当下的中国车市来说,“低欲望、低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惯性,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如同一辆熄了火、停下来的火车,再想重新启动、全速前进,却不那么容易了。

如何尽快刺激消费,鼓励人们掏钱买车,已经成了恢复经济的头等大事。而且事关众多车企生死,火烧眉毛,再也拖不得。

近两日,包括浙江、北京、湖南、广东等多地,均有消息已出台或者即将出台刺激车市的具体政策。受此利好刺激,3月24、25日A股汽车板块整体连续大涨。

低迷的车市消费该怎么刺激?本文就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车了?

和“吃一顿火锅、理一次头发、逛一次街、旅一次游”这种硬核刚需相比,买车这种大额消费,到底是不是“刚需”?

相信这几天很多人开始正常上班后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路面上的车比平时要多,拥堵情况也比平时要严重。很多平时不开车的人,都选择在这段时间开车。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反而显得空荡荡。

一位同事就向笔者抱怨说,为了不迟到,提早开车出门,但还是堵了两个小时才到,“开着车都快睡着了”,“看到别人的朋友圈,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没什么人,居然还有座,明天还是坐公交算了”。

另一个朋友说,平时上班开车一个半小时,停车费15块。坐地铁半个小时,停车费0。“要不是怕疫情,真不想开车。”

围绕该不该买车和开车,眼下有两种真实的情绪:一是怕堵车,买了也不想开车。一是怕疫情,不得不开车。所以,看似买车、开车是刚需,但实际上受制于城市拥堵和用车成本,买车实际上越来越成为一种享受型消费,越来越不像“刚需”。只是疫情恐惧把这种需求提升成了“刚需”,但效果能持续多久不好说。

40%的家庭保有率,也使得买车“刚需”成色不足。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达到1.87亿辆(到今年年底应该达到2亿辆规模),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40辆。同时拥有执照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超过4亿。

考虑到中国人口密度、用车成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40%的家用保有率,已经不算低。想要寻求大的增量,恐怕还是短期要靠换购和增购、长期要靠城市化进程来实现。

还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如果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不乐观,让本有打算买车的人推迟消费,会出现“延期消费”的现象。

以上种种,决定了汽车消费的“刚需”,不是那么容易刺激。所谓疫情后的刚需,或许只是伪需求。

现有刺激手段有限,效果亦有限

其实从前年开始,车市进入下行通道,各种关于刺激国内车市的政策表态已经层出不穷。但各个部委多次联合发文,都是以鼓励为主,缺乏有效落地手段,说白了一不给钱而不给资源,全看各个地方自觉领悟,可以想见,效果大都一般。

稍微具体一些的政策,还属“放缓新能源车补贴退坡”,规定2020年延续2019年政策不退坡,一直持续到年底。此外还有属于政策吹风的“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等等,但也缺乏具体指引和落地时间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如果要刺激车市回归正轨。我们来梳理一下政策武器库现有的选项,看看有没有趁手的兵器?

首先第一个选项,就是放宽限购限牌。

从去年开始,明显发现多部委频频发文说得最多的,就是鼓励“放宽限行、限购、限牌”,但落实到地方可谓难上加难。就连北京商务局也在3月25日乌龙了一把。足可见在北上广这些限牌城市,在“放开牌照”的政策压力和城市交通生态压力之间,地方政府也显得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但是,目前实行限购政策的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贵阳这几个城市和海南省。就算是把限牌城市适度放开,也不过增加几十万辆。还是不能治本。

刺激方案里,第二个选项是“延缓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但简单想想也知道,即便是在已经实现国六的地区,4S店帮客户买国五车型并负责上外地牌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国五或国六,更多影响供给端,不太影响消费端。再说,为了刺激消费牺牲了环境,延缓了汽车排放达标,也不符合政策趋势。所以“延缓国六”,势不可行。

第三个方案是“购车补贴”。包括汽车换购补贴、下乡优惠补贴等。前者主要针对大中城市居民,包括长沙、南昌、佛山等多地已经退出了具体补贴政策,买车从补贴1000元到5000元不等。但很多省市的财政困难早已不是秘密,靠地方来补贴买车,力度有限亦不长久。

下乡优惠补贴就是此前已经推出过两次的“汽车下乡”,针对广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居民。政策大同小异,前提都是“地方政府要有能力来补贴”。2019年实践效果来看,本该最受益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却降至历年最低,足可以见政策效果之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也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多少真金白银。

