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官窑五爪龙盘有样品吗

   2022-07-05 20:15:34 网络430
核心提示: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

乾隆年间官窑五爪龙盘有样品吗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

乾隆朝服像

乾隆皇帝对书画、诗词以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对瓷器的偏爱尤甚。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赏玩层面,甚至直接参与到瓷器制作中,对宫内制瓷诸事屡屡过问,其痴迷程度尤甚其父雍正皇帝。例如,乾隆常下谕旨,粉彩在制作前,宫中负责此事的大臣需先向皇帝呈画样或木样,待审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有关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木样、画样以及款识、题诗等样稿,在《清宫档案》中皆有案可查)。在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下,粉彩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用具变成具有陈设观赏、祭祀礼佛、品鉴把玩的多用瓷,这是宫中其他工艺品无法相比的。

乾隆五彩

雍正、乾隆时期的五彩瓷在整个彩瓷烧造中所占比例日益降低,风格则以仿成化、康熙为主,但在器形、图案上颇具特色。器形多为葫芦瓶、方花盆、笔筒等,图案多数偏于幽雅,尤以人物、花草、简笔山水与鱼藻纹样为突出。

Lot 508

清乾隆五彩龙凤纹碗

尺寸:直径 14.5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口沿两道青花弦纹,绘贯套花卉和八吉祥。腹壁绘龙凤赶珠纹,二龙一绿一红,在花中穿行,造型凶猛有力。双凤躯体饱满浑圆。双翼线条较硬。内口沿有青花弦纹两道,碗心青花双圈内绘红彩云龙纹。主题纹饰寓意“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据清宫档案记载,此类碗应为皇帝大婚典礼和乾清宫家宴上所用之器。五彩龙凤呈祥碗,在《国朝宫史》中记载为“五彩红龙瓷碗”始见于康熙朝,此后历朝至晚清均有烧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乾隆青花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作品不仅追求造型变化的多样性,而且注意整体的统一协调,美观适用。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胎体洁白细腻, 瓷质坚密, 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 多数是青白釉, 少量为粉白釉, 光泽莹润。青花料使用国产上等浙料,以“稳定、浑厚、沉着” 而著称。

总体上看, 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 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 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 大件器皿端庄古朴, 皆是华贵典雅,在工艺上已是登峰造极。

Lot 509

清乾隆青花内松竹梅外三娘教子图盘

尺寸:直径 18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盘敞口,弧壁,浅圈足,平底,器表以白釉为底,青花为色,胎质细腻,釉面洁白,内外施透明釉,釉汁莹润光亮。外壁以青花绘庭院人物,盘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描绘清秀精致,色泽鲜丽淡雅,使于清幽典正之中富于装饰意味。松竹梅三景共置园形构图之中,作左中右分别绘制,松树腊梅依圆形构图作向内曲折之姿,松枝周圆饱满,梅树繁花满枝,中间竹叶依山石而生,三五成组点缀左右。盘器外壁环周作屋室庭院景致,清雅宁静,沿口作卷云装饰,宛若仙宫幻境,意境玄妙。

Lot 612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盘一对

尺寸:直径 19.5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对拍品为清代御窑瓷器经典品类,器型周正,胎釉细腻。盘心、外壁满绘缠枝西番莲纹,布局有致,绘工精细,青花发色纯正。

乾隆单色釉

清乾隆官窑单色釉瓷,品类多样,工艺精巧,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乾隆盛世单色釉瓷的风采,同时为研究当时御窑厂烧造工艺、宫廷生活及艺术品味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Lot 523

清乾隆窑变釉三联瓶

尺寸:高 30 cm.

参阅:

1.《斗色争妍--故宫藏清代御窑瓷器精品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11年,图113

2.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Lot246,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

瓶呈三联式,撇口,短束颈,丰肩,三弧形足,两两间以凹棱彼此区分,胎体敦实,通体施窑变釉,发色绚烂,因流釉呈现兔毫状色斑,釉色蓝白乳浊垂流,猩红似血泼洒,变化之间别出奇趣,光滑润泽,端庄古朴,静穆、典雅。此器制作难度大,工艺高超,敦厚古朴,颇有意趣,为典型花囊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同类藏品,为清宫旧藏,据此可推断此类作品为当时故意不予落款,当属官窑范畴,香港苏富比于2003年4月27日拍过一件Lot246的相同拍品,源自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可为参照。

