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如何理财

   2023-04-08 03:50:42 网络690
核心提示:据2012年德国儿童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德国6岁至13岁儿童平均每月可以得到28欧元零花钱,比2011年多出10%。面对孩子零用钱有增无减的趋势,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算合适,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眼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德国青少年研

德国人如何理财

据2012年德国儿童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德国6岁至13岁儿童平均每月可以得到28欧元零花钱,比2011年多出10%。面对孩子零用钱有增无减的趋势,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算合适,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眼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另一项就儿童零花钱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

德国孩子省钱为买汽车

调查发现,大约71%的儿童有固定零花钱。一个德国儿童每周从父母,爷爷奶奶等人那里得到零用钱。过生日和圣诞节时,他们还可以收获一笔。合计下来,德国6岁至13岁儿童平均每年可以得到336欧元零花钱(约合人民币2718元)。

尽管零花钱不少,但孩子们大多有具体的储蓄计划和目标。40%的男孩省钱买电脑和软件游戏17%的儿童称自己省钱是为了买玩具15%的孩子勒紧裤腰带准备买手机另外18%志向远大,称他们省钱是要买汽车、摩托和轻骑。

理财让孩子懂得生活

绝大多数德国家长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第一,通过花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二,孩子可以学会自已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是有限的,而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第三,孩子通过处理零花钱能学会制定计划。

德国家长们关于孩子零花钱很有一套理论。他们通常定期守时地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既给孩子一种“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财计划。无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家长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惩手段。家长们基本上让孩子自主决定怎么花钱,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所买的东西必须不是危险或是不健康的(比如小刀、香烟等),毕竟孩子年纪尚小,这些约束是必须的。在零花钱的金额上,只要年龄差不多,不论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为孩子树立平等观念的好机会。此外,很多家长还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账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教孩子区分需求和愿望

德国人天性严谨,家长说给多少零花钱就给多少,如果孩子过早花完,就算追在大人屁股后面来讨要也没用。因为这是违反约定的行为。父母还会和孩子交谈,看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一起商量今后如何避免。另外,孩子毕竟是孩子,零花钱金额要适当,德国教育专家还为此专门为家长们制定了一个参考标准。

德国教育专家还提醒家长教会孩子正确区分愿望和需求。愿望是指通过广告和其他儿童的炫耀所产生的对某一物品的渴求。而需求指的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说:我近视,我需要一副眼镜,这是需求。但如果我要一副昂贵的镜架,那就是愿望。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领会这一区别,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莫大的帮助。

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零用钱是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取能够满足个人愿望的唯一经济来源。让孩子学会对零用钱的支配,对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和理财十分重要。通过零用钱,孩子首先有了多、少、贵、贱的感觉,可以学会决定买哪些东西有意义,哪些实际上是没用的。学会将自己家庭与朋友家庭的经济状况作比较。

调查发现,早接触零用钱的孩子,长大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比没有这一经历的孩子强出许多。

专家认为,从年龄看,孩子四五岁起应该给他们零用钱了,从数额上说,每周给50欧分较为合适,这种方式可以一直持续到孩子9岁。从孩子10岁开始,家长可以改为按月给孩子零用钱,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习对钱的支配和安排。至于零用钱的数额,家长最好参照其他相同状况的家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同伴家平均给多少。

零用钱支出面面观

13岁的居里奥准备买一部智能手机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买好牌子的,因为他认为大公司的品牌在技术上有保证。同样,如果买球鞋,他也要求买名牌,他说:“我天天踢足球,当然知道球场上穿什么鞋子合适”。据调查,德国6至13岁的孩子大都懂得什么是名牌,德国儿童消费分析报告称,60%的孩子在买手机、球鞋和书包时要求名牌,一方面看中的是质量,另一方面为了形象好。看来追求名牌已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德国儿童消费分析报告还对600万6至13岁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抽样调查,大多数孩子喜欢花钱买糖果、饮料和杂志,但80%的孩子仍有存钱的习惯,不会一次把钱都花光。

是否该有单立账户

现在多数德国孩子得到的零用钱仍是现金,仅有5%的孩子建有个人账户。德国一半以上银行允许满7岁的儿童建账户,因此从趋势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设立个人账户。金融界人士认为,12岁起是建立个人账户的合适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多年支配零用钱的经验。

在德国,孩子想建账户,须经父母同意,银行在办理建户手续时需出示父母和孩子的身份证明。建立账户时,父母可以帮孩子确定最高取款额或消费额。另外银行严格规定,未成年人只能在账户现有额度内消费,只有满18岁,才允许透支消费。

德国的消费水平如何~~~尤其是西德~~~一个月大概是多少?

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财观念,只是和中国不一样罢了。

不同国家人们的理财偏好:

一、美国

美国人如何理财?其实美国人跟中国人对股市的热情有些类似,据美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美国3亿人口中,股市开户人数多达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不过美国人对股票,通常是长期持有,这跟中国的炒股大多数是做短线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美国人手握一只股票可能会维持几十年,普通美国人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一般都超过2年、乃至3年,跟国人一两个星期就换股有很大不同。另外,美国人也特别关注共同基金,即通过基金来炒股,其基金持有时间,往往也长达3、4年之久。美国人热衷投资共同基金的重要原因是能够回避直接投资股票的高风险。虽然投资股票通常比投资基金能有更高的收益率,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个股的盈利很大依赖于投资者个人的“眼光”,风险比较大。

二、日本

日本央行自95年以来长期维持零利率政策,其基准利率在0-0.1%,而存款却又是日本中产阶级的主要理财方式,这就大大影响了日本人理财的收益,所以很多日本中产阶级为了摆脱央行零利率的影响,纷纷将存款转入一些货币坚挺、利率较高的国家,通过外币存款来增加自己的收益。日本的股票市场比较发达,但却不受国民热衷,民众大多只是用一些余钱来炒股,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

三、法国

法国的贫富差距不大,其国家福利也比较全面,医疗、教育等都比较完善,法国人喜欢的理财方式有储蓄、房产投资、保险和基金等。法国人家庭储蓄在欧洲国家属于高储蓄,达到15%。他们的理财目的多数是为了退休的需要,多是通过购买基金产品来间接购买股票,直接购买股票的并不多。

另一种受法国人偏爱的理财方式是买保险,比较多的是人寿保险,有统计显示法国家庭超过70%都拥有至少一份保险合同。法国的人寿保险产品种类也较多,兼有投资作用,投资的方向有股票、债券、其他混合型投资等。

四、德国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理性、冷静著称。多数德国人不热衷于炒股,德国股民人数仅占本国人口总数的7.1%,这个数据,英国是23%,而美国是27%。从德国人的文化风格上看,严谨之风盛行,因此企业家在投资时都将规避风险作为首要考虑。

此外,在普通德国人的退休生活中,法定养老金占收入的85%左右,其余为企业养老金,占5%,以及私人投资获益,占10%。德国人的养老,主要是依靠社会的养老保险系统。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