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火车站的建造背景

   2022-12-30 06:08:27 网络590
核心提示:京都火车站位于新干线上,是京阪神(Keihanshin)地区(东京、大阪、神户)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万游客,在20世纪80年代,京都车站已经非常局促,因此新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京都车站大厦设计竞标要点是在1990年1月发布的,竞标

京都火车站的建造背景

京都火车站位于新干线上,是京阪神(Keihanshin)地区(东京、大阪、神户)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万游客,在20世纪80年代,京都车站已经非常局促,因此新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京都车站大厦设计竞标要点是在1990年1月发布的,竞标组委会为设计师规定了三大目标:(1)更新公共交通系统;(2)更好地接待旅客;(3)焕发市区活力。半年后原广司设计事务所提交的方案中标。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于1994年6月完成。工程在1993年12月已部分开工,1995年3月全面开工,1997年7月竣工,同年9月1日,包括饭店、商业设施在内的全部设施开门营业。为京都新车站的设计专门组织了国际竞标会,在日本这样的竞标其实是非常少的,整个设计工作持续了约6年半。京都车站项目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由此可见,这是京都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问一下 飞日本大阪关西机场然后坐JR Haruka 去京都,到站的时候是在京都的哪个位置啊?我的酒

在日本大力推进“观光立国”、访日外国人突破了三千万人次的洪流中,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都京都始终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独特存在。统计显示,每年涌入京都的内外游客超过5300万人,京都市的观光消费额高达1兆1268亿日元。在全日本815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排行榜上,京都名列首位;在世界旅游城市、世界魅力城市等评选中,京都总是轻松位居榜单前列,甚至连续夺冠也毫不奇怪。

时代的红尘滚滚而来,但京都却越来越活成了一个处子般的符号,关于慢生活,关于艺术城市,关于诗意的栖息。千年京都,不能匆匆走过,只适合慢慢品读。这里虽然也汇聚了住民、学校、商业、交通、行政、管理等现代城市要素,也焦灼于“观光公害”影响到居住民平稳生活和公共资源的悖论,但我以为京都本身并不能以现代城市概念来定义。

今天的京都不只是自然成形的都会街市,而是在历史的追忆中不断堆积、在文化的回味中细密编织起来的一个祈愿、一个象征。京都是历史遍地、故事无数的地方,是佛教、古寺、庭院、花道、茶道、雅乐、舞等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是悠久而丰厚的世界遗产汇聚之地,是谜一样的传说和存在,也是日本人永远的精神故乡。

扶桑列岛,花团锦簇。东京是全球顶级的现代化大都市,大阪是闻名遐迩的商业之城、美食之都,但是没有走访过京都的古寺,没有见识或者体验过京都的“侘び寂び”,你还真不好意思说到过日本。尽管日本惯以日之丸国而自负,但是京都却是美丽的月之都。千年以来,经历了各种历史风浪的试炼洗礼,见惯了各色风云人物的兴衰沉浮,古色古香的京都依然在那里,越发古朴、静谧、幽玄而高贵,散发着迷人的气质。所谓“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的境界,或许正可借用来描述京都的存在。

认识现代京都,从京都车站开始

新干线缓缓驶入京都车站,巨大的站台和铁道构成了司空见惯的火车站,与常见的模样并无二致。但是所有初次来到京都的朋友走出改札口,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未来主义空间,完全颠覆了行前对千年古都的印象和想象——我的建议是,认识京都先从京都车站开始。

2000年,我初访京都,因毫无心理防备而被充满了视觉冲击和精神张力的京都车站给轻易击到了。这座启用于1997年的巨型现代化车站,由出身东大建筑学院的著名建筑家原广司设计,其展现的空间组合、商业迷宫、科技性和未来感,即使过了20年依然是领先时代的。

原广司与桢文彦、矶崎新,并称东大建筑学院的BIG3,是战后日本建筑走过英雄主义激昂岁月的代表,堪称殿堂级建筑设计师。BIG3的老师是建筑巨匠丹下健三,被喻为“东大建筑系的梁思成”,以一人之力奠定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格局。原广司设计的京都车站,与丹下健三晚年的代表作——东京都厅、富士电视台本社大楼等都完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从中,我读到了某种内在的隐秘联系,看到了那个时代日本建筑拥有的吞吐时空、压倒一切的综合性气魄,还有对空间幻觉的执着、对未来科技的崇尚。无疑,京都车站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四季自然、水波不兴的静谧的京都,如此庞大的现代建筑,如同天外来客。原广司的建筑理念是“空间即幻象”,擅长进行“宇宙风景的建筑构想”,他提倡“要让建筑学有趣起来,激动人心,不要简单化”。京都车站可以说是这种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

