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花信之木兰花美诗六首: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2023-05-14 14:04:28 网络910
核心提示:仲春春分花信之木兰花六首:一树雪花白如玉,半开半合木兰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原来是五代宋朝时期指的仲春时节百花绚烂的花事和春风,明朝之后整理归纳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的二十四种应节花开,以花卉对应节气时令。 基本涵盖了宋明时期重要的农林花

仲春花信之木兰花美诗六首: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仲春春分花信之木兰花六首:一树雪花白如玉,半开半合木兰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原来是五代宋朝时期指的仲春时节百花绚烂的花事和春风,明朝之后整理归纳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的二十四种应节花开,以花卉对应节气时令。

基本涵盖了宋明时期重要的农林花木和观赏花卉。

其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木兰作为应对节气的花卉,出现过两次,一次出现在正月立春节气的第三候,叫作“望春”,一次出现在仲春春分时节的第三候,叫“木兰”。

那么木兰作为两个节气的花候出现,代表着什么呢?

一,证明木兰,在宋明时代广泛种植,且品种多样,其中有早春开花的,也有仲春晚春开花的。

二,证明人们对木兰的高度喜欢。

木兰最初产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以及山区,屈原“朝饮木兰之堕露”,即是指的湖北湖南靠江临山的木兰树,实际木兰应该是屈原的爱称,木上兰花,而本名是“辛夷”,一种产在楚国边境原始部落和山林,用以制作舟船的巨大的乔木。

在先秦时代应该已经移植到北方地区,只是人们更喜欢“木兰”这样贴切的比喻,屈原之后,木兰辛夷两种名称并存。

元朝明初· 胡奎有《辛夷花》“望春一树春前放,花样浑如紫兔毫。”是写的早春木兰,所以木兰花有了“望春”的别称。这应该是指的长江以及江南广大流域的木兰花,开花较早,应在早春。

由于木兰人工培植较早,且又不断发现新品种,嫁接新品种,木兰因为品种和地域原因,开花有先后,所以从早春到晚春,都有木兰花开放,木兰树高大,木兰花开花绚烂清雅,文化内涵深刻,惹动人们的情怀。

“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看花倚柱终朝立,却似凄凄不在家。” 晚唐 · 裴廷裕《偶题 》

这是晚唐到五代的诗人裴廷裕,他本来是唐朝的翰林学士,供奉皇帝身边,他贬官到湖南后,唐朝不久被朱温的梁国取代。裴廷裕终生没有回到故都长安和在北方的老家。

那么在唐朝,寒食节虽然在清明节前两天,是春分节气里的重要节日,但是其重要的内核是祭祀介子推以及先祖,慎终追远,回乡扫墓。在宋朝之后,寒食节的内涵才转移到清明节中。

裴廷裕失国失家,如同屈原,他怎么不会对木兰树寄托自己的感情?

而此时,正是他所在的地方,庭院中一树高大的木兰开花之时。

那微风微雨的寒食节,是多少人祭祀先祖的日子,而他困在湖南,只能仰望巨大的木兰树,此时正在一半含苞,一半开花。

我相信靠着柱子的眼睛里,是有泪水的,因为他整天看着木兰花,他在想什么呢?

想家肯定是必然的。但是我想他想得更多。

木兰,屈子之树。寒食,介子推的祭日。这是先贤。

寒食节,更是传统回乡扫墓之日。

他该何以自处?

“风日明寒食,古观辛夷花。

冉冉山势转,寂寂溪流斜。

摩挲旧题字,故人天之涯。

尚馀子皋子,与我同咨嗟。

素抱安用摅,清弹啜新茶。” 南宋 · 韩淲《二十七日同伯皋宿真隐二十八日寒食观昌甫诗恭叔所题字观中两树辛夷花甚大道士抚琴试新茗 》

这是南宋某年的二月下旬,春分节气,寒食前头一天, 韩淲和朋友上山住宿在道观,在宁静的古寺里度过寒食节,而正好这里有两棵巨大的怒兰苏,正在开花。他们在这里喝茶,听道士抚琴。

木兰高大,花开茂盛,有木中君子,木中隐士之称,道观多种植木兰,因为其有清逸之气,花开如鹤。以在木兰花下弹琴饮茶为乐事。

为什么选在寒食日左右他们来呢?因为这是高洁隐士介子推的纪念日。而此时南宋朝政混乱,有才有识的人无法伸展抱负,只好深山寻求精神的皈依和安慰。

在寒食节,特地来到古庙,去看那深山高洁巨大的木兰花。

行走在山中,山随路转,寂静的溪流,让这里如同世外。

曾经一起游玩的同伴,如今天涯海角,只剩下手边的旧诗旧句,剩下的我们一起登临这古庙,仰看巨大的木兰树开花,在下面弹琴喝茶。我们的抱负不用细说,大家都知道,要么能够救国安邦,要么能够退隐深山,像介子推一样。

