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纱企业多数产品档次不高,对器材投入往往患得患失,钢领沿用传统保养思路,能延长尽量延长,万不得已才更换。须知纺纱企业的质量要求、生产要素不尽相同,纺纱钢丝圈的几何尺寸须配合纱线生产工艺,另外,钢领、气圈环、导纱钩和锭子的同轴度非常重要。一家知名企业纺制J 14.5 tex纱时用高耐磨钢丝圈配另一企业产钢领,每次更换钢丝圈的第一天断头特别多,原因是钢领跑道磨损,即使换进口钢丝圈都无法解决。由此可见,只有对必要的器材参数做到心中有数,优选钢领和钢丝圈才能获得最佳纺纱效果。
钢丝圈的选配
依所纺纤维品种、号数及工艺确定钢丝圈圈型和号数。钢丝圈系列化是解决锭速变化和品种翻改时配套问题的捷径,其选用须考虑4个因素。
a) 钢丝圈与钢领选配
钢丝圈圈型与钢领内跑道弧形应吻合,尺寸应与钢领边宽尺寸正确配合,拎头轻、高速抗楔性好;钢丝圈配大直径钢领时,线速度比配小直径钢领时要低,以防止速度过高烧毁钢丝圈;钢丝圈与钢领接触点位置要高,增大与钢领的接触面,提高散热、耐磨性能;钢丝圈与钢领曲率半径的比值以及钢丝圈两脚的倾角均以略大为宜,确保抗楔性好,走熟期短。
b) 纱线通道影响
钢丝圈的纱线通道过小,其高速回转时与钢领接触区域产生高温,造成成纱毛羽及棉结增加和断头问题;通常钢丝圈质心高,纱线通道宽大,适宜纺较粗号、速度偏低的纱线;反之,选用质心稍低、倾侧小的钢丝圈纺细号高速纱线。
c) 钢丝圈质量与大小纱配置
当大纱卷绕大直径时,钢领板处于最高位置,大号数钢丝圈造成纺纱张力大,气圈过小,增加纱线与筒管顶端碰撞摩擦,产生毛羽;当小纱卷绕小直径时,钢领板处于最低位置,小号数钢丝圈造成张力太小,气圈胀大碰隔纱板起毛羽;因此,换新钢丝圈时的号数需兼顾大小纱气圈状态。
d) 钢丝圈与钢领内跑道的硬度配合
钢丝圈要有足够硬度,但比钢领内跑道硬度略低,并富有弹性、不易变形;PGl型合金钢领由于磨损极微小,在翻改纺纱品种时(中、细号间),只需选配相应的钢丝圈型号及号数,可不必调换钢领仍能继续纺纱。镀铬钢领表面硬度高、表面粗糙度差,纺纱张力大且不稳定,钢丝圈易磨损;硬度低的钢领虽然表面光洁,但使用中易被钢丝圈磨出沟痕,使纺纱张力不稳定,成纱毛羽增加,钢领衰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