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寺附近的财神庙

   2022-11-28 21:35:53 网络390
核心提示:平坦寺附近的财神庙,平遥古城城隍庙财神庙最大特点是“庙中有庙”,组成一幅“尊神艺屋一庙,协同同受香烛” 的独特景色,以城隍正殿为管理中心,由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一部分构成,建筑雄伟壮观,殿宇建筑储存完好无损,在中国

平坦寺附近的财神庙

平坦寺附近的财神庙,平遥古城城隍庙财神庙最大特点是“庙中有庙”,组成一幅“尊神艺屋一庙,协同同受香烛” 的独特景色,以城隍正殿为管理中心,由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一部分构成,建筑雄伟壮观,殿宇建筑储存完好无损,在中国市级城隍庙中当属佳品

望牛墩有没有神庙

有。化州市汇江名苑附近有一座孔庙,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教育路上,距离2公里,化州孔庙,又叫文庙、学宫,位于化州市宝山之南,北倚宝山,南朝鉴水,以中路为轴,东西对称,殿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是粤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形制最完整的孔庙。

中国都有哪些庙会之类的活动,什么时间?

有的。

望牛墩镇政府附近有:

胡氏宗祠,聚贤街,素庵、北帝庙,创新路、阁公庙、西翠袁公祠、觉华寺、玉皇古庙、谢屋祠堂、三界庙堂、元信陈公祠、观音宫、康王古庙,河北街、天德公祠、新基莫氏祠堂、闽兴早餐、洪山宫、高恪樊公祠、观音祖庙、关帝古庙、观音宫,金曲路,等寺、庙、道观、塔。

距离望牛墩镇政府最近寺、庙、道观、塔是胡氏宗祠,聚贤街。

全国一共有多少座皇城庙

庙会

开放分类: 宗教、民俗、节日、习俗、春节习俗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跟。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

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庙会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都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但就庙会的活动内容来说,仍偏重于祭神赛会,而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北京庙会

[编辑本段]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 卜碌碌直响。

这种风车有单一的,有四个以至十几个连在一起的。傍晚,太阳平西的时候,你只要仁立街头,就能见到一辆接一辆的自行车形成了湍急的车流。

香客们求财心虔,哪还管你扑面而来的五、六级大风呢!临近财神庙一里余,路旁遍设香烛表纸的摊子。入庙首要就是参拜财神。只见殿内香烟绦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磐悠扬之声。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北京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新福商品。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还有长尺半、阔半尺的印有金鳞图案和“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的大红香客们在车前的灯叉上插着一只或大或小的风车,车把挂满了成串儿的金银元宝和红纸金鳞鱼;头戴毡帽缎带的隙缝中满插红绒花、金“福”“寿”字和孔雀翎——他们神采飞扬地“胜利”返航了。一路行来,只听风车卜碌碌乱响,纸鱼扑楞楞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各自抵家,绒花金宇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供奉的神祗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地狱阴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执掌地狱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善恶鬼魂给以奖惩的“执法官”。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他们有的勾锁亡魂,有的押着所谓阳世间的“恶人”在滥施非刑。什么上刀山,下油锅,大锯锯,上磨研以及敲牙割舌、过奈何桥等,真是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当初有个别小鬼行刑场面的塑像前还设有“机括”。只见小鬼们双手高擎铁链,正欲拘拿亡魂。其青脸红发,锯齿猿牙的凶恶相令人望而生畏。但因殿内光线阴暗,香客们好奇心胜,必欲走近以窥端倪,谁料刚一上前,恰好踩中消息,只听哗啦啦一响,小鬼猛抖手中锁链,不偏不倚,端端地套在了那倒霉香客的脖子上。事出不防,香客们心中早已是恐惧不安的了,陡然经此一吓,竟有当场毙命者。以后,事出多起,在舆论的压力下,也就将这种灭绝人性的玩艺儿拆掉了。而“喜神祠”却是与它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了。男女青年,或单独,或成双地到月下老人的塑像前虔心祝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有父母来为子女祈福的。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最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 且设有各种新奇别致的玩艺儿,其中包括初八的“顺星”和十八的“会神仙”,虽属宗教仪式,但也新鲜有趣。

