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2023-01-07 02:18:28 网络1210
核心提示: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个圆片,5枝铅笔。

学具准备:

5个圆片,5枝铅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老师放音乐,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

师:同学们今天都能精神饱满的来上课,真棒!老师希望大家能以这种精神状态保持到下课,好不好?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动画,请你仔细观察,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能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天空中先飞来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

师: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2.(出示第2张幻灯片)

师:草地上来了一些小动物,谁能把这幅图也像刚才那样,用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草地上原来有1只羊,又来了2只羊,一共有3只羊。

3.(出示第3张幻灯片)

师:谁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来到了停车场,请你把这幅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停车场原来有3辆汽车,又开来了2辆,现在一共有5辆。

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是很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共有多少。(板书:一共有多少)。

二、讲授新课,认识加法。

1.师:老师现在换一种形式,你们仔细观察。(师右手先拿出3枝铅笔,左手再拿出2枝铅笔)

师:老师先……,又……,一共……(边说边做动作)。谁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说得非常完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意了,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请仔细听要求,你能把最后那句话变成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师:老师找一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重复一下。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5枝铅笔,也像老师这个样子,一起说一说。说完后把笔放回桌角。

2.师: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我们现在用圆片代替铅笔来摆一摆,老师用一个圆片代表一枝铅笔,老师先摆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老师接着再摆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现在看着黑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片?也就是说,一共有5枝铅笔。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一个算式?

生:3+2=5。(板书)

师:这个算式里面的“3”表示什么? 生:“3”表示3枝铅笔。

师:“2”又表示什么? 生:“2”表示2枝铅笔。

师:那么“5”呢? 生:“5”表示5枝铅笔。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这个算式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等号,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加号。(板书:加号)

师:“+”的这一横和“=”都要用直尺来画。

师:你们会不会读这个算式?老师找一位同学试着来读一下。

师:对了,这个算式就读作3加2等于5。(板书:读作:3加2等于5)。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男生读 女生读 一起读

师:看来要算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就是把原来的3枝铅笔和现在的2枝铅笔合起来。(动作)

3.出示幻灯片(熊猫)。

师:图上的动物是什么呀?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像刚才那样说一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图中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师:那么到底有几只熊猫呢?我们用圆片代替熊猫来摆一摆,老师找一个人上黑板来摆。

提要求:边摆边说,我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黑板上的人先说,再找2个人说。

师:你能不能直接列出一个算式呢?

师:把这个算式写在你们的生字本上。

师小结:刚才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当两部分在一起算一共有多少的时候,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大家现在一起来看这幅图,你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现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算式?

收圆片。

2.师:大家看这幅图,我们现在不摆圆片,能不能看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3.师:那这幅图呢,老师看谁的反应快,一眼就能看出来算式。

打开课本24页,完成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师:我们现在坐着公共汽车回到生活中去看一看。

(师放音乐,生站起来边拍手边唱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生活中的几个问题能用加法计算吗?(出示第1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2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谁能直接说出算式?

师:(出示第3张)怎么列式?

师:(出示第4张)谁能根据这幅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5张)请你看图直接说出一个算式。

2.师: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两幅图都是用1+4=5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在第1幅图,1+4表示什么?在第2幅图中,1+4又表示什么呢?

师:1既可以表示1朵黄花,也可以表示1个小朋友,4既可以表示4朵红花,也可以表示4个小朋友。

师:生活中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的事物有很多,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4=5”来表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在教室里找一找。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手指课题)

生:一共有多少。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加法。

师:我们知道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六、布置作业。

师:思考题:你能写出所有得数是5的算式吗?

七、板书设计。

请到这里下载:一共多少枝铅笔(课件+教案)/又名: 《一共有多少》

tkvp  

1年级语文下(部编版)|1下语文赠品|1下语文试题【部编】|1下语文朗读【部编音频+视频】|1下语文课件ppt|1下语文教案【部编】|1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视频(部编版)|部编版最新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本.pdf|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全册看拼音写词语.doc|064 杨老师-园地八.mp4|063 杨老师-小壁虎借尾巴(二).mp4|062 杨老师-小壁虎借尾巴(一).mp4|061 杨老师-咕咚(二).mp4|060 杨老师-咕咚(一).mp4|059 杨老师-棉花姑娘(二).mp4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求一共有多少公开课教案

 9c6z

《巧虎一年级数学》这个建议给下半年要上一年级的孩子看的,同步一年级书本课程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009-12-16 → 手机版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

1.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2.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口算(20道)

师:小火车开起来。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比如,比大小,比长短,比轻重,比多少。今天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结果,还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本,提问:比一比,教科书和练习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较大?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教科书和练习本的封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

2、 比长短。

出示两枝铅笔,红色铅笔稍长,蓝色铅笔稍短,分握左右两手。提问:比一比,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来长短的,可以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使一端对齐,就可以比出长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一比。

3、 比多少。(电脑出示:)

第一排:7只小鸡图

第二排:4只小鸭图

提问:小鸡和小鸭是怎么排的?(一个对一个)。

这样对齐排列的好处是什么?谁来比一比说一说(能一眼看出小鸡比小鸭多3只)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鸭比小鸡少3只)

小结:看来,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一个好办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体出示例题的抓花片插图,引导观察。

提问:瞧,图中两个小孩在做什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

教师指出: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我们已经会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这样的问题。

2、 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

(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吗?(不能)

那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呢?(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排列。

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一个排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都有八九十个,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出多少,方便吗?那怎么办?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算式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研究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

(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提醒学生说出单位名称,然后有学生口头对问题作出回答。学生边叙述,教师边作如下板书: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5)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3、 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接下来赵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学校的合唱队,好不好?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1页“试一试”中的图。

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时要说出单位名称,进行口答,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感悟:只要从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 基础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帮鸡妈妈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个,小熊采了30个玉米棒。你们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个?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单位名称,并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口答。

提问:如果问题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个)。只是口答应是“小熊比小猴少采23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提问:图里画的是哪两种书?《数学故事》有多少本?《童话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交流后提问:如果问题是《童话世界》比《数学故事》多多少本,该怎样列式计算?怎样来回答问题?

2、 提高题

(1)出示:唐老鸭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鸭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导:高多少其实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书包的价钱是24元,铅盒的价钱是10元,笔盒比书包便宜多少元?

提问: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题

出示有关我们班级的一些情况: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龄8岁的有13人,年龄9岁的有37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选择l-2个问题解答。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生活中有许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你能举些例子吗?

板书设计: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

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 ) 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屏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信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 、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