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艺术

   2022-12-23 08:43:21 网络650
核心提示:木版年画艺术摘 要: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 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

木版年画艺术

木版年画艺术

摘 要: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

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

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木版年画地域特色艺术价值传承意义

“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年画”便是过年所张贴的一种吉祥图案,往往会有着某种民间传说、附带着神秘色彩或带有某种纪念意义,“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每到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请神,祭祖等等,这些都是极富民间色彩的传统活动,木板年画也因吉祥的寓意而保存至今,为我们的年味增加了不少色彩。

一、木版年画的发展和制作简况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颗艺术魁宝,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

确切产生年代有待考察,“过年”最早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唐代有了年画的雏形,中国各民族自古也有信仰图腾的习俗,而图腾雕刻在“木”上较为多见,由此,画与“木”也产生了不解之缘,古代对木的依赖和利用可见一斑,把画雕刻在木头上然后反印到纸上应该也可以说是图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木版印画。

木版年画的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宋代,因为宋代出现的雕版技术为木版年画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条件,促使了年画的不断发展。

而随着木版年画的广为流传,其功能和内容也不断丰富。

到了清代,木版年画发展到高峰时期。

内容题材也由最初单一的辟邪驱鬼逐渐增加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多子多寿,迎春纳福等。

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对来年庄稼丰收的美好期盼。

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多产于村乡之地,是一种独有的民间艺术,画中形象自然、大方、纯朴、简练,比较直观地表达了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画面具有装饰性、趣味性和情节性、,色彩鲜艳强烈。

木版年画是完全由木刻雕版印刷的年画,或以木版印刷为主,兼以手工涂色的手法。

其制作有繁有简,大致分为两大步骤:刻版和印刷,其中刻版比较有难度,要求既要有坚实的美术功底,又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艺。

具体的制作流程:首先要挑选木材,古时一般用柳木,(坚硬,易于保存长久和进行多次的印刷不损坏)然后在木板上打上底稿,把握整体构图和内容的丰富性,运用娴熟的刀法技巧刻出图案。

对于印刷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各派的印刷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同一图案刻多版,每版重点对画中某一部分单色印刷,可以说是分步完成整幅画而有的则是只雕一版图案线条,印出单色版图案后再人工用彩笔填绘,结合了多种技艺于一体,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也不乏有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风气之作。

二、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地域特色

木版年画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各地的年画创作题材与手法都有所不同,可谓是各有千秋。

其中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以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堪称中国四大年画。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始于唐朝,宋朝得到发展,明朝达到全盛时期。

它凝聚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审美情趣,代表了中国年俗及民俗文化。

其中门神类和马神类年画是其传统木版年画的主要代表,其中门神类是最广为人知的。

门神类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秦琼、敬德”,其创作样式各异,多达20余种。

门神的表现题材和内容可分为:祈福纳祥类(图2-1)、辟邪祛灾类、文武财神类、戏文故事类、神话传说类。

神马类以灶君,天神爷,牛王、马王为代表,其中灶君的内容题材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类型,代表作品有《金钱灶》、《宝瓶灶》、《南天门灶》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用线简练粗犷,构图匀称饱满,富有张力,造型夸张古朴,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画中人物头大身小,造型可爱,把独有的地方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加之色彩以松烟、章丹、金箔等为原料研制而成的颜料,不仅色泽鲜艳透明,风吹日晒不变色,还具有药用价值。

鲁迅先生曾给予朱仙镇年画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板年画的独有特色。”

(二)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公认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达到鼎盛时期。

并且与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南桃北柳”的赞誉。

当时,天津杨柳青镇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甚至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画店的地步,店中画样不尽相同,吸引了各地商客,买者络绎不绝。

杨柳青木版画的题材广泛,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等。

清帝康熙之际,逐步向场面繁华、热闹,人物众多、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历史及戏曲的题材增多。