上午八时左右,这里早巳人头攒动了。门口遍布卖小吃的摊贩,所卖小吃也与其它庙会大同小异。但是终究太早,生意还比较清淡。而最热闹的一幕却是进山门时的“摸石猴儿”。观门呈拱形(共三门,中间大,两翼小),门的内圈系以一弧形石雕为饰。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当然这纯系无稽之谈,但游人则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儿”也就成为新正逛白云观的传统节目了。长期经人们的抚摸,山门上弯窿般的石雕,别处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独这个小猴儿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别逗人喜爱。

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溜溜”一天,也真够辛苦的了。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金钱眼”的一对“活道具”。他们所坐的桥洞上端,东西各高悬一直径约为两尺、厚为三寸余的纸胎,上面糊以金纸的大金钱。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道士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这就是著名的“打金钱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北京的庙会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一个月内就有数天,会期除固定的,还有不定天数的。比如清末民初的会期: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庙,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护国寺。再加上正月初一开庙的东岳庙和大钟寺(一般开庙10天到半月),初二的财神庙,十七、十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等等。各类庙会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还不只一处,所以说北京又是庙会的天下.想把所有的庙会详尽地统计起来实在是不太容易。

北京的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庙会的形成发展最初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久而久之,庙会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货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宗教活动倒是次要的了。

老北京"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们大都不愿光顾大街上林立着的大商场和百货公司,就像现在买菜到农贸市场一样,她们到庙市上去买东西,挑选方便,价钱又便宜,庙会的商贩们尽量地满足她们的需求。首先货物种类齐全,锅盆碗箸,日用百货,衣帽鞋袜等应有尽有。货物质量不要求多么精致,只要结实、便宜。主妇们选购了必需品之后,一般能满足几天的需求,所以,同一个地区不必天天有庙会。庙会的商贩们,也在一个庙会结束前,又把全部家当搬到另一个庙会。因此北京的庙会虽然地方不同,内容却又大同小异,经常逛庙会者都知道,走到哪里全都是这些人。

北京的庙宇中,有几处的宗教活动是极富特色的。 如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黄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宫等,这是喇嘛庙宗教仪式:由喇嘛们扮演鬼怪;长教喇嘛手执法器,游转之后,将"鬼"除之。再如城隍庙的"城隍出巡"也是单纯的宗教活动,每年五月初一,东城的大兴县城隍庙和四月二十二城西的宛平县城隍庙都有"城隍出巡"。届时,将庙内城隍的塑像抬出,不但前呼后拥的仪仗执事,还有若干"马童"和装扮成各式模样的善男信女们,一直走到都城隍庙,出巡之时,大街上观看者如潮似海。每年十月二十五的白塔燃灯、七月十五中元日的烧法船、正月初八的星灯等,宗教气氛极为浓烈,有些活动只属宗教范畴,而且没有庙会市场伴随。其他的庙会期间,虽然也都是该庙举行宗教活动的时间,但由于特色不浓,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

神话色彩浓郁的古盘庙会

[编辑本段]

