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宫歌词

   2023-03-18 20:07:22 网络590
核心提示:二进宫歌词:李艳妃 (内白) 唉!先王啊……(宫女、徐小姐、李艳妃同上。)李艳妃 (二簧慢板) 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看一看不觉是八月中秋。先王爷晏了驾太子年幼,太师爷起下了篡位奸谋。他那里父女情全然无有,竟把我孤儿寡母当作了马牛。徐小姐把

二进宫歌词

二进宫

歌词:

李艳妃 (内白) 唉!先王啊……(宫女、徐小姐、李艳妃同上。)

李艳妃 (二簧慢板) 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看一看不觉是八月中秋。先王爷晏了驾太子年幼,太师爷起下了篡位奸谋。他那里父女情全然无有,竟把我孤儿寡母当作了马牛。徐小姐把守在宫门口,怕的是太师爷来把宫搜。

徐延昭 (内白) 大人请!

杨波 (内白) 千岁请!(徐延昭、杨波、杨公子同上。)

徐延昭 (二簧摇板) 探罢皇陵到昭阳,

杨波 (二簧摇板) 宫门上锁是贼李良。

徐延昭 (二簧摇板) 铜锤付与大人掌,(杨波接锤,交付杨公子。)

杨波 (二簧摇板) 击开宫门见皇娘。

杨公子 (白) 遵命。(二簧摇板) 铜锤一举双环断,

徐小姐 (二簧摇板) 何人大胆闯昭阳?

徐延昭、杨波 (同白) 我儿休要动手,此乃(杨四公子)(徐小姐),向前见礼。

杨公子 (白) 小将有礼。

徐小姐 (白) 还礼。(杨公子下。)

徐延昭 (白) 我儿启奏国太:就说徐、杨二家宫门候旨求见。(徐小姐进内。)

徐小姐 (白) 启奏国太:徐、杨二家宫门候旨求见。

李艳妃 (白) 宣他二人进宫!

徐小姐 (白) 国太有旨:徐杨二家进宫。

徐延昭 (白) 领旨。大人!

杨波 (白) 千岁!

徐延昭 (白) 此番进宫,将保国之事,启奏国太。

杨波 (白) 全仗千岁。

徐延昭 (白) 大人请!

杨波 (白) 千岁请!(二簧慢板) 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昔日里楚汉两争强,鸿门设宴要害汉王。张子房背宝剑把韩信来访,九里山前摆下战场。逼得个楚项羽乌江命丧,到后来封韩信三齐王。他朝中有一位萧何丞相,后宫院有一位吕后娘娘。

君臣们摆下了天罗地网,三宣韩信命丧未央。九月十三雪霜降,盖世忠良不能久长。千岁爷进寒宫学生不往。

徐延昭 (白) 怕者何来?

杨波 (二簧慢板) 怕的是辜负了十年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科场、七篇文章,才落得个兵部侍郎,怕只怕无有下场!

徐延昭 (白) 大人!(二簧原板) 说什么学韩信命丧未央,站宫门听老夫改说一桩:先王爷怎比得汉高皇上,龙国太怎比得吕后皇娘;李良贼怎比得萧何丞相,大人怎比三齐王。这寒宫权当作鸿门宴上,有老夫比樊哙、怀抱铜锤、保驾身旁,料也无妨。

杨波 (二簧原板) 我好比鱼儿闯过了千层罗网,受了些惊怕,着了些慌忙。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只要你忠心把国掌,老夫保你满门无伤,

杨波 (二簧原板) 千岁爷保学生满门无伤,舍死忘生闯进昭阳。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前面走的开国将,

杨波 (二簧原板) 后面跟随兵部侍郎。 徐延昭 (二簧原板) 站立在宫门朝内望,

李艳妃 (哭) 先王啊……

杨波 (二簧原板) 又只见龙国太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口口声声哭的是先王!

徐延昭 (二簧原板) 龙国太哭的是江山难掌,

杨波 (二簧原板) 摆一摆手儿切莫要承当。

徐延昭 (二簧原板) 进宫去休行那君臣大礼,

杨波 (二簧原板) 学一个文站东,

徐延昭 (二簧原板) 武列西,

徐延昭、杨波 (同二簧原板) 各自分班站立在两厢。

李艳妃 (白) 先王啊!(二簧慢板) 李艳妃坐昭阳前思后想,想起了朝中事无有主张。耳边厢又听得朝靴底响,想必是徐、杨进了昭阳。有几句话儿我不好言讲,我只得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口口声声哭的是先王!

徐延昭 (二簧原板) 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

杨波 (二簧原板) 为什么恨天怨地,颊带愁肠所为那桩?

李艳妃 (二簧原板) 并非是哀家颊带愁肠,都只为我朝中不得安康。

杨波 (二簧原板) 我朝中有什么祸从天降?

