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

   2023-02-28 20:39:23 网络390
核心提示: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参与活动过程,学会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图形家族的几个人一直在争吵不停,三角形说:我的这条边最长,我的周长长。长方形不服气的说:我有4条边,比你多一条,我的周长最长了。梯形更不服输,说:我的这条边也很长,而且我也有四条边,周长应该我最长。他们在争吵什么?

生:谁的周长长?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生:愿意。

师: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说一说,感知树叶的周长

⑴描一描

师:课外大家收集了一些飘落的树叶,想不想把这美丽的形状画在纸上,那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要求:在本上用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一吨有多重亲身体验写作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上》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767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上|三上课件|BS三数上册PPT课件--第3单元 加与减|0【@重要@】扫一扫加售后客服,再送一册|新【北师大版小数3上】试题.rar|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rar|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docx|BS三数上真卷.rar|BS三数上电子教案.rar|17秋三数上(BS)--5.作业设计.rar|打开此图,扫一扫即可加售后客服.jpg|BS三数上册PPT课件--第3单元 加与减|第5课时 里程表(二).ppt|第4课时 里程表(一).ppt|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ppt  

哪位大佬有逗你学统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同步学百度网盘资源

1.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

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情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

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

课中有建立“吨”的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 能力目标: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生答,师评价)2、师:你们见过大象吗?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师:因为大象的体重很大,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都不合适,所以它的体重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生踊跃回答,师及时评价)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学生熟悉的体重大的动物大象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学生们会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师:四个小动物们会怎样过桥呢?(鼓励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说出不同的过桥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说出1吨=1000千克,所以要讨论过桥的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充分感受吨。(1)学生抱每袋重20千克的沙袋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沙子,感受20千克沙子有多重。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沙子重20千克,多少袋沙子重1吨?(5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5袋沙子(因为5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50袋沙子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课前没条件测量的同学可以用老师准备的体重磅称一。

2.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册三单元《一吨有多重》

呢? 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生5:肯定搬不动。生7:因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时,我使尽全身力气大米都纹丝不动。

生8:我们班同学谁都不能自己拿动50千克一袋的大米,要六、七个男同学才抬得动。师: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吨呢 ?生9:得需要20袋。

那一定沉得不得了。生10:一吨的大米就要工人装成小袋抬上汽车来运了。

师: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 26千克。生: 24千克。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生 3 :大约 40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齐:34人。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生齐:不够。

师:你觉得 1 吨怎样?生齐:对我们来说太重了。(3)说一说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大约重一吨?。

3. 一吨有多重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一吨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一吨有多重。

2.掌握“一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谜语引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对是大象,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二)初步感知,形成建构 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汇报。

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3.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填一填。 4千克=( )克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t=2000kg 18t=( )kg( )kg=6t(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1.数学故事。

同学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来说一说,然后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利用多媒体) (1)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法称象? (2)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看看这头象有多重。2.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3.集体反馈,反思总结先让同学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以补充。【教学反思】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

例如:3头水牛、10桶油、20袋面粉、40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总之,数学练习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练习生活化的目的。

4.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1吨有多重》教学实录

课题:1吨有多重教者: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小学 马巍,指导者: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冉红(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六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CAI课件2、学生课前体验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3、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三)教学实录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感受1千克 师: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谁能来拎一拎说说你对1千克的感受。

生:1千克的大米很轻,不用费力我就能拎起来。(2)感受10千克 师: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谁能拿一拿,说说你对10千克的感受。

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生2:我使劲还是能拿动的。(3)引入“吨” 电脑出示:一汽车大米,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千克?导语:那就会是很多很多千克,如果还用“千克”作单位就会很麻烦,所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出示课题)2、实际感受,探索新知(1)吨和千克的关系师:那么1吨是多少千克呢?生:1000袋1千克的大米就是1吨。1吨 = 1000千克(板书)师:对,凑够了1000千克我们就可以叫做1吨,如果把1000千克的大米装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让你去搬,你觉得怎样?(2)感受1吨,建立吨的概念 电脑播放录像,学生看录相回忆课前自己在“挑战极限”活动中的感受。

师: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拿不同质量物体的感受吧!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1:我觉得20千克的一桶水很重,搬不起来。生2:我勉强能搬起来。

师:一桶水重20千克,5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3:重100千克。师:50桶呢?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生5:肯定搬不动。生7:因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时,我使尽全身力气大米都纹丝不动。

生8:我们班同学谁都不能自己拿动50千克一袋的大米,要六、七个男同学才抬得动。师: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吨呢 ?生9:得需要20袋。

那一定沉得不得了。生10:一吨的大米就要工人装成小袋抬上汽车来运了。

师: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26千克。 生: 24千克。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 3 :大约 40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齐:34人。 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 生齐:不够。

师:你觉得 1 吨怎样? 生齐:对我们来说太重了。(3)说一说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大约重一吨?生1:3头水牛大约是吨.生2:10桶汽油是1吨。

生3:200桶色拉油是1吨生4:600块红砖大约是1吨3、观察生活,发现新知师:我们经常在路旁桥边看见这样的标志牌,50t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1:是指这座桥只能通过50吨重的汽车。生:不对,指这座桥最多能承载的重量是50吨。