在豫南巍峨的桐柏山系中,有一座老年山,名曰盘古山,或叫九龙山。以山顶为界,北属 泌阳县,南归桐柏县。传说,早在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是盘古神砍开了一个飘来飘去的大气包,气包变成大山,盘古就在这山上休息。三仙女下凡和盘古结为兄妹,开始了人间的生活,兄妹俩穿树叶,采野果,捕鱼打猎,构木为巢,生活得十分快乐。后来,天地间忽然洪水泛滥,天塌地陷,人类毁灭,盘古兄妹被石狮子搭救,得以生存。事后,兄妹俩补好了天上的漏洞,又滚石磨验婚结为夫妻,天底下才有了人烟。盘古兄妹成了人类始祖,他们居住的山也叫盘古山了。 每年春天,盘古山一带的人们都要祭祀盘古,祭祀盘古的时间是农历的三月三日,俗称盘古会,一般持续5天。大会期间,各路善男信女以响器为前导,抬着贡献给盘古爷的整猪整羊等供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爬到山顶盘古寺。 祭祖的时候,先要燃放鞭炮,意思是告诉盘古,他的后代子孙没有忘记他的功德,今年又来祭拜他了。紧接着,人们手执香炷,躬身向盘古塑像祈祷,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夙愿倾诉给盘古。而后,他们又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虔诚地叩头祝福。有的人不惜重金捐赠香火钱,以表示自己对盘古的崇敬之情。 庙会期间,盘古大殿前人们用砖砌了一座大约有一间房大小的“香炉”,专供善男信女焚烧香表。香炉根部,留有数十个方孔。方孔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通风,使香火更旺;二是可以从孔中扒出香灰,供人们烧鸡蛋和烤馍用。当地风俗:吃了盘古爷殿前香灰烧熟的鸡蛋,可以治百病,辟邪恶,去灾祸。上山祭祖的人,除带香表、鞭炮、供品外,还要用布兜或提篮带上一些鸡蛋。鸡蛋烧熟后,有的当时剥皮食之,有的小心翼翼地拾入篮子,带回家去。据说盘古爷把灵气附在鸡蛋上,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健身,在人们看来,既然盘古爷能够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那么驱除疾病、保佑福禄等区区小事更不在话下。 盘古庙会祭祖活动一般是有组织进行的。盘古山周围分为四大域,各有域长。每年三月的朝祖会由四域长轮流主持,担任会首。会首负责会期的治安秩序,香火收入的使用、戏班安排等重大事情。 盘古山周围群众之所以将盘古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灵,除了盘古有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功业以外,还因为盘古是庇护他们安居乐业的保护神。他们祭奉盘古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祈雨、求子、保平安。传说中盘古爷有行三场私雨的权利。所以,百姓需要雨水的时候,只要向盘古乞求,盘古就能满足人们的心愿。当地山民中还有一种说法,盘古爷爱干净,三月三庙会以后下一场洗山雨,冲冲人们留在山上的污秽。庙会期间人们之所以向盘古求子,也是因为盘古爷盘古奶捏泥人繁衍了人类。 河南桐柏县的盘古庙会,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神话色彩。庙会上的每一种祭祀活动,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在当地流传。

老北京几个典型庙会

[编辑本段]

(一)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在今西城区成方街一带。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然而这座古庙于老北京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北京庙会的诞生地。

在明代都城隍庙的庙会规模相当可观。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说:"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灯市,可轰动九城,能与灯市相比的都城隍庙庙会,其盛况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庙会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还由太常寺官员在此举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动。届时,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云集此地,高声叫卖,热闹非凡。"闹市口"即是记载当时庙会盛况的地名。由于庙会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窃剪绺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因而留下"闹市口常闹事,太平桥不太平"的谚语。

随着社会的发达,都城隍庙的庙会逐渐衰落,被广安门里的报国寺庙会取代。不久琉璃厂市场又取代了报国寺庙会。

(二)土地庙

土地庙也叫"都土地庙",在宣武门外下斜街路西,庙的规模不大,但庙会的规模不小。每月逢三有庙会,以商业活动为主。《光绪顺天府志》说:"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能与号称"东西二庙"的庙会"并称胜",可见盛况不一般。商贩货摊和文艺演出场地多在庙的四周,春秋旺季摊位可以一直摆到广安门大街上。

土地庙周围多是普通城市劳动阶层和菜农、花农,因此土地庙的庙会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锅碗瓢盆,中小农具,种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宝翠钻、古玩字画等有钱人喜欢的东西。庙会上的鲜花买卖,是土地庙庙会的一项主要特色,因其于花乡--丰台十八村毗邻,所以这里的鲜花远胜其他庙会。鲜花的品种又多又鲜,而且还不乏奇花异草。土地庙的庙会上还有一种商品特别多,这就是鸡毛掸子。旧北京老百姓用它们打扫卫生,还是室内不可缺少的摆设。尤其是春节前,鸡毛掸子是各家各户不可缺少的工具。

建国初期北京的土地庙会还兴旺过一个时期,现在庙会已不存在,但是庙的建筑还在,只是早已作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正名妙应寺,是北京名刹,因寺内有座"以镇都邑"的藏式佛塔,通体皆白,故俗称白塔寺,而正名妙应却不大提及了。 白塔寺的庙会在农历每月五、六两日举行,也是北京主要庙会之一。《旧京琐记》里有记载:“…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 白塔寺的庙会与护国寺庙会基本相同,因白塔寺与护国寺不但位置相邻,而且庙会的日期也相近。 庙会期间,除与其他庙会类似的山货、百货、食品、玩具和农副产品等货摊外,木碗货摊是其特色。《旧都文物略》中说:“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木器竹器,皆属特有。”卖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市场也是白塔寺庙会的特有市场。这些东西不但有它的实用性,而且由于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很多都已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白塔寺庙会止于公私合营之后。

