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好不好

   2023-02-28 23:29:55 网络1010
核心提示:开门见山:本中传er亲身体验证明,中国传媒大学各方面都不错,而且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通知书学校综合实力篇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

中国传媒大学好不好

开门见山:本中传er亲身体验证明,中国传媒大学各方面都不错,而且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校。

通知书

学校综合实力篇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我校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专业被评为一流学科,许多学科评级都在A+,在传媒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著名的校友有鲁豫、尼格买提、马思纯等等,央视的主持人十有八九都是中传出身。不过想要成功也并不简单,播音主持的学子们往往一大早就去钢琴湖边练声,冬天也不例外,每次路过他们身边我都十分惭愧,可以说正是不停练习才锻造出了主持人们过硬的业务能力。另外我们的校友多在新闻、动画等领域工作,如果你有传媒方面的就业需要,选择中传可以收获一大波人脉和资源。

学校特色篇

中传是一个很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每年会举办很多活动,一年一度的“广院之春”是中传的特色活动。“哄台”是中传最著名的传统之一,小礼堂也被视为最难立足的舞台。多年来,许多歌手、模特、主持人都在这块舞台上感受过非同一般的嘘声待遇,也有不少歌手、主持人在嘘声中磨练、成长,逐步活跃在各种舞台。在北京高校之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你能在广院小礼堂的舞台上站一分钟,那么你就能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一个小时!

中传的学生们都特别有自己的个性,当初吸引我考中传的也是这样一种青春的生命和活力。之前上课的时候听动画学院的老师说,她课堂上的学生恨不得每根发丝都染上不同的颜色,可见小白杨们的活力。

广告学院举办的一次速写活动

吃住篇

中传的宿舍分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外宿舍有中蓝、梆子井,中蓝建得晚一些,所以有独立卫浴,宿舍环境也很好,梆子井稍次之。平常上课的话,还是住校内比较幸福,我住的47号楼有独立卫浴、电梯、阳台,这条件也可以算是北京高校宿舍天花板了。

食堂方面,中传校园不大,但是拥有北苑、南苑、星光三个食堂(住校外梆子井宿舍的同学还可以拥有梆子井食堂,好吃不贵,梆子井烤鸭yyds,半只烤鸭只要十几块!)。北苑食堂性价比很高,是基础伙餐厅,里面的东西都比较便宜,适合双十一剁手以后回血。南苑有一丢丢小精致,意面、麻辣烫、自助餐、盖浇饭、披萨、奶茶应有尽有,价格相对北苑稍高,不过从北京的物价来说还算能够接受。星光共有四层,一楼有许多小吃店,有校门口美食街的感觉。二三楼是一些特色档口,有很多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入驻,比如海南文昌鸡饭、兰州拉面等等。四楼是新国交饭店,是比较正式的餐厅,以综合菜为主,偏川菜口味,同学聚会常去的地方。

北苑烤鱼

中传附近有地铁站,出行巨方便,坐几站地铁就到天安门,环球影城也不用换乘,南门地铁口直达!!

南京传媒学院的环境怎么样呀?

北京望京soho旁,阜安西路和阜荣街两条超过50米宽的道路相交。身在北京的渺小感,或许就是一次又一次通过这样的路口时积累起来的。

如果你去过北京地铁九龙山站上盖的商场—— 合生汇 ,相信你一定对跨B1、B2两层的“21街区”印象颇深 (没去过的,强烈推荐你去一下) 。除了这里汇集了近百家 美食 ,它吸引人的点还在于,它的尺度非常适宜步行,店与店间的过道不到2米宽,“金角”“银边”也很多, 每转个弯都有新的惊喜 。这不禁让人想到海峡对岸曾吸引无数陆客的夜市们。

21街区内景。图:小红书,侵删

而“21街区”外的商场其他地方,尺度则明显更大,店与店之间的过道至少有三五米宽,加上提升通透感的跨层中庭、明亮的光线,很难像在“21街区”里面那样有食欲、有乐趣,但还算有逛头。

再走出商场到户外,两条规划宽度近百米的道路相交于此,高峰时人车争道,很少有人愿意在路边多做停留。

三种不同的尺度里,藏着什么密码?

