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前面GB是国标的意思

   2023-03-18 04:30:54 网络610
核心提示:GB 即"国标"的汉语拼音缩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意思. 国标编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交换汉字编码标准(GB2312-80), 在此标准中制定了每一个汉字及非汉字符号的编码。规定将汉字字符分为87个区, 每个区有94个汉字(94位

标准前面GB是国标的意思

GB 即"国标"的汉语拼音缩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意思.

国标编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交换汉字编码标准(GB2312-80),

在此标准中制定了每一个汉字及非汉字符号的编码。规定将汉字字符分为87个区,

每个区有94个汉字(94位),因此共制定了87x94=8178个汉字、字符。

每一个字符的编码由2个字节(Byte, 一个字节有8位--Bit, 可以有256种不同表示)构

成(分别称为高字节和低字节),其值分别为其区位码值各加上32(既16进制的

20H),方便起见把这称作国标码,则国标码所覆盖的范围为2121H-777EH,

如中国的“中”字位于54区48位,其国标码就是5650H。当想在由西方人发明的

计算机中使用汉字时,由于国标码的范围与计算机中使用的 ASCII 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只用了一个字节中的低7位,

范围是32-126这95个)重叠,无法分出哪个是中文哪个是西文,于是规定将国标码的高低

字节的最高位均置1(Set the MSB,相当于加上128--16进制的80H),来使之区分于

ASCII 码。这样,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实际上是真正的国标码的高位置1后的变形

码(以后称此码为 GB 码),编码范围是0A1A1H-0F7FEH,前面的“中”字

的 GB 码就是0D6D0H。

在国标中规定:

1区是标点符号及下列以外的各种符号

2区是各种各样的数字符号

3区是全角西文字符(英文字母,数字,符号等)

4区是日文平假名

5区是日文片假名

6区是希腊字母表

7区是俄文字母表

8区是中文拼音字母表

9区是制表符号

10区-15区目前空着备用,

16区-55区是按拼音字母排序的常用汉字(一级汉字)

56区-87区是按部首笔画排序的非常用汉字(二级汉字)

(区位码表)

HZ码是中国留学生为了使汉字信息能在网络上直接传送而产生的。因目前大多数

(西方)网络系统为7位,最高位被屏蔽掉,因此 GB 码无法被直接传输,HZ 码规定

一个~紧接着一个{标志着从此开始的代码是国标码,一直到遇到一个~后紧接着一个},

或本行结束为止。既利用国标码高字节(区)中没有的~(7EH),形成进入(Escape in)

--~{,及退出(Escape out)--~}标志,以达到在7位网络系统中直接传递汉字信息的目的。

此时真正的一个的~及后接{符号由两个连续的~~及后接{来表示。

Big5 码是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广为使用的计算机汉字编码方案,使用的是繁体字,

因最高位被置1,所以也不能直接在7位的网络系统中传输。

JIS 既 Japan Industry Standard(日本工业标准--同 GB 意思一样),

但目前在日本的计算机中使用的编码系统较为混乱,常用的有 JIS 码(与 HZ 码类似,

采用进入-退出标志方式),Shift-JIS 码(NEC个人计算机,即NEC98系列均采用此

种编码)和 EUC 编码(与 GB 码一样,采用高低字节最高位均置1来区别于 ASCII 码)

等几种方式,日本的网络系统规定在其上传输电子邮件用 JIS 编码。

ISO15504标准是什么 ISO15504标准发展历程介绍【详解】

您好!

IT信息技术类的产品在安全标准方面,各国采用的是IEC 60950《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安全标准;在电磁兼容方面,各国要求有一些差别,如美国和日本强调的是传导骚扰和辐射骚扰,而欧盟则除了电磁骚扰还包括谐波电流、静电放电抗扰度、辐射电磁场抗扰度、传导抗扰度等各种电磁抗干扰要求。NTEK在IT信息技术设备相关测试标准有两种情况供参考:

1、电磁兼容测试标准:CISPR22、EN 55022、J55022、AS/NZS CISPR22、KN22,GB 9254、EN 55024 2010、KN24 、VCCIV-3,FCC Part15,CISPR24,GB/T17618。

