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2022-07-01 11:53:13 网络1060
核心提示:水泥厂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措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注意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 这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在对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设备维修,通过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加装和更换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等,以改善

如何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水泥厂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措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注意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

这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在对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设备维修,通过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加装和更换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等,以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增加功能,使其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减少故障率。在设备维修时,要注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践证明,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及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设备严重老化的企业,尤其应注重设备的技术改造。

(二)把好备品、备件质量关

备品、备件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而且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维修范围。品质优良的备件,可使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而品质低劣的备件,不仅不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而且还可能引发新的故障,甚至酿成大祸。例如某企业在一次维修更换接触器后,只经过几十分钟的运行,电机转速就下降,且温升较大,经检查该接触器线圈已烧损。由于接触器的质量低劣,使维修时间增加数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差点造成电机损坏的严重事故。可见,把好备品、备件的质量关至关重要。

(三)加强对维修中更换备件的管理

在设备故障的处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备件坏却把彼备件给换掉了,或者只是设备调整的故障却更换了备件,造成备品、备件的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设备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维修工对换下的备件好坏不担负更换责任所致。为此,应当建立一种机制,确保维修工对更换的备件负责。备件更换后由有关人员组成的鉴定组进行审核,对没有损坏而换下的备件应对换件人进行必要的处罚。另外,对更换的备件要在设备上检验,填写更换备件单,以加强对备件的监督。并由技术人员做好备件的使用记录,统计出其平均使用寿命,以便控制备件的贮存量,并在备件损坏前及时进行采购,以防止备件不足或备件贮存过度而造成损失。

(四)加强对损坏备件的维修

对换下的备件,很多经过维修后还可以再利用。特别是许多机械类备件,通过电刷镀、喷涂等新工艺完全能够修复后再使用,而实际工作中,维修工一般并不愿进行维修。维修工不愿维修损坏备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缺乏必要的维修工具。机械维修工要配备合适专用的拆卸工具和测量仪表;电工必须配备精确的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器、触点测试仪等必备工具,没有这些工具,维修工只能望件兴叹;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维修工辛辛苦苦修复了一个价格较高的备件,却没有得到丝毫的鼓励或奖励,久而久之使维修工逐渐丧失了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人员进行奖励,并与月度、年度评优相联系,以鼓励维修人员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五)加强对车间备件库的管理

备件库应建立各设备领用备件台账,月底对设备领用备件台账与维修工对设备维修所填写的更换备件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下落不明的备件,要严格追查去向。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备品、备件的流失问题。车间备件库一方面存在着备件的不足或缺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备件积压的问题,容易造成较大浪费。为此,有必要对常用备品、备件,建立最高限、最低限台账,保证不超过上限,又不低于下限,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既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又不造成备件的积压,以使备件得以有效运转,减少备件的积压问题。

(六)坚持保养制度及日常设备巡检制度

制定严格的保养制度及保养规定,促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做,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维修人员加强对设备的点检和巡视。特别要通过询问设备使用者,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并作好记录。使用者和维修者共同配合,可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延长设备备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对于重点设备(包括高价值昂贵设备和一旦出现故障可对生产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应安装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仪器,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设备停机而产生的重大损失。总之,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必须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效结合才行,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把效益观念贯彻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模式,注重前期管理,注重设备的可靠性,注重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注重备件管理的经济性,注重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新体制,保证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

现代设备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设备维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状况劣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为恢复或改善其功能而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设备维修资源的利用率,使设备可利用率与维修资源利用率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通过设备维修的综合分析,以设备维修为龙头,将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的指导思想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怎么解决医疗设备维修费用问题?

降低维修费用的主要途径

  1)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时修订工时定额

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缩短停修时间。就目前来看,工资约占大修理费用的40%左右。

2)节约材料物资的消耗,及时修订费用定额

节约材料物资消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从采购、运输、储备、使用等每个环节,都具有节约的可能性。及时修订费用定额,使之处于先进合理的水平,对于约束和控制维修费用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购进或自制设备符合质量要求,是减少后期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的重要环节,决不可单纯追求节省设置费而忽视后期出现的维修费用的增加。

4)提高修理和技术改造质量,减少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提高设备修理和改造质量,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维护保养费用,而且还可以减少故障停机损失和降低生产产品的废品损失。