常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是天生的“互联网人”,生活习惯、思维习惯都是互联网化的。其实我们这代人天生还是 汽车 时代 的,我们所见到的城市,无论大小,都天然为车而生。当我们见到一条三五米宽的窄路,如果不是小区、大院的内部道路,则一定会认为这是在城中村,或专门打造的 历史 街区。

拆迁前的杭州望江门直街,作者摄于2010年

实际上,最“好逛”的街道,恰恰是这些小路,而且是多姿多彩、功能丰富的小路。比如从地铁站到你家有2条路,一条近而直但全程路边都是荒地,另一边是公路;而另一条稍远,却布满小店、回环曲折,你一定在下班时有很大的概率选择后者。

除了“好逛”这种愉悦体验,尺度适当的街道在城市中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城市规划著作。这本批判当时美国城市建设的书,60年后依然在大洋彼岸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后面的文章还会细说) 。在她看来,街道绝不只是城市规划中可以量化的一个元素,也不只是连接两地的路,而是一座城市的 脸面和“器官”

而对于置身其中的个体,就像她在书中说的:当一个孩子走进 社会 ,第一步就是迈出家门、走上街道。如果街道是友好和安全的,他就会对 社会 产生 健康 的心态;如果这个 社会 是乱糟糟的、拥挤的、污染的甚至无立足之地的,那么他对这个 社会 也不会友好。

雅各布斯认为,城市的本质在于多种功能、人流的 混合 ,这种混合,能产生使1+1>2的 多样性(Diversity) ,是城市之所以区别于村镇,能产生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条件。而多样性的 来源 ,便是 尺度和密度适当的街道 ,这样的街道才能使居民间产生社交,从而形成组织和文化认同;同时使每一个微小的市场主体得以存活,形成更大的集聚效应。

这种观点可以说与当时西方主流城市规划理论迥异:以霍华德为首的“花园城市”和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虽然具体方案不同,但都认为城市功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街区是一种 “混乱” ,大城市的暴力与丑陋都源于此。比如霍华德提出,应该把市中心承担的城市功能疏解到城市外围,建立自给自足的小城,并与老城以田野相隔;新建的小城,不同功能应该分别在各自的地块,规模大小经过精确测算,与住宅区隔开。

如果说当时的主流理论是“ 拆旧建新 ”,那么雅各布斯的理念则是“ 有机更新 ”:她找到了城市之所以为城市的内在规律, 把人当人 ;而主流理论的本质,是 对人性的割裂和对人的量化 。因此,街道应该有宜人的尺度,这才是城市发挥功能的基础。

在雅各布斯看来,主流的理论“除了 谎言 ,什么也没有说”,无异于毁掉城市,完全无视城市到底是如何运转的。而正是这样的理论,成为了影响几代人的正统理论源流。

显然,这种理论也影响到了中国,并且直到如今也依然深刻改变着中国城市的尺度与格局。

今年,是《死与生》一书首发60周年。在译林出版社的60周年纪念版上,北大教授俞孔坚受邀为这一版本作序。他慨然陈词:

是的,我们的街道变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车。

北京望京新城小区内部的两层立体停车楼。纵使有这样的设施,车依然难停。

汽车 ,一度被视为家境殷实、 社会 繁荣的标志,有车有房,至今是衡量一个家庭财富的“硬杠杠”。

1939年的世博会 (是的,你没看错,是80年前的世博会) ,通用 汽车 的展台上,一幅乌托邦式的场景展示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参观者面前:一幢小楼被精心修剪的草坪包围,从车流稀疏的高速公路上分出一条私家小路,舒适的私家车正朝着自家的小院驶来。

这个场景,当时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美国梦”的最新诠释,在通用等 汽车 厂家的裹挟下,车轮上的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商业、 社会 ,甚至国际局势,都围绕 汽车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近几十年在中国 飞速复刻