实际上这真的只是精神的安慰,因为介子推做隐士,不愿意下山,是因为他有国,而等待 韩淲们的将更加悲凉。韩淲死后三年,南宋在元朝的铁血征服下灭亡。

他和他的朋友们此时寒食节大约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聚会,像提前给自己的悼亡。

“一树雪花白如玉,辛夷为车荷为屋,

闲中享此亦清福。

一双沙禽竹上啼,对客取琴弹一曲。 ”南宋 · 汪晫《感兴四章章五句》

木兰花有白有紫,白色的木兰开花,满树如雪,高大清贵,仙意十足。

在水边的亭子边种植白色的木兰,花开的时候,像巨大的冠盖。白色的花光,让人有屈原一样的联想,用那木兰做的车子,用那荷叶盖的屋子,这是人间的仙境。

能够在这样的亭子边小憩,是人生的清福。

来看看,水边的鸥鹭飞上竹子,我们在这里,在花下弹琴。

这不是早春的景色,是仲春和晚春的美。

古代三月邀约朋友水边游玩,就算不是曲水流觞,也是最美的放松。

“去年高唐别,河柳摇风枝。

今年清明饮,高花见辛夷。

兹来又几日,军檄忽四驰。

尺书无处寄,相见果何期。

白日斗龙蛇,黄尘笳鼓悲。

春风独无忧,吹花发江湄。

一杯送归雁,万里寄相思。” 金 · 马定国 《怀高图南》节录

金国,我们知道,是宋朝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逼迫北宋,让出了长江以北巨大的国土,但是这个政权也非常短命,亡于蒙古。

那么生活在这个短暂政权下的人,经历的多半是战争离别,不安定的乱世时期。

这是在清明节左右,看见盛开的木兰花,怀念天涯的朋友。

去年在山东高唐此时离别,那河边的柳树摇曳在风中。

今年又是清明时节,我看到了木兰花高高开放,如同你和我的样子。

我才来这里没有几天,忽然接到紧急的军令,要我离开这里,我甚至没有办法给你寄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见面。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白天看见龙争虎斗,到处战烟滚滚。

只有春风没有忧愁,又吹开了美丽的木兰花。

我站在这江边,这木兰树下,一杯敬你,乱世朋友,天涯相思,好好活着。

有些诗看起来并不华美 ,但是却是日记一样,记录了乱世的离别。那木兰树在江边,我再来时君未回,君若归时,我已去。

这是我看到的最无声最悲怆的木兰树,我甚至想,这棵树还在吗,还在吗?是否还开在江岸上,是否还是永远的花开如雪,照见情谊?

“东风日夜发,桃李不禁吹。

检点浓华事,辛夷落较迟。 ” 明 · 陈淳 题《辛夷花》

这是写得是开在桃李之后的木兰花。

桃李花是仲春花事,盛花也就意味着花落。春风吹开了桃李,也吹落了桃李,匆匆半月,花开花落。让人怅惘。

但是还有木兰花,从早春开到晚春,它们高大,低调,桃李花时,木兰在,桃李谢后,依然有木兰开。

木兰如君子,要的就是低调,端庄,长久。

我喜欢木兰花,就是因为它们花落迟。

它们不仅花落迟,且落花都可以药食两用,让人延年益寿。

“木兰花放约春游,日日东风唤雨鸠。

未到清明巳寒食,满城风雨为君愁。”  明末清初 · 彭孙贻《雨中 》

木兰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风里是春分最后的花信,连接寒食和清明。

木兰花盛开的时候,大家一起约着春游。

只是好花没有好天气,这是多雨的时节,阻拦了人们看花的脚步。

清明节还没有到,寒食节到了。这样的风雨天气,不能户外去陪着木兰花,想必它在深山里披风沐雨,独自忧伤。

但是这忧伤的不是木兰花吧,是诗人自己。

明清两代,寒食的内涵延伸到清明,纪念隐士介子推,明月三更月,深山一树花。

那么放在更大的明末清初的背景,这个满城风雨为君愁,就别有深意了。

该要祭祀怀念的人何其多,这末世风雨下,人人都是木兰树吧,无有好天,无有更多的安慰。

茕茕一树花,风雨落心头。

花开花落,风风雨雨中,仲春也快结束了,木兰以独特的风姿,立在寒食清明,横跨农历二三月,那高大醒目的花朵,有着人们深厚的寄托。

你喜欢木兰吗,写下关于木兰美丽的诗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何人不爱牡丹花的作者

因为向日葵这种作物,唐朝人没见过,宋朝人没见过,元朝人没见过,明朝人生得早些,也见不着。向日葵原产于美洲,中国的向日葵是从欧洲引入的。明朝嘉靖年间浙江的地方志《临山卫志》中首次提到了向日葵之名,而万历年间的诗人、学者姚旅在他的《露书》中说,“万历丙午年(1606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旁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据信这是中国人最早的对向日葵的描述。那时的向日葵,还有“西番菊”“西番葵”“迎日花”等名字,基本上属于观赏性花卉,反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没有提过向日葵,这从侧面表明,向日葵和生活离得很远。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资料(尽量详细)