5)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精心操作,加强日常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磨损的意外事故,延长使用寿命和大修理周期,是节省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6)提高设备维修的经营管理水平

节省非生产费用开支,降低固定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负荷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对节省维修费用都有很大影响。

  7)维修资源的科学配置

设备维修资源归纳起来包括有五大资源:时间资源、资金资源、劳动资源、材料资源和技术资源。合理科学地配置这些资源,使各种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的结合,是降低总体维修费用重要举措。

如何控制维修成本

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无法对维修费用做到预算合理,指标全面;通过保力设备管理系统平台可对既往维修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对服务商技术实力及价格措施进行清晰客观的跟踪、考察,由此会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转的同时能对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既要注重日常保养,同时也不能过度保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系统信息平台能够汇集医(院)的医)疗)设备养护维修相关资料,使我们的各项操作都能做到合理化、准确化、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在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养护维修费用,减少设备运行成本。

修理费同比降低怎么分析

这篇原创文章《如何正确看待“设备维修费”-蒋良君》,阅后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扩展阅读:http://www.hb-qg.com/share/shares/2012-06-30/196.html

也可从百度内搜索(百度文库):《如何正确看待“设备维修费”-蒋良君》

【如何正确看待“设备维修费”】

( 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蒋良君 )

题注:本文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从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角度看维修费用,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认为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时间等比降低维修费用更重要,设备是为生产提供保障的,应将降低维修费用变为追求维修费用合理化更重要。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应考虑到设备保障、维修费用与创造利润之间的关系,有时,换个思路想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降低生产总成本比重点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更重要,控制维修费用比降低维修费用更重要。

一、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

二、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三、控制与设备管理费用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笔者在辅导企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我常听见这样的说法“现在公司对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要求逐年递减,使我们开展维修工作有点难度”。对此,我就企业高层应如何正确看待设备维修费用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从设备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角度看设备维修费

大家都明白,生产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设备是为生产提供保障的,换句话说,设备也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企业只要在生产,设备就会磨损、消耗、逐步老化,为了使设备能持续为生产提供保障,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润滑、维修等,就需产生费用。只要设备坏了,该修还是要修,这是刚性需求。在制造过程中,对设备维修及费用的发生,通常分为设备坏了再修(事后维修),设备没坏就修(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等)。这两者最的目前和区分在于,没坏就修,是计划性的,会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停机损失,而坏了再修,对主生产线而言,其损失通常比较大,且高出维修费用的多倍,如(图1)。

从上图我们可明白,减少因设备问题影响生产的因素比控制维修费用更重要,假定某设备故障前与故障后对某部件的维修费用相同,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最大的区分是在于对生产的影响,而维修费用却是次要的。

我们都关心这个问题,那维修费用是否应该降低?我的回答是:“维修费用不是该降低,而是应该不断追求合理化。”

什么是“合理化”,就是“不断的将不合理的调适(调整适合)为合理的努力过程。”

什么是“合理”,大家同意、认可的就是合理的。

我们维修费用的预算,通常是在以往(年)的维修费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加上预算年度计划需要的费用(包括技改、备件及设备性能升级等)构成,该用则用,大家认为合理就是合理的维修费用,而不是减少或增加费用。

大家又会提问:“维修费用是否可以降低?”我的回答是:“从维修费用的构成中去挖掘,去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对策改善,费用有可能会略有降低。”

因此,设备维修费用不应逐年降低,而应不断追求合理化才是正确管理之道。

有位矿业公司的朋友杜先生和我QQ交流时说:“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懂!我在作业区大搞零故障管理!加大设备投入,但是全年的维修费用反尔只降下五分之一?”

请大家看下面这个图你就完全明白了。

杜先生说的“大搞零故障管理!加大设备投入。”其设备管理工作重点就是“没坏就修”,提前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为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是做了正确的事。要提供这些保障,他做的工作,绝对是减少事后维修,而增加了预防维修、状态维修,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设备改善活动。这些改善活动,只要涉及到设备备件、设备维护用材料、润滑油品、技术改造等,基本上都计入了维修费用。从会计的角度,日常维修应该计入制造费用,大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大修理需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的为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修理费用占资产价值的50%以上;2,修理后增加2年以前使用年限。

为了让设备能更好的保障生产,采取事前控制,维修费用的结果有三种情况,即维修费用下降、维修费用持平、维持维修上升。我们不能说这维修费用上升就是管理不好,只好合理就好。例如:为了提升设备备件的性能,为技术改造,投入了更多的维修费用,但是设备的性能提高了,更少出故障了,因此,不能说某种情况就是好的,适合的才是好的。

从这里,我们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设备维修费用不能作为设备部门的关键指标用于考核,只能作为设备管理的参考指标。因此,将设备维修费用作为设备部门的关键指标,是不合理的,应修正为参考指标。而用因设备故障或异常而影响生产的时间、效率作为关键指标,还比较合理。你认为对吧!