2、安全测试标准:IEC/EN/UL 60950-1/-21/-22,GB 4943.1,IEC/EN 62368-1,CSAC22.2 NO.60950-1,AS/NZS60950.1,J60950,K60950。

美国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标准

ISO/IEC 15504标准是什么意思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软件质量必须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以控制的观点,成为各界共识,各种软件过程评估模型陆续涌现。本文在简单介绍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美国SEI CMM模型、贝尔加拿大Trillum模型和欧洲Bootstrap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手制订“信息技术-过程评估标准”的过程。该标准项目于1993年启动,经过近8年的SPICE试验阶段后,从2001年开始,进入正式标准制订阶段。正式标准由5个标准构成,现在已经发布3个,其余2个标准亦将于2006年之前完成发布。展望未来,这套标准必将成为国际上软件和信息技术过程评估标准的主流。

一、ISO/IEC 联合信息技术委员会

1、历史源革

ISO/IEC 联合信息技术委员会(ISO/IEC 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组建的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编号为JTC1。它在ISO和IEC共同领导下,承担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其重要性和影响力非同一般。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这两大国际顶尖的标准化机构,长期以来,形成了即有明确的业务分工,同时相互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具体的说,IEC负责电工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其它领域则由ISO负责。

20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行业界限,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ISO和IEC领导层,敏锐的把握住这个重大技术动向,决定成立联合技术委员会来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1987年原ISO/TC 97、IEC/TC 83 和IEC// SC 47B 合并,共同组成 ISO/IEC JTC1( 以下简称为JTC1 )。JTC1的成员是各个国家的具有代表资格的标准化团体,现有P(Participating)成员27个,O ( Observer )成员39个,此外还有38个联系 ( Liaison )成员,联系成员是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各种机构,其中包括16个ISO和IEC的相关专业技术委员会。

JTC1的秘书处设在美国,由美国国家标准化所 (ANSI)负责日常工作。我国是JTC1的P成员国,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代表参加JTC1的活动

JTC1下设18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专业范围的标准制定工作,参加JTC1标准制定的专家遍布全球,总数达2100多名。

2、 ISO/IEC JTC1/SC7 软件和系统工程分技术委员会

ISO/IEC JTC1/SC7是ISO/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的第七分技术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1987年,1991年正式命名为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分技术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软件和系统工程(Software and System Engineering )分技术委员会。

ISO/IEC JTC1规定SC7标准化工作的范围是:与软件产品和系统工程有关的过程、支持工具和支持技术。根据这个要求,SC7分技术委员会提出了下列六个工作领域:

1) 软件和系统工作过程

2) 软件系统产品

3) 企业架构

4) 软件工程环境

5) 软件工程知识体

6) 软件资产管理。

3、 ISO/IEC JTC1/SC7组成成员

ISO/IEC JTC1/SC7共有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27个P成员和16个O成员,

ISO/IEC JTC1/SC7现任主席是F. Coallier(加拿大) ,秘书处由加拿大标准化局承办, 我国国家标准化局代表我国参加ISO/IEC JTC1/SC7的活动。

二、制订“信息技术-过程评估标准”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软件的质量必须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以控制和保证的观点,成为软件工程界共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种软件过程评估模型陆续涌现,其中最具影响的是美国SEI 的CMM模型,贝尔加拿大的Trillum模型和欧洲的Bootstrap模型。这些模型即有共性,也各具特点,其强调的重点不尽相同。客观的说各个模型是互补的,不存在本质冲突,然而就具体软件开发商而言,面对不同的客户,必须按其特殊的要求,建立不同的管理和评估系统,势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很难适应。

1、美国SEI的CMM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研究所开发的,1987年开始研究,从1987年SEI推出SW-CMM框架开始,1991年推出CMM 1.0 版,1993年推出CMM 1.1 版,2000年推出CMMI-SE/SW 1.0版,现在普遍使用的是1.1版。CMM模型从1级至5级区分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按照软件企业的具体情况将企业定位于相应的级别。CMM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帮助一个组织通过基于模型的过程改进,达到使其软件过程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迈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组织必须建立起自己的软件过程并跟据CMM模型的要求对过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软件过程,然后再一次评估,以期达到更高的成熟都等级,或者防止软件过程成熟度能力退化。如此反复循环,最终使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趋于更加成熟。