“何人不爱牡丹花”出自《牡丹》,为唐代诗人 徐凝 写歌咏牡丹的诗作。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过赏花者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的。牡丹在景物中独占鳌头,引起诗人无比的赞叹,从而既可见牡丹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

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白话译文: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创作背景

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833年)间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此时疑为此间所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 (唐代徐凝诗作)

写花的作文150字带格式

我最喜欢的植物,是栽在小路前的那株腊梅.在严寒的冬天,腊梅昂首怒放.腊梅的花瓣有五个,呈蜜桃形,中间是几根细细的花蕊.整个花朵都是蜡黄色的,只有花蕊的头上顶着红色的花粉,经风霜扑打,均匀地落在四周的花瓣里.论模样,腊梅并不出众,既没有兰草清秀的枝叶,更没有玫瑰娇艳的花朵.只有幽甜的芳香,为我们增添欢乐.人们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百花争艳的春、夏、秋屯个季节里,腊梅只是默默地长着叶子,补充自己身体中的养分,为冬季独自开花作准备.一到冬季,其他花儿已禁不住大雪的扑打和西北风呼呼的吹着,有的花冻死,有的花搬进暖屋……只有它—腊梅,头顶寒风,扎根冰雪,昂首怒放.它那灰黑的枝干和黄色的花朵点缀在严冬的大雪中,给冬天的大地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腊梅不和百花争艳,只是在大雪中锻炼自己.

写一朵花的作文150字三年级下册

给你几篇参考一下,自己修改1在我那温暖的家里,有一盆兰花正在向外伸展它的枝叶,等待第一批成熟的花蕾竞相开放。

兰花的茎细细的、滑滑的,好像吸管插上了一朵花一样。

它的叶子很奇怪,在花盛开的时候叶子嫩绿嫩绿的,可当花凋谢了叶子就变成了紫色了。

然而,紫色和绿色搭配起来,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呀!谁也比不过它们。

兰花不仅茎和叶有独特之处,它大大的花盘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春天,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迎春花开了……当然,这支花儿大军里也少不了兰花。

兰花的每一朵花都是由六片花瓣组成的,里面三片,外面三片。

他那绚丽的花瓣,犹如太阳下金光闪闪的金子,就像是带上了一顶金色王冠的国王,高高在上,下面的花儿就像大臣一样屈服于它。

它的花蕊像一条条金丝,耸立在花朵里。

如果你从旁边走过,就连那些还没开放的花蕾,都能使你陶醉。

因此,兰花还获得了“香祖”、“天下第一香”的美称。

另外,兰花的花、叶、根还可以制药,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血镇痛等功效。

我喜欢兰花细滑的茎;我喜欢兰花独一无二的叶子;我喜欢兰花富有魅力的花盘;我喜欢兰花“天下第一香”的香味; 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兰花无私奉献的精神。

2没有谁不喜欢花,因为有了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花吗?告诉你吧,我最喜欢的花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花。

我喜欢兰花的清香。

它虽然没有牡丹花那样华贵、高雅,没有玫瑰花那样艳丽多姿,也没有水仙花那样清高孤洁,它只是那些米黄色的小花朵点缀在绿叶之间,不时地散发出它那独有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我喜欢兰花的样子。

兰花很独特,它跟其它花的花瓣不一样,它的花瓣只有三片,呈舌状,就像舞蹈动作中的“兰花指”,又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中舞蹈。

我们家种了几盆兰花,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到窗台边给它们浇浇水,闻一闻它们那淡淡的、清幽的香味儿,啊!真舒服。

再看看那细细的花茎上的一朵朵兰花,有的含苞待放,像小姑娘似的,害羞地挡住了脸,有的开得正艳,尽情地绽放着它那柔美的身姿,有一朵兰花开得最绝,它那中间的花芯紧紧地贴着兰花的叶子,像一个风车,真好看!兰花既能在优越的环境中生长,还能在寒风中散发出香味,表现出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要学习兰花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虽然它没有艳丽的外表,但它却带给了我们醉人的芳香。

3我喜欢兰花,喜欢她的清新芬芳;喜欢她的秀雅多姿。

春天,兰花披着剑一般的绿叶向我们走来。

叶子里的花蕊散发着阵阵清香。

那四溢清香引来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小蜜蜂围在兰花旁边“嗡嗡”的唱着歌,好像在说:“哇,花粉的味道真香甜。