从上面杜先生说的,他“大搞零故障管理”,这中间很多费用是计入了维修费用,他全年的维修费用能降下五分之一,算是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再看下图: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保持或提高设备可靠性,与对设备的资金投入和非资金投入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好草。”有投入(维修费用等)才有产出。

你想想,搞零故障管理,在设备没发生故障前也需要维修或更换备件,这也算在维修费用里的,最重要的是你提前控制了,使设备能保障你生产。设备是用来创造利润的工具,

只要设备一转,就需要维修费用支出。

为了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要持续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是不实际的。就好比人要干活就要吃饭一样,维修费用就像人吃的饭。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和财务部门,不应要求持续递减维修费用,而应要求不断追求合理化,减少设备故障,减少影响生产的设备问题,这才是对设备维修费用正确的认识。

当然,我们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角度来看,除了维修费用外,我们可以从设备管理、产前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现场管理、作业管理、库存管理、消除浪费等角度去思考,就比如制造费这块,就有很多的挖掘空间,如: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交通费、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物料消耗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用工具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及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技术组织措施费、其他制造费。只要这些项目里存在不合理的、不产生增值的,都可以采取改善措施,整体的成本就会得到降低,有时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得到的结果会更好。

接下来,我们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看影响设备维修费用的因素及制造费用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去降低成本。

二、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看设备维修费用

我们首先要思考,在设备管理方面,影响设备维修费用及制造费用方面,涉及到哪些因素?通常,主要是以下方面:

1、  购置的设备,设备先天的可靠性、可维修性、配套性等如何。若先天不良,后面的故障维修费用、备件费用、技术改造费用肯定会增加。

2、  设备使用者。若设备使用者操作技能不熟练,因不当操作损坏设备,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3、  日常维护。设备的工作环境,操作岗及设备专业岗对设备日常的清洁、调整、保养等工作执行的效果如何,若环境不好、维护不到位,引发故障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4、  点检润滑管理。没做好设备日常润滑管理,因润滑不良导致故障也会增加维修费用;没做好设备点巡检工作,没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隐患,不但增加维修费用,而还会带来停机的损失。

5、  备件管理。购置或加工的备件质量不符合要求,缩短了备件更换或使用周期,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6、  设备役龄。设备接近或已过了折旧年限,或符合报废年限的设备,设备本体及部件大部分处于(老化)损耗故障期,维修频次高,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7、  设备维修。维修标准化不足,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外协维修方的水平及价格,对多发、影响大的故障没源头治理,也会增加维修费用。

三、控制与设备管理费用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1、 购置设备阶段。在设备前期方面需重点考虑:

a)  需确保参与设备选型的人要全面,如: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安环部门、能源部门,最好是将选型需求与评估标准化。

b)  关于设备价格。避免低价中标,通常,设备是一分钱一分货,用合理的价格购置适合自己的设备。

c)  与生产需求的匹配性。设备也并非最先进、超高速最好,只要能满足企业预期的生产要求就是好的。就如卷烟企业的进口高速卷包机,高速机并非他们预期的那么好,国产的卷包机组也不错。

d)  随机备件。对于易损耗备件,最好是在新购置设备时,可考虑在谈合同时约定适量多购置些,因后续另购置备件的费用比新购时高出很多。

e)  设备操作维护维修人员的培训。在新购设备时,若是没使用过的新设备,建议在合约内应约定人员培训的要求,这会给后续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好处。

