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如何选择?

   2022-06-02 00:04:42 网络1020
核心提示: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路径,产能与管理高效集合的模式。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区域产业发展选择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质量提升路径,实行产能与管理高效集合的

本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如何选择?

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路径,产能与管理高效集合的模式。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区域产业发展选择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质量提升路径,实行产能与管理高效集合的模式,才能提升管理质量,实现质量提升。

中央重磅文件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

实际上,房地产一直是高歌猛进的粗放式发展,通过工业化,精细化,正在向制造业学习,同时,工业化可以降低因为人工短缺,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内装工业化,正在向标准化、批量化、部品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以人为本,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秘书长 陈忠莉

近几年,全装修房成为地产市场的发展主方向。从实际落地推进效果来看,全装修既有产业发展的机遇,也有客观的挑战。

行业现状:全装修房推进中的消费痛点

浙江消保委今年针对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内容涵盖住宅质量、个性化问题、合同条款、售后服务等相应问题。

在关于是否会针对全装房进行二次装修这一调研问题中,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进行二次装修。其中,33.69%的受访者表示,对全装房质量不满意,需要进行二次装修。有35.84%的家庭表示,为了追求更舒适,需要进行二次装修。

将近70%的二次重装比例,也就意味着,要第二次产生装修垃圾,全装房与毛坯房相比,本来是更加节能环保,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调查的结果,这么高比例的消费者要砸掉重装,不仅产生新的浪费,跟国家倡导的“双碳”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是值得产业深思的问题之一。

深入探寻消费者愿意二次装修的原因,答案在对于装修主材档次的更换需求,和装修费用的承担比例上。

首先,在调研中,有62%的消费家庭重装会选择环保节能材料,有22%的家庭会将智能作为必选项。因此,在全装修大趋势下,对于节能、环保、智能属性的材料部品、以及家电家居产品将有更大被选择的空间。

其次,在费用支出上,1500~3000元/平米装修标准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接受范畴。

另外,之所以选择重新二次装修,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交付环节出现的问题,即售后服务。

全面实施全装修住宅,急需规范售前售后的管理衔接。有53%的受调者认为整改不积极,而对全装修的推广持不同意见。因此,开发商应加强售前售后服务管理,以保证全装修住宅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全装修市场的有效推进。

实际上,无论从国家“双碳”宏观目标推动上,还是个体消费家庭入住的便捷程度上,全装修无疑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尽管目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仍有超五成消费者看好全装市场。两成处于观望,有三成消费者出于省时、省心、省事,而愿意购买全装修住宅。

从不接受,到接受,到接受度更高,是全装房目前在我国推进的发展走向。而最根本的是将产品做好。避免出现货不对版,以及空鼓、漏水、开裂、污染等顽疾通病。

解决方案:标准化与个性化并举

第一,消费者期望多样化,开发商应提供多套方案。

调研数据显示,有38%的消费者赞同基础装修,即房屋的硬装部分,其余自购搭配;有31%的消费者希望一次性完成,直接拎包入住;有超50%的消费者认为开发商应提供三套或以上的全装修方案可供消费需求和个性化选择。

例如,设置低、中、高三档装修标准设置不同档次:

中低档按每平方米1000~2000元,2~3种风格;中高档按每平方米3000~5000元,2~3种风格;高档按照每平方米5000~8000元,2~3种风格。从而尽量满足业主的不同个性化需求,尽量降低业主拆除重装的意愿,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有利于保证房屋结构安全、改善人居环境。

第二,针对全装修顽疾,明确装修项清单供业主菜单式选装。

建议装修单位编制全装修工程量清单,并由第三方造价机构出具 《造价咨询报告》。清单中主要材料应标明品牌、规格(设备须标明技术参数)、材质、颜色、型号、价格等。

对于个性化需求较大的材料项,如地砖、地板、卫生间面砖、洁卫具、橱柜、中央空调等,提供2-3种不同品牌、规格、型号、颜色、价格等,供业主菜单式选装。

第三,减少人为干预因素,加速工业化进程。

除了产品标准化和需求个性化进行把关匹配外,今年国家在大力推动装配式住宅。并且倡议集成化产品在出厂之前预制,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以降低个体投诉和群诉概率。

因为全装修产业阵线拉的非常长,链条多就非常容易出错。以落地效果为例,很大程度上落地效果与工人的执行效果相挂钩。一方面,落地执行者的能力、责任心、经验和态度参差不齐,就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工人的群体流动性非常大,造成工程流程不成熟、不稳定,落地执行者在变化,新人需要培训过程,导致每一批工程质量出现差异。这也是很多大地产商,即便体系很完善,也同样面临全装修工程质量问题的症结。

