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梅丸的配方是什么?

   2022-07-10 03:54:19 网络860
核心提示:张仲景乌梅汤配方,包括乌梅肉二两、细辛六钱、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六钱、当归四钱、桂枝六钱、人参六钱、附子(制)六钱、黄柏六钱、蜀椒(去目)四钱以上十味,共重八两四钱。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乌梅肉单放。2、粉碎与混合:将细辛

中药乌梅丸的配方是什么?

张仲景乌梅汤配方,包括乌梅肉二两、细辛六钱、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六钱、当归四钱、桂枝六钱、人参六钱、附子(制)六钱、黄柏六钱、蜀椒(去目)四钱以上十味,共重八两四钱。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乌梅肉单放。

2、粉碎与混合:将细辛等九味轧为粗末。另取米醋十两浸渍乌梅肉24小时,加热蒸之,至醋被吸尽取出,同粗末碾碎,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损耗率约5%。

3、制丸:取炼蜜[每药粉十两,约用炼蜜(110℃)十两,和药时蜜温100C]与上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上药一料,约制一钱重蜜丸160丸,公差率±2%。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乌梅丸证及乌梅的药性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的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丸证

【11.59】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是脏厥,不是蛔厥。 “伤寒,脉微而厥”脉跳动是非常之没有力量,手脚冰冷。,拖着到七八天,他说“肤冷”,摸起来他的肉都是冰冰的。

而“其人躁,无暂安时者”,一个人会处在这个不自主的躁动状况,他是一个人阴阳分裂的状态。烦,躁,头痛也是忽然痛来一下。这样子可以用乌梅的机会。

乌梅丸的药量比例

乌梅三百枚称起来是今天的2.1斤,代换成汉朝的剂量四五斤。

我们如果要用比较接近张仲景的剂量的话,你把乌梅的量设定成细辛的十倍,其他的药就依比例放就好。比如说你今天要开一帖乌梅丸的汤剂,你就开乌梅三钱,细辛呢就开三分,那干姜就是五分,黄连呢就是八分,就这个比例一直除下去就可以了哦。

乌梅丸的做法

而正统的乌梅丸的做法呢,是先把这个三百颗的乌梅啊,用醋泡一个晚上哦,加一点酸味的话,好像更容易入肝了哦。

然后呢,张仲景就写“蒸之五升米下”,就是放五碗米就可以了。

乌梅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肉。生川谷。

它的主治是“下气,除热烦满,安心”,因为我们在用乌梅的时候大概就是处理这一块。

乌梅它厉害的地方呢,就是它具有把这个分裂的阴阳啊,能够再统合起来的效果哦。

乌梅在临床上面可以治疗痢疾,就是拉的大便里头有白色的脓跟红色的血,那是乌梅的主治。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

乌梅白糖汤治痢疾什么都很有用,就特别强调要用乌梅白糖汤来治温病。温病啊,你这个人发烧啊,然后整个人燥热啊,昏头昏脑的哦,这个热气上来,整个人烦啊,然后神志昏乱,脉跳的倒是有力,可是稍微一按,就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空的。这些症状都会有的。

如果你遇到家里面的人隐隐怀疑他是厥阴病患者,你先请他喝一杯酸梅汤。这个五颗乌梅啊,一两白糖,用了之后觉得那个病人大有好转,你就又抓到一个厥阴病患者哦。

糖尿病也是被归纳到厥阴的范围,那标准治法我们说用肾气丸。四物汤加乌梅,你用活血滋阴的药,然后用乌梅来沟通阴阳。那他如果遇到这个咳嗽,一直咳嗽不停的人,他也会觉得,这个人上焦的热发炎啊,恐怕也是阴阳脱离,所以他就用这个金水六君汤加乌梅。那金水六君汤是用的是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个基本处理肺部的药哦,那你再加一味乌梅。

胃气痛——乌梅甘草汤

是那个胃气痛用乌梅甘草汤。就是一个人如果是胃啊,痛得不得了的话。

这一类忽然烧心,忽然刺痛哦,那个痛可以痛到很痛哦,就是胸口跟胃一起发烫,或者一起剧痛,那这一块是用乌梅丸。如果是纯粹治胃的话一个特效药就是乌梅甘草汤。五颗乌梅加五钱甘草,就水煮一煮就这样喝下去哦,顺利的话就一服就好。

如果一个人他的痔疮,就是肠子里面多那一块肉,那是不是痔疮也好,子宫息肉也好,那是有机会用到乌梅剂的。不跟你保证,但是有人子宫息肉就这样子没有了。

那刚刚讲到的这个乌梅白糖汤哦,其实用途很多的啦,你这个慢性肠炎通常就用这个方了。那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哦,拖得久了,弄得这个人寒热错杂了,然后拉肚子,那也可以用,

所以以女生来讲的话哦,你要想想你会不会是在家里面生很多闷气哦,然后肝气郁结的,然后勾芒之气受损,开始发出这个乌梅证,然后下体有什么发炎啊。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我觉得厥阴病哦,乌梅丸就像是一个,整个厥阴病通篇哦,因为厥阴病到底它就只是一个调调,一个现象,这个调调跟现象可以掺杂在很多其他的病里头。

咳嗽啦,——或者所谓的爆咳,忽然之间狂咳。那治疗喘证你要想,这个喘是怎么样的脉络下忽然之间狂喘哦,这也是阳气在外脱了哦,以厥证来讲,有的时候合乎乌梅丸证的厥就是那种手脚啊,这个忽然热一下忽然冷一下。