2、 设备使用。在设备使用方面需重点考虑:

a)  设备操作工的稳定性。熟练的操作员可避免误操作导致的维修。若企业操作岗员工的流动性过大,再完善的操作规程、点检维护标准都是空谈,因此,企业这方面若不解决,想要降低维修费用就有点难。

b)  合格上岗。对于设备使用人员,应培训合格方可操作设备。企业使用培训不合格的新人员是最大的浪费,不会利用老员工的经验及智慧,也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c)  设备环境。环境直接影响设备,环境也会影响人,可行时,人也可以改变环境。特别是环境中的粉尘、温度、湿度、振动、腐蚀性介质等,对设备影响非常大,因此,对影响设备的环境因素,在可行的情况下,需从源头治理及改善。在这里时,既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也需考虑治理设备本身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d)  设备维护。重点是开展好6S工作及按要求做好设备日常的清扫、调整、紧固及保养,使设备从外到内保持其本来面目。这项工作看似简单,能做好的企业并不多。

e)  设备环境、设备维护,需建立机制,与改善活动相结合,用机制促进落实。

3、 设备点检润滑管理。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  机制。也就是能促进点检润滑落实、做到位的制度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设备管理纵向、横向的监督检查及考核机制,这是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是否能做到位的关键点,若这项工作没做好其他的就会大打折扣。

b)  标准。优化完善点检标准、润滑标准及其记录,高标准才能严要求。很多企业不缺标准,但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标准内容不合理,记录表的设计对使用者缺乏指导性,这需要企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辨析后改善。当然,也可请专业的设备咨询师指导。什么是专业的设备咨询师,就是在同行业口碑很好的实战咨询师。

c)  人员技能。按标准上的分工,从事点检润滑的人员,对标准应熟悉,且会检查、润滑设备。这需企业按标准对人员进行技能识别,按需培训,以达到或超过岗位要求的技能。最好是技能层次与技能工资挂钩,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好好协作。

d)  润滑管理。在我接触过的企业中,设备润滑管理普遍比较弱。当然,在辅导过程中,有些企业也改善良多。企业润滑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润滑设施配置不足、润滑器具不足、润滑标准不合理、油品过滤、油品防尘、润滑器具及部位的清洁、润滑油品及器具及润滑部位的可视化运用不足、油质快速检测缺失,多数从事润滑方面工作的人,缺乏润滑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企业可根据自身现况,针对性改善。当然,能借鉴成熟的方法,改善起来会更好更快些。

4、 备件管理。

a)  不接受不良备件。申购备件,应考虑其备件质量及可靠性,用劣质备件的损失会更大。对关键及重要备件,企业需建立备件验收标准使备件标准化。

b)  备件存储管理。要对在库及机旁备件做好防护,避免生锈、变形、变质等。

c)  备件数量。企业各单位负责管理备件的人,建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备件的消耗规律,这样可使备件的数量不断合理化。从备件储备策略上而言,可根据设备浴盆曲线,在设备磨合期、偶发故障期,备件数量可按统计的信息来确定数量;在设备损耗故障期,则备件储备数量应尽量减少。同时,还需考虑到技改带来的备件不适用问题。另外,兄弟企业之间的关键及重要备件,互备互用,相互调用也是不错的方式。

e) 备件替代、备件国产化、备件性能升级等。

5、 设备役龄。企业需经过统计与评估,若老设备经常维修,且占设备费用的比率也比较大,该报废就报废,否则,几次的维修费用累计就可买台新设备,这样的设备再用就是很大的资金浪费。例如:某矿业浮选区的多台电机是1997年投入使用的,因生产工艺多次升级换代,导致电机超负荷运行,电机主要故障是超温导致烧损,平均每3个月故障1次,每次每台电机维修费用在1000元左右,购置1台新电机也就3000多元,该区设备管理者也提出了更新电机申请,也许是公司资金安排等因素而未获上级公司批准。从这一实际案例可看出,老化的设备且故障频发维修费用高的,设备更新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超过了设备使用年限还好用,维修费用也正常,也可继续用(特种设备除外)。我在矿山企业看到1956年进口的电铲车,保养维护很好,功能性能都满足生产要求,当然继续用。