2、 贝尔加拿大的Trillum模型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支持的能力评估模型,由加拿大贝尔,北方电讯和贝尔北方研究中心共同开发,Trillum模型以CMM模型为基础,同时有新的发展。

Trillum模型的特点包括:模型的架构是建立在路线图的基础上模型不仅适用于软件同时适用于硬件模型强调以用户为关注的焦点模型包括技术成熟度模型主要面向通讯产品。

3、Bootstrap 方法

Bootstrap是欧洲的软件公司和大学在上世纪联合进行的一个信息技术战略性的研究项目,目的是开发出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方法,项目于1993年完成。Bootstrap改进和发展了SEI为美国国防服务的CMM模型,使其可用于欧洲的软件企业,包括众多的管理、银行、保险等与国防无关的企业,Bootstrap引用了ISO 9000-3和ESA PSS-05等软件标准,设计了非常详细的过程质量属性结构,包括组织资源管理、测试方法、寿命周期技术等17个属性,改进了CMM的问卷表,改进了CMM成熟度计算方法,使其可用于过程每一个质量属性,从而得到一个过程质量剖面。Bootstrap 适用于各类软件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和综合性企业中的软件设计部门,在欧洲Bootstrap有很大的影响。

三、从SPICE试验到ISO/IEC TR 15504技术报告

1、 ISO/IEC 的SPICE 标准制订项目

20世纪90年代初,ISO/IEC 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注意到软件过程改进和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给软件产业造成的的困境,于1993年在SC 7设立第十工作组,发起了制订ISO/IEC 15504系列标准的前期工作。项目名称是“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简称SPICE。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同时决定SPICE项目可以不按正常程序,加快进行。

SPICE项目有三个主要目的:

1)为软件过程评估标准拟订草稿

2)根据草稿进行试验

3)努力推动软件产业界过程评估。

1994年,SPICE项目的基准文件出台。同时ISO/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决定在全球范围,以基准文件为基础,展开大规模试验,目的是验证文件的实用性,收集试验数据。为此在全球设立五个技术中心,负责试验的推动和管理。

SPICE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4年至1996年9月,主要目的是对文件的关键部分进行验证,包括过程管理模型、实施评估指南、评分过程需求、评估工具构建、选择指南。全球各地共有35个项目参加了第一阶段的试验。

第二阶段:从1996年9月至1998年10月,全球各地共有几百个项目参加了试验,目的是:评价全部基准文件的实用性和一致性评价过程管理模型能否体现软件工程和管理的基础实践评价评估结果的可重复性评价文件要求的正确性评价过程能力测定指南的可使用性评价过程改进指南的可使用性评价在不同环境中评估框架的可移植性。

本阶段的试验结果为标准的正式制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从1998年10月至今,目的是验证SPICE的总体目标和标准的需求,由于这时ISO/IEC 15504 TR (技术报告)已经发布,本阶段SPICE 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修改ISO/IEC 15504 TR (技术报告),将其上升为正式的国际标准提供依据。

2、ISO/IEC 15504 TR 系列技术报告

在SPICE 试验成功进行的基础上,1998年ISO/IEC JTC1正式发布了ISO/IEC 15504 TR系列技术报告, ISO/IEC 15504 TR由9部分组成,他们是:

1) ISO/IEC TR 15504-1: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一部分:概念和介绍性指南

2) ISO/IEC TR 15504-2: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二部分:过程和过程能力的参考模型

3) ISO/IEC TR 15504-3: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三部分:实施评估

4) ISO/IEC TR 1550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四部分:实施和指标指南

5) ISO/IEC TR 15504-5: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五部分:过程评估模型

6) ISO/IEC TR 15504-6: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六部分:评估员资格指南

7) ISO/IEC TR 15S04-7: 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七部分:用于过程改进指南

8) ISO/IEC TR 15504-8: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八部分:确定供应者过程能力应用指南

9 )ISO/IEC TR 15504-9:1998 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 第九部分:词汇

