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

   2023-03-07 10:44:45 网络910
核心提示: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159.7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也迎来了今年下半年的开门红。可是,车企的好日子真的来了?车聚君觉得未必。虽然车市销量整体上扬,但市场两极分化却更为严重,一

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159.7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也迎来了今年下半年的开门红。

可是,车企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车聚君觉得未必。

虽然车市销量整体上扬,但市场两极分化却更为严重,一大批车企过得水深火热。据数据统计,同比跌幅高达20%以上的车企竟有36家之多。其中,27家跌幅在50%以上,13家更是销量为0。一些已经破产倒闭或停产,一些正走在这条道路的边缘。

纵观这些企业,你会发现有许多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新能源是近些年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根据之前的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需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被不少车企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吸引不少传统车企的纷纷入驻新能源市场,同时还有一批怀有“造车梦”的新势力企业。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大利器:补贴与牌照。而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发展则显得艰难无比,一些顺应补贴而生的车企/品牌更是无法存活。

知豆被很多人称之为“占号神器”,在新能源补贴政策之下,凭借补贴后3到5万元的售价,且不用摇号上牌,获得了极为不错的销量。可是,当利器失去之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知豆难以维持往日的风光。2018年起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随后更是逐渐陷入破产的边缘。

类似处境的还有康迪电动。不过,康迪电动改头换面了,在去年10月底更名为枫盛汽车,旗下以枫叶汽车品牌出现在市场。

不要把造车想的太简单,这并非一日之功,残酷的现实将时空电动、领途汽车、新特汽车、云度汽车等新势力从“造车梦”中唤醒。尤其是特斯拉巨头的来袭,国内新能源车企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除了新能源车企或新兴企业之外,一批老牌传统车企的日子也难以为继。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0月被传闻“破产”的四大车企:华泰、众泰、猎豹和力帆,它们都在榜单之中。停产停工、高管离职、经销商体系崩溃、拖欠员工薪资、大规模裁员等消息不断传出,“破产”的结局或早有定数。

华泰汽车已名存实亡,只是尚未进入“破产”流程。雪上加霜的是,华泰汽车所持曙光股份被全部冻结,逾期负债高达38.92亿元。众泰汽车和力帆汽车近期被走上了重整的道路,猎豹汽车被曝停供配件,经销商不再提供免费售后。

除了产品竞争力弱无法与主流车型竞争以外,它们无法顺利地过渡国六排放标准也是它们逐渐走向破产的边缘的重要原因。

除了民营企业以外,一些拥有国资背景的车企也正走在这条道路上。

海马汽车自2017年起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达35.2亿元。旗下两家车企中,一汽海马7月销量为0,海马轿车也仅售出324辆,同比下滑70%。作为一家国企,海马汽车频频依靠卖房度过退市的难关,不过,能否熬到它春暖花开之时呢?

天津一汽,主要生产夏利品牌车型。拥有一台夏利,曾经是每个家族的梦想。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夏利一步步走向下了神坛,逐渐被市场淘汰。

东风裕隆今年6月份传出消息,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已初步达成共识,纳智捷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北汽银翔和比速汽车也不用多言,早已有预示。

除国内自主品牌以外,也有些合资企业日子市场表现不理想。

当中,法系在华合资企业销量全面下滑。神龙汽车7月销量下滑42.4%至4011辆,东风雷诺更是退出中国市场,销量为0。迎合消费者才是王道。其它方面暂不多说,就说标致2008,作为一款曾经热销的车型,如今单月销量仅有75辆,采用的仍是被消费者诟病的三缸发动机。

韩系的北京现代近些年销量持续下滑,今年7月份销售37,079辆,同比下滑28.1%。曾经,北京现代是市场前十强车企,可如今却早已跌下神坛。

此外,日系近些年虽然反攻之势强,但也非所有日系都增长,如三菱和铃木则不太受消费者喜欢。而广汽菲克,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自然不愿买单。

车聚小结

竞争不断,淘汰不止。一句老话“未来需要这么多造车企业”吗?答案是否定的。倒闭、破产,在未来或将屡见不鲜。明年再来看车企榜单,不知道留下的能有多少?

