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师

   2023-02-06 20:49:25 网络1120
核心提示:晚清时期,海派画家中擅长花鸟画的名家有19人。他们是: 朱熊、张熊、王礼、周闲、胡公寿、虚谷、朱偁、赵之谦、任薰、胡璋、沙馥、任伯年、吴昌硕、陆恢、何煜、黄山寿、倪田、俞礼、高邕之1,朱熊(1801-1864):字吉甫,亦作吉父,号梦泉

清晚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师

晚清时期,海派画家中擅长花鸟画的名家有19人。他们是:

朱熊、张熊、王礼、周闲、胡公寿、虚谷、朱偁、赵之谦、任薰、胡璋、沙馥、任伯年、吴昌硕、陆恢、何煜、黄山寿、倪田、俞礼、高邕之

1,朱熊(1801-1864):

字吉甫,亦作吉父,号梦泉,又号蝶生,墨禅居士,室名乐陶室,小长芦。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咸丰十年(1860)嘉兴兵乱,避难移居上海,任税吏记室,身处低级僚吏,遂以绘画消忧抒志,有室名乐陶室、小长庐、嘉树堂等。画花木竹石,脱尽前人窠臼,自山机杼,别开生面。长张熊二岁,而以师事之。善鉴别古器,而于砂磁器尤为深嗜 。

2,张熊(1803-1886):

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青时代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一生收藏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最擅长画花卉,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张熊的绘画用色艳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赏,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清同治中(1862-1874),宫廷征画士,潘祖荫举荐张熊,推辞不赴,以鬻画终其身。

3,王礼(1813-1879):

初名秉礼,字秋言,号秋道人(一作士),别署白蕉研主,一号蜗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江苏吴江人,寓上海甚久。幼嗜笔墨,从沈石芗学写花鸟,劲秀洒落,笔如刻铁,隽逸之气,令人意爽。人物宗陈洪绶。名初不重,张熊于坊间见其画,亟称于人,以是知名。

4,周闲(1820-1875):

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后侨上海。道光季年(1850)客吴县,同治初官新阳令,与大吏龃龉,挂冠归。此后辗转江南、湖南。约1860年鬻画海上,直至五十六岁去世。。善画花卉,尤工篆刻,性简傲,喜远游。海上画坛受周闲的画风影响所及,蒲华、倪田之外,还有“海派”中的大家赵之谦和吴昌硕。

5,胡公寿(1822-1886):

初名远,号瘦鹤、小樵,别号山民,以字行,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萃古今诸家之妙,成一大家。江、浙名士无不倾服。

6,虚 谷(1823-1896):

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本新安(今安徽歙县),家于广陵(今江苏扬州)。他继承新安派渐江、程邃画风并上溯宋元,又受华新罗等扬州画家影响,作画笔墨老辣而奇拙,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曾任清军参将,后有感触而披缁入空门,《中国美术辞典》言其“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带,以卖画为生,最后静静睡在沪上关帝庙的画案上,乘黄鹤西归。

7,朱偁(1826-1900):

原名琛,后更偁,字梦庐 ,号觉未,别署鸳湖散人、玉溪外史、玉溪钓者、鸳湖画史、胥山樵叟,浙江嘉兴人。朱熊弟。工花鸟,初法张熊,改从王礼。

8,赵之谦(1829-1884):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其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

9,任 薰(1835-1893):

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少丧父,从兄学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从其习画。人物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与顾文彬子顾承相友善,曾为设计怡园。1888年54岁时双目失明,后病卒于苏州。

10,胡璋(1848-1899):

字铁梅,号尧城子,建德(今安徽东至)人,画家胡寅之子。工山水及人物、花卉,与王冶梅(王寅,南京人,流寓上海)并以画梅得名,铁梅能腴,冶梅能瘦,并为巢林遗派。久寓沪上,旋游日本,画名甚噪。卒后葬于日本神户。

11,沙馥(1831-1906):

字山春,江苏苏州人。初慕陈老莲,咸丰间任熊至吴门,曾问业于任熊。任熊去世后,又与任薰关系甚密。后转学改琦、费丹旭,并专攻仕女、花卉,遂自成一家。

12,任伯年(1840-1896):