”夏天,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长出了一个个可爱的花骨朵。

鲜嫩嫩,油亮亮的。

在阳光的点缀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

兰花的叶子,好似一把把锐利的宝剑,深绿的叶脉清晰可见,再加上兰五朵淡紫的小兰花,更加显现出了兰花的美丽与生机。

我家的阳台上摆有两盆兰花,当微风吹来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兰花的幽香,使人感到沁人心脾。

兰花的茎刚刚生长出来是浅绿色的,渐渐呈深绿色,有韭菜那样的宽度,五六寸长。

远远望去,好像一片让人陶醉的绿色。

春风一吹,兰花好似百花丛中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也好似一群群白天鹅在水上嬉戏——我喜欢兰花,喜欢它的素雅,喜欢它的清新,当然,我更喜欢兰花那朴实、纯洁的品质,虽然它花期短暂,但它淡雅纷芳的形象去已印在我的心中,给人无穷的回味。

望采纳,O(∩_∩)O谢谢

我的一盆花作文150字

[我的一盆花作文150字] 一天,老师通知同学们带花美化教室,第二天就把花带到学校了,我的一盆花作文150字。

我的花叫十字花,一根花茎上有五个枝条,每个枝条上都长着椭圆形的叶子,叶子碧绿,像用颜料染了一样,只要有营养和水分,还要有充足的阳光,我的花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一盆花作文150字》。

我喜欢我这盆花,当然,我更爱我们的班集体。

山东枣庄薛城区临山小学三年级:陆佳平

怎样写一篇牡丹观察日记150字四年级

今天,妈妈带我去洛浦公园观察牡丹。

一到那里,我发现那里的小牡丹有些已经被园林工人叔叔用袋子包了起来,于是,我问妈妈:“妈妈,那些牡丹,为什么园林工人叔叔,被园林工人叔叔用袋子包了起来呢?”“是因为园林工人叔叔不想让它们受凉,希望它们早点长大呀!”妈妈回答说。

可我也发现大部分的牡丹没有被包上塑料袋,,它们已经发了芽。

树枝上长出绒芽,那芽如我的指甲般大小,略带红棕色,小小的花蕾已经长了出来。

小小的花蕾的旁边有些小尖头竖立起来像在保卫他的小宝宝——花蕾一样。

听妈妈说:我们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根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

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

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

没想到吧,我们洛阳的牡丹花还有这么多作用。

我真为我是洛阳人,生活在洛阳而感到自豪。

2008年3月16日 星期天 晴

关于牡丹花的作文20字

来到牡丹花前,我才知道牡丹花不是普通的花,它们一个个犹如仙女姐姐,穿着粉红的裙子,静静地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花姐姐们翩翩起舞,它们那美丽的裙子,也随风飘动。

看到这样的美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的目光随之向下看去,小草们也在随风起舞。

150字作文好开头

文的开头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

《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

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

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

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

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

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

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

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

”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

”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

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

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

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

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

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

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

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

(《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

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

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

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

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

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

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

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

(《谁是打...

20年后的我 150字 作文

20年后的我是一个养花专家,为了让花园的花开得灿烂、娇艳,我尽心尽力,费尽心机,而我辛苦的劳动并没有白白付出,换来了人们一串串欣赏的目光,一张张快乐的脸。

一天邻居露丝太太买了一批新款玫瑰花,我到她家照料花儿。

这新款玫瑰花鹤立鸡群:形状远看有点像星星,近看又有点像太阳,色泽金黄,带着晨曦的露珠,熠熠生辉,真是美丽极了!我深深被这美丽的花儿所吸引,舍不得将目光从花中移走。

心想:我拥有这美丽的花该多好啊!但我知道这是可遇不可求,他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

有一次,波顿伯伯买了许多黑菊花,请我到他家赏花。

当我走进花园,仿佛置身于一层层黑色的波涛之中,像一个含情默默的少女的卷发,多么美丽啊!我走到花旁,仔细地观察,发现美中不足的是这乌黑的菊花缺少了天然的光泽,叶子也有点儿垂头丧气了。

我想:这黑菊花一定是缺水、缺肥了,我必须要保护它。

于是,我拿起了浇花壶,将水轻柔地洒在花上,叶子吸收了水份,骄傲地抬起头来,向我感激地微笑;我搬来了肥料,在花里施肥,几天后,黑菊花显示了它应有的天然光泽、重现它的姿彩。

我奋地跳了起来!这就是我,一个善于观察、细心勤劳、无私奉献的我。

在2026年中国博览会上展示了一棵特大的牡丹花,这棵牡丹花有十几平方米大,结有上百朵牡丹花: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棕色的……,每一朵花有脸盆那么大,散发出诱人的芬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那是我培植出来的新品种,为了它,我废寝忘食,翻阅了大量有关种花的书籍,请教了数十个有经验的老师,研究了世界上数千种花的生长过程,采用最新的嫁接技术,使用最适合的阳光,最适宜的湿度、温度,最适当的肥料培植而成。