Lot 615

清粉青釉三足蒜头花插

尺寸:高 10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

1、《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53

2、北京保利拍卖2021年6月8日LOT:6546号拍品,玫茵堂藏清乾隆 粉青釉蒜头瓶,成交价1,725,000

拍品造型选战汉时期蒜头瓶为蓝本,并于大小及形状上均作调整,体积比汉壶更为小巧精致,壶腹较之汉壶圆扁,蒜头口,通体别无繁饰,整体效果依然带有西汉的影子,却又蕴含着浓浓的乾隆摹古韵味;瓶身通体罩施粉青釉,此种釉色于乾隆时期较为罕有,极见匀净雅靓之致,荡漾着婉约含蓄之气息。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线条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予人观之深为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三乳钉足,仿有铁胎;底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种三足荸荠蒜头小瓶极为珍罕,造型应取自雍正器形化裁而来,形作长颈蒜头口瓶。同类器可见玫茵堂之旧藏,与本品一致,售于北京保利2021年6月8日,编号6546。如本品之独特造形,反映雍、乾两帝容瓷人取高古器形,加以创新,以求至臻美感。

北京保利拍卖 2021 年 6 月 8 日 LOT:6546 号拍品, 玫茵堂藏清乾隆 粉青釉蒜头瓶,成交价 1,725,000

Lot 696

清乾隆黄釉暗刻云龙戏珠纹盘

尺寸:直径 17.4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修胎自然流畅,形制规整。内壁盘心暗刻云龙戏珠纹,五爪龙英武威猛,腾驾祥云,赶珠飞跃,外壁亦刻云龙图,潇洒生动,云纹呈“壬”字形。盘内外施以黄釉,釉色肥润均匀。底施白釉,中心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笔体潇洒舒展。

黄釉为一种低温铁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黄”与“皇”同音,因而黄色也成皇家至尊之色,明清两代黄釉瓷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以色泽明辨尊贵,决不可僭越。

南京博物院藏品

乾隆粉彩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在装饰方面有独特表现技法。首先,从色地上看,除传统白地彩绘外,出现了十余种各色地粉彩。其次,在用料上,除粉彩外,还加用其他彩料,如青花和黑彩等;或与五彩、金彩、斗彩并施绘于一器之上。值的一提的是,粉彩瓷器出现之前,瓷器上的彩绘装饰均以平涂为主,虽然题材多样,但画面层次感差,画意表现颇受局限。粉彩成功借鉴瓷胎画珐琅的画法,在传统瓷绘彩料中掺入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颜料,称为粉化,粉化后的彩料同一色调可以形成浓淡、强弱的不同色阶,使画面色调更加丰富,瓷器艺术表现力更强。在制作时采用了珐琅彩制作工艺中采用的轧道工艺和锦上添花技法。即在色地上用一种针形工具划出凤尾、卷草、卍字等纹饰(俗称“轧道”),再在这些纹饰上做绘画纹饰,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锦上添花”。这种工艺在晚清时的一些粉彩器上偶有运用,但精细程度远非乾隆粉彩所比。

Lot 640

清乾隆外胭脂红地洋彩缠枝莲内矾红彩五福图盘

尺寸:直径 24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记录:纽约佳士得,2020年11月18日,Lot147

拍品形制规整,器壁厚薄均匀,胎质细腻,釉色匀净。外壁以胭脂红釉为地绘缠枝西番莲纹,口沿及胫部绘松石绿釉如意纹、菊瓣纹,融合西洋绘画风格,色彩对比强烈。盘心以红彩绘五只蝙蝠盘旋翻飞,寓意“洪福齐天”、“五福捧寿”。工艺上乘,秀美可人,应为宫廷祝寿用器。

Lot 643

清乾隆青釉粉彩蝶恋花纹双螭耳瓶

尺寸:高 37 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1、纽约佳士得2011年,Lot.1633

2、伦敦佳士得2015年11月13日,Lot.1041

此瓶以螭龙作耳,直口长颈,丰肩鼓腹,圈足。瓶身通施豆青釉,釉色清妍淡雅,器身以粉彩绘花卉朵朵绽放,蝴蝶翩飞,寓“蝶恋花”词牌之意,充满文人气息。器形简洁,色彩明快,绘制精细,陈设堂前,富丽典雅,为收藏佳品。

Lot 644

清乾隆粉彩莲花佛座

尺寸:高 9 cm.

