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姓的文登丛氏大宗祠

   2022-08-27 19:31:57 网络390
核心提示:丛氏大宗祠位于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子村丛氏庄园 (老虎山生态园)。整个宗祠依山观海,辉映在苍松翠柏间。丛氏大宗祠占地5000多平方米,分三进五殿。前殿山门下两株百余年的银杏古树叶茂枝繁。沿汉白玉栏杆拱起的石阶次第而上,过了巨型石雕照壁,就

丛姓的文登丛氏大宗祠

丛氏大宗祠位于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子村丛氏庄园 (老虎山生态园)。整个宗祠依山观海,辉映在苍松翠柏间。

丛氏大宗祠占地5000多平方米,分三进五殿。前殿山门下两株百余年的银杏古树叶茂枝繁。沿汉白玉栏杆拱起的石阶次第而上,过了巨型石雕照壁,就是雄伟的祭祖大殿,由代表丛氏36大支系的36根合抱粗巨柱擎起,雕梁飞檐,拔地而起。前殿山门下二株百余年的银杏古树叶茂枝繁,二尊重达二十余吨的石狮镇守门前。殿前一座高达5余米的丛氏功德碑与重达2吨多的香炉遥相对应。整个大殿用白玉栏杆护起,殿前正中,有巨型石雕“二龙戏珠”,大殿上有雕梁画柱回廊绕殿一周,大殿两旁有行廊通往后殿,行廊间有聚宝金池,殿后壁立千仞,以为靠山。

祭祖大殿内外墙,以巨幅壁画展示丛氏一族自草原霸主到两汉世家及徙居胶东改金为丛的列祖列宗之光辉业绩。大殿内按世系供祭26世以上,丛氏36支各地千余尊祖先牌位,左殿为丛氏历代先贤胜迹馆,右殿设为丛氏当代名流精英展馆。前殿两侧回廊为大理石刻丛氏功德记事碑,大殿两边绘有24孝图,回廊为族人题刻碑廊。宗祠山门前建有大理石旗杆台,按规制树旗杆五樽,旗杆上方高悬璧斗,飞鹤走麟,庄严无比;中间主旗杆高15.88米,上雕丛氏远祖图腾,祭天金人,四周祥云围绕;左为飞鹤,右为麒麟,象征着丛氏家族出过文武一品高官的荣耀。

丛氏宗族及祖茔、祠堂的历史渊源宗祠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古时文登丛氏有祭祖活动的场所在祖茔和祠堂。祖茔有两处:一为宋大观元年所建立的柳林小甸祖茔,一为明御赐尚书丛兰公的青石岗祖茔。宗祠有文登丛氏祠堂。

史料中,古文登丛氏祭祀的祖茔、祠堂,除柳林小甸祖茔外,都在文登古县城附近。

文登丛氏祠堂始建于明代,都在明尚书太子少保兰公成名之后才有,现流传最广的丛氏族谱,也是兰公之后修续。兰公官居一品,当然要按当时的各项体制来修续宗谱。明时袭欧阳修之续谱之例,士大夫追封三代上续不过五代,所以按这个官方规定,丛氏族谱也就只能以德佑公为一世祖了,其后建之宗祠亦是以德佑为一世祖而祭祀。小甸祖茔丛氏附葬记中所列的丛氏祖先凡40余位,其中做过文登盐税使的德佑祖,是宋大观元年之永祖的第七世孙。而自德佑祖上下三代人中,做过金元高官的就有52人,作为明代大臣的兰公续其宗祖,按体例而上追五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宋元之前丛氏无祠堂,只有柳林小甸祖茔墓祠之祭。庙堂之祭最能彰显一个宗族的兴旺衰退,柳林小甸祖茔自宋大观元年永祖兆基以来,其祭祀最为隆重者,应莫过于金元时期。在丛氏祖茔碑刻和文登县志记载中我们得知,金元两朝虽只百余年时间,但文登丛氏为官显达却有50余位之多,这在一县一氏之中,可算得上是奇盛了,正如明刑部尚书陈其学所言“至元起家,复为世勋臣族”,族兴而祠必隆。 祠堂是古时人们对祭祀祖先之堂馆的一个俗称,按各朝代时期的制度不同,又被分为大宗祠、祠堂、支祠、专祠和家庙等多种等级。威海丛氏大宗祠无疑是高等级的祭祀祖先之堂馆。

