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北京(4)-那些即将消失的古村落(门头沟区)

   2022-08-04 11:00:37 网络690
核心提示:杨家峪 杨家峪村位于斋堂镇东南部深山之中,四面环山,村域面积7.09平方公里,聚落整体形状如一只蝎子样。据明代一残碑记载,该村始建于辽代,最初为杨姓族群部落,最兴旺时在清末民初,当时人口也不过百户。杨家峪人户不多,却集聚了古道文化、宗族文

记忆中的北京(4)-那些即将消失的古村落(门头沟区)

杨家峪

杨家峪村位于斋堂镇东南部深山之中,四面环山,村域面积7.09平方公里,聚落整体形状如一只蝎子样。据明代一残碑记载,该村始建于辽代,最初为杨姓族群部落,最兴旺时在清末民初,当时人口也不过百户。

杨家峪人户不多,却集聚了古道文化、宗族文化、道教文化及建筑文化等众多遗产,堪称是原生态古山村中的精品。杨家峪人淳朴、勤勉、善良,因自古有尊儒奉道的民风,所以有“耕读之村”、“长寿村”、“姝女村”和“明清古建筑村”等诸多美誉。

杨家峪 自古便是远近闻名的耕读之村,村内有供奉龙王、树王、虫王的庙宇和保存完好的贞节匾,而升官喜报、炕上书桌、碾房题字等古迹更是体现了这个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没有怎么经历过战争,杨家峪是斋堂古建民居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

苇子水

沿109国道,顺着永定河谷,进入雁翅古镇,在芹峪口检查站右转6公里,即来到京西太行山深处寂静的明清古村——苇子水。这个可和“爨底下”相媲美、同根的古村,原名“苇滋水”,据说是因为原来村中有一东西走向的大水沟,常年流水,芦苇茂盛,而称之“苇滋水”;如今水沟干涸了,芦苇也没了,村名在人们的流俗之中就演变成“苇子水”。苇子水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有5座基本完好。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河上架有13座桥,其中5座水泥桥,8座石桥。随河沟宽窄变化,桥身的长短随之变化。石桥的建筑材料均为石头,沙子,大灰,形状多为拱桥。材料简单,一般就地取材,石头块头不大,经过能工巧匠之手的雕琢而形状各异。

苇子水村的民居分布在九条山沟中的山间盆地上,沟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其中,5座基本完好。这些院落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乡村面貌。

  苇子水村有文字可查的最早记载为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说自明朝该村宗祖高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此,历经600余年繁衍,百户同宗,无其他杂姓混入,几十代人辈辈传衍,家族谱系清晰明确。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村民友善互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生活宁静、平和、安详、自然。该村人文景观很有特色,由于地形是盆地构造,自古就有九龙戏金盆之传说,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岔之中,每一条沟岔中都依山建有明清四合院,虽历经磨难大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其鲜明的明清风格让人倍感世事沧桑。这些朴素的古建民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俗文化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除此之外,村中一榆两槐四古柏,菩萨庙背靠着龙王庙,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里淳朴的民风和以明清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给发展民俗 旅游 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苇子水村不大,村子沿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而建,沟口即是村头。村头的石桥旁,耸立着一颗百年老槐树。岁月风雨的侵蚀,掏空了老槐树的躯干,远远看去,它就像一个佝偻着身躯守立在村头的老人,向过往的行人叙说着自己的沧桑:这个宗族源自山西洪洞。老槐树是苇子水村的标志。一条用山石垒砌,深宽近两米的流水沟,沿着山沟从村头延伸到村尾。水沟上每相隔不远,就砌有一座石桥,供行人通行。这样的小石桥一共有十二座。苇子水村的石桥在桥梁建筑上也是别具特色的。所有的石桥都不是石条铺砌,也没有桥墩,全靠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发券垒砌而成,并且石桥的券拱弧度不一,最小的仅有5度。沟是干涸的,听村中老人介绍,以前沟里常年水流丰沛,芦苇丛生,苇子水村因此而得名。

苇子水村历来有“一榆两槐四古柏”之称。“一榆”是棵龙爪榆,数百年来它一直庇护着一座四合院。“两槐”除了村头的参天古槐外,村中的另一株槐树矮小得有些可怜,树干只有拳头般粗,可它却与村头的槐树同龄。听村中老人讲,几十年来就见它这般大小,像这个村子一样,不曾有过多大改变。“四古柏”傲立于四处山头,它们却生长在一条直线上。