这就是我,一个爱动脑筋、不怕困难、敢于接受挑战、永攀科学高峰的我。

这就是20年后的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个勇敢诚实、经得起诱惑,善于观察、细心勤劳、无私奉献,爱动脑筋、不怕困难、敢于接受挑战、永攀科学高峰的我,在平凡中超越自我,做出骄人的成绩! 记得给我好评啊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20年后的我当了位警察。

我这个警察,是个忠于职守、为民除害的好警察。

一天我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听见有人喊:“抓小偷啊!”原来是个爷爷在呼喊,我跑到老爷爷身边,急忙问:“发生什么事?”老爷爷一边指着那小偷跑去的方向一边着急地说:“那小偷偷了我的钱,这是我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寄给我做生活费用的钱。

”我听了之后,马上向小偷跑去的方向追去,我一边跑一边想:这小偷肯定让我追上,因为我在警察大学的田径赛跑中拿过全校第一。

过了一会,我果然追上了小偷。

小偷看见我追上来了,就拼命地跑,我拿起枪指着他,一边跑一边叫道:“站住,你再跑我就开枪了!”他知道我在吓唬他,继续跑,我向天上开了一枪,响声把他吓得腿都软了,马上摔在路边。

我赶紧跑过去抓住了他。

我把小偷带回了警局,老爷爷也来到了警局。

这小偷真狡猾,就是不承认他抢老爷爷的钱,可是他不知道我身上带有的一种高科技的测谎器,一旦犯罪嫌疑人说假话,这个测谎器就会响。

小偷说完之后,我身上的测谎器就“嘀嘀”地响了起来了,这时小偷知道我们每个警察都配有这种高科技的测谎器,只好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偷了钱。

我便把钱换还给了老爷爷并把他送走后。

我按照规定给小偷作出如下处罚:把他拘留7天,还给他吃下一种能够重新 做好人的药,让他不要再去偷钱了。

“丁零零……”闹钟把我叫醒,原来是场梦啊!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学习,就会当上我梦中的那个警察!

描写自己是大自然一员的作文 150字

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世界上有暴雨、雷阵雨、绵绵细雨,而我则是淅淅沥沥的秋雨。

我来到田野,树的叶子和树枝摇晃着,发出“沙沙”的声音,煞是好听,许多小动物都躲到了自己的地下洞穴,有的还探出脑袋观看雨景呢。

树上的果实被秋雨洗了一遍,变得水灵灵的,惹人喜爱。

过了一会儿,我被一阵风吹走了。

再见,可爱的田野,我在心里说着,发出两声响雷,告别田野。

远远的,我看见田野里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吹着吹着,我来到了城市。

城市里的人们有说有笑地在街上漫步,选购商品,有的人形色匆匆地赶着路,学生们三五成群打闹着回家。

我发出一声响雷,下起了雨,有些人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雨伞,不慌不忙地走回家,有些人惊慌跑回家,有些人就地躲雨……这时,街上撑起各式各样的花伞,雨滴滴上去,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真好听,这时,我真觉得自己就是一位钢琴家,这城市中的一切都是琴键,我弹啊弹,在琴声中陶醉了……好景不长,一阵狂风把我给吹到了一个干旱的地区,这里热得不得了,于是我把自己剩下所谓“货”全部无私奉献给了这座城市,(货就是雨点,没了雨点,秋雨就消失了)在快完结时,我欣慰地想,总算做成了一件好事。

我消失了,可我不久后又成了一场秋雨,到处飘……如果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如果我是一朵落花,我愿意化作泥土来呵护更多的花朵,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是龚自珍的一句名言。

如果我是一阵雨,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浇灌其它的缺水的植物,也不愿意看到那些植物因为我的迟到而被渴死。

如果我是森林中的一棵拔地而起的大树,我会心甘情愿地来让鸟儿们在我身上安家。

鸟儿想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安家,只要它们住得舒服,我怎样都可以。

但是,如果我老得不能为它们服务了,那鸟儿们只有迫不得已地去找别的地方安家了。

如果我是大自然中的一条小溪,我愿意欢快地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幽雅的小曲,让人们与我来唱歌,如果你们不幸接不上来的话,哈哈!我就会让洪水哥哥在我身上淌过去,把你们淹没!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热切地和他们打招呼:“你好呀!淘气的溪流弟弟,你撅着 *** 在干什么呢?我猜你赌气闹去了吧?你好!梅花鹿姐姐,你能允许我在你身上歇一会吗?我已经在空中飞了几个小时了呀!我可以为你唱歌呢!如果我是......我热爱大自然!我更愿意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我喜欢百花齐放的春天,也喜欢炎热的夏天,还喜欢雪白的冬天,但更喜欢绚丽多彩的秋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里,一眼望去都是成熟的稻谷,沉甸甸的谷穗把稻杆压得抬不起头,好似笑弯了腰的老人,一阵秋风吹过,田野翻起金色的稻浪。

