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山家清供》21——紫英菊,古人“吃花”的新境界

   2023-04-21 21:38:20 网络410
核心提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古人又称之为治蔷、节花。据《埤雅》记载:"菊本作鞠,以鞠躬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讲到:“菊有两种,紫茎的气香而味甘,它的叶才可做羹;茎青而

趣谈《山家清供》21——紫英菊,古人“吃花”的新境界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古人又称之为治蔷、节花。据《埤雅》记载:"菊本作鞠,以鞠躬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讲到:“菊有两种,紫茎的气香而味甘,它的叶才可做羹;茎青而大的菊,气味像蒿而苦,像薏苡一样,不能吃。”林洪在《山家清供》中给大家推荐了一种做法:春天采菊花苗叶,略微炒一下,然后再放入姜、盐一起煮熟即可。做羹吃,可清心明目,加入枸杞叶效果更好。

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百花凋零,菊花却可以迎风绽放,傲立风霜,可能因此,菊得以博得古代文人墨客的目光。不过中国文人向来有个特性——爱一种花,不仅仅是欣赏它、歌咏它、赋予它特定的文化意义,而且一定会以花入馔,发明出各种别出心裁的食花方式。好像只有如此,才能与世俗之人区别开来,彻彻底底地与花的高洁融为一体,得到精神的升华。

古人食菊的最早记录,可见于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看人家屈原,朝饮露、夕食菊,这日子过得何等高洁清雅,和他一对比,自己简直俗到泥堆里。

到了魏晋时,钟会更是把菊提升到了神仙之食的高度。菊的吃法,最简单的,就是生嚼。不过古人的生嚼可没我们想的那么粗俗,傅玄就这样描述生食菊花的过程:“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揉以玉英,纳以朱唇。”纤纤玉手把花摘下来,放在轻薄雅致的丝巾上,轻轻地揉一揉花朵,再放入朱唇之中。看看,这场景多美,整个过程多么优雅、有格调!换做咱们这些现代的俗人那就是辣手摧花、牛嚼牡丹了。

除了单独食用菊花,古人也爱找些其他的食材和菊花一起搭配食用。古人最喜欢搭配啥呢?没别的,就是枸杞。由此看来,自古菊花和枸杞就是天生一对啊。除了泡茶,也能入菜,你看林洪这道“紫英菊”食疗羹,不就是特意推荐最后再加入一些枸杞叶效果更佳么。对于食菊,苏东坡吃得更彻底,他在《后杞菊赋》就写道:“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枸杞和菊花简直要成为全年的主食了,尤其菊花,春天吃苗,夏天吃叶,秋天吃花,到了冬天,甚至连菊花的根也不放过!

我想,比起其他朝代,宋人当真是爱的深沉了,不仅能看能吃、还能玩能歌能舞。《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了皇宫专门有菊花御宴,不仅如此,当时开封民间也非常盛行“插菊花枝,饮菊花茶,吃菊花宴,赏菊花会”。还写了一本叫《全芳备祖》的书,里面就记载当时众文士对菊花的热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

随着朝代的更替,吃货们也不断发现各种新的吃法,比如到了明代,著名的养生专家高濂,在他的《遵生八笺》中,就有两种关于菊花的吃法。一种是油煎法:“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汤焯,如法食之,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炸,其香美佳甚。”还有一种是做成“菊苗粥”:“用甘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到了清代,又有了“菊花饼”:“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到了晚清,慈禧也爱吃菊,据说如今北京流行的一道名馔菊花火锅就是她发明的。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入菜也颜色清雅可爱,赏心悦目,食之还可补气、除燥、解渴明目。不过,世人赏菊爱菊食菊之风能绵延千年、经久不衰,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历代文人——是他们赋予了菊花淡泊清华和文化附加值,我们才能享受“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之美了。

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1.含有深刻寓意或象征意义的诗句(古诗)越多越好要出处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释义:只因得到你短暂的恩爱,误了我一生的幸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释义:将会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杜甫释义:用兵器当取强锐之器,擒王则众自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释义: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刘希夷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一去不再.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释义:兰花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其一 》陶渊明 释义: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释义: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永不分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曹雪芹 释义:费心机,弄权术,但结果仍然免不了魂断命消.勿以色敌心,色衰心易迁.《无悔》 梅尧臣 释义:外表的美丽或许可以让人倾心,但是一旦容颜老去,心也就变了.心欢易醉,明月飞来花下睡.醉舞谁知,花满纱巾月满杯.《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释义:心里面高兴也是容易醉的,且就醉卧花下.落英缤纷洒在我的身上,月亮也映在我的酒杯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诗经) 》 释义: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含有深刻寓意或象征意义的诗句(古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

释义:只因得到你短暂的恩爱,误了我一生的幸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释义:将会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杜甫

释义:用兵器当取强锐之器,擒王则众自降。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释义: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一去不再。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释义:兰花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其一 》陶渊明

释义: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

释义: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曹雪芹

释义:费心机,弄权术,但结果仍然免不了魂断命消。

勿以色敌心,色衰心易迁。《无悔》 梅尧臣

释义:外表的美丽或许可以让人倾心,但是一旦容颜老去,心也就变了。

心欢易醉,明月飞来花下睡。醉舞谁知,花满纱巾月满杯。《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

释义:心里面高兴也是容易醉的,且就醉卧花下。落英缤纷洒在我的身上,月亮也映在我的酒杯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诗经) 》