燕家台村

曾名为二龙台,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群居住。村子坐北朝南,这里有独特的峡谷龙门涧,有 历史 文化遗址张仙洞。自然风景优美,文化韵味独特。 燕家台村坐北朝南,村北坡上有古长城,还有个山口叫“老坡口子”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对面山与山之间有条深堑,上搭窄桥,因桥很窄,称之“步桥”。有两条河自东、西龙门涧奔流而出,将燕家台环抱其中,犹如“二龙戏珠”是风水极佳的好地界儿。

村后曾有官兵驻扎,故称“官山”。松树坨因古松茂盛而得名,传说松树坨是条卧龙,挖土露出石头岗子,所以又叫“岗子岭”。燕家台村附近有诸多的奇观异景,大壑深幽,造化神奇

燕家台村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金元风格古宅民居。从院落中的影壁及墙腿石雕、门墩石都能够感受到燕家台村古老的民俗民风,反映出百姓世世代代期盼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据说1882年的正月,河北省张家口狼山“山西梆子剧团”的著名艺人袁老疙瘩来到了燕家台,在燕家台献艺后,教村里的艺人唱戏。这样,燕家台的河北老调和山西梆子相融合,形成了独有的燕家台梆子。

感谢阅读,动动小手,整理不易,点赞鼓励!

狼牙山海拔是多少

中文名称

松树柁

外文名称

Girder oF Pine

别名

松柁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松树柁小学后院

电话区号

0312

邮政区码

074300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走马驿镇与南马庄乡交界

面积

耕地240亩

人口

700

方言

涞源三区片言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菩萨塔 大佛寺 大槐树 骆驼石 黄崖洞

机场

石家庄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

火车站

涞源火车站 保定站 保定东站

车牌代码

冀F

现任书记

井党生

副书记

张民良

村名代表

贾志强

电路维修工

陈三黑

松树柁位于河北保定涞源县走马驿镇的一个村落,流经该村有条南河,地理上村里有几大沟,大豹子、小豹子、塔子沟、西沟、骆驼石沟、西北沟、南沟、其中南沟是通往国道207的大道。村里有农田二百余亩,大台、上河滩、七亩半地、丰湾、羊桨子、十四亩地、井儿上、高浇卧、锅堂、下河滩、小叶活等是主要地块。此外村里盛产核桃 酸枣 枣等特产。

由于微机录入不便缘故,经乡政府同意现已经更名松树坨。

狼牙山海拔1105米。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是河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而闻名。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8年4月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狼牙山的主要景点:

1、莲花峰

狼牙山主峰莲花峰(大莲花瓣)海拔1105米,位于狼牙山的西部,东部为蚕姑坨,棋盘坨与蚕姑坨间的北部为老君堂,上述三峰为通向狼牙群峰之巅的三条隘路。

2、棋盘坨

棋盘坨为狼牙山的主要山峰之一,民国《易县志稿》载:“棋盘坨在易县西南95里,郎山(老君堂所在的褡裢峰)之西,高数里,四周高峰,一径可入,上有石棋盘,又有三池,清泉不竭。”坨底部有西水寨,其西南侧的峨眉山、众军山,皆古战场。

3、石棋盘

石棋盘又名仙弈石,相传王禅、孙膑弈棋时,一青年樵夫观棋,观完弈棋,驴已成骨灰,回至家中,故人皆无,其妻寻夫年复一年而亡,化作石人,人称此地为“女思谷”。棋盘坨山下南管头有北魏太延元年(435)太武帝拓跋焘东巡时的御射碑。

4、蚕姑祠

姑姑坨上蚕姑祠为北魏时期建,祀黄帝元妃嫘祖,因她教民植桑养蚕,被祀为蚕姑圣母。由西山北村北行上山,登姑姑坨,途经万杏山庄,过南天门,达蜡烛峰,即姑姑坨。姑姑坨北有玉皇坨,南有龙门坨,东有仙人坨,西有松树坨,与五指坨遥相对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

以上就是关于记忆中的北京(4)-那些即将消失的古村落(门头沟区)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