据史料和考古发现,公元前21世纪的奴隶社会就有了帝王专门祭祀祖先的场所——家庙。殷商时曾订观王庙制,到了西周更是把祭祖、祭天、祭地看成是天子的权力。《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而除天子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祠堂,应该始于汉代,但当时祠堂均建于墓地,曰墓祠。南宋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格制,但严格规定了祠堂等级限制,只有士大夫以上有了地位的人才能立祠,民间不得私建,到了明嘉靖年间,才允许民间可联宗建祠。此后,兴建祠堂之风迅速席卷全国,到清有增无减,民间村村有祠,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民族和传承文化特征。

现为文登区博物馆使用的文登丛氏祠堂,乃光绪末年北宫名绅丛氏族长麟洲公倡仪主持所建,其地为麟洲公无偿捐助,工料由全族劝捐。有史料为证,凡德佑祖之支系族人每亩地议排募铜钱。此祠气势雄伟,格调高雅,在文登诸氏之祠堂中无与伦比,是当时文登唯一一座按祖上出过一品官员才能达到的规格修建的。祠为二进五楹雕梁画柱,大殿堂前为木制屏风,祭祀时可全部展开,前殿有石柱四根,左右有石鼓一对,门前八字砖墙,大门上“丛氏宗祠”为邑名流书法家赵泮馨所书,大门后圆石卷门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宠”四字,为文登光绪戊子解元于霖逢所书,由于资金问题匮乏,及麟洲公病故,此祠历20余年方竣工。后期亦为敌伪占用。建国后,长期为县文化馆图书馆所用,2000年世界丛氏宗亲会出资近10万元对其维修,丛氏研讨会在其前殿东室办公。

2008年10月世界丛氏宗亲会常务理事会北京会议一致通过,将城子村所建之丛氏宗祠命名为丛氏大宗祠,祭丛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永祖之下凡十九世先祖,受天下丛氏族人拜祭,为天下丛氏族人阖族之大宗祠。

丛氏宗祠,是文登中心城区现存唯一古建筑。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有海内外丛氏后人来文登寻根祭祖,瞻仰丛氏宗祠。据说,今天文登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丛氏族人,一提是来自文登,第一句话都是“老家来人了,而且天下所有姓丛的都能排上辈分。由此可见,“天下丛氏宗文登”是有史有据,是为天下丛氏族人所认同的。丛氏一族,自古即为文登望族。族兴祠必隆,自明代以来,文登丛氏宗祠几经修建。清光绪末年,因见原祠堂不够气派,文登名绅丛麟洲倡议并主持新建丛氏宗祠。丛氏祖上曾出过一品大员——明朝南京工部尚书丛兰,因而丛氏宗祠按一品官员祠堂规格建造,气势雄伟,格调高雅。尽管历经百余年风吹雨打,从现存的丛氏宗祠仍能管窥其当年的辉煌。祠堂占地800余平方米,二进五楹,雕梁画柱。前殿有石柱四根,红漆大门,门前八字砖墙,大门后圆石卷门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宠”四个大字,为清光绪戊子(1888年)解元于霖逢所书。后殿飞龙翘尾,檐牙高啄,脊檐饰以兽吻。门楣原悬有木匾一方,上书“丛氏宗祠”四个大字,为当时文登名流书法家赵泮馨所书,可惜现已不复得见。  1995年,一位名为丛松坡的丛氏后人在晋祠游玩时,为祠内“天下王氏宗太原”的巨大横幅和宏大的祭奠场面所感,产生寻根问祖的念头,遂奔走呼号,于1996年与族人共同发起成立“丛氏研讨会”,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搬到丛氏宗祠内办公。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先后编纂出版了《丛氏源谭》第一部、第二部和《丛氏家族》,开通了丛氏网站,对丛氏起源、宗祖、古今名流及地域分布等作了详细的考据论证和记载说明。