棉花像一个雪白的小姑娘,在向我们暗示秋天来了。

果园里,秋天用她的化妆盒,把苹果擦得透红,把桔子抹得金黄,把葡萄涂得紫莹莹的,把梨刷得黄澄澄的。

石榴里的娃娃你挤我挤,一不小心把房子都给挤破了,忽然走来一个小孩,他看见树上的石榴,直流口水,摘下一个尝了一下,啊!真甜。

花园里,银杏树那犹如扇子样的叶子,渐渐变黄了。

枫树火红火红的叶子,整棵树像一团大火,非常壮观。

动物们也在为自己做过冬准备。

小喜鹊衔来树枝准备造房子过冬。

小松鼠找来松果准备当过冬粮食。

小青蛙赶忙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方飞去。

秋天真美,我爱你——秋天!还需要什么,可以追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何人不爱牡丹花的作者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 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陇菲按: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陇菲按:对于此曲之源流的考证,最近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之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据此文,在江苏崇明《县志》中,有清咸丰年间宋珩“自出新意为《夕阳箫鼓》曲”的记载。)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并易其名为《浔阳琵琶》。此后,又有人将这首乐曲名之为《浔阳月夜》、《浔阳曲》。李芳园之《浔阳琵琶》已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 * * * * *

对于这首乐曲之某种“意象内涵”,人们历来有不同的视点和诠释。

当然,所谓“音乐”的“意象内涵”,并不是引发作曲家创造心态的“对象事件”,也不直接等同于作曲家的“创作心态” ;而是存在于引发作曲家创作心态之“对象事件”、由此“对象事件”转换而来的作曲家“创作心态”、以及由此“创作心态”转换而来的“比音之乐”之间的某种“法式”性质之、“乐式”性质之抽象的“异质异构同态同行”的“行运态势”。( 参笔者《新的音乐艺术模型 —— “自同态转换群集”概说》,载广州1992年第2期《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6音乐舞蹈研究》1992年第8期;《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北京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哲学之视角与论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专题讲座提纲),载西安《交响》1997年第3期第9-13页,又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J6 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2期第16-20页。)

对于《春江花月夜》而言,其所谓“意象内涵”者,也并非可以直接诉诸“语言”、“文字”之“对象事件情节”、“创作心态观念”等等。(参笔者《器与道 —— 兼评“音乐批评”》,载1994年第2期《黄钟》。)

但是,所谓“音乐”者,并非可以完全脱离其它文明事象之真正的“纯粹艺术”。作曲家、演奏家、欣赏者之文化模式、哲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天资悟性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音乐艺术实践行为,并对所谓“音乐艺术”之存在于“信源”域界之内的“内涵”、存在于“信道”域界之内的“信息”、存在于“信宿”域界之内的“意义”,产生程度不同的反馈作用。(参笔者《音乐哲学札记三则》,载1994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因此,对于乐曲“标题”的理解和阐释,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制约着“音响动态模型”的“演奏成型”;并或多或少地改变乐曲的“行态”、“情调”、“韵味”。

本文宗旨,乃是研究《春江花月夜》之“标题”的“文本”;揭示此“标题文本”之某种“应有”、“可有”的“内涵”;并进一步根据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学传统,比较深入地探索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乐师对自然、历史、人生之感受的特点所在,以便提供一种与当前占主流地位之诠释有所不同之对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另外一种可能的诠释。

* * * * * *

本来 ,《夕阳箫鼓》这个标题 ,不禁使人想起了马致远小曲《天净沙》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不禁使人想起了汉武帝《秋风辞》中的名句“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并引发我们深沉的人生感慨。

即使是《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这两个标题,也暗示着李芳园等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白居易《琵琶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仍不无联系,依然有某种“触景伤情”的意味。。正所谓“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正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陇菲按:李芳园《浔阳琵琶》之“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以及柳尧章、郑觐文改编的《春江花月夜》之“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等十个小标题,均为“客观情景”的描述,而较少特殊的“情绪”、“心态”、“价值”、“观念”意味。)

如果我们把《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与另一首更具超然物外、明朗清新之意境的中国古典名曲《渔舟唱晚》对照比较;那么《夕阳箫鼓》之某种深沉寥廓、波洄九折的情调,应当能使我们接受如上所述之对于此曲标题的理解。

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这首乐曲之“标题”的理解以至对于这首乐曲的诠释,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诸如:

“此曲很可能是描写傍晚在船上演奏箫鼓的情形,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军驰、李西安《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出版社1964年6月版)。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江水中月影、人影、花影重叠,夜静中,鸟儿扑翅飞去”(见游惠海《喜看几个民族舞蹈》,载《人民画报》1978年第8期);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湖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这是隋人写下的诗篇《春江花月夜》。它尽情咏叹着‘暮江’、‘春花’、‘流波’、‘星月’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江南一带的美好景色。近人柳摇章又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丝竹管弦乐曲,也易名为《春江花月夜》,这样就使我们从诗章联想到乐章,又从乐章回味到诗章”;“这首乐曲不仅象所描写的那样,有着‘唉乃一声山水绿,风回水曲夕照红’的意境,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抒发对于自然景色的咏叹 、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高厚永《美不胜收 简谈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载1978年11月28日《新华日报》);

