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乾隆款金瓯永固杯,青玉云龙纹炉,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时期的皇宫,宫殿就是历史的见证,故宫里面的建筑物也是文物之一,里面的展品每件都是珍贵之极,但是故宫非常之大,里面的文物很多。
北京故宫其他珍藏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铜胎,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造型呈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釉质莹润,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其中的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缂丝梅鹊图,是南宋沈子蕃的缂丝代表作,丝质图轴,纵104厘米,横36厘米。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制作耗费的时间极长,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除了需要纯熟的工艺技法以外。还需具备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修养,所以人们以一寸缂丝一寸金来表明缂丝作品的珍贵程度。
梅鹊图以十五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进行缂织,娴熟地运用多种缂丝技法。所用的丝线经密度为每厘米20根,纬密度为每厘米44至46根,精工细密,很好地体现了画稿中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元代的青花瓷有何特点
是烧香用香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末明初。
炉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在浅蓝釉地上,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十二朵。腹部在宝蓝釉地上,饰红、白、黄三色缠枝莲花六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部分呈玻璃般的半透明状,珐琅色泽搭配和谐,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的相关研究
元代的青花瓷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扩展资料: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
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青花瓷
什么古董可以在夜间为纹头转
这对云龙象耳瓶出现在伦敦,首先引起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森(R.L.Hobson)的注意和认可,他于1929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Before Ming )一文,介绍了这对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纪事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但是霍布森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当时学术界很大的反响。
1952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 (Freer Gallery of Art) 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谱博士(Dr. J. A.Pope)发表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Fourteenth Century Blue-and-White: A Group of Chinese Porcelain in the Topukapu Sarayi Muzesi, Istanbul ),1956年又发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 Chinese Porcelain from Ardebil Shrine)。他以大维德收藏的这对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两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 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中国学术界将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元青花,这对瓶也被称为大维德瓶,成了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
乾隆 粉彩宝蝠纹象耳转心瓶
国廷文物
2017-5-20 18:48
乾隆帝喜奇好新,大兴精品巧作。唐英出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致力研创奇巧之品,件件均能以悦龙心。在其监督下所制官窑器,塑形、绘饰、施釉、髹彩、烧制,一丝不苟,艺巧技绝,鬼斧神工。
镂空套瓶形饰可谓五花八门。瓷瓶镂空开光,意为从中窥探内瓶绘饰,以达观有限而意无穷之妙。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转心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以粉彩绘制纹饰。转心瓶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颈部绘蝠、馨、勾莲、宝相花等吉祥图案,口沿描金,绘如意云一周,颈外饰折枝宝相花,两侧贴塑施红釉象首,象首雕琢细腻生动。
转心瓶中部为球形,通体绘饰缠枝莲宝相花,并伴以飞翔的数只红蝠。中部饰四幅圆形开光洋彩镂雕对凤纹,瓶颈与内胆相连,在颈部如意纹下与瓶体分离,可自由运转,通过腹部镂空,可窥见内胆之山水纹,别出心裁,彷佛置入幽幽春景之中。
本品集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又透露出皇族的威严,简直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该瓶制作于清王朝最为鼎盛的乾隆时期,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搜索
乾隆转心瓶拍卖
转心瓶制作过程
1972年粉彩象耳尊
乾隆转心瓶真品图片
清皇帝的藏品
青花转心瓶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