6、 设备维修。

a)  维修人员的定位与配置。

i. 维修人员需掌握的技能复杂,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现代设备,操作越趋简单化,但维修却越趋复杂,特别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因此,企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需从维修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方面,使维修队伍相对稳定,更要避免用临时工性质的方式作维修工。搞设备的人都清楚,要培养一个能胜任的维修工,自己努力加企业培训,至少2-3年;要成为维修高手,是需要N次故障分析及维修的磨练,才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维修工。

ii.在没有专职点检岗位的企业,通常机、电、仪维修人员就充当了专职点检员的角色,既要做专职点检,也要做维修工作。因此,对于那种经常忙于救火式保障生产,大部分时间在现场维修的单位来说,确实应该根据需要补充专业的维修人员。很多企业领导知道配置不足,但也不补充,这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领导对设备管理的认知度不足而没引起重视,另一面,是领导“心有余而权不足”,维修岗位定编是上级公司说了算。无论如何,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该申报的还是要申报。b)       救火与预防,故障与维修。设备维修,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坏了再修(事后维修),二是没坏就修(预知维修、状态维修、预防性维修、横向改善维修)。要减少非计划维修(事后维修),增加计划性维修(没坏就修),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对典型的、影响大的、频发的、重复发生的故障,进行真因分析,对策改善,源头治理,就可解决。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常用的方式是对单个故障分析、统计角度分析。很多企业都有故障管理,但真正做好故障管理的企业并不多,我们要源头解决故障,需要有人组织维修人员开展好故障管理这项工作。因此,维修人员的配置必需适当,否则忙于现场维修也没时间做改善及预防性的工作了。我们需明白:解决故障的过程就是改善的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就是降低成本。

b)维修人员技能。企业需根据内部维修工作的需要,识别维修人员的技能层次,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培养。培养的方式很多,但最适用的方式还是行动学习——“干中学”。

各位看了以上,让我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生产一枝花,全靠设备来当家。”没有设备这棵树,生产就开不花结不了果。现代化的生产,缺了设备你啥都干不了,设备是生产的支柱,设备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工具,是保障质量、安全、效益的基础,工具不好使了就需要维护,维护就得花钱,这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经营企业,降低成本是硬道理,省钱就是赚钱,我们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生产成本控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而是不断追求合理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只要企业存在,就没有终点。

c)救火与预防,故障与维修。设备维修,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坏了再修(事后维修),二是没坏就修(预知维修、状态维修、预防性维修、横向改善维修)。要减少非计划维修(事后维修),增加计划性维修(没坏就修),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对典型的、影响大的、频发的、重复发生的故障,进行真因分析,对策改善,源头治理,就可解决。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常用的方式是对单个故障分析、统计角度分析。很多企业都有故障管理,但真正做好故障管理的企业并不多,我们要源头解决故障,需要有人组织维修人员开展好故障管理这项工作。因此,维修人员的配置必需适当,否则忙于现场维修也没时间做改善及预防性的工作了。我们需明白:解决故障的过程就是改善的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就是降低成本。

d) 维修人员技能。企业需根据内部维修工作的需要,识别维修人员的技能层次,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培养。培养的方式很多,但最适用的方式还是行动学习——“干中学”。

各位看了以上,让我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生产一枝花,全靠设备来当家。”没有设备这棵树,生产就开不花结不了果。现代化的生产,缺了设备你啥都干不了,设备是生产的支柱,设备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工具,是保障质量、安全、效益的基础,工具不好使了就需要维护,维护就得花钱,这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经营企业,降低成本是硬道理,省钱就是赚钱,我们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生产成本控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而是不断追求合理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只要企业存在,就没有终点。

设备维修费用,仅仅属于制造费用的一部分,我们为了保障生产,更重要的是从制造费用的角度,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虑降低成本,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活动,将不合理的调适为合理的。

一句话,要求设备维修费用逐年递减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符合设备管理规律的。企业高层及财务管理部门在对待削减设备维修费用上,最好是换个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降本增效。

希望本文能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有所参考及启发。

当你看了以上,觉得我的看法如何?