不管是牌照放开、新能源延缓退坡、购车补贴、延缓国六等等政策,对刺激车市消费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如果寄希望于这些政策,很可能反而错过政策调整的最佳窗口。

要刺激消费,就要拿出真金白银,实现税改

要刺激车市,还有一个大招:税改。只有拿出真金白银,才能真正刺激消费者的欲望。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此次疫情导致的全球车企大停产,是2008年以来汽车产业遭遇的最大危机。欧美股市频频大范围熔断也证明全球市场的消费信心跌到了谷底。各家咨询机构都对今年的全球车市规模做出了悲观预期,欧美市场一二季度车市势必会跌出历史记录,在一季度铁定负增长的前提下,二季度即使五六月份疫情企稳,参照中国市场情况,再跌20%-30%也是正常的。很多咨询机构都给出了悲观预期。全年跌幅从4%、10%到20%各种预测都有。

但此前还从没有任何一场危机,带动全球车市如此步调一致的下滑。说它的影响已经堪比2008年并非虚言。

环球同此凉热,在全球车市都在跌的背景下,加之中国市场一季度已经少卖了200万辆车,后续若无猛药,很难独善其身。而现有政策显然难以达到救市效果。

其次,上次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车市销量从2007年的1648万辆,锐减到2008年的1350万辆,2009年更是下滑到1061万辆的谷底,两年时间跌了600万辆。可见在经济危机面前,车市下跌的空间是相当大的。而且,一直到2013年,美国车市才重新回到1600万辆规模,恢复正常水平。

而很不凑巧的是,中国车市从2018年进入下行通道,2020年正待企稳上扬之时,横遭疫情打击,再次跌入下降区间。如果政策刺激不到位,车市就此受到重创,很可能会步美国市场后尘,要用两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的时间来恢复元气。

美国股市此次危机中数次熔断,直到美联储放出终极武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才得以扭转局势。也足以见得“乱世”当用“重典”。

而税负改革,就是当下救市的终极大招。

汽车消费的税负怎么改?首先要给小排量、新能源车,加大购置税的减税、免税力度,有必要重拾购置税减半政策。

过去十几年来,我国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过两次。第一次在2009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推出,当年销量突破1364.48万辆,同比增幅46%;第二次从2015到2016年,2015年当年年底增幅达到14.9%,2016年达2800万辆,一举创下历史新高。可见购置税减半政策对车市拉动效果非常直接。

其次,还可以考虑将购置税转移给地方政府,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刺激汽车消费的积极性。同时也有钱改善交通设施和城市道路,为汽车消费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汽车消费税改为从价内征收改为价外征收,即面向消费者征收。车企的成本大幅降低,带动新车价格走低,会刺激一部分消费热情。同时,消费税改到价外征收,也可以引导消费者选购更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更重要的是,“消费税下划给地方征收”也是国家政策导向,如果地方政府能把消费税这一坨钱拿到手里,刺激汽车消费就更有干劲了。

根据2019年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已经明确了“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的改革方向——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

而汽车这种大宗商品,显然最适合做消费税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试点。

最后说说

其实刺激汽车消费,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最重要是要有真金白银。要刺激车市,只有政策吹风是没用的,落实要靠地方政府。那么地方财政手里必须要有钱,而且这钱要取之于汽车,用之于汽车,汽车税改势在必行。如此汽车消费才能形成稳健、良性的正向循环。在限牌、限行、限购、交通设施建设和老百姓的用车福祉之间,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了吗?发展空间有多大呢?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随着各地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成为所有行业共同的课题。

疫情让本就持续下行的中国汽车行业更加艰难,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中国汽车零售量仅25万辆,同比下滑79%,低迷形势超预期;据其预测,3-4月的车市回暖速度较慢,5月后预计恢复正常,一季度综合零售量在3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200万辆左右,下滑幅度在40%左右。

中汽协给出的预测基本一致。近日,中汽协表示,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虽然行业协会都认为疫情结束后,市场会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但疫情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全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此行业协会一直在呼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以刺激汽车消费,稳定汽车产业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产业现在处于深度低迷状态,如果今年国家层面没有强有力刺激政策,预计2020年零售或将同比下滑8%。

“刺激汽车消费是最强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是世界之灾,全球经济都将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疫情形势虽然不断好转,但全年经济增长压力也非常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8476亿元,下降18.9%。

