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文化与海文化旅游

   2023-02-16 13:24:22 网络880
核心提示:日照旅游以低端旅游产品为主,一直以来叫座却不叫好。近日,日照御青茶博园、刘家湾赶海园两大风景区强强联手,推出了具有代表日照茶文化与海文化的旅游线路。本周六,由济南日报好客齐鲁旅游工作室与日照御青茶博园共同组办的我省首家“茶游会”将开赴日照,

日照茶文化与海文化旅游

日照旅游以低端旅游产品为主,一直以来叫座却不叫好。近日,日照御青茶博园、刘家湾赶海园两大风景区强强联手,推出了具有代表日照茶文化与海文化的旅游线路。本周六,由济南日报好客齐鲁旅游工作室与日照御青茶博园共同组办的我省首家“茶游会”将开赴日照,享受为期两天的“茶”“海”文化之旅。

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中绿茶更是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绿茶含有许多解毒因子,易与血液中有毒物质相结合,并加速其从体内排出。常饮绿茶能防癌和降血脂,帮助电脑族抵御电脑辐射,还可减轻尼古丁的伤害。

8月14日,茶游会将走进清凉沁人的茶园。穿上碎花蓝布采茶服,挎着竹篮行走在行间,采摘最鲜嫩的那缕茶芽,看着它们在热锅中翻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体验采茶、炒茶、品茶的乐趣。活动基地日照御青茶博园于2009年斥资3000万元打造这一项目,以自然景观、绿茶生态自采游、茶文化体验、民间茶艺表演于一体,使游客在亲手体验采摘茶、制茶、品茶的同时欣赏蒙顶长嘴壶茶艺表演,更加深刻了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品茶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享受。沏上一杯自己亲手采摘翻炒的绿茶,看青绿的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听乐坊丝竹之音,看茶艺精彩表演,享名茶品茗之乐,于是,夏日浮躁的心在此刻安静,思绪似也随氤氲的茶香飘向天际,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任意驰骋。

宁静之后,来看海滨风景,让我们放飞心情,感受大海的博大精深。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都使得千百年来被视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和载体。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海岸线绵长,孕育了中国悠久的海洋文化。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的刘家湾赶海园就坐落在日照海滨。涨潮后,这里滩平水浅,专门开辟了摊虾皮、捞海蜇、钓鱼虾蟹、拉网等传统海上作业等活动。落潮时有1.3万亩潮间带,滩平沙细,面积广阔,盛产100余种贝类和蟹类,还可游览日照渔家民俗馆、海洋生物馆、海神庙、太阳塔等代表日照渔家民俗文化、海文化的项目。待到风平浪静时,还可与渔民一道出海,撒网捕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在海之门外还建设了8处摸鱼池、捉蟹池,供游客捉鱼摸蟹,尽情娱乐。在海上扬帆观海,观赏渔民捕鱼,参观渔民摆布的迷惑网,享受收获的喜悦。

济南好客齐鲁旅游工作室现面向社会邀请喜爱品茶、热爱茶文化、海文化的广大市民参与到我们“茶游会”的队伍中来,在悠闲中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浪花拍打着的海滩边感受大海带来的种种惊喜。

松萝茶的历史记载

松萝茶因产于休宁县的松萝山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代时期就已经创制而成了。因其优越的品质,在茶叶中颇负盛名。对于松萝茶也有许多关于其的记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松萝茶的历史记载吧。

松萝茶史料记载

明代许次纾《茶疏》一书中有关于松萝的文字记载,书中写到“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明代徐渭所编写的《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一书中,对于松萝茶的评价极高,将其列为当时的三十大名茶之一。

对于松萝茶的历史,休宁县的县志的记载肯定是少不了的。在《休宁县志》中就有记载,有一个僧人,更具松萝茶的制作方法来制作茶叶。因为松萝茶的品质好,深受欢迎,而且茶叶的价格卖的很好,因此这个僧人就专门做起来松萝茶茶叶的经营。后来因为松萝茶供不应求,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假的松萝茶。

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云南保山的尼诺茶的介绍

云南的尼诺茶,因产于保山地区的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安东尼奥迪到昌宁考察时,饮此茶后赞不绝口。1988年,斯里兰卡茶叶专家戈林到昌宁,品尝后称之为茶中精品。尼诺茶外形条索紧卷,毫锋显露,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相传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昌宁县境碧云寺的僧尼就种植茶叶,品质良好,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又有发展,现存尼诺山附近温泉乡有株古茶树,其栽培年代距今有200余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开始成片种茶,但由于交通不便,工艺落后,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70%地区的宜茶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余万亩,1983年昌宁县被推荐加入全国七省、市茶叶技术推广网络,1985年被列为与浙江富阳、福建安溪、安徽岳西齐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尼诺茶就是以尼诺山一带出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

尼诺茶是精选春茶一芽二叶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筛、拣剔、等各道工序精工制成。据鉴定,尼诺茶的氨基酸含量382.9毫克/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40%左右,水浸出物48.41%,儿茶素为145.8毫克/克。饮用尼诺茶能生津止渴,兴奋提神,调节血压,能促进脂肪消化,防止亚硝酸在人体内合成能消食健胃,明目清心,被人们誉为健身美容茶。