关于丛氏起源,在《丛氏源谭》中有详细记载。丛姓氏族的宗祖问题,在《姓氏考略》中有二说:其一,“尧时有丛枝”。其二,“又相传,汉金日磾之后,迁山东省文登县之丛家岘,遂以为姓(见《池北偶谈》)”。两者一始尧时,一始汉代之后,现多数学者和丛氏族人,倾信于后者,因为《文登县志》关于丛璆墓的文中说:“武节将军文登县令丛璆墓,在城东北四十里柳林茔,有元年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墓志,文山长老丛法淳撰,进士邹琛书碑,叙丛氏宗族,称其始祖永为汉车骑将军秺侯金日磾四十五代孙,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东迁浮居,秦始元年(公元265年)居丛家岘,永生二字,曰太曰宇,其后裔至璆,金贞祐时官武节将军,文登县令。”又《丛氏族谱序》中也说:“丛氏世居文登,其先业辽远,故未易考据。然溯穷其自始姓金氏,柳林先茔碑刻,有讳永者,乃汉左相金文靖公日磾四十五代孙也。魏曹丕僭号黄初元年,吾姓始祖以汉旧勋苗裔避乱,自京兆万年(今陕西省临潼东北),东迁浮居,晋泰始初至不夜丛家岘,改为丛姓,以名岘焉。不夜者文登之故号,岘由丛姓名也。文登有丛姓自此始,厥后生齿日繁。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永乃别籍分茔,卜邑北著棋山(今名正棋山)乾地名柳林者而环葬焉。”

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丛姓的分布

宁波市鄞州区东南部的白岩山系风景秀丽,群山之间隐藏着诸多古村。这些古村大多山水相连,隐于市外,成为极佳的避暑地和休闲地。其中有这么一个古村,它隐于山岙之间,环境清幽,很少被外人提及,好像是一片世外桃源。然而,这里茂林修竹、清溪流淌、百鸟和鸣,古树苍郁,让人流连忘返。

这个村子坐落在横溪镇的东南部,村内居民以吴姓和徐姓为主,故称为吴徐村。吴徐村虽然属于横溪镇,但是距离东钱湖镇的城杨村仅数百米之遥,从城杨村出发前往更为便利。城杨村与吴徐村之间有一条盘山公路,路边是一条山溪,溪水清冽,环境阴凉,是不错的玩水和乘凉地。公路边有一桥一亭,一古一新,皆为风景。

古桥横跨溪上,东边通往横溪吴徐村,西面通往城杨村,被称为吴徐洞格。这座桥始建于清代,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整座桥皆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桥面平坦,桥身布满青藤,虽然尽显沧桑然而结构稳固,现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吴徐洞桥东侧有一幢单檐硬山顶的平房,被称为桥亭,亭内设有佛龛。

新亭名为纱帽亭,亭边是山溪,溪水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溪中有一块巨大的方石,形状酷似古代的纱帽,亭因而得名。纱帽亭为六角凉亭,由大梅山下奇二公的后嗣老屋忠效公的曾孙吴常胤、吴蓉花捐资修建。亭边有石阶步道通往溪下,溪水中除了纱帽石,还有若干嶙峋的石块,溪水从石间潺潺流过,形成浅瀑,石上十分清凉,可乘凉小歇。

吴徐村有两个村庄组成,北面为吴家山,南面为徐家,盘山公路从中间穿过,形成“S”形。吴家山村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宁静、青翠、古朴。青砖黛瓦的民居坐落在公路两侧,房屋大多年久失修,看起来残破不堪,然而房舍之间的小路上却长满了紫云英,让人在荒芜之间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村子的北面有一棵香樟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树龄,树干久经风霜的侵蚀变得中空而干瘪,上半部的枝干被拦腰截断,然而从旁边竟长出许多新枝,顽强地撑起一片新绿。古樟树旁边有一条小道,两旁被青藤覆盖,宛如桃花源的入口。穿过这个洞口豁然开朗,后面是无边的竹海。