读者们,你们怎么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终究还是垮了,众泰汽车母公司宣告破产

庚子鼠年的天灾人祸让众多企业措手不及,让原本就雪上加霜的汽车市场再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餐饮企业,旅游业等,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和考验,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何破局,如何挺过时下苦难,成为了摆在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里,有的车企熬不过而宣布倒闭,有的车企则是迎难而上,另辟蹊径,努力渡过难关。

据乘联会7月销量数据统计,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59.9万辆,同比增长7.9%,环比下降3.6%;1-7月累计销量931.1万辆,同比下降18.5%。整体而言,国内乘用车市场上半年已连续4个月实现回暖性增长,7月同比仍是正增长,环比为负,表明了市场正处于快速回暖和淡季不淡的态势。

(数据来自汽车行业关注)

即使这样,很多末流车企仍挣扎于生存一线,销量,资金,研发都成为摆在车企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成为了一个企业不可逆转的命运,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下面我们就以一些即将消失的车企展开话题,谈谈这些车企到底是如何消失在世人面前的。

长丰猎豹与很多国内造车厂一样,都是军转民的国营企业,前身是广州军区的七三一九工厂的长丰汽车,最初是以造BJ212轻型越野车起家,成功转型一个汽车企业。在1993年,在香港力丰公司和日本力豪公司的撮合下,长丰汽车引进了三菱汽车的越野车技术,签订转让帕杰罗V33/V31生产技术,生产以帕杰罗为蓝本的猎豹牌轻型越野车。

随着长丰汽车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长丰汽车完善了冲压,涂装,焊装,总装等生产线,发展成拥有长沙、永州、衡阳、广东惠州四大零部件生产基地;长沙、永州、安徽滁州三大整车生产基地;长安、北京两大研究开发中心,以及位于长沙的集团总部,形成了旗下拥有8个子公司,十余个分公司,年产轻型越野车超过10万台的大型汽车生产制造集团,“猎豹”则是长丰集团中最为重要的轻型越野车品牌。

初具规模的长丰汽车完成了对湖南省政府的整体移交,成为了国内少数几个具有政府背景的汽车厂商,并在2004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与此长丰汽车成为了军用越野车的供应大户,很大一部分销量都由军队直接采购而来的。

在引进三菱汽车技术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不乏推出质量过硬的越野车,被消费者和军队所青睐,而猎豹黑金刚是长丰汽车?一款高端产品,也是长丰汽车销量的重要来源,其车款是以三菱帕杰罗V33为蓝本所打造的,其后所推出的猎豹CS6越野车与黑金刚互为兄弟车型,互为高低搭配,在当年创下了26762台的销量纪录。

伴随着国内消费趋势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大力转向于城市化轿车和SUV车型生产与研发,长丰汽车也不例外。

在实行城市SUV化的生产转型,由于长期的体制思维和固定的政府采购,国营大户的原因,在实现更深度的市场经济转变时出了问题,不思进取,技术落后,市场思维固化制约着长丰的发展,只想着政府采购和政府补贴过活,一代经典越野车的汽车品牌便由此堕落,市场份额和军方采购急剧萎缩,被北汽越野和东风越野所蚕食。

后来,引进了广汽集团资本进行重组合并,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扶不起的长丰汽车在今年1-6月仅仅卖出了331台车,品牌形象和品牌口碑已经完全崩塌,早已在市场难以站稳脚跟。对于后续的长丰汽车的发展,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作为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力帆集团,起初是以造摩托车发家的一家汽车制造商,后来从摩托车制造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开启了一个民营企业在工业制造上的进击之路。力帆汽车从2002年进军汽车领域,起初是以商用车起步,后来发展为了微卡、微面、轻客、轻卡、中卡、重卡等产品完善的汽车厂家,并一度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商用车企业。

后来,力帆汽车靠着在商用车领域的成功,顺利拿到了轿车生产资质。

力帆汽车的首款轿车力帆520在2006年1月上市,售价不8万元的力帆520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热潮,在2007年,力帆520成功销售了4万多台,并衍生了两厢版和旅行版等多种结构。借助力帆摩托的国际化优势,力帆汽车在国产自主品牌中率先实现了“走出去”战略,在越南和俄罗斯建厂。

