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佛指舍利,是真是假?

   2023-01-10 13:04:52 网络900
核心提示:净空法师 开示 学佛的人火化之后捡出许多舍利,不知道什麼叫做舍利?它又代表什麼意义? 舍利是古印度话,就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坚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后,有一种结晶非常坚固。而这种坚固子不一定是某一个部分集合的,譬如说骨骼里面有结成舍利,头

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佛指舍利,是真是假?

净空法师 开示

学佛的人火化之后捡出许多舍利,不知道什麼叫做舍利?它又代表什麼意义?

舍利是古印度话,就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坚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后,有一种结晶非常坚固。而这种坚固子不一定是某一个部分集合的,譬如说骨骼里面有结成舍利,头发也可以结成舍利,血液也可以结成舍利,皮肉也能结成舍利,我们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议。在从前火化之后捡到舍利,一般说法他的心清净,修行多少有一点禅定的工夫才有这个瑞相。但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好像火化之后,见到舍利是越来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们看到很多、听说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坚固子呢?这个很难讲。

真正的坚固子你可以用铁鎚去敲它,铁鎚能够敲凹,舍利子、舍利如如不动,那是真的。

在过去,倓虚法师在香港圆寂,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英国人感到很稀奇,就拿了他一颗舍利,真的用铁鎚去敲,下面垫的是钢板,上面用铁鎚去敲,果然敲不碎。这个铁鎚里头凹进去,舍利还如如不动,这是外国人看到,叹为稀有。一般捡的舍利,好像是舍利的样子,如果我们用力一压的时候,往往它就破裂了,由此可知,这不是真的。

现代这个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样样东西都有仿冒,都有假的。无论什麼在日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用的也好,仿冒假的东西太多。好像现在

舍利也有假的,也有仿冒。因此火化之后,有没有舍利不关紧要。有舍利也并不表示他修行证果,只可以说他修行有一点工夫,不能代表他证果,念佛人也不能代表他往生。真正念佛往生,是看他临终的瑞相,从这上面来断定。舍利的意义并不很大,我们知道就好。

最重要的,我们要了解舍利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有?章嘉大师告诉我们,舍利与清净心有关,也就是与定功有关。心地散乱,决定不可能有舍利;心地清净、有禅定功夫,就可能有舍利。

舍利分布情形也不一定,舍利有骨头结成的、肉结成的、血液结成的,也有毛发结成的,它的形状、色彩都不同。

舍利的多少、颜色不定,要看功夫的浅深。留舍利、留肉身都不能证明修行有成就,只能说修行有功夫。

同时舍利与愿力有关,许多真正修行有成之人,他不想留舍利,也不想留肉身,这与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留舍利无非是给后人做纪念,亦是给学佛同修一种鼓励作用。

发掘雷峰塔地宫事,金盒的里面有只白色蜈蚣是真是假?

灵骨是真正的佛指舍利,影骨严格地说不是舍利,而是仿制品,相当于灵骨的化身,多用玉石制作。所以灵骨才是真正的佛界珍宝,影骨只能算是带有文物价值、宗教价值的普通文物。

据发掘者介绍,佛指舍利真身灵骨刚刚出土时,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且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骨质松软。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后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称谓,但所指相同。其形貌与唐代文献中所记载吻合。

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四十五尊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椁盖雕有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置放在雕花棺床上的玉棺,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

与佛指舍利真身灵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据地宫出土的相关文献记载,所发掘的第一、二、四枚佛指舍利质似白玉,为“影骨”,唯独第三枚微黄似骨质,表面稍有裂痕和斑点,并分泌出些许似骨质的粉粒状物质,为“灵骨”。

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赵朴初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制造佛指舍利影骨的目的之一,是避免佛指舍利遭到损毁。据记载,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传到中国的佛祖真身舍利大部分在这些时期被毁坏。

1000多年前,笃信佛教的吴越国王钱俶,为庆贺他的一位妃子诞下皇子,斥重金修建了一座佛塔,取名为皇妃塔。而人们却因该塔建造在夕照山上的雷峰之上,也就称此塔为“雷峰塔”。

后来,这座塔又因一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和鲁迅的两篇文章而变得家喻户晓起来。

(雷峰塔掠影)

2001年,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共出土了近百件珍贵文物,既印证了一个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古老传说,同时也向世人再现了我国历史上曾经繁荣的社会文化,以及活跃的对外交流状况。