3、ISO/IEC 15504 TR的特征

1)在ISO和IEC 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技术报告(TR)属于标准信息文件,不具正式标准文件的地位,可以由技术委员会的P成员,以简单多数表决方式通过,由ISO和IEC秘书处发布,适用于标准的试验期。ISO/IEC 15504 TR是在SPICE试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并取得积极成果之后制订和发布的,显然还具有向正式标准过渡的特征。

2) ISO/IEC 15504 TR 是一个过程评估的框架,而不仅是一个过程评估模型。这是它与其他软件过程评估模型的一个显著区别。此外ISO/IEC 15504 TR不具排他性,只要满足基本框架的要求,就可以与其他评估模型配合使用。事实上,在ISO/IEC 15504 TR制订过程中,先期开发软件过程评估模型的国家和单位,都在文件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在图4中已经清楚的显示出。

3)在ISO/IEC 15504 TR的9个组成部分中,15504-2和15504-3 最具关键作用,15504-2是应用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模型的基础,15504-3规定了实施评估的要求。

4) ISO/IEC TR 15504-2中的模型设计为二维模型,即能力维和过程维。

5)ISO/IEC TR 15504-2中一共包括29个过程,这些过程分为5组。即:用户供应者过程(CUS),工程过程(ENG)、支持过程(SUP)管理过程(MAN)、组织过程(ORG)

6)对于每个过程,其过程能力的测定分为6个级别,即不完全级(0),已执行级(1)、已计划和跟踪级(2)、已建立级(3)、可预测级(4)、优化级(5)。

四、从技术报告到 ISO/IEC 15504 正式标准

1、ISO/IEC 15504 标准制订现状

1998年ISO/IEC TR 15504 的9个文件发布后,ISO/IEC JTC1/SC7一方面在世界各地继续大力推动SPICE试验,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积极着手制订正式标准,经过6年努力,取得重要进展,现在,已经正式发布标准3个,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是

1) ISO/IEC 15504-2:2003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二部分:实施评估

发布时间:2003年10月30日。

2) ISO/IEC 15504-3:2004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三部分:实施评估指南

发布时间:2004年1月6日。

3) ISO/IEC 15504-4:2004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四部分:过程改进和过程能力测定应用指南。

发布时间:2004年7月2日。

现在正在制订的标准有两个,它们是

1) ISO/IEC FDIS 15504-1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一部分:概念和词汇

标识符‘FDIS’表示,文件属于最终国际标准草案,正在提交各成员国表决,2004年年底,可望正式发布。

2) ISO/IEC CD 15504-5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五部分:过程评估模型范例

标识符‘CD’表示,文件属于技术委员会草稿,处于标准制订中期,估计最迟将在2006年正式发布。

2、已发布的标准内容简介

1) ISO/IEC 15504-2:2003

ISO/IEC 15504-2:2003 定义实施过程评估要求,作为使用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的基础。过程评估建立在二维模型之上,包括过程维和能力维。过程维由外部的过程参考模型(PRM)提供,PRM用来定义一个过程集合,过程由陈述过程的目的和结果来表征。能力维由测量框架组成,包括6个过程能力级别和与其相连的过程属性,评估输出称为过程剖面,由每个过程评估获得的分数的集合构成,同时也包括该过程达到的能力等级。

ISO/IEC 15504-2:2003确定过程能力测量框架和确定下述事件的要求:

实施评估

过程参考模型

过程评估模型

验证过程评估一致性。

ISO/IEC 15504-2:2003确定的过程评估要求,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它的特点是:容易进行自评估提供了用于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的基础考虑了评估的过程在执行中的前后关系评定过程的分数关注过程达到其目的的能力在组织的所有领域的可应用性为各组织之间提供客观基准。

ISO/IEC 15504-2:2003中规定了要求的最小集合,使其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一致和可重复,保证被评估过程具有代表性。当过程评估的范围相似时,评估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关于这方面的问题,ISO/IEC 15504-4将提供指南。

2) ISO/IEC 15504-3:2004

ISO/IEC 15504 为过程评估提供框架,这个框架可用于组织的计划、管理、监督、控制和改进采办、供应、开发运行、产品和服务的演变和支持。ISO/IEC 15504-3提供指南以满足ISO/IEC 15504-2规定的、执行评估要求的最小集合,提供过程评估的总的看法,提供下列指南,解释这些要求。