但多半以汇刻精细,设色雅致见长。

杨柳青年画一般背景比较简洁,风格严谨,刻画极其注重人物神态表情。

其代表作有《连年有余》(图2-2)将这些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杨柳青木版年画还融合了宋元作画传统以及明代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和木刻版画的形式,把木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结合起来,创立了喜气吉祥、欢乐明快、极富感动题材的名作,独具艺术风格。

(三)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以独特的艺术格调和浓重的乡土气息而著称。

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

杨家埠年画约始于明代中后期,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内容题材比其它地方要多,像门神类、神像类、美人条、山水花鸟、金童子、神话传说、吉祥欢乐、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等。

清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反映政治、讽刺幽默题材的作品。

如《义和团》、《炮打日本鬼》等。

杨家埠为增加木版年画的美感,利用大胆夸张的创作手法,摆脱现实中人物比例的限制,把美的部位重点扩大。

像《金玉满堂》(图2-3)里近1/4的面积都被娃娃脸占据。

除此之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特别注重完整的构图,包括构图匀称,形体完整等特点。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江南水乡独特的艺术,与北方年画的风格截然不同,它像连环画一般图文并茂,很适合装饰,而且形象都很突出,主次很明确直观,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桃花坞木板年画最早出现在明初,在清朝达到兴盛,影响范围非常广。

譬如日本的“浮世绘”就受其影响颇深,所以桃花坞木板年画又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它的内容一般有很鲜明的层次,而且丰富多采。

其制作过程有画稿、刻板、印刷。

我们熟知的年画如武松打虎、白蛇传、百子图、金鸡报晓图(图2-4)、耕织图等,都反映了桃花坞木板年画题材的多样性。

不仅如此,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尺寸也很多,大的有四尺,小的有二寸的,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掌握这门年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桃花坞木板年画有了固定的教学基地,成了苏州工艺美院的常设专业之一。

桃花坞的木板年画作为旧时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了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三、木版年画的时代特色和传承意义

木版年画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像朱仙镇、杨柳青、杨家埠、桃花坞、四川绵竹这些著名的年画产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不可缺少之物,少了年画就少了年的韵味,少了木版年画就少了传统的味道,木版年画相对于现在的科技手段印刷版年画,可以说是取之天然,归于自然,寄予人们信仰美好的意愿,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木版年画――这一跨越历史的艺术文化,反映了朴实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当代部分艺术文化的基础和发展方向,见证了历史文明的变迁,传承了经久不衰的技艺,简单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中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木版年画的价值与内涵远超过了艺术本身,优雅古韵的木版年画同时也透露着时代的气息。

随着时代的改变,木版年画可以加入新的元素,但是现代的艺术形式却替代不了木版年画的地位。

面对现在各式各样的新兴艺术,木版年画同样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木版年画的文化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现在有些传统的东西面临失传,继承人员匮乏,所以面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作为年轻的一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为传统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

四、结语

目前木版年画也有着让人担忧的问题,年画题材虽然很多但主要以老图样生产,缺乏创新其次人才匮乏,除了一些老艺人和家族继承老作坊以外,几乎没有人能真正熟悉并掌握木版年画的技艺精髓,接班人更是寥寥无几。

这对我国的文化瑰宝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沉重的打击。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对一些绘画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传承了文化,而且显示了古老民族艺术的价值与内涵。

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力非.浅谈我国木刻画的发展历程[J].艺术理论,2010(9).

〔2〕王艳.剪纸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J].陶瓷艺术,2009(8).

〔3〕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树村.中国门神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5.

〔6〕顾筠.试论中国年画的艺术韵味[J].广西: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

〔7〕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美术工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8〕向思楼.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J].重庆大学学报,2002.

〔9〕李雷.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风格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

〔10〕任红燕.木版年画色彩之美[J].决策探索,2009.

〔11〕王红英.论门神画及其艺术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2002.

〔12〕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6.