因此,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与全装修是唇齿相依,即装配式建筑与全装修是“标配”关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全装修是“绝配”关系,装配式装修与全装修是“原配”关系。另一方面,全装修作为交付结果的内核保证,其匹配:绿色建筑、 健康 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低能耗被动式建筑、主动式建筑、城市更新和旧改建筑等建筑形式中,正在全国全覆盖,并成为交付的常态。

实际上,房地产一直是高歌猛进的粗放式发展,通过工业化,精细化,正在向制造业学习,同时,工业化可以降低因为人工短缺,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内装工业化,正在向标准化、批量化、部品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以人为本,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商不得不做,消费者不得不拆的痛点,在消费者要求高和公司要控成本之间进行平衡。

房产关乎民生问题,房地产是链条最长的产业,涉及到包括家电家居家装在内的50多个行业,是构筑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目前,房产市场正在由金融属性向产品属性过渡,新旧痛点交织,催生新需求,必然为行业带来新的价值,在价值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是品质化、价值化的前提。

标准推动:填补国内全装修房市场空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健康 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绿色住区标准等等。无论是国标、地标、行标、团标、外标、发布的,还在编的,均对住宅全装修有相应要求,全装修是重要的品质内核约定。

双碳背景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2%,碳排放占比为20%。相比发达国家水平偏低,未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占比仍要持续上升。建筑行业面临着建筑能耗压力上行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更高能效、减缓能耗上升和排放的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早期的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到内涵的扩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大众视角设计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其内涵扩充后,呈现的指标体系是:安全耐用、 健康 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到环境宜居,绿色建筑的内涵在不断扩大,也为参与绿色建筑的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发展导向。

所谓全装修,即指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绿色建筑的评星标准》增加了全装修环节。

基本上,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

第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表3.2.8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作为对全装修品质评定更细的评价标准,在2019年实施的《住宅全装修评价标准》中给予进一步明确。标准通过功能、性能、材料与部品、施工与验收,提高与创新等在内的全装修品质评价,满分1000分,根据得分不同,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并通过交付前后不同阶段,进行预评价和终评价的星级评定。

其对住宅全装修项目起到的三方面作用,首先,完整定义住宅全装修,设定全装修住宅的入门标准;其次,实现对全装修住宅品质、质量规范分级,达到对室内居住品质提升的共识;最后,引导全装修住宅的精细化设计施工,科学正确选择材料部分的作用,引导行业和产业升级。标准的实施对促进我国住宅全装修行业发展、规范住宅全装修品质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填补了住宅全装修品质和性能全方位评价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内首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全装修评价标准,消费者自己也能进行打分,从而选择不同星级的住宅,明白消费。因此,该标准基于消费端和地产端,搭建的共同价值衡量尺度就是绿色、舒适、 健康 ,使全装修在消费端有标可依,在制造端对标打造,减少摸索,少走弯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伴随每一度的全装修产业领袖峰会,以标准构建全装修生态链,与时俱进,凝聚共识,推动国内住宅高质量发展进程。

未来走势:发挥压舱石产业地位,用品质夯实发展基础

对于国企央企而言,因其具有资金、资源和口碑优势,合作稳定性更强。稳健型和深耕型地产企业,基础较为牢靠,在区域市场扎根较深,信誉良好。而产业型企业,依托产业扩大资源,具有产业延伸性,例如金帝、龙湖、华润这种地产+商业企业,以及美的置业这种地产+制造业企业,包括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地产+文旅型企业。

总之,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方向不动摇,总方向不变:

第一,房住不炒;

第二,租购并举;

第三,实现“三稳”;

第四,住有所居。

基于此,市场将进入“量稳质升”的阶段,“十四五”的需求量仍有一定规模,但改善性需求比重将有所上升。

对于泛家居产业而言,介入地产是一项体系化的工程和项目。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介入全装修,要清楚地产商首先会询问两个主要问题,即是否听说自己的品牌,和自身品牌是否与全国地产50强或者100强有过合作。这两个问题是地产商对标和衡量是否将品牌纳入合作名单的首要前提。

第二,进入全装修市场,泛家居厂商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说,从地产商拿到地的那一刻开始,就需要全面进行对接和跟踪,包括后续的设计,户型,成本招采等等一系列环节的介入。可以说,这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和过去做贸易相比,流程更复杂,周期更长,账期更长,利润更薄,对厂商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三,全面进入批量全装修交付,分水岭来临,不做不行,即使进入全装修市场,泛家居厂商也要做好迎接全面挑战的准备。地产一般两年一次集采,有了两年立足时间,更重要的是后续能否持续发展并不被替代。