(1) 执行评估

(2) 过程能力测量框架

(3) 过程参考模型和过程评估模型

(4) 选择和应用评估工具

(5) 评审员资格

(6) 验证一致性

ISO/IEC 15504-3还提供了一个符合ISO/IEC 15504-2 4.2节要求的评估过程样本文件。

3) ISO/IEC 15504-4:2004

ISO/IEC 15504 为过程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用于组织的计划、管理、监督、控制和改进采办、供应、开发运行、产品和服务的演变和支持。15504-4为在过程改进和过程能力测定中,怎样利用过程评估,提供指南。在一个过程改进(PI)的环境中,过程评估利用选择的过程和能力,提供了表征一个组织单元的方法。分析过程评估的结果,对照一个组织单元的业务目标可以识别这些过程的效力、弱点和风险。这个结果反过来有助于确定这些过程对实现企业目标是否有效并提供改进动力。

对于承担的特定项目,在指定的组织单元内选择的过程,过程能力测定(PCD)关注这些过程评估的结果,以识别其效力、弱点、和危险。过程能力测定为选择供应商提供基本的输入,在这种情况下,经常用术语供应商能力测定来表示。

ISO/IEC 15504-4:2004 叙述了PI 和 PCD,叙述了如何配置PI 和 PCD。ISO/IEC 15504-4:2004为下列事项提供指南:

利用过程评估

选择过程参考模型

设定目标能力

定义评估输入

从评估输出推断过程相关的危险

过程改进的步骤

过程能力测定的步骤

评估输出分析的可比性。

3、ISO/IEC 15504 和ISO/IEC TR 15504 (SPICE)比较

ISO/IEC 15504 是在ISO/IEC TR 15504 (SPICE)的基础上制订的正式国际标准,这个标准在总结SPICE试验的基础上,继存了ISO/IEC TR 15504 (SPICE)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同时,也发生了若干引人注目的变化,

1) 标准的名称发生变化

以ISO/IEC 15504-2:2003为例,该标准的名称是ISO/IEC 15504-2:2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ss assessment -- Part 2: Performing an assessment。而ISO/IEC TR 15504-2:1998 的名称是ISO/IEC TR 15504-2: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 - Part 2: A reference model for processes and process capability。

可见标准的正式名称已从信息技术- 软件过程评估,改变为信息技术-过程评估。

这个变化表明,标准适用范围已由单纯的软件过程,扩大到信息技术的过程。范围扩大之后对软件的过程评估又有什么影响,现在还难于作出准确的分析。

2) 标准结构的变化

ISO/IEC TR 15504 (SPICE)是由9个部分组成.

正式标准将ISO/IEC TR 15504的9个部分进行了调整、和合并和修改,使标准更加精简。其主要变更如下:

(1) ISO/IEC TR 15504-1 和ISO/IEC TR 15504-9合并、修改为ISO/IEC FDIS 15504-1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一部分:概念和词汇。

(2) ISO/IEC TR 15504-3修改后命名为ISO/IEC 15504-2:2003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二部分:实施评估。

(3)ISO/IEC TR 15504-4 和ISO/IEC TR 15504-6 合并、修改后命名为ISO/IEC 15504-3:2004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三部分:实施评估指南

(4) ISO/IEC TR 15504-4 和ISO/IEC TR 15504-6合并、修改后命名为ISO/IEC 15504-4:2004 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四部分:过程改进和过程能力测定应用指南

(5)ISO/IEC TR 15504-2 和ISO/IEC TR 15504-5合并、 修改后命名为ISO/IEC CD 15504-5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五部分:一个过程评估模型范例

3) 关于过程评估模型

(1) 预计在2005年发布的ISO/IEC 15504-5信息技术-过程评估-第五部分:过程评估模型范例中,将对评估模型作出比ISO/IEC TR 15504-2更加详细和完备的叙述。过程评估模型由2维构成,即过程维和能力维。