版画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和年画四大家没有区别,都是指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由于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也称作中国“四大年画”。

1、绵竹年画

质朴的四川绵竹年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线描传统和着色技艺,从而形成了明快艳丽、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四川绵竹年画约起于明末清初,其品种以门神、门童形式最富有变化。在制作上以画工勾染为主,即只用墨线印出画样后,即以手工描绘,这与苏州桃花坞全以色版套印者完全相反。绵竹年画还用捺印法,即在添补金色团花时,将花样刻成图章型,捺在画面上。

2、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 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4、潍坊杨家埠年画

潍坊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 ,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扩展资料

1、天津杨柳青年画誉满京畿

明代的杨柳青是南运河上的一个重镇,随着南运河的开通,其经济日渐繁荣。到明代中后期,杨柳青初步产生了木版年画艺术,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才逐渐繁荣起来。

清代京津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十分繁杂,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汇聚满汉文化精要,官绅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则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间习俗。杨柳青镇位于南北交通要道,经南运河与南方联系密切,因而其生活习俗既有北方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味道。

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这样一来,杨柳青镇年画艺术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消费者也呈多元化,既有皇家和贵族,又有城镇市民,还有乡村农民,甚至还有外国人。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

2、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年画的优秀代表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自南宋临安(杭州)。南宋文化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融会了江南文化的精秀细巧,形成了与当时的新中原文化大不相同的兼容性的精雅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影响下的木版年画,在江南以杭州为中心直接传播至周边的苏州、无锡等地区。

自元朝起,元明两代戏曲杂剧和小说传奇硕果累累,社会上刊印发行的剧本、小说几乎都附有木刻插图,带动中国古代版画艺术达到了顶峰。而江南刷印木刻版画的繁盛,带动了木版年画的发展。苏州木版年画在艺术技艺上还直接得益于明清两代江南繁荣的文人书画艺术。

元代赵孟頫及“元代四家”就活动于苏州一带,明代唐寅“吴门四家”和董其昌“华亭九友”,都先后生活创作于苏州一带,他们的字画文章享誉江南,影响广泛。至清代,江南文人画已在画院普及,深刻地影响着木版年画的发展。

因此,历史、经济、文化与艺术的原因使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江南木版年画的中心,创造了与同时代开封朱仙镇和其他地方木版年画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3、山东潍坊以杨家埠年画为代表。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潍坊年画的特点是线条粗放,造型简括,色彩强烈,多用原色。

4、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年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画四大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画

花营锦阵的介绍

版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画种之一,其特点是作者运用刀和笔或其他手段,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绘或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进行制作,并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版画与印刷是不可分离的,所谓的“版画语言”就是绘画利用某种印刷手段产生出来的艺术品种,而不是某种印刷手段去复制绘画。传统木刻只是版画中的一种,据考我国为木刻版画的故乡。历史上木刻多用于重制图画,绘、刻、印分工,称为复制版画,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由作者自画、自刻。

版画以它的种类之多样、形式之丰富、面貌之多彩及其独有的艺术特色为其他画种所不能比拟,同时本身也有局限性,现代工艺、科技为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1)丝网版画

版画的一种,也称丝漏版画、绢印版画,属孔版画类。利用丝网孔将油墨颜料直接漏印在纸上,原理同“油印机”印法,是现代工艺用于艺术创作的版画品种,为20世纪的新型版画,国际上早已流行,近几年已开始在我国普及。

丝网版画的特点是印刷原理和制版方法简便易行,版面可大可小,同版能反复使用,水色、油色均可印刷,色彩丰富响亮,能随意重叠变化,技法多样,能表现各种肌理及色彩匀齐的渲染渐变效果,特别是版面上形象与印刷出的画面形象一致,没有正反差别,较容易掌握,操作。

(2)纸版画

版画的新品种之一,以纸为版,利用纸张的多层拼贴重叠、光滑粗糙之分,吸油吸水性能的不同来表现各种肌理、纸味以及内容,并通过手工或机器印刷,产生出其他版种无法替代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面。

纸版画的主要特点是材料简单、制作简便、易于推广普及;制作方法随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变;既能水印,也可油印,也可两者相互套印。纸版画以凹凸版为主,印刷原理基本同铜版画,也可集凹、凸、平、孔版于一身结合印刷,具有“刀味纸感”的特色。