不过,随着这次考古活动的尘埃落定,一些离奇的传说却甚嚣尘上。其中有一则传闻是这样说的:有位考古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在雷峰塔地宫的考古现场,发现了一只装在金盒里的白色蜈蚣。更为神奇的是,专家们把这只蜈蚣装在一个有细小透气孔的玻璃瓶中,第二天发现这只蜈蚣竟然不翼而飞了,而瓶子却完好无损。

那么,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有多少可信度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让我们首先走进雷峰塔,了解一下它厚重而坎坷的历史。

北宋开宝8年,吴越国王钱椒为安奉“佛螺髻发”,动工兴建了雷峰塔。佛塔落成后,钱椒为庆贺一位姓黄的妃子生子,将它命名为“皇妃塔”。 塔为八面七层,塔身砖石结构,外围木构檐廊,内壁八面镶嵌有石刻佛经。整座佛塔规模宏丽,金碧辉煌,屹立在众山环抱之中,掩映在西子湖畔的湖光水色之上,构成了盛极一时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在历史上,雷峰塔曾遭遇数次劫难,塔身受损严重。

宋徽宗宣和年间,雷峰塔遭受雷击,造成塔顶部分受损。在其后的方腊起义中,雷峰塔更是被焚毁,塔院及塔身的木构檐廊荡然无存。虽然在南宋初年,雷峰塔得到了修复,但已由原来的7层减至5层。元代末年,雷峰塔在一次大火中再遭重创,木质结构被焚烧殆尽,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塔身。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杭州,“数十里外,  血流成川”,因怀疑塔身内藏有明军,日本人便纵火焚烧孤塔,致使宝塔变成黄褐色。“东倭入寇,疑塔中有伏,纵火焚塔,故其檐级皆去,赤立童然,反成异致”。

(方腊起义)

1924年9月25日,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之日,屹立了近千年的雷峰塔,终于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轰然倒塌了。

雷峰塔倒塌的新闻,轰动了全社会,部分愚昧的百姓相信塔砖有“辟邪”“宜男”等说法,蜂拥而至,肆意挖取。“聚而观者日以万计,竞拾遗物,不惮颠踬”。还有一些地方军阀,趁乱派兵劫取塔藏文物。当然,也有一些良知未泯之士,撰文怀古,唾骂痛惜。

2001年,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对雷峰塔进行发掘。在第一阶段的考古中,出土了纯银阿育王塔、金铜造像、石雕菩萨头像、铜镜、铜钱以及大量石经、铭文砖、建筑构件等文物。

其后,专家们对雷峰塔地宫正式发掘。这次发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史料记载,雷峰塔的地宫内,供奉有佛螺髻发。

在发掘过程中,随着重达1500斤的地宫盖板被缓缓移开后,一块面积不到1平方米的小小地宫赫然显现在世人面前。

专家们在这个狭小的地宫中,找到了异常神秘、备受瞩目的地宫舍利函。这个铁盒子高50厘米,长近90厘米,重达200多公斤。在场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舍利函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5厘米的鎏金银质金涂塔。虽历经千年,这座涂塔仍然熠熠生辉。

透过金涂塔塔身镂空处,可以看到塔内放置着一个金质容器,这中间有一个金棺,专家推定,吴越王钱俶供奉的佛螺髻发,必定就在里面。这是继陕西耀县神通寺发现佛发舍利之后,我国第二次发现释迦牟尼的发舍利,珍贵无比。

(佛螺髻发)

而传闻中所说的关于装有白色蜈蚣的金盒子,其实就是指的这个盒子,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白色蜈蚣,而是佛发舍利。

至于消息的来源,就更不靠谱了。并非什么考古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亲口所述的,其实就是参与现场挖掘的工人,随口胡说的。

那么,又为什么会是白色蜈蚣而不是其它呢?

这还是受《白蛇传》的影响,因为据说蛇最怕蜈蚣。当年法海将白蛇镇在雷峰塔下之后,为防止它逃出塔外,又放了一只蜈蚣看守。但后来白蛇出塔了,蜈蚣却没能出来,就永远留在塔中了。

所以,这些传说就是人们的杜撰而也,是附会于民间传说的一种臆测,并无实据。更何况当年的考古过程,浙江一家电视台还做了现场直播,根本没有所谓白蜈蚣的出现。

以上就是关于法门寺地宫中发现的佛指舍利,是真是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