伴随着高密度、垂直、空洞、聚落、未来感、多层结构、城市综合体等原广司作品的关键词,京都车站横空出世。建筑主体钢结构与玻璃面墙的大面积使用,为城市挡住了来往的列车,又反射出传统的街道与城市的天空。多层空间与空中花园的设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共通的气质。

京都车站是巨型的建筑综合体,东楼包括了酒店、电影院、博物馆、展览厅等公共空间,西楼入驻了百货店、购物中心、饮食区、驻车场等多样化设施,当然主要的功能是火车站和交通枢纽。我愿意把京都车站比喻为一个超越了想象力边界的魔幻主题公园,也是传统京都递给所有来访者的一张指向未来的名片。这里除了有综合交通中心,还是城市的开放式露天舞台、大型活动的聚会中心、俯瞰古都全貌的观景台、时尚的购物中心、梦幻的空中城市,这一切聚合在一起,带给人的震撼力度难以言表。

京都被誉为通向日本历史之门,“城市之门”的意象是解读京都车站的关键。今日的京都,依然清晰保留着1200年前平安京时代的城市形态,京都车站就是在这个形态上做加法而不是减法。这里是城市敞开 “历史之门”的聚集所,也是通向“未来之门”的出发地。在轨道交通充分网络化的日本,车站不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京都车站的多功能化,成为一个载体和样本,创造出舒适、宜人、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间,也为古都增添了新亮点,更具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能量。

千年古都光与影:平安佛教梦回长安

新干线驶近京都车站,著名的东寺五重塔映入眼帘,瞬间让人有了“古都京都”的感觉。东寺的五重塔高56.4米,日本现存最高的木造建筑,作为平安京的象征屹立1200年。东寺全称“八幡山金光明四天王教护国寺秘密传法院”,位于九条大道上,是在平安京建都时一起营造的镇护王城的官寺,守护京都越千年。

我一直认为,京都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孕育了平安贵族和王朝文学,这里有古寺超过3000座,名胜古迹多不胜举,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堆积起丰厚的历史土壤。初到京都,云淡风轻,但是禅堂古刹背后的故事才是让人越发喜爱京都的理由。比如,创建于796年的东寺就不简单,背后飘荡着大唐的气息和平安佛教的风云。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命令建都平安京而名垂青史;他的第二皇子即后来的嵯峨天皇也很有名,以休养生息的方式维持了新都创建后的安定期。在迁都30年后的823年,嵯峨天皇把镇守京都最南端的东寺赐给了从中国大唐学习真言宗密教后归国的空海和尚。于是,在京都的舞台上,在日本佛教的历史中,真正的主角登场了。

当时,空海是从先进文明之国大唐学成归来的高级知识人,深得嵯峨天皇的信任。825年,空海建造了用于修行的讲堂后,正式命名为“教王护国寺”;826年修建了五重塔;828年创建了日本最早的庶民教育设施“综艺种智院”。由此,东寺也从一般官寺发展为以真言密教为基础教义的镇护国家的根本道场。现在,东寺里面的五重塔、金堂、莲花门、御影堂、观智院客殿都是日本国宝级建筑物,而讲堂、宝藏、灌顶院等也名列重要文化财建筑物。

与空海同时渡唐学习,把最新佛教思想带回日本而成为平安佛教双璧的另一位精神领袖是最澄。空海与最澄贵为一时瑜亮,两人的对照性存在,构成了平安佛教的灿烂篇章。

日本佛教中,有七个主要教派:净土宗、临济宗、曹洞宗、净土真宗、日莲宗、天台宗、真言宗,最有影响力的是比叡山的日本天台宗和高野山的日本真言宗,二者均为密教,发源于平安时代。天台宗开山祖师是传教大师最澄高僧,真言宗开山祖师为弘法大师空海高僧。传说两位高僧的先祖都是“渡来人”(秦汉时渡海而来)。公元804年,他们一起跟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作为遣唐和尚乘船远赴大唐求法留学。

当时四艘遣唐船只有两艘上岸。32岁的空海乘坐第一艘船,漂泊到福州海边,后辗转得入长安青龙寺,向中国真言密教第七祖惠果高僧学法。一年后,惠果60岁圆寂。空海习得完整密教,又学习了大唐的土木、水利工程、医药等技术。空海原计划留学20年,最终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带着大量经卷、曼荼罗(用以冥想的佛图)、佛具回到了日本,自称“我空空如也地去,却满腹经纶地回”。