“优美抒情的文曲,有着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味。它完美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眷恋之情”(见沙汉昆《<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与旋法》,载《音乐艺术》1980年第3期);

“各派标题有的比较朴实,有的则更追求幽雅避俗。……虽然两者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文人诣趣 ,但后者则更流露出自得的避尘情调”(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出改编者(陇菲按:指柳尧章、郑觐文)的寓意和对乐曲的解释。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形象地描绘江南地区春江月夜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赏和喜爱”(见周宗汉《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一文,载《民族器乐广播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37页);

“描绘了中国秀丽的山川景色,音乐飘逸潇洒,风格新颖别致,是一首富于东方情调的夜曲”;“它以田园诗般的意境和脉脉深情,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1982年第1期《中国音乐》)。

“赞美祖国锦绣河山,描绘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情景交融 ,似诗似画的大自然景色”(见许光毅《谈谈优秀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载《人民音乐》1983年第2期);

“通过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叶栋《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2月版)。

“本曲以写意手法,描述人们郊游于山水之间。声有箫鼓啸歌,意在江山如此多娇。”(林石城《养正轩琵琶谱》之《曲情赘语》,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9月版。)

“乐曲通过夕阳西下,江上归舟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和热爱”;“展现出傍晚时刻水滨的一派优美景色”(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版)。

此,正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之《民族音乐概论》一书所说:“原来的琵琶曲《夕阳箫鼓》在改编成丝竹合奏乐曲之后,被换上了《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可能改名者是按照‘春江花月夜’的想象来解释这首乐曲的(至少今天的演奏者是这样解释的)。”(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版)

《民族音乐概论》一书还说:“从曲调上说,两者基本上是一样;从色彩上说,自然会因乐器的不同而有些变化。这种标题的更换,看来并不是音乐有多少变化,而是解释有所不同。它并不造成对于原作品的歪曲,所以也就能够为大家所接受。”

然而在笔者看来,受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支配,此曲演奏的速度较前加快,风格日趋浮靡,完全失去了原来那种“人生局限”的感悟,和“哀而不伤”的韵味。(案:此正所谓“消费古典”,即“雅乐俗化”。)

* * * * * *

《文心雕龙·物色》有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与自然的物色是同步同态的。如《文心雕龙·物色》所言:“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然而 ,人们的心灵又是超越物象 ,超越时空的 。“物有恒姿” ,“心无定检”(《文心雕龙·物色》)。人们的心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应”于自然的物色。因其遭遇、经历、价值取向、文明模式等等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物色,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主体,有其相异、相别、甚至截然相反、相对的反应。

* * * * * *

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之类的肤浅之感。对于情深感锐的文人、乐师,美好的春天,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那根高张在似倾危柱上的哀切急弦!此正如苏轼《水龙吟》所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叶嘉莹先生曾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尤以春日之纤美温柔所显示着的生命之复苏的种种迹象,最足以唤起诗人内心中某种复苏着的若有所失的茫茫追寻的情意”(《迦陵论诗从稿·旧诗重演》,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第162页)。

早在《诗经·七月》之中,便有“春日迟迟,……女心伤悲”的佳句。《传》曰:“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淮南鸿烈·缪称训》中也有“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也”的说法。)“伤春”、“悲秋”,可说是中国古典艺术中一个亘古的主题。此,正如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所说:“送春而血泪满腮,悲秋而红颜惨目。”

这个亘古的主题,在屈原的《招魂》之中,以其伤极而怨,哀深转恨的 *** ,更加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正所谓“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其所哀恸的,正是“众芳之芜秽”,正是“遍地之落红”!

自古以来,“伤春”、“叹花”之诗咏,业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

游客芳春林,春其伤客心。 (晋·陆士衡《悲哉行》)

春鸟一啭有千声,春花一丛千种名。

旅人无语坐檐楹,思乡怀土志难平。……(隋·柳 《阳春歌》)

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唐·刘希夷《春女行》)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唐·刘希夷《代白头翁》)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唐·王昌龄《西宫春怨》)

燕语如伤旧日春,宫花欲落旋飞去。(唐·李 益《隋宫怨》)

借问春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唐·薛 涛《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鸣。 (唐·薛 涛《春望词》四首之二)

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唐·李 冶《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 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宋·冯延巳《鹊踏枝》二首之一)