(2)ISO/IEC 15504-5中评估模型的过程维,不再采用ISO/IEC TR 15504-2的描述和分类,而是由一个外部参考模型提供,简称为PRM。 同时过程的划分采用和ISO/IEC 12207标准接轨,ISO/IEC 12207的名称是‘信息技术-软件寿命周期过程’,是ISO/IEC JTC1 于1995年制订, 该标准被软件产业界认为是建立‘软件寿命周期过程及与之相连的任务、活动的最佳实践源泉’。采用同样由JTC1制订的ISO/IEC 12207来定义模型的过程维,非常合理。然而由于ISO/IEC 12207是早在1995年制订,在使用中发现与ISO/IEC 15504-5中评估模型的过程维的要求还存在某些细微的差距,因此在2002年发布了12207的修改版本ISO/IEC 12207:1995/Amd 1:2002,

(3)模型的能力维是一个测量的框架,具有6个过程能力级别和与其相连的过程属性。在修改的过程中注意了将过程维与ISO 9001:2000 相联系,经过这样的修改,ISO 9001:2000已经能够和ISO/IEC 15504的框架相兼容。

美国通信行业的通信资费是怎么样的

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是由标准普尔(S&P)与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于1999年8月联手推出的行业分类系统。该标准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全球统一的经济板块和行业定义。作为一个行业分类模型,GICS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它的意义在于不仅为创造易复制的、量体裁衣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使得对全球范围经济板块和行业的研究更具可比性。

标准普尔全球指数家族包含的所有公司都已根据GICS进行行业分类,每一家公司都会被分到一个子行业内,同时自动的归属于相应的行业、行业组和行业板块。

目前有34,000家交易活跃的公司已被分类,若包括交易不活跃的公司,则总数已超过50,000家。已分类的全球股票市场资产份额超过90%。

GICS为四级分类,包括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4个行业组(Industry Group),67个行业(Industry)和147个子行业(Sub-Industry)。

1998年标普(Standard &Poor)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创建了第一个专门为指数基金使用的美国行业分类系统,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故此在2000年,摩根斯坦利资本投资公司(Morgan Stanley)与标普公司重新编制了新的行业分类标准,以求与全球经济保持一致,自2002年1月开始标普公司完全执行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新的标普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把标普1500指数的成分股分为10个行业部门、24个行业组、67个行业。10个行业部门如下:

基础材料(Materials)——化学品、金属采矿、纸产品和林产品;

消费者非必需品(Unnecessary Consume)——汽车、服装、休闲和媒体;

消费者常用品(Necessary Consume)——日用产品、食品和药品零售;

能源(Energy)——能源设施、冶炼、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

金融(Finance)——银行、金融服务和所有保险;

医疗保健(Medical &Health)——经营型医疗保健服务、医疗产品、药品和生物技术;

工业(Industry)——资本货物、交通、建筑、航空和国防;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硬件、软件和通讯设备;

电信服务(Telecom)——电信服务和无线通讯;

公用事业(Utilities)——电力设备和天然气设备。

标准普尔和MSCI共同将每家公司划分入单一的GICS子行业中,依据标准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且所参考业务须获得两家公司共同认可。尽管利润是决定其主营业务的重要因素,盈利分析和市场认知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GICS是按公司来进行划分的。如果一个公司的子公司对其政府申报机构单独递交财务报告,该子公司则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并将被独立的纳入GICS分类系统。股票或其他发行物若直接与公司相关联,将与公司一起进行统一划分。

对这些公司的分类,每一年都将进行至少一次重新检验,并将持续的密切关注其经营行为。总的来说,每当有影响公司主要业务线的重大经营行为发生时,该公司的 GICS分类都会随之调整。每年至少一次的重审是为了确认GICS对某一家公司业务线的定义不会因一系列的小事而改变。

[编辑]全球行业分类标准的使用依据

1、为本地市场服务的全球标准

GICS为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者和投资研究专家提供了一个统一标准,使得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这种优势不但可以帮助外国投资者透视本地市场,同时还可以帮助本地投资者了解境外市场,它更有助于判断股价的波动是地区性的还是全球性的。而且GICS详尽的分类避免了不同性质的公司混在一起的问题。这种四层分类系统帮助在投资组合、指数及衍生产品的创建时的定制性更强,定位更准确。