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浙江山阴人。曾被招入太平天国军当旗手“战时麾之,以为前驱”,后天京(太平天国首都南京)陷落,返乡。1868年后长期在上海卖画为生、住于豫园附近的三牌楼。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主要成就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任伯年的儿子任堇叔、女儿任霞都有画名。

13,吴昌硕(1844-1927):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省安吉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与家人失散,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同治四年(1865)中秀才,任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光绪八年(1882),他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定居上海。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有三子一女,次子吴涵、三子吴东迈均善篆刻书画。

14,陆恢(1851-1920):

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盫,自号破佛盫主人,原籍江苏吴江,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幼习举子业,秀才入学试为第一,有人举报其父曾参加太平军工作,功名之路永绝。从刘德六游,后晤吴大澄。黄宾虹评画中九友“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学四王,渲染尤能逼真。”

15,何煜(1852-1928):

字研北,上海人。先师胡公寿、任伯年,后为朱梦庐(朱偁)入室弟子。工花鸟,以卖画为生达六十年之久,晚年变法却不背师传,喜作大幅且精,题材多为喜庆主题。

16,黄山寿(1855-1919):

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五十岁后在上海卖画为生。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钩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无一不能。

17,倪田(1855-1919):

初名宝田,字墨耕,又号璧月盦主,江苏扬州人。光绪中行商到沪,爱任颐画,遂弃其业而参用任法。今之学任颐者皆倪田别派。学任派得其神髓者,唯倪田、沙馥两人也。寓沪鬻画垂三十年。

18,俞礼(1862-1922):

字达夫,别署随庵,浙江绍兴人,任颐高弟。人物、山水、花卉,尽得师传。在沪卖画四十余年,中年后,改仿徐渭,参金农笔法,画格一变。

19.高邕之

名邕,字邕之,号李盦、聋公、赤岸山民,自署苦李。仁和(今杭州)人,寓上海。官江苏县丞。工书,好李(邕)法。宣统元年(1909)在上海豫园与钱慧安、蒲华、吴昌硕、王震等创立邑庙“豫园书画善会”,并被推为会长(?)。偶作画,陈于会中卖以助账。辛亥革命后,黄冠儒服,卖字为生。

希望对你有帮助~

哪个人的国画画的好?

海上画派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云集沪滨,各施所能,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虞谷、任熊、任薰、任颐(伯年)、胡公寿、高邕之、顾鹤庆、吴昌硕、倪墨畊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工商人士和平民阶层的欢迎。其遗风流波,影响至今。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有很大的份额。

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修」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绘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基于上述的理由,本文可从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

就比较常被讨论的画家,依其画风可略提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以为进一步深层研究的参考。 在此可分为:

民间画派者:有朱熊,工花卉,师法白阳山人,尤有简逸之笔;张熊[花卉册

1872],工花卉,画风保守,晚年作没骨、水墨淋漓,用色艳而不俗,子弟甚多;王礼,习花卉,取径新罗、陈老莲、恽南田等人,弟子有朱偁、任伯年等人任熊,构图奇特、变化多样,善人物、花鸟等,与任熏、任颐、任预等人被称为早期海派「四任」之首朱偁,初学张熊花鸟,后师承王礼,从其学者亦多;钱慧安以人物画为多,花卉次之,从其学者亦众;任熏,人物、花卉、山川皆师其兄任熊之笔法:吴嘉猷,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等为专长;任颐,花鸟、人物走兽均佳,画风更近民间现实精神。此一派风格,延续在中上层社会中,所传承之美学理念,除了文人画精神的原素外,加入通俗的平实题材,有借景写意的意义,并且开始有西方式的写生事实,显然受到近代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其影响近代五十年的中国画风,也历历可属。

金石画派者: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赵之谦,书画皆佳,善金石考据,画以花鸟画为佳,笔调涵有金石气,即枯湿浓干白,以书法线条为行笔方式蒲华,以青藤、白阳为宗,笔墨恣肆、奔放、真率。学生杨士猷传其方法;吴昌硕[紫藤1919],书画印均为所长,行笔如写,画境质朴,力求画面光整与平衡,受其影响者如齐白石、潘天寿等等;高邕,以书法为主,用笔深重,画宗八大、石涛,对于书画活动贡献大,此画派特色,均强调画法如书法,书画同源,以书法笔法应用于绘画形质,力促笔墨的老辣古朴

海士画派是怎样兴起的?