(四)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北京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庙会定在农历每月七、八两日。

护国寺庙会上货摊多,货物齐,在这里不仅买货,还可以听听相声,看看杂耍,是吃、穿、用、玩应有尽有。《京都竹枝词》中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护国寺庙会上玉器摊很盛。北京是数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为玉器产地,庙会期间,达官显贵多爱逛玉器摊。饽饽铺和扇子铺在庙会上也是个大行业。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档的羽毛扇,高档的折扇和团扇。有的折扇和团扇上不仅雕花刻纹,还镶嵌珠宝玉石,扇面上有画师作画,大家题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之西,是北京名刹之一,当初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是"东西两庙"之东庙。每旬九、十有庙会。因此地繁华,游人众多,有的摊贩为多赚钱,九、十两天之后不走,继续营业一两天,这样隆福寺的庙会就由每旬两天变为逢九、十、一、二这4天了。

隆福寺庙会的规模居京城庙会之首位。《日下旧闻考》中�说“……�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为庙市之冠。”《燕京岁时记》云:“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该庙会上珠宝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买卖在这里也很兴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种多样,随季变换,至今这里的小吃店还颇有名气,保留着一些传统品种,受到老北京人的欢迎。庙会上洋烟画摊前也常常是挤满了人,过去有搜集洋画片的,和现在集邮相似,因此产生了交换洋烟画的"自由市场"。

解放后政府将各种摊贩集中在庙前的大棚内,固定摊位,独自经营。名曰"东四人民市场",后改为国营百货商场。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层的营业大棚拆掉,换了一座高八层的商业大厦,改名为"隆福大厦",原隆福寺庙的建筑已荡然无存。

(六)厂甸

厂甸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庙会,是老北京春节期间游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当时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厂甸的。

明嘉靖间为了皇宫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东华门、灯市口一带的灯市部分移到琉璃厂附近。上元节时这时搭棚悬灯,热闹非凡。宣武门外是各省会馆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于此,暇时多愿到琉璃厂逛逛,对促进琉璃厂书肆和文物、南纸店铺的发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会上一些暴发户附庸风雅,不读书也大量购买书籍,放在家里摆样子。不懂文物的人,也买名人字画,名瓷和青铜器,也促进了琉璃厂的古籍、文物行业的兴盛。

厂甸庙会是由看灯逐渐形成庙会的,从乾隆年间就规模相当可观了。庙会上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逛庙会的人是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无论男女老少到厂甸都能各有所获。 今天的厂甸庙会是北京城内唯一的开放式庙会,琉璃厂也被恢复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街。

(七)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复兴门外白云路之东。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庙会。以宗教活动为主。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山门"摸石猴",窝风桥上"打金钱眼",元辰殿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图前“寻找命星”等等。

其中"摸石猴",除山门上这只石猴外,还有两只石猴隐藏在其他石刻的花纹中,名曰“三猴不见面”,后二猴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白云观还有“铁打白云观,三猴不见面,”的说法。窝风桥据传是佛道相争的产物,原桥在“文革”期间被拆毁改为防空洞。现在的桥是一九八八年又依旧样重建的。道教文化中,天干地支配合,每六十年重复一次,叫一个花甲子,每年都有一位对应星宿当值。元辰殿中塑有以六十年花甲子为顺序的六十位星宿像,顺星就是游客到元辰殿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在塑像前跪拜,烧香、布施之后,即可保佑自己一年顺遂。

上述庙会现在仅存厂甸和白云观两处,这里给个提示,白云观的另两只石猴,一直在山门外,一只躲在窝风桥旁,明年春节,如果有时间你不妨按照我说的,到白云观走走,争取把这三只石猴都摸全了。

庙会又称庄稼会,其形成的物质条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

庙宇与庙会

焦守正

“庙”字本身有三种含义:第一,奉祀神佛、祖先或圣人先贤的处所;第二,指朝堂,也叫庙堂,是朝廷的代称;第三,庙号,即已死皇帝的代称。庙宇是奉祀的场所,随宗教及其奉祀的偶像不同,庙宇的布局和风格也就不同。

北京地区是各种宗教荟萃之地,除了儒、道、佛三大宗教之外,还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等。“儒术”虽然是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重要依据,但它毕竟不能算是宗教,所以,主要宗教就是佛、道两家,两家之中又派生出不少流派。