当时40岁的最澄已是佛界精英,很受恒武天皇青睐。他以年少多才驰名,留学大唐短期研修,目的是取到恒武天皇念念不忘的天台山法华经。最澄来到天台山国清寺,接受了天台宗的付法和大乘戒,后又学习了禅宗和密教等各种法门,求法修行8个月后回日本。

最澄归国后,获桓武天皇批准,天台宗正式在京都比叡山延历寺开宗。最澄传授《法华经》,传教理想是把法华圆教、大乘菩萨戒、密教、禅宗“四宗融合”。比叡山面向民众传道布教,也催生出日后的法然(净土宗开祖)、亲鸾(净土真宗开祖)、道元(曹洞宗开祖)、日莲(日莲宗开祖)等镰仓佛教。

另一方面,空海回到日本后,与旧势力的南都佛教互相协调,使得真言密教体系化,其神秘的语言和深奥的教义赢得了皇族和贵族的青睐,“现世利益”和“即身成佛”之说得到空前流行。空海的人格魅力流传千年,至今日本各地祭祀不断。

嵯峨天皇把京都的东寺赐给空海后,这里成为真言密教的宝库。空海从大唐带回来的经典、佛具、佛像等重要的国宝和名品在此收藏;寺院中心的讲堂更是美术和工艺的宝库,美丽壮观得令人窒息。讲堂内诸佛并列的佛像包括:五智如来、五大菩萨、五大明王、四大天王等,还有空海按照自己感悟到的宇宙空间而配置的“立体曼荼罗”。

平安高僧最澄和空海是日本佛教的两大原点。最澄于822年6月26日圆寂,身后被追赠谥号“传教大师”,为日本最初的大师号。空海于835年3月21日入定,殁后86年被授予“弘法大师”称号。日本民间一直流传着“大师信仰”,现在京都人会在空海的命日、每月21日举办“弘法市”,吸引千家商铺出店。在东寺境内,每年1月21日是“初弘法”,12月21日是“终弘法”,热闹异常。京都人展示的庶民性与深奥神秘的真言密教和谐共存,这也是东寺的魅力所在。

在悠邃的寺院境内漏出了僧侣的读经声交织着梵钟的回响,与古雅的法堂佛塔建筑互相映衬,共同创出了森严玄妙的宗教艺术之美;在东山和鸭川等处,年轻美貌的舞姬身着绮罗红裙,掩映着名胜佳境——这样的风雅趣味只有在名家的画作中才能得见,但在京都却是生活的常态。

京都之美,在于流水和松涛的天籁之音中交织着读经之声,在于樱花和丹枫的自然美色中映现出银钗与红裙。即使时光越过千年,即使以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近代化进程已走过150年,而所有初到京都的人们都会在这里寻觅体验到日本文化的质感和美的极致,即秀丽的国土山川之美与民族生活场景之间构成的神秘而和谐的美,这就是京都。

与荷风同时代的中国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文学品评的三层境界:其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后来被泛化用来形容人生三境界。丰子恺曾把人生概括为“物质、精神、灵魂”三层楼,对应了衣食的满足、艺术的追求、宗教的升华。禅说人生也有三重境界: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个过程被理解为建构概念、解构现象、重构系统。

世界广大,殊途同归;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觉得智者的感悟,同样也是认识、理解、融入京都的三重境界。悠悠京都遗世独立了上千年,不需要任何美化和神话,哪怕是出于崇敬之心。真正与京都有精神契合的人,不会呼朋引伴、集体掠过,而是两三同道、孑然独行,辗转于寺院神社之间,是为了通过外在的感染和验证,最终寻找回归个人内心世界的通路。

说来也许会令人失望,京都没有一瞥惊艳、再瞥惊魂之美,感受真实的京都需要接受残缺之美、古旧之美,需要欣赏柴扉半倚之美、青苔横生之美,当然还要懂得四季自然之美和禅意盎然之美。

我对于京都的接触和感知,还是散珠未成其串,碎片难拼全瓦,至今停留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层面,期待着能从感官跃升到精神层面,却不敢说已经入门。不过对京都越学习越体会,会越倾心越欢喜,爱上京都的理由也越来越充分了。

放心吧,就在你下车的京都站附近。在京都站下车后找到"八条口",步行两分钟。京都站是日本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意大利人设计的,有时间的话转一下。当然,一些本地人不喜欢,因为现代感过大,与京都的古风不太吻合。

以上就是关于京都火车站的建造背景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