2、覆盖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

GICS覆盖了全球市场,并由两家世界级指数提供商进行分析比较。由于涵盖了整个市场,而非局限于指数成分股,GICS能为指数和证券投资组合提供更详尽的信息。该标准目前已包括了全球超过34,000家交易活跃的上市公司,占全球股票市场资产总额的90%。

3、灵活性

GICS结构的四个层次不但准确地反映了当前全球股票市场的投资环境,同时也能足够灵活的捕捉将来的发展趋势。GICS的八位代码系统能够轻松的随投资环境的改变进行调整。当世界经济发生改变时,GICS的行业板块、行业组、行业和子行业将进行增加或细分。

4、有效的分析工具

使用GICS和相关标准普尔行业指数与数据的投资者,来自股票市场的各个方面,包括资产管理、行业研究、证券组合策略、同业分析以及客户账户报告等部门。GICS帮助市场参与者通过全球统一的标准划分和分析特定的公司组合。GICS全球化的特性吸引了全球的交易所采用该标准,比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 (TSX)、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ASX)以及北欧证券交易联盟(Norex Alliance)以及主要的国际投资组织,比如研究信息交换标记语言组织(RIXML)。目前采用GICS结构进行市场划分的包括买方的证券组合管理者、机构及散户经纪公司、托管人机构、大学、咨询师以及各类数据提供商。

     美国通信行业通信资费标准如下:

      一,手机收费基本标准:

      资费:每个family plan以两个用户一组为出发点,资费如下:

      550分钟收费60美元 (最多三个用户)

      700分钟收费70美元 (最多五个用户,下同)

      1400分钟收费90美元

      2100分钟收费110美元

      无限付费120美元

      如果在资费中多添加一个用户,需要多花费10美元(无限资费50美元)。

      假设我们用满名额,再列出花费:

      550分钟收费70 美元 / 3 人 = 人均为183分钟收费23美元

      700分钟收费100美元 / 5 人 = 人均为140分钟收费20 美元

      1400分钟收费120美元 / 5人 = 人均为280分钟收费24美元

      2100分钟收费140美元 / 5人 = 人均为420分钟收费28美元。

      这些超值的基本服务包括:

      Mobile to Mobile - 如果呼叫方和被叫方同属于一个通信公司的网络,则通话是完全免费的。

      Rollover(R) Minutes - 如果本月打电话的分钟数有剩余,则这部分剩余会积累到下一个月(当然这个积累的时长是有一定期限的,例如十个月)。

      International/Long Distance - 在美国没有所谓“长途”一说,因此,Long Distance就指的是国际电话。在family plan中当用手机打国际电话时,没有附加费用。当然,如果不想浪费分钟数,国际电话尽管使用 Skype 打好了。

      Suspension - 如果放假回国,则需要申请suspension,也就是停机咯。参考消费是10美元一月。

      闲时/周末通话 - 对闲时的定义是:9pm - 次日6am。在闲时和周末打电话是免费的。如果对一个family plan多花$16.99美元,就可以将plan内每个用户的闲时延长至7pm - 次日7am。

      有的套餐(在这里,1400/2100分钟套餐)里也有这种叫做亲友号码的服务。和设定好的亲友号码通话是完全免费的。这个服务适用于留学者在美国国内的使用着与留学者不同网的手机联系人。

      二、手机数据:

      用户自己购买自己的数据服务资费包,费用如下:

      200MB,15美元

      2G,25美元

      还有一种叫做tethering的服务,是可以让留学者通过手机让笔记本等其他设备上网的服务。目前只有2G + Tethering的服务包,需要十多美元的附加费。

      无限资费(无论individual的还是family的)的数据包是有的,但对手机型号有特殊要求。 不少手机(如iPhone)购买时都要求留学者必须购买数据包。这点要注意。

      三、信息,也是用户自己购买自己的信息服务资费包,费用如下:

      200条,5美元

      1500条,15美元

      无限,20美元

      对于family plan有一个独享的特惠,就是所有family用户无限,30美元,如果一个family plan有五个用户,就等于平均每个用户无限信息只需要6美元。

以上就是关于标准前面GB是国标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