第四,地产商推出的家电家居自有品牌套餐,对于泛家居品牌而言相当于降维打击。

在这种竞争下,地产商显然有更强大的前期客户资源做后续产品介入的支撑,泛家居厂商是走向前台竞标,还是在后台作为供应商,定位和角色的转变以及选择,也是对厂商的一大考验。

总之,介入全装修领域,是对厂商品牌构建、营销模式、团队构架、商业逻辑、资金实力、服务水平等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的挑战。

第五,很多企业的产品提供,已经由单品向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化方向转变升级。尤其在90后和00后成为购房主体之后,泛家居产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除了单体产品以及单体智能之外,物联网以及系统化的体验已经成为主流选择。

从全装房以及精装房这几年的发展动线可以看出:

初期,厨电产品是必须;

发展期,热水器、空调、智能单品、净水、新风开始进入全装修范畴;

在成熟期,智能物联网家电和嵌入式家电将成为主流。这对上游制造产业链的改革转型也保持着一致步调,只是在实际应用到全装修产业链中,强化产品力和是否符合消费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包括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乃至三代、四代同堂的不同需求,是考验。

可以说,部品从基础需求、高端需求过渡到智能化、一体化需求发展趋势。

一线城市,地产企业不断拓展自己的产业链,包括与家居建材渠道的合作,也意味着地产商在向泛家居产业跨界,这种跨界无形中会造成一线或者超一线城市的全装市场空间。但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催生了二手房改造。综合而言,中国的市场足够大。

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市场如何迭代,做好产品为客户带来真正价值是基础。标准决定质量,质量决定品质,品质诠释品牌,品牌升级价值,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人+物+空间】的平衡,锻造产品力,提升品质方可持续发展。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什么系统

新华社10月10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下称《纲要》)。

《纲要》明确,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到2035年,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

《纲要》从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

在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面,《纲要》明确,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适时制定和完善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育种、无人驾驶等领域技术安全相关标准,提升技术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

在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方面,《纲要》提出,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与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建设,加大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应用力度。开展数据库等方面标准攻关,提升标准设计水平,制定安全可靠、国际先进的通用技术标准。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健全服务业标准,重点加强食品冷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品编码、批发零售、房地产服务等领域标准化。健全和推广金融领域科技、产品、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标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健全依据标准实施科学有效监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应用标准化手段加强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系列标准研制,协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支撑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的创新基础设施标准,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在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方面,《纲要》明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在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方面,《纲要》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建立县城建设标准、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健全住房标准,完善房地产信息数据、物业服务等标准。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健全和推广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劳动用工指导和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工作、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服务、社会救助、殡葬公共服务以及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领域技术标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此外,在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方面,《纲要》强调,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同步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改革,强化推荐性标准的协调配套,防止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构建绿色发展标准化体系。

构建绿色发展标准化体系。积极围绕建立健全“双碳”标准、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态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等五个方面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工作。

措施

实施“双碳”标准化提升工程,更新升级节能标准,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制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围绕生态安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完善污染防治标准,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利用标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应该看到,速度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谈到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的“量”和“质”。其显著特征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从关注GDP,转向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我们要的高质量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一、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表现为增长的稳定性。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速度和规模的优势依然重要。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必须保持经济增速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二是表现为发展的均衡性。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重要,但是强调在更加宽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就经济体系而言,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需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创新而言,创新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就城乡区域发展而言,高质量发展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表现为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广泛的内涵。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表现为社会的公平性。高质量发展要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宏观经济层面,质量的内涵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应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不断完善发展,形成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但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还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其产业规模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力,以及产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与规模效益。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三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支撑消费升级的需要,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就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产业转型的重点,要以最小的质量成本产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产出,产品与服务本身的质量是狭义的质量,在企业经营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质量发展。一是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体现在企业能够跨越多个经济周期,在经济效益、风险防范、公司治理、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不断胜出、持续发展、创造价值。影响力体现在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在规模实力、区域布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处于行业的前列,在行业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有话语权,是行业的重要整合者。带动力体现在企业是行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走在前面,其产业培育与孵化能前瞻性地把握行业趋势,具有导向性和指引性。二是保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质量的范畴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应该包括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坚持“质量为先”,就要提高农产品、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全面提升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要看到,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由创新驱动的,需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应该看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以更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创新还能有力驱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促进新科技、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三是具有品牌影响力。从品牌价值看,“中国制造”还未具有“日本制造”或者“德国制造”那样的整体影响力,由于长期强调“质优价廉”的理念,造成“中国制造”的高端品牌不足。在企业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大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出现,企业要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在产品细节、做工、创新、性能上多下功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四是拥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基础。企业层面的质量管理包括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认证与检测、标准与计量等支撑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容。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及方法,并形成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雄厚的经济基础。总体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以上就是关于本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如何选择?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