管理一个公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公司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要做到开源节流。公司的设备可能经常需要维护,维护产生的费用就非常高,因此有关部门不得不向上级单位申请批准维护经费给予支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1篇设备维修费用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人。固井一队十分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力求通过有限的维修资金解决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固井一队生产组织、技术方案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现就20**年度维护完成情况报告如下:一、20**年维护保养计划及执行情况:1、 年度计划1)大修两台次2)换季保养3)灰罐、水罐的改造与防腐处理4)零修、项修、二级维护保养根据具体情况实施。2、具体情况20**年29台套设备和车辆做了二级维护保养共70台次,车辆大修2台次﹙川M10968依维柯客车、川F04531下灰车﹚,套管钳5台次并按设备管理和使用要求,全部车辆完成二次换季保养,各类设备和车辆全年送外维修320余台次灰罐防腐处理30个,水罐防腐处理10个,改造3个套管动力钳维修10次,液压泵站维修2次,流体实验室自修与外修相结合,维护费用共计约50万元(不包括自修的材料费)。1)设备大修20**年我队按照实际情况上报了大修7台次及总的计划总额78839.38元,实际完成7项,大修完成率为100%。二、维修管理1、强化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和维修管理与定点维修相结合是我队长期坚持的原则,因固井公司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主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我队严格按照“十字作业”内容进行,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外送,自己不能完成的,由设备管理人员联系定点维修厂家完成,并作好记录。2、严格按照公司维修制度,对我队车辆和设备层层把关,车辆和设备出现故障时,由操作人员、分队长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自修和外修。如果确实需要外修,必须由操作人员申请,分队长申报,在队长和设备副队长签字后方可实施。3、虽然部分零件是我们自己更换,但大部分的维修还是在外面的厂家完成的。为了减少维修费用,我们要求维修厂对昂贵的零件进行分解修理,使修理工作细致到元器件,缩小故障范围,使用最低的维修成本修复设备,避免直接更换新的零件修理完后,由设备技师、分队长和设备责任人一起验收,保证了维修的质量。4、根据公司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石化物资供应统一储备体系、优化库存结构、大力压缩不合理库存、降低储备资金占用等精神,库存物资的数量、金额,准确划分正常储备、特殊储备、积压物资,做到在库物资账、卡、物、资金四对口。三、维修费用分析1、总体费用分析20**年度综合维修总费用为约50万元,其中大修78839.38万元,二保约25万元,二者共占维修总费用的50%,设备综合维修费用率较低,这说明了我队从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来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明年施工任务加重,设备负荷将明显加大,且近几年内到的新设备(如双机双泵)备配件的`更换,原有旧设备的周期大修,明年维修费用将有所增加。2、从维修费用构成上分析在外修中,工时费约占维修总费用的35%,材料费主要集中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维修费用主要集中在套管动力钳、下灰车、川MF11564、川F07620(40-17)和川F07616(50-17)。进入单位生产成本的设备综合维修费用,一般包括材料费用比率70%,从实际组织的各项维修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如今设备维修中材料价值高,有效地控制材料的使用,对于保证维修质量和费用质量十分关键。3、套管动力钳维修费用超过总维修费用的10%,故障主要集中在滚动轴承,原因是滚动轴承的材质不能长期承受高压力,已与厂家多次沟通,正在寻找解决途径。20**年设备维修费用主要用于生产主要设备,主体设备中价值高的双机泵为近年新进的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在维修费用的投入上相对较少,三、维修费用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从生产经营出发,一方面是通过完好的设备完成生产任务,要求有必要的设备维修保养费用的投入,另一方面是通过合理的费用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减少维修费用,这个平衡点很难科学计算。针对专业设备多,维修保养难度大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主要采取和将继续实行以下管理措施,保证双重效果的取得:1、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尽可能降低可能发生的设备大修:以单台套设备为责任体,谁使用、谁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2、加强设备巡检,预检预修,做到设备的预见性维修,将故障解决于萌芽之中。故障不会凭空出现,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尘土、油污、应力、微裂纹、腐蚀、松动、接触不良、老化等问题都是引发故障的原因。所以,故障下面有大量隐含的问题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和发现,这也是全员维修的意义所在。只要强化基础,从细微之处做起,如检查、清洁、保养、防腐、减振、平衡等,就能防患于未然,也是最经济的设备维修策略。3、近年的研究表明,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设备的可靠性日益提高,而设备的无形磨损日渐加速。60%以上的设备故障率曲线只有初始故障期,却无耗损故障期。盲目大修会引入新的初始故障期,增加设备故障率。由于设备不同部件的运动不同、负载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因而磨蚀、老化、损坏不同,局部修理,即小修、项修、总成或组件维修更经济合理。4、年终设备管理考核及奖惩结果与设备直接费用挂钩,建立约束激励机制。5、对于油料、高价值配件等通用材料实行定点供应和适量储备,降低综合材料成本建立定点维修保养,控制维修质量和费用。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