以病机学来说就是热气在上面,寒气掉在下面,中间的气在上逆,这种病机的话,反正你就看这个人是寒热错杂的,那就用乌梅丸。

那当然乌梅丸治久利哦,这个慢性的肠炎,可以是赤白,有带红,带白,带血,带脓的,都可以。然后过敏性的哦,也可以。那主证的话,这个人就是手脚又冰冷,然后呢,可是他的嘴巴啊会很干,这样子的一个抓法。上面的有燥热的感觉,底下有虚寒的感觉。

乌梅丸讲到最后它到底是一个保肝药啦。如果他的肝脏的病比较像是乌梅丸证的话,往往会发现——不是绝对哦,因为有的人肝脏病他根本就产生上热下寒啊,什么泻痢的证,那就直接乌梅丸没有问题了。那至于说胃病的话,我们就抓一个这个人又怕冷,可是舌头上是黄苔,很厚,那这样子就比较适合用乌梅丸。乌梅丸能不能治这个偏枯中风哦,就是脸歪掉哦,这种病有用乌梅丸治好的。

那这个神经病的患者,如果他是容易呕吐的,容易晕眩的,那你就要去把把看,是不是尺脉很虚,然后关脉很弦哦,如果有这种现象的话,你就要考虑阴阳分裂的乌梅丸。

这些这些地方呢,我想我们在看待乌梅丸的抓主证的时候,其实都是很散的,所以同学学起来可能会觉得比较辛苦一点。那甚至比如说,迎面来了一位很漂亮的小姐,你看到她是脸色红润,可是眼眶发黑,那这种通常都是厥阴病的,她有妇女病的,她的某种程度的阴阳分裂。脸色红润,但是眼眶发黑,那这样的妇女病呢,也是有机会用到乌梅剂的。

很多人他就是一个阴寒底,每个礼拜都要强迫他三次,每次是二两附子以上的四逆汤,就这样连续给他搞三个月,让他那个身体机能能够恢复。因为很多人他的那个阳气根本整个都是垮掉的,在阴阳的象度根本已经全阴了哦,纯阴无阳了。

那这个乌梅丸的话,这个阴阳分裂,我想情志上的保养怎么样的哦,还是要注意一下。

中成药乌梅丸购买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组方:

乌梅三十枚 蜀椒 当归各20g  桂枝 党参  附片各30g 干姜10g 黄连  黄柏 细辛各15g

共捣筛蜜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三十丸。乌梅先用醋浸一宿,饭上蒸,捣如泥,和各药为丸。用时如无丸药可减轻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三服,隔二小时服一次。

来源伤寒论: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乌梅丸主治厥阴风木之病。

三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

太阴病采用四逆汤,少阴病用附子汤,厥阴病用乌梅丸。

乌梅丸古代是自制,现代社会有中成药,直接买来用就可以。蜀椒就是花椒。

足厥阴肝经乙木,足少阳胆经甲木。此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

六气圆运动,厥阴风木,为初之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为初之气。

此方用来治疗蛔厥,其实主要是用来治疗厥阴风木之证。大家对厥阴证都了解的不多,所以,乌梅丸运用较少。厥阴也比较难以理解。

伤寒论经方派治疗只是按照有是证用是药的方法,如果有食而呕,心烦的使用乌梅丸就能够取得效果,对于是否有蛔虫,是否只是治疗蛔虫的药物,不做特别关注,如果只是当成治疗蛔虫病的药物,治疗范围就狭窄太多了。

我试着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理解,试图拓展治疗范围。

六气圆运动,关于厥阴风木: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厥者,极也。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

所以,考虑厥阴是阳气正要从下面发出来的时候,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受外感影响,阳气生发不出来,肝脏为阴脏,阴脏病寒,所以,肝脏病寒,寒气遏制阳气,不能升发。

临床表现为:

厥热往还,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脉虚细急数。病成之初,必气微而躁烦不安也。

个人体会:临床表现一会冷、一会正常,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感觉就是有点烧心的感觉吧,饥不欲食,不想吃饭,食则吐蛔,就是吃了就想吐,不一定有蛔虫,有时候心烦,有时候安静,脉象虚细或者急数。

辨证分析:

厥热往还者,厥为寒冷,厥阴乃阴寒已极,微阳初生之气。厥阴风木,子气为火,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

消渴者,风木之气,因水寒脱根而疏泄上冲。疏泄伤津,故渴而欲饮,饮而仍渴。

气上冲心,心中热痛者,肝经木气上冲,而心包相火又因中气虚败,不能下降。故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

土气已败,故不能食。

心烦者,蛔乃肝家阳气所生,蛔动则阳动,阳动故心烦。

木气动而耗津,故脉虚细。微阳拔根中气虚极,故脉急数。

方解:

方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损。

黄连、黄柏清火热,以保木气之津液。

桂枝、当归温养木气,以息风气。

人参、干姜以温中补土。

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

此方虽寒温并用,仍以温水寒为主,清火热为辅。

六气中为风木复杂。风木能研究彻底,余皆彻底矣。以上三阴脏病,脏病忌发汗。

乌梅丸,【来源】《伤寒论》。

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主治伤寒,下痢腹痛,久痢,诸药不愈,数10年者;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亦治劳疟;寒热劳疟久不愈,形体羸瘦,痰结胸堂,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愈。

如果药店买不到乌梅丸,也没有什么关系的,你可以根据药方药量,到药店买中药自己配做的,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更实惠更有效果

药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 黄柏各六两  

 做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温脏驱蛔。 【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乌梅丸的配方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