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以去雅昌看看http://www.artron.net/

1、海上画派

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画授徒,以求「束条」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卖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画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华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基于上述的理由,本文可从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见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视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艳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模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

就比较常被讨论的画家,依其画风可略提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以为进一步深层研究的参考。

在此可分为:

「民间画派者」有朱熊,工花卉,师法白阳山人,尤有篇章简逸之笔;张熊[花卉册1872],工花卉,画风保守,晚年作没骨、水墨淋漓,用色艳而不俗,子弟甚多;王礼,习花卉,取迳新罗、陈老莲、恽南田等人,弟子有朱偁、任伯年等人任熊,构图奇特、变化多样,善人物、花鸟等,与任薰、任颐、任预等人被称为早期海派「四任」之首朱伪,初学张熊花鸟,后师承王礼,从其学者亦多;钱慧安以人物画为多,花卉次之,从其学者亦众;任薰,人物、花卉、山川皆师其兄任熊之笔法:吴嘉献,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等为专长;任颐,花鸟、人物走兽均佳,画风更近民间现实精神。此一派风格,延续在中上层社会中,所传承之美学理念,除了文人画精神的原素外,加入通俗的平实题材,有借景写意的意义,并且开始有西方式的写生事实,显然受到近代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其影响近代五十年的中国画风,也历历可属。

2、京津画派

京津画派主要指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画家。基本上沿袭了清代正统派的画学思想,标榜清代“四王”,强调继承古法。民国时期的代表画家有金城、陈师曾、齐白石、蒋兆和、溥儒、刘奎龄、胡佩衡、陈半丁、陈少梅、江采白、姚茫父、王梦白、汤定之、王雪涛、董寿平、李苦禅、周怀民、吴作人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画家有李可染、白雪石、田世光、启功、孙其峰、崔子范、俞致贞、贾又福、刘力上、杨延文等。京津画派的特点与海上画派大致相同,没有统一的艺术模式,创作自由。

3、岭南画派

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他们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四位大师谐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是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的。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也是这一画派能够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主张,是它的艺术原则,也是“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体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状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

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师出同源,信奉同一艺术原则,但各有创新,风格不一样。第二代的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风格各异。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剑父不希望学生学跟他一样,他声称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秘决。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黎雄才对高剑父的超越,首先是表现在“融化”中西的笔墨技法上,使“岭南画派”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黎雄才的另一个超越,就是运用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和吸收外来的养料,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山水技法难以表现社会现实的矛盾。

杨之光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就人物画说,杨之光比“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杨之光的人物画既发挥了传统线描的功力,又辅以西洋素描中诸如确切体现结构的明暗体面的表现方法,整体令人赞赏的是,他善于抓住住一瞬间画出较高艺术概括力的舞蹈人物水墨画,而且用书法入画,用笔肯定而又鲜活,单纯中有变化,朴拙中见神采使线条具有浓郁的金石味,启发观众丰富的想象。

关山月、黎雄才后一辈的画家中,比较突出的是陈金章、梁世雄、林镛、王玉珏等人,都是很有才华、成绩斐然的中年画家,从“岭南画派”发展的角度看,他们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而且有了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研究“岭南画派”连续不断的新趋势。

4、新金陵画派

新金陵画派是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由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老一辈艺术家创立,影响深远。在建国初提倡写生,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作品大多雄伟而秀丽,极具江南山水特色。新金陵画派的艺术观念,集中体现在傅抱石、钱松喦两位长者的论著中。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点,即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精神。新金陵画派艺术家

傅抱石是继齐白石、黄宾虹等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绘画大师,可谓其时最领潮头的一位画家。他热爱生活,作品充满激情,无论人物还是山水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力作。

亚明从50年代起专攻中国画,擅人物、山水。他提出“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之说,主张中国画的去向应继承传统,面向生活,融会外国绘画艺术之精华。他的作品达到“画到精神飘逸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境界,被誉为当今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和创造潜力的画家之一。

魏紫熙亦为金陵画派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数十年刻苦研习中国山水画艺术,用笔苍劲浑厚、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新金陵画派”的传人不断涌现,喻继高、范保文、卢星堂、华拓、叶维、朱葵、盖茂森、贺成、赵文元等9位画家是当今江苏中国画坛颇具实力的著名画家,他们风格各异、并富有新意的艺术成果,代表了当今“新金陵画派”传人的秉承实力和艺术水准。