最近在小红书上爆红的山姆,其实就是 汽车 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商业与居住分离,人们每周驾车到高速路旁的购物中心采购一周的食物。所以,山姆的包装才都那么大。

国内某山姆外巨大的停车场,与美国本土并无二致

北京望京利星行中心,在设计之初就把机动车交通嵌入园区,各个入口均可驾车直达,“把车停在工位下”成为现实

早年间,我们没有想到 汽车 可以如此迅速地武装到每个家庭,单纯认为只要把马路修宽一些, 汽车 就能开得起来、有地方停,但事与愿违: 一方面 ,单纯强调功能分区、无视多样性的城市规划理念,滋生了大量本可以没有的出行需求,步行和非机动车变得愈发不经济;而 另一方面 , 汽车 的价格这些年来远远没有“跑赢”通胀,事实上是在降价的。于是, 车多--修路--买车的死结 越系越死,路也变得越来越宽,步行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城市不断被割裂。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京通快速路南北两侧的巨大“鸿沟”。从四惠桥到八里桥10公里的京通快速路,能跨越南北的道路掰着手指就能数的过来,导致南北发展差异巨大。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传媒大学的一片宿舍区在路南,而校区主体在路北,回去上课要跨过京通快速路上方的百米天桥。这片宿舍区还拥有一个单独的名字—— “梆子井”

在梆子井北侧天桥远望京通快速路

除了 汽车 ,一些地方盲目贪大、图气派的 形式主义作风 ,也助长了宽马路的风靡。

其实最近,我也观察到了北京在城市中复兴步行和骑行的巨大努力。比如,建设回龙观~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更加清晰地施画非机动车的地面标志,在复杂的路口、桥区增强骑行路线的连续性;拓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压缩机动车道,等等。

望京一个路口中央新设置的过街安全岛

更清晰的自行车标识

北二环小街桥西北角的行人等候区、非机动车导向带

望京北路人行道上的自行车停放区,由于离小区入口和周边商铺较远,利用率低

不过,这样的改变似乎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汽车 主导的现状。一方面是 汽车 时代的尺度已然形成,建筑和设施还“刚到盛年”,从街区层面恢复“21街区”那样的尺度,需要触动的利益也太多;而另一方面,来自内部的不同声音,也使一些措施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两条腿扯着走路”的尴尬境地。

然而,这些起码可以给所有的步行者和骑行者一个明确的信号:我的路权开始被重视了, 这个世界终究是我们的天下,而非 汽车

你步行或骑车时,在街道上有哪些遭遇?

你觉得北京的道路尺度友好吗?

在其他城市,你有哪些值得一扯的出行体验?

我的朋友是在南京传媒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当时他参加的是艺考,平常他也会给我分享他学校在学校的生活,学校的美食,学校的风景,所以这个学校给我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

南京传媒学院是和中国传媒大学合办的,所以也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唯一一所传媒类型的本科院校。学校专业覆盖广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被称为中国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我朋友经常给我发学校的风景图,有参天大树,大片的草坪,干净清澈的湖水,真的很美,所以在学校环境方面,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

学校宿舍一共有四种规格,都是随机分配的,而且有空调,有冰箱,24小时不断电,不断水,不断网,光是这几点就已经打败许多公办的本科院校。学校宿舍有三室一厅的12人间,还有4室一卫的15人间,还有标准的四人间和六人间,有上下铺也有上床下桌。有的宿舍有独卫,有的宿舍没有,学校设有大浴室和小浴室,宿舍环境整体来说是非常优越的。

学校一共有四个食堂,听说还重新装修了。四个食堂的饭菜各有特色,风味十足,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的贵,我朋友说便宜又大份,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初次之外还有很多奶茶店,小吃店,生活店来满足在校学生的生活需求。

在我看来,南京传媒学院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本科院校,想要报考的这个学校的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这篇文章,也祝愿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都能被心仪的院校录取。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好不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