拍品取莲蓬为形,造型别致。上部器壁满绘莲瓣,器心施苹果绿釉阴刻莲子。下部腹壁亦粉彩绘莲瓣,整器层次分明,釉色莹润饱满,瓷质精密,施釉丰腴,以之配器,精妙非凡。

乾隆百花不落地赏盘鉴别真假

清朝皇帝吃饭是极讲究的,不仅有最高的伙食标准、高大上的餐具,还有用膳时的摆谱和术语,更有不能让外人知晓的饮食偏好,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皇帝拥有高水平且庞大的御膳房团队。

【皇帝用膳时间】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皇帝用膳术语】

皇帝吃饭自有专门的术语。管饭叫“膳”,吃饭叫“用膳”或“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传膳”的号令一路下去,,直传进御膳房。几十名太监的“传膳”大队,直奔养心殿。

【皇帝御膳房团队】

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内务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负责,官厨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两处太监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各种宴会则由光禄寺的礼部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办。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设总领三人,承应长二人,承应人十五人,庖长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官员开列出膳单,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后,才能烹饪制作。

【皇帝用膳排场】

所谓的“摆谱”,不是东北人的摆家谱,而是摆菜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

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皇帝吃饭时摆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比如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

【皇帝御膳餐具】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

如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记载,当天乾隆帝使用的餐具是: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无盖银热锅10口、银锅1口、银锅盖1个、银饭罐4件、有盖银桃子6件、银镟子4件、有盖银暖碗24件、银盖碗6件、银钟盖5件、银錾花碗盖2件、银匙2件、银羹匙13件、半边黑漆葫芦1个、内盛银碗6件、银桶1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银匙2件、乌木筷10双、高丽布3块、白纺丝1块、黑漆葫芦1个、内盛皮7寸碗2件、皮5寸碗2件、银镶里皮茶碗10件、银镶里5寸无分皮碗1件、银镶里罄口3寸6分皮碗9件、银镶里3寸皮碗22件、银镶里皮碟10件、银镶里皮套杯6件、皮3寸5分碟10件、汉玉镶嵌紫檀银羹匙、商丝银匙、商丝银叉子2件、商丝银筷2双、银镶里葫芦碗48件、银镶红彩漆碗16件。

黄釉是皇权等级的象征

清中期外黄釉内青花团龙改碗一对

黄地粉彩八吉祥缠枝花卉纹盘

清乾隆黄地素三彩龙凤花卉纹盘(一对)

但是同为宫廷用具,为什么有的是全黄?有的只有一点黄?全黄釉的,为皇帝、皇后、皇太后专用。外黄釉内白釉盘,则是皇贵妃用的。黄地素三彩花卉云龙纹盘,是康熙的贵妃、妃子们用的,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碗,是妃嫔们用的。”据了解,在清代,黄釉的多少标志着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黄釉到以黄釉为地,再到黄釉作彩,及至没有黄色,等级规定非常严明,不得簪越。

皇帝们吃剩的骨头、鱼刺吐在哪里?

黄地粉彩描金福寿无疆纹渣斗

雍正使用过的炉钧釉渣斗,这个渣斗通身深蓝色,腹部鼓鼓囊囊的,看起来有点像被压扁的小痰盂。这是清代皇帝、妃子们专用的“垃圾篓”。“你看这个渣斗,看起来很小,也很精巧,现在几乎找不到了。”据了解,皇帝、妃子们将渣斗放在桌上,吃剩的食物渣滓就吐在里面。明清两代的渣斗也被放在床边和几案上,用来放微小的废弃物,后来用途渐渐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起来。

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慈禧喝茶视季节选盖碗

晚清民国万寿无疆粉彩盖碗

喝茶是清代皇帝们都喜欢的。据说,乾隆一天早中晚要喝三趟茶,定时定量,从不间断。而乾隆之子嘉庆皇帝也是一个爱茶的主,嘉庆用的盖碗上还有他亲自题的诗。

清雍正青花加彩描金花卉纹压手杯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令花卉纹杯

清代皇宫中的茶托多是金、银、铜胎烧制的,制成圆形、荷叶形、莲瓣形、元宝形等。1862~1874年,慈禧太后用茶具到了极致,她饮茶视季节选用盖碗,冬季饮茉(蟹)莉(蟹)花茶时,用黄地白里万寿无疆瓷盖碗,这种碗胎薄如纸,瓷面光洁均匀,造型纤秀精巧,纹饰五彩缤纷。到了夏季,慈禧太后喜欢用白玉金盖碗泡金银花茶,碗以羊脂白玉琢成,盖为黄金四层塔状,淡淡的茶汤与白玉、黄金相互映衬,显得清晰明快、清爽宜人,衬托出品饮者的高贵身份。”