作为具有神圣使命感和崇高精神追求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艺术创作研究中,恪守老一辈汲取民族优秀传统的精粹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作风。同时,在创作中共同切磋技艺,不断创新。他们的作品在具有清新优美、典雅平和总体性审美取向的同时,又因各自的禀赋、气质、素养、爱好的差异,形成各具个性的艺术语言。

5、彩墨画派

现代画派之一。最初,由上海画家林凤眠借鉴西洋绘画色彩的光色,使用中国画宣纸与水墨加色表现自然,首创。今人 袁运甫、黄永玉、吴冠中等做了大量的探索,将此画风发展较大。

6、长安画派

是聚集在陕西西安的一批画家,高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大旗。他们把绘画题材伸向少数民族、田园风光、塞外辽阔的草原、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戈壁滩、大西北高原等。作品用笔粗犷、富有诗意、形式感人。开派人物为赵望云、石鲁,主要画家有何海霞、刘文西等。长安画派画家中最为杰出当推石鲁和赵望云。石鲁曾被誉为“中国的凡高 , 他以 “野、怪、乱、黑”显示他强烈的个性与天才。 他的运笔多顿挫、粗犷有棱角。后期作品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作品具有吸引人、感染人、启迪人的魅力。而赵望云的作品多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的精神面貌,绘画常把山水和人物相结合,画风质朴浑厚。 他的毛驴很有特色,笔简墨润,神形兼备、活泼可爱。但赵的个性不如石鲁来得鲜明。

7、云南画派

中国画现代画派之一。由今人,蒋铁峰、袁运生、丁绍光、王晋元等位当代画家多以云南景物及少数民族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形成了一种具有云南风情与表现特色的画风。

上海原本是我国长江下游、黄浦江西岸的一座集镇,至元代,始建上海县,隶属松江府。由于其地位于长江海口,有利于中外交流,故能发展成为我国的一大港口。在这个地区出现的著名画家,如元代有任仁发、曹知白、方从义等,明代有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孙克弘、赵左、沈士充等,均光耀画史。

至乾隆、嘉庆年间,上海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东南都会。由于这里经济繁荣、商业兴盛、人文荟萃,吸引了众多的书画家先后迁居于此或常往来于此,借这里流通、兴旺的市场以谋生计。

据《海上墨林》所记,清代旅沪书画篆刻家就有669人,其中画家300余人,大部分为上海对外开放以后侨居上海及常出入于上海者。

上海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书画家。各地画家云集,逐渐形成了“海上画派”。海上画派以活跃于上海的被称为“海上三熊”的朱熊、张熊、任熊和王礼、胡公寿、赵之谦等人为开派名家。

朱熊为张熊所推服,然其作品现已希见。张熊工山水,尤擅花卉,并善作大幅巨制。其晚年画作凝重拙朴,出自其金石书法功夫。

任熊尤以人物画擅名,效明末陈老莲笔调,兼采清末费丹旭画法,加以发展变化。其花鸟、山水亦有陈氏影响,花鸟工于院体并兼工带写,山水多作青绿、金碧,甚呈其能,对任薰、任颐影响很大。

王礼擅花鸟,兼工山水,远取宋院体,近法恽寿平,并善作大画。其作虽能古厚,但以清丽爽畅一路更显其才华。如《花下双鸡图》,双鸡用白粉,巨石用宿墨,绝妙入神。其后,朱偁、任颐、虚谷、吴昌硕等皆有泼彩写意花鸟之作,王礼实开风气之先。

胡公寿的画,以花草树石为主,山水次之。所作《花果树石图》册页,全面展示出他在多种题材上的表现能力。自题仿宋李成、白玉蟾,清郑燮、张问陶等,皆不拘成法,自出新意。

胡公寿的山水画如《白云锁山图》,以淡墨大块面地晕染,水墨渗融,变化微妙,而又处处见笔,决非涂抹所能致。

赵之谦书、画、篆刻皆为一时之冠。其画以花草树石见长,并工山水,融书法笔意与金石刻铸意趣于笔墨之中,特具内蕴,故能迥异时流。所作粗犷中见精到,细密时能宽松,其重彩大写意花卉设色浓艳而用笔古厚,并将金石气与文人气在磅礴的气势中统一起来,为大写意花卉画开拓了新境界。

以上就是关于清晚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