伴随着力帆汽车的顺风顺水,不仅在燃油版汽车上大放异彩,一口气推出了力帆820,330、530、630、X50、迈威、轩朗、X80等车型,产品线非常丰富。而且在新能源方面,力帆汽车使出了“大力气”,推出了330EV,620EV纯电动新车,并推出80E、100E、300E、320E的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累计销售1.17万辆。

你要说,如此顺风顺水的力帆汽车为何在一夜之间倾覆?这不得不说,力帆汽车本领很厉害,作死也是一流。在发展过快的前提下,力帆汽车本就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质量问题,品牌形象和一些品牌战略问题。

在风风火火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下,力帆赶上了班车,却没有想到被踢下了车。力帆陷入了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涉案金额高达1亿多,其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电动车里程和参数虚标,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不符合补贴标准,被限令整改,并明确要求暂停新能源汽车申领资格。

与此同时,让力帆汽车头疼的还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在燃油车型上,消费者多次反映车身锈蚀和动力系统的质量问题,并被相关媒体大肆报道。而且在新能源车型上,一则涉及严重质量问题的报道在网上广为流传。案例是上市没两个月的力帆650EV在路上行驶中自燃,并且这款车里程显示还有175公里时突然没电,被一辆行驶的大货车追尾,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

在接连噩耗的情况下,力帆汽车在2018年销量暴跌45%,卖出5.82万辆;2019年继续大幅下滑77.3%,仅销售1.32万辆。而整个2020年上半年,力帆仅售出282台。造成此原因主要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此后,力帆汽车在今年8月7日宣布,由于集团资不抵债,向重庆法院提出了破产拍卖,一个充满光环的民营企业由于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被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

众泰汽车的“梗”和段子一直在网上广为流传。被众多网友所调侃的“我此生能不能开上保时捷,就看众泰了”。而“众泰皮尺部”则是成为了每届车展的段子网红,可以说,模仿是众泰汽车快速发展的契机,也是快速落败的原因。众泰汽车是一个被市场风评玩死的汽车品牌。

众泰汽车“名扬青史”于汽车工业史上,则是众泰SR9这款车型,不仔细看,一些不懂车的人还真的以为是一台保时捷,而真假李逵的把戏,陆风X7也是玩得很溜。正因为由于外观上颇具豪车范,而被大众消费者所追捧,销量一度达到了加价提车的地步。

让众泰汽车大火的还不止如此,一则网上段子则是让众泰汽成为了汽车界的流量网红,段子是一男子开着改装过的众泰SR9成功骗取了数名年轻女子与其发生关系,事后被当事女士所报警抓获。

模仿让众泰汽车火了,也让众泰汽车败了。其原因还不止这些,质量问题也是众泰汽车倒闭的重要原因。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其他车企的东西,让众泰汽车在技术积累上没有太多的“干货”。所以在核心三大件上,众泰汽车旗下车型频繁出现动力系统质量问题和车身锈蚀,以及车身漏水等组装问题。

今年,众泰汽车发布2019年财报,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9.86亿元,同比下降79.78%;全年净利润亏损111.9亿元,同比下降1498.98%,去年同期盈利约8亿元。而今年1-6月,众泰汽车仅仅卖出3573台,加上旗下国六车型远远未到位,可以料到,众泰汽车要想翻身,已无可能了。

以上列举的国产汽车品牌之所以造成倒闭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还是质量问题,再者就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产品更新缓慢,注定要被涅灭在时代的长河中。

所以,给到车企的教训和道理就是,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洞悉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众泰汽车彻底“凉凉”?去年巨亏110亿董事长成“老赖”员工放假一年