各种宗教传入北京后,都在京城修建了自己的庙宇,尽管形式、格局五花八门,但从信仰和奉祀内容来看,其名称不外乎庵、观、寺、院、宫、庙、堂、祠等几类。据1936年编的《北平庙宇通检》中所收集的庙宇,内城303座、外城258座,东南郊区33座,西北郊区348座,共计有942座。据说这仅是当年北京庙宇总数的一半。

北京地区诸多庙宇名称有一特点,除皇家赐名外,还有俗名,往往俗名有口皆碑,名传遐迩,朝廷所赐之名反而鲜为人知,如岫云寺、慧聚寺、十方普觉寺、觉生寺等。这些寺名多觉生疏,如果说其俗名潭柘寺、戒台寺、卧佛寺、大钟寺,则老幼皆知了。

旧时北京许多寺庙内藏有著名珍品,如智化寺藻井,雍和宫照佛楼内佛冠、金伞、毫光珠等,不过只是有些规模较大的艺术品,能保存至今,如碧云寺内五百罗汉,法海寺内明代壁画等,其中的明代壁画尤为珍贵,堪称稀世珍宝。

法海寺坐落在京西翠薇山南麓,是明英宗的近侍太监捐资建造的,寺里大雄宝殿内的壁画,闻名于世。殿内三世佛两侧画的是“诸天三十六众礼佛图”,画中人物丰满,皓齿明眸,金刚力士赤膊刚劲,甲胄鲜明,形形色色,活灵活现。东西墙上画的重要人物,是红莲托体的如来和衣带飘拂的飞天,周围衬以牡丹、月季等名贵花卉,穷工极态,妙笔生辉,令人叹绝。三世佛的背面的是三大士像,其中尤以水月观音最为传神,无论是面庞、神态、衣纹等都不同于一般。全部画面中,除了神怪、花草等之外,共出现了七十七个人物,个个形态逼真、生态盎然。

旧时,庙会是极典型的宗教活动和贸易市场,北京曾是庙会的天下。北京的庙会不仅是春节正月庙会,其他庙会也很多。每座庙宇的宗教活动,除平时的拈香膜拜外,只有庙会期间才是最典型的。庙会期间,在庙宇所在地,大部都伴有贸易市场,其商品丰富多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久而久之,庙会成为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庙会是一年一度,有的一个月就有数天,庙会期除固定的,还有不定天数的等等。

清末民初时会期间,庙会是每月逢三(初三、十三、廿三)是土地庙;逢五、六(初五、六,十五、六,廿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初七、八,十七、八、廿七、八)是护国寺;每月逢九、十、一、二(初九、十九、廿九,初十、廿,初一、十一、廿一,初二、十二、廿二)。再加上正月初一开庙的东岳庙和大钟寺(一般开庙10天到半月),初二的财神庙,十七、十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崇文门外东便门一带)等等,几乎天天有庙会,甚至于一天还不只一处,可以说,老北京是庙会的天下。