释义: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3.找出五首有象征意义的古诗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

4.关于花的古诗,以及象征的意义

以松柏象征坚贞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 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 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 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 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 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 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垂柳表示依恋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故有“杨柳依依”之说。

以桑梓代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杏象征幸福 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 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画,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走运 “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走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以枫叶象征鸿运 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个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5.各种花的诗句以及象征意义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是高雅纯洁的象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某些诗词中还是爱情的象征,因“莲”与“怜”同音,是情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州曲》)。

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如陶渊明的《饮酒》)。

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桃花:象征美人,“人面桃花相映红”

丁香花:象征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桂花:象征团圆,“八月十五桂花香”

枫叶:象征鸿运 ,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个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杏花:象征幸福美满。“杏”“幸”谐音。

水仙花:象征来年走运 “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走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桑梓:象征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6.求一段含有象征意义的话.以及古诗名.

感觉楼主的问题有点模糊感,但是我还是试着用完的理解给您已个我的答案吧…… 象征一种写作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比较熟悉的就是莎士比亚喜欢用这种手法去表现他戏剧中的人物情感的洪水式的宣泄。还记得高中老师讲到象征手法的时候,说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郭沫若先生的《屈原·雷电颂》现把握找到的想管资料附在下面,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其中的象征物及意如下: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长江、东海:广大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阶级;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理想中的和平世界、一方净土。

原文: 屈原的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⑴,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

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 (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 ,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⑵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⑶,我要向你稽首⑷。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⑸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⑹,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什么个大司命⑺,什么个少司命⑻,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什么个湘君⑼,什么个湘夫人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⑾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哼,还有你这河伯⑿……哦,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是看得很清楚的呀!当我被人们押着,押上了一个高坡,卫士们要息脚,我也就站立在高坡上,回头望着龙门⒀。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结果,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

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呵?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t] 注释 [/t] ⑴「睥(Pì) 睨(nì)」眼睛斜看着,形容高傲的样子。

⑵「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原。

7.有没有古代诗词中表现人生哲理的诗句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9.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饮酒》陶渊明

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就能自得其乐。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生,才有意义。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序交替,来去匆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就能冲破阻隔,达到心灵的契合和感应。

18.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

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老一辈的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王国维词《蝶恋花》。原词是: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俱莫”一作“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阅尽天涯离别苦”,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静安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人生三境界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巅峰之作,大多数人初知王国维,可能都是通过这本书。在书中,王国维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通过三句本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展现了人生的三个层次:确立目标和方向;执着追求,忘我奋斗;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大师中的大师

清华大学创办国学院时,校长曹云祥曾想聘胡适担任国学院导师,胡适婉言谢绝,说:“非第一流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周传儒教授后来回忆清华“五大师”的关系时,说:“赵(元任)、李(济)以后学自居,陈(寅恪)以长辈待梁、王,而梁又事事推让海宁(王国维),故五大师“排座次”,则王、梁、陈、赵、李。”

王国维虽然生平沉静淡泊,与人交往不多,但是,他与梁启超先生一见如故,常常说人生能够有梁启超先生这样的朋友足矣。而梁启超对王国维的学问极为钦佩。每当遇到疑难问题,他总是说:“可问王先生。”据说,就在王国维自沉的前一天,梁启超辞职去天津,学生为梁饯行,王国维应邀前往。

王国维为何投湖,没有人说得清,但所留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

主要成就

编辑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 文史哲 学数十载,是 近代中国 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 中国古典文学 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王国维抓住时代的契机,找到自己的道路,也为学术界指出新路。他青年时期走用西方的学术与中国的学术相化合的路径,开创学术的新境界。他中年后在“五大发现”中的三个方面,即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上均作出了辛勤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被公认为是这些国际性新学术的开拓者、奠基者。王国维在学术上是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国际学术平台上来观察、思考问题的。 [9]

文学方面

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 《人间词》与《 人间词话 》,这两者又构成互相印证的关系。他词作的成就在境界的开拓上,而境界也正是《人间词话》所着力强调的。从具体作品分析,王国维的词作多摆脱了抒写离情别绪、宠辱得失的俗套,重在展现个体的人在苍茫宇宙中的悲剧命运,是对生命与灵魂的考问。他“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笔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欢无据之意境,亦即无可免之悲剧”(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诗词中因此每每流露出哀伤的气息。如《采桑子》中言:“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发现人间的苦难,是与因循守旧、知足常乐的人生相对立的境界,是人的觉醒。如此,“境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的词表达的就是一种哲学境界,而超越了伦理的境界。

《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的“无我”,即为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教育学说》一文中讲的“无欲之我”;所谓“理想”与“写实”的提法,也是来源于叔本华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王国维将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美学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人间词话》成为中国美学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启后的理论巨著。后来王国维在戏曲研究、历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做出突出贡献,也都与其极富创造性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导向有关。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 晏殊 的《 蝶恋花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 萧飒 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 何达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 登高望远 ,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 柳永 《 蝶恋花 》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 废寝忘食 ,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 辛弃疾 《 青玉案 》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 必然王国 进入自由王国。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 境界说 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合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学者)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9B%BD%E7%BB%B4/119039

以上就是关于趣谈《山家清供》21——紫英菊,古人“吃花”的新境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