年关将至,汽车企业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就在12月23日晚,此前深陷破产危机的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无继续经营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已被永康法院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被宣告破产。对于近来坏消息不断地众泰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在那个自主品牌尚未做大做强的年代,众泰汽车凭借敢为天下先得大无畏精神,一鼓作气把时下最热门的豪华品牌模仿了个遍,像是众泰版SR7,众泰SR9等,再加上豪华的配置,在2016年一度斩获了33万辆的年销量。这是众泰汽车的巅峰。不仅“皮尺部”成为全国网友的笑谈,更是让保时捷的高层都不得不服,亲临站台参观学习。但是谁也没想到,短短4年的时间,原以为会一飞冲天的它,却游走在破产的边缘。

早在今年6月份,众泰汽车就曾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众泰汽车"变更为"*ST众泰"。今年7月,一份由杭州市临安区人社局张贴的铁牛集团总部进入破产清算的文件被曝光。文件还透露,众泰汽车总部已连续7个月未支付员工工资。不过很快,临安区人社局就作出澄清公告称,铁牛集团总部进入破产清算为不实消息,这次消费者第一次开始听到众泰可能破产的消息。

随后的不到半年,各种消息纷至沓来。9月1日法院裁定受理铁牛集团破产重整申请;11月20日,*ST众泰发布公告,铁牛集团并未能履行上述协议及时对众泰汽车进行补偿;12月24日,铁牛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到现在公司停产,研究院关闭,众泰连一款符合国六标准的新车都没有。老车没法卖,新车又没有。

从2017年开始,众泰汽车销量一路下滑,2017年和2018年销量为31.7万辆和23.4万辆,2019年众泰汽车品牌销量仅为15.3万辆,同比下滑40.1%。2019年众泰汽车的营业收入仅为30亿元左右,同比下滑近80%。而在2020年,众泰前5月仅售出3573辆,同比下滑96%。众泰汽车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仅为9.81亿元,同比下滑72.68%,净利润为-15.63亿元,同比下滑105.67%。

在母公司铁牛集团破产后,众泰汽车这个挣扎在死亡线的车企,生的希望逐渐熄灭,离它正式破产也不远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众泰汽车销量最高的一年

能否熬过凛冬?

6月18日,众泰 汽车 下修2019年度业绩预期,预计2019年全年亏损108亿到115亿元,2018年同期盈利8亿元,同比下降1450%到1538%;基本每股收益亏损为5.33元/股到5.67 元/股,上年同期为每股盈利约0.39元。

此前的2020年1月,众泰 汽车 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全年亏损60亿到90亿元,同比下降约850%到1225%。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6月19日收盘,众泰 汽车 股价下跌2.66%到1.83元/股,最新总市值为37.11亿元。2017年6月,众泰 汽车 成功借壳金马股份登陆A股,股价最高为14.89元/股。

关于2019年年报,众泰 汽车 迟迟“难产”。2020年4月下旬,众泰 汽车 披露了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全年营业收入32.04亿元,同比下降28.3%;净亏损92.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261.96%;现金流净额达-10.17亿元,去年同期为-23.14亿元。

同一天,众泰 汽车 在另一条公告里称,2019年年度报告原预计披露日期为2020年4月25日,延期后的披露日期为2020年6月23日。

对于此次下修业绩,时间 财经 多次联系了众泰 汽车 方面,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下调业绩

对于此次业绩修正的原因,众泰 汽车 在公告中表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现金流受到进一步影响,受资金所限,公司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原先制定的复产计划,调整了部分复产车型并调减了复产产量,由此计算出的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造成部分资产减值的迹象,根据会计准则,对差额部分补提了资产减值损失约13.3亿元。

与此同时,众泰 汽车 还称,由于市场环境原因部分客户报告期出现信用恶化,诸如被列入失信名单,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等造成还款能力变差等情况,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部分信用较差的应收客户未来回款能力进行了重新估计,并相应补提了坏账准备,导致信用减值增加了约3.27亿元。

其实,计提商誉是众泰 汽车 亏损的重要原因。根据众泰 汽车 在4月发布的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其亏损超百亿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超60亿的商誉减值以及由于销量大幅下降造成的经营亏损。

据了解,众泰 汽车 在2017年收购永康众泰 汽车 有限公司100%股权形成合并商誉65.79亿元,超过了当时收购价(116亿元)的一半。其中,2018年计提商誉减值3.2亿元,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约60亿元。