是不是各地城隍庙啊? 1.甘肃省兰州市城隍庙 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 2.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普宁故城洪阳(古代洪阳镇是普宁的县城)东北侧,洪阳城内下草埔,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之时,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 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镶红旗人)重修后堂两廊六司房舍,前后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结构,共三进十一间,东西宽约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总建筑面积约1620 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风左右为千里眼、万里望,中厅正殿供奉城隍爷塑像。后厅分三殿,分别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罗汉和千手观音,体现了中国佛儒合一思想。正殿与后厅三间,有放生池,池中放养龟鳖,池两旁植木棉树,池中间有拱桥,正殿前天井有参天古榕,正殿两旁廊庑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庙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3.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今市区城隍路,始建于南宋,后遭毁,于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内有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城隍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压力,结构独特,历经地震,虽墙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栋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浑遒劲,兼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是揭阳市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 3.河南省郑州市城隍庙 城隍庙在郑州市商城路北。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道教庙宇。在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路北。全称城隍灵佑侯庙。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重修,其后屡有修葺。庙宇坐北面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均为琉璃瓦覆顶,卷棚出厦,飞檐高举,造型精致,结构紧凑。乐楼高达15米,双层歇山式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间以凤凰飞舞,荷花、狮子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苍松翠柏、人物、鸟兽等图案,构图精致,栩栩如生。庙内绿树成荫,碑碣四立。 4.山西省长治市城隍庙 潞安府城隍庙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纵轴线长达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5.河南省安阳市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鼓楼东街。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庙宇坐北朝南,现仅存牌坊、大门和五座大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1982的重建,昔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阳市著名的古迹之一。 6.广东省惠州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平海古城西侧,该庙建筑面积达43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间被全部拆毁。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当地群众和香港同胞捐资重修。城隍庙建筑精美,每层的檐周都雕塑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庙门到檐栋、神像、案台、楹联、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筑艺术特色,其文字和绘画,贯穿着规劝人们驱恶从善的意识。庙前有城隍炮楼,右侧有城隍亭,高6米,三层结构。右前角有戏台和可容纳2000人的露天广场。 7.台湾省台南市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区清水里青年路子 133 号,台湾原为福建省隶属之府,故名 (府城隍庙) ,是台湾最早兴建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永历二十三,清朝几经修复。庙内供奉城隍老爷,配祀二十四司,庙虽小而香火旺。每逢农历五月十一城隍圣诞祈福还愿更是络绎不绝。清朝乾隆年间为台湾主要的七寺八庙之一,现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 8.台湾省澎湖县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台湾省澎湖具马公镇重庆里光明路二十号。 9.陕西省三原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10.台湾省新竹市城隍庙 新竹都城隍庙 新竹都城隍庙位于新竹市北区中山路上,列属二级古迹,其庙宇规模在当时是全台湾之最,专门掌管阴间与阳间赏罚善恶的神明为城隍,所以城隍庙的布置犹如古代的衙门;新竹都城隍庙庙埕的市集小吃摊,成为新竹特色之一。 11.上海市城隍庙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黄浦区老城隍庙 上海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六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2005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市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嘉定区城隍庙 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明洪武三年(1370)由时任知县胡永安从南大街富安坊移建今址,明清两代屡次被毁,时有重修。原有大殿、寝宫、花园、即山亭、迎霞阁、碧兴亭、醉月轩、花神殿、池上草堂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度盘踞庙内,使庙内建筑大遭破坏,1960年被列为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兴工对其部分建筑进行修缮,1984年嘉定县再次对其庙内大殿及寝宫进行修葺,是嘉定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 青浦区城隍庙 建于明代万历六年(1573),重修于崇祯十一年(1638),增修于崇祯十七年(1644);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乔式祖倡捐,别建灵园于左,环以楼台,水木明瑟,曲径幽邃,花香草绿,四时若春,五十二年(1787),知县孙凤鸣踵事增修。后废。 1958年,当地政府将其改建为博物馆。博物馆于1999年搬迁至新城区的崧泽广场。由于用作博物馆期间对内部保护良好,青浦城隍庙稍加修整,于2006年初重新开放。而西侧紧邻的百联桥梓湾购物广场也给修葺一新的百年古庙带来了超高的人气。如今庙内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 12.山西省芮城县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馆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 年)创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顺治三年( 1646 年)冬,寝殿被火毁重建,此后又经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丰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13.