徐延昭 (二簧原板) 你就该请太师进宫来,父女们商量又待何妨?

李艳妃 (二簧原板) 太师爷心肠如同王莽,他要夺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

杨波 (二簧原板) 未必他一旦无情,起下了篡位的心肠。太师爷忠良!

李艳妃 (二簧原板) 你道他无有那篡位的心肠,封锁昭阳为的是哪桩?

杨波 (二簧原板) 臣七月十三也曾把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徐延昭 (二簧原板) 你言道:大明朝有事无事、不用徐杨二奸党,赶出朝房,龙国太自立为王。

李艳妃 (二簧原板) 先前的话儿休要讲,不看哀家看在先王。徐王兄保幼主登龙位上,我封你一字并肩王。

徐延昭 (二簧原板) 老臣年迈难把国掌,要保国还是那兵部侍郎。

李艳妃 (二簧原板) 徐王兄年纪迈难把国掌,转面来叫一声兵部侍郎:你保幼主登龙位上,你的名儿万古扬。

杨波 (二簧原板) 吓得臣低头不敢望,战战兢兢启奏皇娘:臣昨晚修下了辞王本,今日里进宫来辞别皇娘。望国太开恩将臣放,放臣还乡落得个安康。

李艳妃 (二簧原板) 他二人把话一样讲,倒叫哀家无有主张。无奈何怀抱太子跪在昭阳,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吓坏了定国王!

杨波 (二簧原板) 兵部侍郎!

徐延昭 (二簧原板) 自从盘古立帝邦,

杨波 (二簧原板) 君跪臣来臣怎敢当!

李艳妃 (二簧原板) 非是哀家来跪你,跪的是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延昭 (二簧原板) 锦家邦来锦家邦,

杨波 (二簧原板) 臣有一本启奏皇娘。

徐延昭 (二簧原板) 昔日里有一个李文、李广,

杨波 (二簧原板) 弟兄双双扶保朝纲;

徐延昭 (二簧原板) 李文北门带箭丧,

杨波 (二簧原板) 伴驾山前又收李刚。

徐延昭 (二簧原板) 收了一将损伤一将,

杨波 (二簧原板) 一将倒比一将强。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到后来保太子登龙位上,

杨波 (二簧原板) 反把那李广斩首在法场。

徐延昭 (二簧原板) 这都是前朝的忠臣良将,

杨波 (二簧原板) 哪一个忠良又有下场?

李艳妃 (二簧原板) 有下场来无下场,细听哀家说个比方:昔日里有个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紫竹林内生太子,他的名儿万古扬。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困龙思想长江浪,

杨波 (二簧原板) 虎落平阳想奔山岗。

徐延昭 (二簧原板) 国太思来国太想,

杨波 (二簧原板) 谁是忠良哪个是奸党?

李艳妃 (二簧原板) 忠良本是徐、杨将,奸党本是我父李良。二卿不把国来掌,哀家跪死在昭阳!

徐延昭 (二簧摇板) 铜锤一举娘娘请上,

杨波 (二簧摇板) 杨波搀起定国王。

徐延昭 (二簧摇板) 回头来奏一道太平表章,老杨波搬来了众家儿郎。

李艳妃 (白) 呀!(二簧摇板) 听说是杨波搬兵到,不由哀家喜眉梢。太子交与小姐抱,

徐小姐 (二簧摇板) 双手付与老年高。

徐延昭 (二簧摇板) 用手接过大明后,(白) 大人!

杨波 (白) 千岁!

徐延昭 (二簧摇板) 你保幼主坐龙楼。

杨波 (二簧摇板) 用手接过龙一条,两眼睁睁把臣瞧。低下头来生计巧……(白) 千岁!(二簧摇板) 浑身上下似水浇,难以保朝。

徐延昭 (二簧摇板) 大人不必生计巧,你的心事某猜着,莫不是保幼主嫌官小……(白) 是与不是?

杨波 (白) 这个……

徐延昭、杨波 (同笑) 哈哈哈……

徐延昭 (白) 国太!(二簧摇板) 加封杨波好保朝。

李艳妃 (白) 杨波听封!

杨波 (白) 臣。

李艳妃 (二簧摇板) 我封你七岁孩童戴纱帽,九岁女儿进皇朝,封你太子太保多荣耀,子子孙孙爵禄高。

(李艳妃、徐小姐、宫女同下。)

杨波 (二簧摇板) 叩罢头来谢龙恩,

徐延昭 (二簧摇板) 徐延昭代驾且平身。

杨波 (二簧摇板) 一文,

徐延昭 (二簧摇板) 一武,

徐延昭、杨波 (同二簧摇板) 出宫门,

杨波 (二簧摇板) 仗着太子叫皇兄:大明江山还仗你,

徐延昭 (二簧摇板) 保国家全仗你杨家父子兵。

(徐延昭、杨波同下。)