据了解,在众泰 汽车 借壳金马股份上市时,众泰 汽车 第一大股东铁牛集团签署了一份业绩对赌协议。根据协议,作为补偿义务人的铁牛集团承诺,众泰 汽车 2016年至2019年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1亿元、14.1亿元、16.1亿元、16.1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扣非净利润为12.3亿元,只比承诺额略高2000万元;2017年扣非净利润为12.3亿元,完成率为95%;2018年扣非净亏损4.9亿元,完成业绩承诺的-30.5%。2019年财报未发布,具体情况尚不清晰。

因为2018年业绩未达标,按照双方约定,铁牛集团应向众泰 汽车 补偿股份4.68亿股。但铁牛集团表示,截至2020年5月,铁牛集团持有众泰 汽车 股份数为7.86亿股,全部股份处于司法冻结状态,经与债权人多次沟通,解除司法冻结存在很大困难,优先选择股份补偿2018年度的业绩承诺近期无法实现。

员工放假一

据了解,众泰 汽车 成立于2003年,2007年收购江南 汽车 开始了扩张之路。2009年,众泰 汽车 浙江、湖南两大生产基地产能规模达20万辆,年销售量首次突破10万辆。

期间,众泰 汽车 凭借着“高仿车型”迅速为大众熟知。其中,2013年12月众泰 汽车 首款中型SUV车型T600,酷似大众途锐和奥迪Q5的“复合版”,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5000辆;2015年,酷似大众途观的大迈X5上市;2016年10月,酷似保时捷Macan的众泰SR9将“保时泰”的名声彻底打响,上市初期曾月销量超过6000辆,一度成为网红车。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众泰 汽车 在2016年销量达到33万辆。

中国 汽车 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曾表示,众泰的成功更多可以用“侥幸”来形容。过去一款新车的生命周期是三五年,别人新车推出一年,众泰模仿一年推出来,还有一两年的流行期。但现在整个 汽车 产业加速向互联网、IT产业靠拢,研发节奏加快,“可能还没等你模仿出来,流行就过去了。”

自2017年开始,众泰 汽车 销量一路下滑,2017年和2018年销量为31.7万辆和15.48万辆,2019年众泰 汽车 (不包括君马)品牌销量仅为11.66万辆,同时众泰 汽车 (不包括君马)品牌全年新车生产总量仅为11.48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17%。

与此同时,众泰 汽车 自身的问题不断显现。天眼查显示,2020年4月,众泰 汽车 董事长金浙勇被限制高消费。另外,今年内已有两名高管离职。3月,众泰 汽车 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裁陈静、公司副总裁邓晓明递交辞职报告;2020年以来,众泰 汽车 有19个开庭公告信息,主要为买卖合同纠纷和广告合同纠纷,众泰 汽车 都是被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众泰 汽车 湖南基地发布放假通知,称由于 汽车 行业下行压力及疫情严重影响,该基地全体在职员工放假时间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通知还显示,众泰 汽车 鼓励员工主动离职,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资金补贴。

对于未来,众泰 汽车 难言乐观。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众泰 汽车 预计净利润为亏损7亿元到10亿元,同比下降141.04%到244.34%。众泰 汽车 已经多月未公布产销数据,根据媒体报道未经官方确认的数据显示,众泰 汽车 今年前5个月销量为3573辆,同比下滑96%,远远差于行业平均22%的跌幅。(北京时间 财经 欧阳西子)

2016年。

2016年上市两天就订了超过2万辆,还让2016年众泰汽车的销量达到33万辆,是众泰有史以来卖的最好的一年。

众泰汽车也是有过高光时刻的,特别是SR9上市后成为众泰的“明星”产品。得益于此,众泰汽车2016年累计销量达到33.31万辆,同比增长50%,也是众泰汽车销量最高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后续多次爆发质量问题,口碑急速下滑,众泰汽车销量一路下降,2017年销量出现下滑后,2018年销量跌至15.48万辆,2019年销量仅为11.66万辆,并在2020年跌入谷底。

以上就是关于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