崔东树认为,由于疫情影响,人民生活各方面尤其是消费娱乐类需求受到较大的打击,其中可拉动的主要是汽车消费,购车需求的消费额体量大、弹性大,普及率低,具有很好的调节消费贡献机会。

同时,刺激汽车消费也是汽车产业目前发展所需,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下行,新能源车也因为补贴退坡的原因,从高速增长转向下滑,汽车产业链持续处于深度低迷状态。

实际上,自2018年汽车市场转入下行之后,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但多是宏观层面,经销商层面对汽车消费政策号召力存在担忧,崔东树认为,这与很多促消费政策着力点在换购,缺少对更低一层新购群体支持有很大关系,而今年出台的政策应该侧重拉动新车首购群体,促进私车普及才能有拉动的增量效果。

建议从五大方面刺激消费

针对今年汽车市场的形势,崔东树认为长期的、间接的刺激政策可以针对增换购群体,而短期的、直接的刺激政策建议应该针对首购消费群体,他还给出了具体的五大建议:

1、建议限购城市增加指标。从2019年汽车保有量的具体数据来看,北京保有量连续5年在500万辆水平徘徊,广州和杭州的车辆保有水平都相对较差,而几大限购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城市空间相对较大,以杭州为例,其城市面积达到1.65万平方公里,比上海大三倍,但保有量仅有上海的70%,有巨大的城市交通需求和私家车普及空间。

2月份,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指出要“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去年深圳也实行了增加新能源车购车指标的政策,因此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被行业认为是大概率能够落地的政策。

2、建议车辆购置税暂时减半征收。在2009年和2015年,我国都采取过购置税减免政策来刺激汽车消费,都取得了不错效果,2015年的1.6L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使得当年车市销量增长了10%,且这一政策能够直接刺激无车族的购车,对拉动汽车市场增量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考虑到首购群体的购车需求多集中在10万级入门车型,正是自主品牌面对的消费群体,所以购置税减半政策对自主品牌也是一大利好。崔东树预计,如果今年采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话,车市总体增速或将达到5%。

3、建议新能源补贴不退坡。去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后,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应声下滑,可见补贴对新能源车的作用。而疫情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影响主要通过网约车受阻来产生,目前网约车是新能源车的主要消化渠道,但疫情之下,今年上半年网约车需求将严重受阻。

今年1月,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态,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不退坡或退坡更加温和,因此今年的6月补贴退坡幅度在10%以内,或延续补贴,这也成为较强的预期。

4、建议开展电动车下乡活动。崔东树表示,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下滑,与A00级电动车因补贴退坡导致的销量暴跌有很大关系,但农村市场其实对微型电动车有不小需求,只是被低速电动车挤占了,如果鼓励电动车向下延伸,并给予冬季续航里程一定补贴,那么将有利于新能源车的多样化发展和环境改善。

5、建议制定购车抵个税等长效措施来推动换购稳定增长。目前,购房能够抵扣个税,购车也可以推广这一政策,这样既能促进消费,也可以平衡私人把车辆挂靠公司抵税的不公平税收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没买车的有福了,国内这9个城市出台汽车刺激消费政策!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车市面临寒冬,产销量均大幅下降。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车市目前已经趋近于饱和,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小。那么我国车市是否真正饱和了呢?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又有多大呢?

首先,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市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17个月呈现销量下滑状态,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国车市已经饱和。按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来看,千人保有量数字目前中国只能排到第17位,其中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能够达到中国的4-5倍。也就是说,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其次,由于我国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地铁,公交,高铁等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导致消费者购买私人汽车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特别是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更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销量。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推广,消费者用车体验不断提升,汽车成本和价格不断降低,我国的车市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仅给予政策层面的推动,而且还大力的给予技术上的扶持与补贴。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不到8%,也就是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而想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从政策导向期迈向成长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来看,虽然我国车市并不景气,但并不代表市场刚需已经完全饱和,我国汽车市场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只有不断的抓住机遇并且勇敢迎接挑战,才能够在汽车行业转型期站住脚跟,不断增大市场份额。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国内2月份的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5.0万辆,同比下降达78.7%,一夜回到2006年2月的水平,这时候的汽车消费刺激就成了往后的主旋律。自2月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者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3号)精神,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在今年2月份以来。具体情况,教授已经帮各位大大整理了一番,其中超9个地方和多家车企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这对于还没买车的潜在群体来说有福了!

