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曲的歌词

   2023-04-05 14:09:26 网络690
核心提示:《思乡曲》作词:瞿琮作曲:郑秋枫演唱:李思琳歌词如下:中秋月挂天上, 映木楼照小窗。远山云烟渺渺, 近水碧波茫茫。海外万千游子, 隔山隔水相望。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椰子树风中唱。诉离情话衷肠, 最忆故乡草木。难忘慈母生养, 秋来梧桐叶落

思乡曲的歌词

《思乡曲》作词:瞿琮

作曲:郑秋枫

演唱:李思琳

歌词如下:

中秋月挂天上, 映木楼照小窗。

远山云烟渺渺, 近水碧波茫茫。

海外万千游子, 隔山隔水相望。

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椰子树风中唱。

诉离情话衷肠, 最忆故乡草木。

难忘慈母生养, 秋来梧桐叶落。

海外儿女思乡, 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扩展资料:

《思乡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该片讲述了解放军某文工团招收演员的考场上,文工团的音乐家们很赏识女青年黄思华的歌喉,但因为她是华侨的女儿,故被阻于艺术殿堂之外。文工团团长司马威派政审人员韩山去华侨农场了解黄思华的家庭情况。

思华的父亲黄德深在南洋,自幼失去双亲。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他返回祖国的愿望落空,于是他把仅有的钱全部捐献出来,希望能为救国尽一份力。最终思华获得了艺术生命。在北京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思华唱出了这首《思乡曲》。

求音乐:五年级上册音乐歌曲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1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业: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3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李白。

二、认识二类字

1、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3、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7、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4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

求音乐:经典老歌李谷一演唱歌名叫《思乡曲》 歌词大概是 第1段《气球啊气球,银色的气球,你轻轻的飞啊慢

第一课 朝 夕

表演《清晨》《晚风》

聆听《晨景》《渔舟唱晚》

第二单元农家乐

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第三单元足迹

聆听 《红梅赞》 《红星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

表演 《雨花石》 《我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听《可爱的家》、《回家》。

第五单元 故乡

表演:《故乡的小路》 《如今家乡山连山》

聆听:《思乡曲》 《乡间的小路》 《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歌曲《可喜的一天》

2.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3.歌曲《雏鹰之歌》

4.歌曲《叮铃铃》

第七单元 雨花

唱《踩雨》;听《雨滴》;唱《雨中》。

听《暴风雨》;

第八单元 冬雪

表演:《堆雪人》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聆听:《乘雪橇》 《踏雪寻梅》 《打虎上山》

思乡曲原唱是谁

haha balloon(哈哈呵呵)哈哈气球品牌,上海顶级气球服务商,致力于中国高端气球装饰行业的发展,为中国气球装饰注入新的创意,为节日庆典,生日婚礼,商务活动提供上门气球布置服务。目前在中国成立首家气球实战教学理论 .并为气球爱好者提供气球装饰培训。在广告气球印刷上,本司在上海设有独立的气球工厂,可以满足客户少批量订做各种宣传气球,气球印字等。打造中国首家气球产业链。独特的气球创意源于不断的追求,好的产品和质量,是我们品牌的保证.我司与世界多家气球厂家合作,美国,哥伦比亚,德国,韩国气球,为顾客提供多国不同乳胶气球与铝箔气球,派对用品,气球配件,魔术气球,特殊气球等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

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以上就是关于思乡曲的歌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