红茶菌的历史渊源

红茶菌最早是起源于渤海那一带,我国民间在很早时期就有开始制作红茶菌。那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民间生活日常中最常见的一种传统饮品。随后才被人逐渐带入俄国流传开来。最后再被日本的引入流传,最终慢慢的开始流传到全世界各地。

相传那是生活在渤海的某一家杂货铺。有天伙计在洗刷蜂蜜罐子后,顺手将水注入一个装过糖的罐子。几天后打开罐子发现其内飘出一股酸香的味。此时正是炎热季节店伙计受不住香酸味的刺激,于是用瓢一饮而进。店主见伙计无事后,变如法泡制将其出售于世人。

在渤海经常用红茶菌来拌凉菜吃寿命因此也会延长。所以红茶菌又有海宝之美称。渤海所产的红茶菌不仅正宗,而且品质也是最好的,其所含有的有益菌也是最高的。

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的由来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里面包含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那么茶文化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饮茶要想领会品茶之道,对于茶文化的认识还是有所必要的,只有对其有所了解,才能领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饮茶之道。

日照自助游,好玩的景点有哪些

很多。

1、万平口、世帆赛基地

2、森林公园

3、第三海水浴场/山海天浴场(王家皂)

4、海洋公园

5、东夷小镇

6、灯塔风景区

7、桃花岛

8、任家台风情旅游度假村

9、河山日照巨书

10、刘家湾赶海园

11、龙门崮

12、王家皂民俗旅游度假村

13、太公岛

14、第二海水浴场

15、日照植物园(城市规划展览馆)

16、竹洞天风景区

17、花仙子风景区

18、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太阳公园)

19、河山风景区

20、海曲公园

21、清风湖廉政文化公园

22、银河公园

23、香河公园

24、万宝赶海园

25、沁园春风景区,沁园春滑雪场

26、潮汐塔

27、蓝宝湾欢乐世界(水上公园内)

28、消防文化公园

29、荷仙子风景区

30、万平口七彩活力乐园

31、吴家台海水浴场

32、日照水库

33、吴家台民俗旅游度假村

34、海战馆

35、奇趣海洋世界

36、金沙滩海水浴场

37、御海湾茶博园风景区

38、映旭广场

39、日照地下冰宫

40、阳光海滩露营公园

41、抗日战争纪念馆

42、月湖山风景区

43、大沙洼海水浴场

44、向日贝壳博物馆

45、海上牧歌

46、参情岛海洋牧场

47、泉山云顶风景区

48、Hi世界农乐园

49、乔家墩子民俗旅游度假村

50、日照出海观光捕鱼(吴家台1路)

51、任家台赶海园

52、汉高山庄

53、七巧板欢乐园(竹洞天)

54、顺丰阳光海洋牧场

55、姜太公文化公园

56、欣慧休闲渔乐园景区

57、李家台赶海园

58、山海天地下魔幻城

59、龙神庙

60、山河四季风景区

61、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62、蓝海一号露营公园

日照是山东东部的一个沿海城市,日照离青岛非常的近,在青岛的海基本上都是在南面的,在日照的大海是朝东的,所以说在日照看日出是非常好的,清晨的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到大地,就是日照。日照的环境也特别好,没有很多大型污染企业,空气质量也特别的好。这里曾经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去日照的时候,天空基本上每天都是蓝色的,感觉很干净。

以下是我之前的行程

第1天 日照 日照灯塔 - 万平口 - 太公岛风景区

在日照只要有礁石的地方,就可以捉螃蟹,但由于日照近几年开发,有些地方已经没有办法捉螃蟹了,三年前我去日照的时候,在一个地方不仅可以捉螃蟹还可以捉海星。位置大概是灯塔沿海边向北走400米有一个观涛广场,观涛广场再走100多米,海边有个地方有很多礁石,就在那里,您可以去看看”

第2天 日照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 - 日照吴家台渔家

“森林公园环境不错,天然氧吧,有很好的沙滩和海水,但是 公园内吃住偏贵,建议自带水和零食,公园里有些游乐设施也很坑,不要上当。”

第3天 日照 御青茶博园 - 日照第三海水浴场

“御青茶博园在去之前可以往景区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看最近有没有茶叶可以摘,这是一个体验式茶园,自己摘的茶叶按斤秤可以带回家,蛮有意思。”

第4天   “第四天没安排任何景点,你们可以去日照的城区逛逛,至于最热闹的街,最常逛的商场,你们自己去问,哈哈,如果一味得按照计划来,就太没意。

那么关于住宿,我之前选择的是短租公寓,距离海边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可以说开门就是大海吧,是润海短租公寓,配置挺齐全的,还有厨房,厨艺好的朋友可以自己买海鲜来煮哦!不过我们那时没煮过,因为大家的厨艺都一般,所以干脆就到附近的巧克力渔家解决吃饭这个问题了,这家主打新鲜的活海鲜,他们有自己的渔船,海鲜都是现成打捞上来的,新鲜好吃便宜;如果你想体验渔家乐的话,建议前王院渔家吧,吃住一体,离海边近,性价比高。

以上就是关于日照茶文化与海文化旅游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