信息来源:《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

1、推动汽车更新换代。佛山号牌的车主凭旧车售卖发票或汽车报废注销证明购买新车,补助3000元/辆的补助;

2、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车,给予2000元/辆的补助;

3、鼓励汽车集体采购。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购买5台及以上的大、中、重型客运、载货汽车(车辆单价不少于50元),给予5000元/辆的补助。

信息来源:《关于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

1、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

2、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3、推进汽车更新换代,对置换或报废二手车的消费者,在我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

在指定经销商购买指定车企生产的车辆(吉利缤越、全新远景),并在当地上牌的,可获得裸车价款3%的一次性补贴,每台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

信息来源:《南昌市战疫情促消费若干措施》

引导汽车消费升级,对疫情期间在南昌市范围内购买新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按1000元/辆标准给予购车人补贴。

1、购买本地生产、销售和上牌的乘用车,让利5000元/辆,每家企业限让利销售6000/辆。

2、宁波将对本地汽车生产企业在本年首发投产并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目录的新车型,累计产量突破1万辆后,产量每超过10%给予50万元补助,每家企业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信息来源:《关于做好近期商贸领域促消费工作的指导意见》

1、鼓励购买新车,购买长春市生产并在省内销售落籍的汽车,每辆给予购车价格3%的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

2、鼓励更新换代,吉林省号牌车主凭旧车售卖发票或汽车报废注销明,购买长春市生产并在省内销售落籍的新车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

3、鼓励团体采购,对一次性购买长春市生产并在省内销售落籍的新车5辆及以上的(车辆单价不低于20万元),给予一次性补助,每辆最高不超过6000元。以上政策不叠加使用。

信息来源:《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2020-2021年)》

1、2020年4月至12月底,针对报废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的车主,补助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载客汽车4000元至22000元不等,补助载货汽车14000元;

2、针对转出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的车主,补助标准较报废减半;

3、2021年1月至12月底,补助标准退坡20%。另外,若报废或转出国III排放标准汽车的车主更换新车,汽车生产企业将给予奖励,奖励额度不低于政府补助。

具体来看,这些刺激消费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在推进汽车更新换代、新能源方面以及汽车消费升级中,给予消费者不同程度的让利政策,方便于当地消费者在进行购买环节中,获得一定的消费动力。

第二类,在一些汽车限购城市,对购车指标进行松绑,比如广州在增加10万个拍牌和摇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新增购车指标。;而杭州是则在2020年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第三类,对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相关优惠政策,提升车企的生产活力,进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车企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购车惠民政策,其中包括了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上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城哈弗、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欧尚、奇瑞汽车、广汽传祺等等。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大福利必看】长城、五菱、大众等数家车企豪掷数十亿元补贴》这一篇文章,关于里面的细节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

广汽丰田在广州购车政策的基础上,再推出购买广汽丰田新能源车型再享1万元补贴,置换再享5000元的补贴;在2020年4月30日前购买凯美瑞双擎、雷凌双擎等节能车,还能够额外享3000元节能补贴。

长城旗下的哈弗品牌从2020年2月20日起至3月31日,举办“哈弗千场云团购,6亿补贴直播送”网络团购会。

上汽通用五菱再度推出“上班通勤安全出行,五菱宝骏补贴10亿”活动,对所有购买五菱宝骏的消费者进行购车补贴,综合优惠高达11000元。

长安欧尚举行"厂家直播云团购,7亿补贴大派送"线上团购活动。

奇瑞汽车推出了“免息减压、安心返岗,5亿红包大派送”活动,包括全系指定车型限时抢购,三重至臻礼遇,至高综合优惠20000元。

自从2018年汽车消费增长趋势首次下降之后,国家就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消费政策。但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寒冬效应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而随着全国各地和多家车企出台相关购车惠民政策,汽车消费在短时间将会迎来一波较大增长。教授预计对汽车产业依赖程度高,地方财政实力较强的地区,比如广东省其他城市、上海、重庆、浙江等城市后续将跟进推出政策,而各地方政府在本轮汽车刺激消费的配合程度也将高于前些年。超9个地方和多家车企出台汽车刺激消费政策!这对于还没买车的潜在群体来说有福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之后低迷的汽车消费,该怎么刺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