扩展资料:

《二进宫》是传统京剧《龙凤阁》中的一出,全剧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出组成。又有同名川剧、徽剧、汉剧、湘剧、滇剧、河北梆子、晋剧、秦腔、豫剧、越调、曲剧等。

《二进宫》讲述了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

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

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二进宫》描述的是探皇陵后,徐延昭(又做:徐彦召)、杨波(又称:杨侍郎)复入后宫,竭诚奏导。李后深知徐、杨忠诚可托,威望骨鲠,足以慑服国丈。遂将幼主托付徐、杨,以固明室社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进宫

元朝奇皇后本是高丽人,她让皇帝妥欢帖睦尔攻打故国高丽了吗?为什么?

皇帝称呼皇后的父母为国丈,国丈母娘。

国丈,帝王岳父的俗称。多用于小说戏曲中。

《三侠五义》第四回:“ 仁宗皇帝登了大宝,就封刘后 太后,立庞氏为皇后…… 庞吉为国丈加封太师。”京剧《二进宫》:“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朕岳丈天下人大同称囯丈。”

国丈有其他子女时,若为男子,封为国舅。

皇帝把自己的家人统称为什么?

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子敖在高丽王朝为官。她因天生丽质,在高丽国享有盛名。本来,奇子敖想将奇氏送给高丽王,以换取高官厚爵。不过当时元朝是高丽国的宗主国,高丽国作为藩属国,每年不光要向元朝敬献人参、毛皮等上等的物品,还需要敬献一定数量的贡女。当然,贡女都得拣国中最漂亮的女子,然后当作贡物呈给元朝。

自然,这些贡女到了元朝,或做了宫女或成了王亲贵族们的玩物。总之身份低贱,命运悲惨。高丽王见奇氏美貌,不敢据为己有,于是把她作为贡女献给了元朝。奇氏到元朝后,由于她容貌出众,被选为元顺帝身边的侍女。奇氏狡黠、善媚,再加上她绝色的容貌,很快就得到了元顺帝的临幸,并得其宠爱。在元顺帝的后宫里,其实有个他不得不顾忌的女人,那就是皇后钦察·答纳失里。

钦察·答纳失里是权臣燕铁木儿的女儿。早在元孝帝时,燕铁木儿便因拥立有功,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燕铁木儿在朝中享有有说不一二的权力,他的妻子病逝后,他看上先帝的皇后和妃子,于是将她们收为妻妾。如此挑衅皇权,在封建王朝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但元孝帝不仅不敢处置他,反而还让儿子认他为义父。可见燕铁木儿权势滔天,就连皇帝也要成其傀儡的地步了。不过,到元顺帝继位那年,正好燕铁木儿病死,按说这是好事,可是皇太后为了弄权,又将燕铁木儿的女儿钦察·答纳失里嫁给他为皇后。

仗着娘家势力强大的钦察·答纳失里在嫁给元顺帝后,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不仅擅传懿旨将本该收入国库的十万白银纳到自己的名下,还对得到元顺帝宠爱的嫔妃们百般责打。元顺帝非常憎恨钦察·答纳失里,但是时机尚不成熟,所以他处处隐忍,并且还假意笼络,屡次封赏钦察·答纳失里的娘家人。元顺帝的表现让钦察·答纳失里愈发趾高气昂,无法无天。

奇氏得到元顺帝的宠爱,钦察·答纳失里照例是不高兴的。所以她让人 “数棰辱之”,狠狠羞辱了奇氏。看到被打得伤痕累累的奇氏,元顺帝对钦察·答纳失里恨之入骨,愈发坚定了除掉她的想法。正好,钦察·答纳失里的兄长发动叛乱失败,当时,钦察·答纳失里的小弟弟年少胆怯,便躲到钦察·答纳失里的座椅下,钦察·答纳失里于是拿衣裙遮盖住他,想要救下他来。

然而,元顺帝一改往日懦弱,不光命人拉出钦察·答纳失里的弟弟直接砍死,还以“袒护同党”的罪名把钦察·答纳失里赐死。随后,元顺帝想要立奇氏为皇后,但是遭到大臣们的集体反对。毕竟元朝的皇后,历来都是从高贵的门第中择选的。这样一来,元顺帝和大臣们有了分歧。争论到最后,彼此都退让一步,品德贤良,出身高贵的伯颜忽都被立为嫡皇后。而奇氏则被封为第二皇后,也就类似于皇贵妃的头衔。

这对于奇氏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因为自元朝建立后,还从没有贡女获得如此高的地位。随后,奇氏又生下皇子爱猷识理答腊。按元制,皇帝宠幸的贡女不得有封号,生下的儿子也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是,奇氏正在盛宠之时,元顺帝对她百依百顺,所以爱猷识理答腊很快就被封为太子。既得宠,又是太子之母,奇氏已经给自己的未来铺了一条康庄大道。