嗟怨,自古风流误少年,那堪暮春天。

料应是春负我,我非是辜负了春,

为着我心上人,对景越添愁闷。 (明·《金瓶梅词话》)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江南春尽愁肠断”(寇准《江南春》),“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花落随流去,何见著流还”(古《前溪曲》)。春如流水,逝而远去。“春江”之川流,更使人嗟叹不已。李煜《虞美人》词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正是以其超越古今的口吻,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

叶嘉莹先生说得好:“这首词开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二句,如果不以恒言视之,就会发现这真是把天下人全都‘一网打尽’的两句好词。‘春花秋月’仅仅四个字就同时写出了宇宙的永恒与无常的两种基本的形态。套一句苏东坡的话,‘自其变者而观之’,则花之开落,月之圆缺,与夫春秋之来往,真是‘不能以一瞬’的变化无常;可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年年春至,岁岁秋来,年年有花开,岁岁有月圆,却又是如此之长存无尽。”可以说“上一句之‘春花秋月何时了’,乃是写宇宙之运转无尽,”而下一句之“‘往事知多少’,乃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是去者之不可复返。”(《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436、438页。)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满目春江,在诗人眼中,是离人泣血之泪汇成的无尽哀愁;遍地落红,在诗人眼中,是雨横风狂之夜摧杀的狼籍尸骸。李后主《相见欢》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思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在中国文人、乐师看来,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叶嘉莹《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载《迦陵论诗从稿》,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 )。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黛玉《葬花辞》,正是有感于此伤极而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 * * *

“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辛弃疾《木兰花慢》)、“忧来如其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古朗月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之“惆怅”,不仅因“花开花落”而陡起,尤其因“月圆月缺”而倍增。

“月夜”是美好的。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反而使得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月叹夜、触景伤情。在“忧患意识”极其深重的中国古典诗人眼中,“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二)的“月色”、“夜景”,却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 。正所谓“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张子容《春江花月夜》) ;正所谓“可怜歌吹明月中,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秋闺月》);正所谓“时物供愁,夜景伤情”(曾瑞《双调·折桂令·闺怨》)。

自古以来,“叹月伤情”之诗咏,也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笔者过览并随手载录的,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下之例: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宋·谢庄《月赋·歌》)

今夜月光来,正上相思台,可怜无远近,光照悉徘徊。

(梁·简文帝《望月诗》)

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梁·庾肩吾《和徐主簿<望月诗>》)

如何当此时,怀情满胸臆。 (梁·刘孝绰《望月有所思》)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流,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佚名《客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蒲,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唐·孟郊《古怨别》)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月闻铃肠断声。

(唐·白居易《长恨歌》)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唐·卢纶《晚次鄂州》)

拜新月,新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生。

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华,如今拜月双泪垂。

回看众女拜新月,忆却红闺年少时。

(唐·吉中孚妻张夫人《拜新月》)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路长。

(唐·薛涛《送友人》)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唐·薛涛《月》)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宋·范仲淹《御街行》)

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宋·朱敦儒《临江仙》)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宋·蔡 仲《苍梧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宋·吕本中《采桑子》)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在此春江之畔,花红时节,月圆之夜 ,多少人“有明月 ,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又有多少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 * * * * *

中国古代哲人、诗人,正是在此“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之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中,渐渐从“忧患意识”中超脱出来,开始自觉人类的“局限”,开始自觉人类局限之绝对的制约,并升华到“达观洒脱”的崇高境界。

如果说,有些诗人的“清怨”之中,不无“辛酸尖刻”的话;那么,有些诗人,则已有超脱之心,而无超脱之力;而只有那些心灵博大到足以容纳“苍茫无尽之天上人间的空间”和“悠远漫长之古往今来的时间”的诗人,只有那些对此时间和空间都各相绵延连接之大生命有更深层体验的诗人,才能以哲人之心,悟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的至理。

如果说,白居易之《上阳人》所谓“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计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还只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在一个有限的时空构架中,自我麻痹着“忧患意识”,企图忘却的话;那么,李白之《把酒问月》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则已“通古今而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在一个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的时空构架之中,企图超越“忧患意识”。只是这种“超越”的企图,本不可能实现。李白诗中最后“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两句,便是“超越”之“企图”未能实现,而又堕入自我麻醉之中的明证。

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知其局限,知其不可;而且深知其局限之不可超越,知其超越之企图的定然不能实现。此深度的“局限意识”,便升华成为“达观洒脱”之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境界。

张若虚之“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语)(1)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

《春江花月夜》全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全集·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页)。诗人如上帝一样,他怀抱一切,洞见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没有怨恨、没有尖酸、没有诅咒、甚至没有伤感。此正如闻一多所说:这是一个“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同上,第20页)。

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所有的,并非“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并非“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高尔太《论美·中国山水画探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309页),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Wordsworth)所说:“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2)。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一唱三叹的《春江花月夜》,等待着它与当今某种“知音”有所不同的另外一种知音!

以上就是关于仲春花信之木兰花美诗六首: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