徐家村坐落在吴家山村南面的一个山岙里。这个山岙近乎圆形,像一个大型的烤炉,村居建在四周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像贴在烤炉里的烧饼。山岙四周同样是茂林修竹,站在公路上看,村寨被高大挺拔的青竹阻挡,很难拍下全貌。阳光从竹林间透过来,照在斑驳的房舍之间,并不显残破,反而有一种林静山幽的意境。

吴徐村原名吴家山,为原来鄞东五山头之一。其它四山分别是俞家山、芝山、金山和月宫山。除了月宫山,鄞东五山头中的四个都分别被冠上“梅岭”二字。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命名方式呢?

原来相传在汉代元始年间,有一个叫梅福的道人隐居在吴徐村一带,他每天在这里炼制仙丹,治病救人,后来得道成仙而去,人们于是把这一带的山脉称为梅岭,各个山头前都冠以梅岭二字。

后人为了纪念梅福仙人的功德,在他隐居的周边还修建了众多以“梅”字命名的亭、庵、庙等古迹。吴徐村头的梅岭庙既是其中之一,现在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吴家山村古樟树前有一片水泥路面,可以泊车,如果车辆开走就是一处很好的露营地。在这里支起一处帐篷,既可以享受山间的宁静,又可以感受山间的古朴,早晨起来可以呼吸带着晨露的清新空气,还可以徒步到金山村后的望海亭看日出。

总体说来,吴徐村被竹海遮蔽,环境清新而幽静,虽毗邻东钱湖畔的网红打卡地城杨村却少有人来,是一处还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如果稍加雕琢,相信吴徐村也会变成一个很美丽的乡村旅游圣地。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信息:免费

2.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

3.自驾导航:可以用导航软件搜索“吴徐村”,按照导航路线指示自驾前往即可。

4.公共交通:宁波火车站乘坐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东钱湖”站下车,换乘654路公交车路——“城杨村”站下车,穿越城杨村步行前往。

这里是楚语乐游记,努力行游中国,推介优美风景,记述旅途风情,每日更文,欢迎关注。

丛姓怎么读 丛姓的简介

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丛姓的分布,丛姓2007年统计公布列为第195姓,2008年统计公布列为第233姓,共有34万多人。也有资料显示为汉族第127姓,全世界由20多个国家,国内140多个县域,今文登市二百多处村庄,威海环翠区四十一个村庄,荣成市十多个村庄有丛姓家族聚居,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20741人,列为第7姓,为文登县城四大姓之一。

文登丛姓主要分布:文城镇的凉水湾、峰西、北宫,汪疃的小阮、下韩家,宋村镇的大床、河格庄、金格庄,米山镇的南古场、东山后、后山后,葛家镇的西宋格、南石山头等村。

天下丛氏宗文登的辽宁省昌图县干沟子村丛氏

1、丛姓读音作cóng。

2、丛姓是中国汉族较为典型的姓氏,也是山东半岛和山东省的特色姓氏,还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姓氏,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027% ,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为始祖,主要在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及中国华北、东北等区域零星繁衍。

据昌图县退休教师丛春芳来信云:“据我的前辈讲,我们是从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直接迁到干沟子定居的。由于我们丛氏的迁入才有了干沟子丛家大平房的屯名,现在只要一提干沟子,人们就知道是指丛家而言,干沟子已从当时的七户人家(只有一户王姓)已发展成今天超百户的混居村屯了。其中绝大多数仍为丛姓之家。有部分丛姓者从干沟子又外迁,我就是其中之一。丛春芳只是提供了干沟子有一支丛氏的后裔,没有说明始迁者是谁,何时由文登何地始迁,其迁祖是丛氏几世,宗祖何人?这都要进一步考证。

(十一)

以上就是关于丛姓的文登丛氏大宗祠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