不过,人心总是贪婪的,尽管皇后伯颜忽都处处忍让,不与她计较。但是她却因为没有做成皇后而耿耿于怀。为此,奇氏在元顺帝面前大进谗言,将曾经反对立她为后的朝臣们一一扳倒。随后,奇氏又多次请求废黜高丽王,改立她的父亲奇子敖为王。尽管元顺帝没有答应,但是在高丽朝堂上,奇子敖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宗主国皇帝的国丈,对高丽王颐指气使。数次在朝堂上对他公然羞辱,结果被盛怒的高丽王处死。

奇氏听到消息后,震怒之极,几次请求元顺帝出兵攻打高丽,但在朝臣的反对下,元顺帝没有答应她的请求。奇氏意识到,只有在朝廷中安插心腹,自己的愿望才能达到,所以她很快和元顺帝最宠幸的太监朴不花勾结在了一起。当时的元顺帝愈发昏庸,成天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把朝廷事务都交托给朴不花代为处理。

奇氏和朴不花,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人勾结在一起,对那些不肯依附他们的朝臣,罗织罪名,处死或流放。这样一来,军政大事都落到了他们手中,朝堂上再无人敢对他们的意见稍有反驳。有着强烈权力欲的奇氏,一心想勾结朝臣,希望他们能联名上疏,逼迫元顺帝禅位于爱猷识理答腊。因为,只有元顺帝退位,她才能当太后。毕竟做不成皇后,做太后是办得到的。

于是,奇氏找到在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丞相太平,许以重金和爵位。太平为人正直,不愿受奇氏摆布,但也不敢回绝她,只是支支吾吾,没有行动。这让奇氏和爱猷识理答腊都对他非常憎恨。后来,太平将事情上报给元顺帝。元顺帝大怒,将与奇氏勾结的朴不花流放潮河,至于奇氏,则两月没有诏见她。当时的元朝已经岌岌可危,暴乱四起,武将孛罗帖木儿由于能征善战,得到元顺帝器重,此后由于奸人构陷,只得带兵屯田。

觊觎帝位的爱猷识理答腊趁机发动政变,想要夺权。孛罗帖木儿得知后,率兵前来解围,很快击溃爱猷识理答腊的军队,爱猷识理答腊也只得逃往冀宁。元顺帝这才知道,孛罗帖木儿不仅勇武善战,还对他极为忠心。于是把他召回元大都,并委以右丞相的重职。然而孛罗帖木儿随着手中的权力日重,整个人也发生了变化。

他不光生活奢靡,在朝中更是跋扈。元顺帝由于要倚仗他巩固政权,只得凡事都让他三分。孛罗帖木儿又唆使朝臣弹劾奇氏乱政,并假传圣旨将奇氏幽于诸色总管府。奇氏为了能回到宫中,不仅送他百名美人,还将女儿许配给他,这才得以重新回到宫中。

由于孛罗帖木儿太过嚣张,引起了元顺帝的不满。此时爱猷识理答腊又率兵攻打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在抵御时,被元顺帝派人刺死。奇氏见机,立刻召回爱猷识理答腊,并命左丞相扩廓帖木儿率军拥爱猷识理答入城。奇氏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想利用扩廓帖木儿的军力威胁元顺帝,让他将帝位禅让给爱猷识理答腊,从而让她得封皇太后。

不过,扩廓帖木儿识破了奇氏的阴谋,他把爱猷识理答腊送到离城30里外,便率军回营,从而让奇氏的阴谋没有得逞。奇氏和爱猷识理答腊因此对他十分痛恨。1365年,伯颜忽都皇后病逝,中书省臣在奇氏的唆使下,请求立奇氏为后。此时,奇氏年老色衰,元顺帝早有新欢,特别是后宫七贵皆为他所爱,但是七贵皆是汉女,不能立为皇后。

中书省臣又恳请将奇氏居住的资政院改为崇政院。元顺帝考虑到奇氏为太子之母,这才赐给她蒙古姓“萧良合氏”,于是,这年12月授予册宝,并封她为皇后。奇氏如愿以偿,也就不再想尽办法帮助爱猷识理答腊夺权。可惜她只做了3年皇后,朱元璋的队伍便攻占了元大都。奇氏与元顺帝等人不得不仓皇逃回漠北,在逃亡的路上,奇氏在惊恐中一病不起,不久便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参考史料:《元史》)

皇帝家人统一称为叫皇亲国戚,皇帝母妻一边被称为外戚,皇帝父系一边被称为宗室。太上皇——皇帝的父亲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皇后——皇帝的正妻

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

国舅——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国丈——皇帝的岳父

亲王——皇子、皇帝的兄弟

公主——皇帝女儿,皇帝姐妹叫长公主

以上就是关于二进宫歌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