(3)铜版画

版画的一种。因所用的金属材料以铜版为主,故名;现流行的锌版画、铅版画也属此类。15世纪、16世纪时铜版画开始在欧洲流行,1715年由意大利人郎世宁来北京传教而传入我国,铜版画艺术在我国才有所发展。

制作方法主要有干刻法、腐蚀法、飞尘法等,故又有腐蚀版画、镂蚀版、雕刻铜版等名称,现统称为铜版画。其中以腐蚀法较为普遍,先在金属版面上涂一层防腐剂,用刀或针刻画,再用酸性腐蚀液,刻去部分经腐蚀即成为凹线,故称凹版,印刷时将油墨填处凹线中,并擦拭去版面上多余的油墨,通过铜版机滚筒的压力,使四线中的油墨印到纸上去,形成凸起的线条,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4)石版画

版画的一种。由旧世纪末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传入中国在1876年,20世纪50年代石版画艺术曾在我国得到充分的发展。

石版画主要根据油与水不相容的原理构成印刷版面,先用含有油质的药墨在石版或特制的铅皮上作画,然后在版面上涂一层酸性阿拉伯树胶;因为版面上画有药墨部分只接受油墨而拒水,没有画过的部分相反只接受水而拒油墨,经调墨上版可复印多张,能完全保持原作的精神。石版画受其材料,印刷机限制,在民间很难推广普及。

(5)麻胶版画

版画的一种。在黄麻布的底子上涂上以树脂干燥油和软木屑混合物压制而成。原是作为铺地板和墙壁用的建筑材料。因版面没有纵横纹理,刻作版画方便,其制作过程、方法与效果都和木版画相似。

我国现有的塑料版画也属于此类,工业、建筑上用的薄型板材均可用于刻画,且质轻平薄,不用作底,易于任意截取,保管,其不足之处是幅面较小,易老化,较伤刀。

(6)独门版画

版画都应是复数的,唯独幅版画只有一张原作,主要是这张原作通过拓印工序,同时画面具有版画味,故名。

制作方法是用油墨或油画颜色直接在平滑的底版上面作画,在颜料未干时放上印刷纸用手工磨版或在印刷机上印刷,经过压力,使底版上的画印到纸上去即成。独幅版画有很大的随意性,能利用各种版材、颜料、场合,包括作者的情绪,即兴发挥、创作,常有意外的特殊效果。利用水油分离印出的肌理画面也属此类。因水油流动使任何肌理不能重复相同的画面。

(7)版画藏书票

藏书票是一种带有藏书者名的小型美术作品,因多采用版画形式制作,也称版画藏书票。藏书票与我国盖在书上的藏书印章异曲同工,是书籍收藏者的一种艺术标记。

藏书票15世纪源于德国,20世纪30年代初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再度兴起,有了很大发展,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藏书票研究会。藏书票表现的内容极其广泛,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山川河泉,古玩文物,人像属相,历史神话等均可入画、写意。写实、具象、抽象、变形夸张、精雕细描各种艺术手法可各显其巧。

藏书票的制作、印刷同各种版画技法一样,具体尺寸一般在0.080.1米左右,形式多样,小型精美,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藏书票活动离不开书和书主,以及与之相关的读书、爱书、藏书、求知、求美的联系,所以说藏书票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为木刻版画,全套共二十四图。图版所描绘的情境质朴生动,各种交欢姿势与场景各有其趣,包括了传教士体位、六九式、肛交、口交、打野炮,甚至搭配各类辅助道具等等,可看出老祖先们在性爱上早已变化多端、创意十足;每图搭配的艳情诗更是一绝,风格混合了文学语言和通俗口语,例如:「座上香盈果满车,谁家少年润无瑕。为探蔷薇颜色媚,赚来试折后庭花。半似含羞半推托,不比寻常浪风月。回头低唤快些儿,叮咛休与他人说。」此文将口交用这样典雅含蓄的诗词描述出来,读来诙谐幽默,趣味横生,更充分显露当时浪漫的性文化及社会风貌。

以上就是关于木版年画艺术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