广东省鹤山市城隍庙 在鹤城镇昆源路西端(古劳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县初期县城内“十祠八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原占地约700多平方米,庙分前、中、后3座,有两天井相隔,前座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只剩下后座。天井两侧建有瓦面遮挡,右边承放有“地保神”、“一见发神”(济公)、“赵大元帅神”、“加福加寿神”;左边承放有“灵神”、“二王爷神”、“五王爷神”、“包公神”、“寿星公神”、“太岁神”。后座正面有二条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对联,乃是清人手笔,苍劲有力。上联:“久仰神灵几同水族燃犀潜分异路”,下联:“重新庙貌从此山城控鹤永镇名区”。门口两侧有两个马步(士兵)牵着马守候,随时待命。后座庙内有直径40公分的圆柚木柱4根,支撑上盖,柱脚为花篮式石垫座。厅中央承放着玉皇大帝,城隍爷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 14.江苏省泰州市城隍庙 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江苏省境内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隍庙,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位于泰州海陵区邑庙街二十二号,为该区惟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北宋以来曾经五次翻修。 历史上的泰州城隍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其建筑风格和体量均与泰州旧州衙相似。第一进山门殿,设有三个方形的山门,山门殿内东西侧各塑一尊马神像,遥对山门,街南立有旗杆和影壁墙。第二进四值功曹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功曹殿前左右各有厢房五间,分别为“赞化厅”、“班房”和“土地祠”等。第三进审事厅,厅内置紫檀木公案,厅前甬道上砌有一座砖牌坊,甬道两侧各建有一排约七八间的执事用房。第四进正殿,天井曾建有一座戏楼,与正殿相对;两边各有厢房十五间,为城隍爷下属的为二十四司。正殿为庙内主殿,殿中供奉泰州城隍爷神像,金脸,五绺胡须,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城隍爷坐像前,置有一张条形大经桌,上设香炉、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东南角置钟鼓,殿前廊外月台正中,置放着一座大铜鼎。 二零零四年,泰州启动城隍庙一期修复工程,同年十二月十日告竣。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南北总长一百二十四点四七米,占地五千三百多平方米。大门外八字墙分列两侧,前后以子午线为中轴,分山门殿、审事厅、大殿三进。山门殿,审事厅各五间,大殿十间,二十四司三十间和地方庙、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间,共七十二间房屋。其中山门殿、审事厅、二十四司为明代建筑,大殿为清初建筑。每进连接天井的左右两侧皆建有对称的厢房,从而使每进殿宇都自然形成一组四合院落。 15.浙江省嵊州市城隍庙 嵊州城隍庙位于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九年重修。 该庙庙貌恢宏,在城隍庙同类建筑中数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风、月台、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城隍殿、后大殿,两侧配有耳房、侧屋、夹屋、厢房等,设计独特,布局巧妙。它不但气势非凡,且建筑精良,特别是砖、石、木三雕,精美绝论,被誉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称“三绝”。1989年12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开始对城隍庙重点修复,2002年9月开放。 戏台与山门相连,被誉为江南古戏台之冠。坐南朝北。总高14.2米,深阔均为5.17米,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造型优美,藻井雕刻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十六组斗拱每组三朵向上级缩,上层有十六组斗拱和八条倒挂龙相呼应,形成“龙生九子”的“九九”之数。梁坊和美人靠中,设置戏曲雕刻115件。有《长生殿》、《下河东》、《倭袍》、《目莲救母》、《借东风》、《蝴蝶梦》等三十四本戏文。四十只斗拱上雕刻四十个古代戏曲人物,有红线女、崔莺、张生、唐明皇等。戏台顶上,屋脊、垂脊、翼角中都雕有戏曲人物。一台之内,有众多的戏曲雕刻,当属罕见,也是越剧从初创到发展时期的艺术摇篮。 16、山东省潍坊市城隍庙 时盛行迷神信鬼,传说掌管阴间治安的城隍备受崇拜,几乎每座城池都建有城隍庙。 老潍县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落于县衙附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在城隍庙的鼎盛时期,每逢五月初一城隍生日,民间都会举行隆重的出巡仪式,前吹后抬,声势浩大,是县城的一个盛大节日。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县郑板桥发出倡议,大修城隍庙,并在对面建了一座戏楼。 17、浙江省杭州市吴山城隍庙 吴山城隍庙是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迁移来的,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内设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位古代清官的怀念。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 城隍阁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它的斗拱、栏杆和排门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国洋松制作。城隍阁的建造,起到了为西湖山水风光补景的宏观效果,它平衡了整个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布局,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登临观光,而且又与山、湖、城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得人们不论是从西湖远眺,还是从城区各个方向观望,都有美好的视角。尤其是它作为吴山广场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对景,城隍阁优美的造型、飞动的气势,将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城隍阁的设计、建造,不仅考虑到建筑与西湖及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在它的一楼和二楼,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杭州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它的三楼到六楼,则以休闲、观景和接待为主要功能,悬挂有豪华宫灯,配置了高档红木家具,三楼为大众茶室,并设有文艺演出舞台;四楼以茶点款待来宾;五楼设有咖啡座;六楼为贵宾接待室并有珍贵工艺品陈列。 18、 热河都城隍庙 位于承德市中心,西大街路北,距避暑山庄约1公里。这是一座典型的汉式寺庙,格局简炼。一如随意散落在江南某个小镇的庵院庙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这座寺庙的气度与众不同。首先庙前高悬的道幡说明这是一座道教寺庙,这在热河街上可谓凤毛麟角。遍布避暑山庄周围的多为藏传佛教寺庙,而修建这样一座道教寺庙则是出于对汉族群众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时由乾隆钦定“热河都城隍庙”似可说明古热河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地位。

记得采纳啊

以上就是关于平坦寺附近的财神庙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