酒,在清代皇宫中也是不可少的。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12件)

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花卉杯共有12件,每一个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花纹,一月份是水仙花,二月是迎春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也叫十二月花神杯,杯的一面是花纹,另一面则配了对应的唐诗。杯底还写着:大清康熙年制。

【清帝御膳内容】

按规矩,清帝每日的伙食标准是: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60个,包瓜、冬瓜各1个,苤蓝、干闭蕹菜各5个(每个6斤),葱6斤,玉泉酒4两,甜酱和清酱各3斤,醋2斤。早、晚随膳饽饽8盘,每盘30个,另外御茶房为皇帝准备的例用乳牛50头,每头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

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种之多。

清中期外黄釉内青花团龙改碗一对1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汤、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蚌蟹羹、麻姑煨鸡,辘辘锤、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烩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清宣统官窑黄地粉彩描金福寿万年纹碗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炖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假斑鱼肝、糟蒸鲥鱼、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

第四份:毛血盘十件

獾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挂炉走油鹅、挂炉鸽(月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蒸猪羊肉、白蒸小猪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鸡仔、白蒸鸭仔、白蒸鹅仔、白面饽饽、梅花包子、什锦火烧。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份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鲜果。

【皇帝传膳方式】

皇帝平时用膳的地点不固定,大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或办事场所。用膳时,东西两边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间南门,东西两边是给皇帝留用的,因为皇帝要坐东朝西用膳。膳房太监负责摆好膳桌,铺上桌单,开膳时间一到,侍卫便通知御膳房将膳食送上,这叫“传膳”。然后,太监们便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好,无关人员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监。这时,皇帝在太监簇拥下步入膳桌入座,准备用膳,四名太监垂手立于皇帝身后,一名年长的侍膳太监则站在一旁,负责给皇帝布菜。膳桌一般用三张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间一张桌子供皇帝进膳用,主要摆放几只时令鲜菜和水果等。在膳桌旁边还另设一几案,以备皇帝赏赐,皇帝觉得哪道菜特别可口,说声“赏”,这道菜便会被放到几案上,,待会儿放入配有开水加温的食盒内,送到被赏赐的官员府中或妃嫔宫中。

【皇帝用膳规矩】

皇帝用膳前,会有待膳太监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牌,查看变色不变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还有就是检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起会否产生毒素反应。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据说如果饭菜中含毒,银牌就会变色,如果变色皇帝是绝对不会食用的,以防止中毒,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弄不好就要杀头。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太监再亲口将每道菜尝一口,谓之“尝膳”。验证无误后,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监将自己喜欢吃的菜点盛至碗中,开始享用。

皇帝吃饭有个“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为皇上爱吃不爱吃的,都不能让外人知道。皇上用膳时,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将菜朝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边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一:“撤”。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有这道菜。

【皇帝吃独食规矩】

皇帝大多是一个人吃饭,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嫔,一般在其宫里用膳。皇帝吃不完的饭菜,会赏赐给妃嫔、皇子公主及大臣们。随时剩饭剩菜,但毕竟是皇帝吃剩下的,能得赏赐,则是莫大的荣幸。据说,乾隆爷晚年喜食鱼,据案载,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一至十月三十日十天里,就吃了豆豉鱼二次,葱椒鱼四次,红烧鱼三次,浇汁鱼一次。

【清朝皇室偏爱鸭】

清朝的皇帝和后妃喜欢吃鸭子,每餐饭少不了鸭子,是有记载的。如乾隆爷的早膳里就有酒炖鸭子、托汤鸭子、清蒸鸭子,慈禧太后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子、清炖鸭子、烤鸭,鸭舌、鸭掌、鸭肝、鸭肠等等,老太太都爱吃。因为慈禧爱吃鸭子,小德张便因一道“烩鸭条”交了好运。据说小德张能炒几样慈禧爱的烩鸭条、炒干兰豆腐、炒胡萝卜酱、炒黄瓜酱等几样菜,慈禧就让他任了“寿膳房”掌案。据清档记载,皇帝每天份例是:盘肉22斤,汤肉5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等等,一天三只鸭子的招呼,可见爱鸭的程度。至于原因,可能是鸭肉清火平气和健脾开胃的缘故。

【皇帝的一天】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折沿盘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用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然后就寝。

1、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如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卡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2、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3、看色料,乾隆青花瓷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4、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

5、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

以上就是关于乾隆年间官窑五爪龙盘有样品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