师:桥的载重量是50吨,就是指这座桥最多能承载50吨的重量。师:用字母怎样表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呢?生:1t = 1000kg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说说下面那些动物的体重试合用“吨”作单位?生:大象的体重试合用“吨”作单位。

生:鲸鱼的体重也适合用“吨”作单位。师:再看看那些工具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火车、轮船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生:伙计的载重量也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还有卡车。

生:电梯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生:用千克也行,只不过是用“吨”作单位简单些,不用写太大的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个鸡蛋重50( ) ;一个喜瓜重5( )一只大象重3( ) ;一辆卡车的载重10( )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奥运会上举起162( )荣获金牌。

小丽体重30( )(3)质量单位的换算。4千克=( )克 ;3吨=( )千克8000克=( )千克 ;( )t=2000kg18t=( )kg ( )kg=6t(4)(5)动物王国新建成了一座载重量1吨的木桥,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观看,它们都想上桥走一走于是就一齐涌向桥上,这是小马大喊一声,同学们猜一猜小马会说声么?(1)为什么这样说?说出数学根据。

生:小动物们的体重和是1240千克,超过了一吨所以桥会塌的。生:大象、水牛、小马和小熊的体重和起来就是1吨再加上狮子也一起过桥,桥一定会塌的。

(2)最多可以有哪几只小动物通过这座木桥呢?说出数学理由。生:大象、水牛、小马和小熊的体重和起来就是1吨可以一起过桥。

生:狮子、水牛、小马和小熊也可以一起过桥。生:最多四只可以一起过,但是要注意体重和不能超过1吨。

小结: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也一定要注意外出时不要挤电梯、不要乘坐超载的交通工具,以免发生危险。5、数学故事,拓展新知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数学情景图。

(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2)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

(3)请同学算算这头大象的体重。师:同学们现在有没有称大象体重的秤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看到这么多的秤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5.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6.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1吨有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393535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

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

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

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

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7. 作文《一元钱究竟有多重的感想》 急啊

那天和同学路过天桥,一上去就看见一个老人跪在路边,全身弯弓似地将头磕在地上,一双枯枝般且满是灰尘的手捧着一个变形的看不出质地的盆,里面零星的有几个一块,五角的硬币。

我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掏出一元的硬币,蹲下来放了进去。当我起身时,隐约听见类似“谢谢”的含糊发音。

同学看着我笑,不无调侃地说了句“你老强悍了”,我也默默一笑而过。 想必这样的场景大概每个人每天都会遇见吧,有些人会同我一样,拿出一点零钱放下,也有一些人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

有许多人曾也充满爱心,会给那些人一些帮助,可渐渐他们也就放弃了。为什么?只因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超出了他们承受范围,也因为他们害怕受骗,怕帮助了那些利用他们同情心的人。

我不去评价这样做法的对与错,我仅说一点我的看法。 我不富有,所以我不会给每一个我遇见的行乞人钱。

即使那些千万,亿万的富翁也不会吧,毕竟我们没那份义务。我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并不是什么法律法规所要求的,仅是出自人的那份本性。

不可否认,这种利用别人同情心来谋利的人的确存在,而且不少。但我不怕我的钱给了那种人,因为我认为我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高贵,给他们钱就是一种施舍,一种怜悯,并用此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相反,我们仅仅是帮助,就像借给同学一本书那样简单。大家都一样,之所以他现在这样,只因为他时运不济,如果给他你同样的条件,他也许会比你活的更好。

一元钱对你可能仅是一袋零食,可对他可能是一天的口粮,有了它,他可能再撑一天,可能为家里再添了一份生存的希望。生活的不幸让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被迫出来行乞,一年四季穿着不变的衣裳和露着趾头的鞋,长至肩的蓬乱的头发散发刺鼻的气味,穿行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周围的繁荣丝毫与他无关,也许他在思考:下一个人会否给他一元钱?别人的白眼和讥笑他早已习惯,因为连饭都吃不到,面子又有什么用呢?他忍受风雨寒冻酷暑,只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当你悠哉游哉逛着街遇见他时,为什么不用你可有可无的一元钱让他感受到生活希望还在呢?难道当你看到他那双满是乞求的眼神丝毫没有心痛吗? 我以同样的心态对待所有人,即使是那些潜在的骗子们。一元钱对我而言,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他们却是在用自己的尊严去换取。

他们乔装打扮,低头哈腰,嘴上编着唬人的故事,背上背着不知从哪拐来的孩子,只是要骗我的一元钱,从我角度,我觉得不值。这样赚来的钱是别人对他们可怜自尊和甘于自贱的施舍,别人是用脚踢到他们面前,还吐上了几口唾沫。

就像扔了块没人吃的骨头给路边的狗那样,他们在暗自笑别人傻时,殊不知,别人正在用鄙视的眼睛调笑的脸色看着他们啃着骨头。所以我不介意我的钱给了不该给的人,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有尊严的接受乐它! 一元钱对我来说很重,因为它需要我蹲下来以同样的高度给予,一元钱对他们也很重,因为有些人会被它压断了那根没有自尊的脊梁。

《小学数学4上课件》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ggbj

小学数学4上课件|人教版数学四上试题试卷|人教版数学四上教案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四上PPT课件|易提分旗舰店.url|人教版数学四上电子课本.pdf|人教版数学四上PPT课件2|人教版数学四上PPT课件1|第9单元  总复习|第8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以上就是关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