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隐有得,丹青不渝———记国画家赵天久老师

   2023-04-26 15:51:13 网络550
核心提示:屈指一算,我拜国画家赵天久为师已逾两年了,这两年耳濡目染,虽还不曾学得皮毛,但已陶醉于国画世界的气象万千。          赵天久老师60年代毕业于成都工艺美术学校,长期在工厂和学校担任美术设计和美术教师,1990年回到成都郫县,任郫县政

樵隐有得,丹青不渝———记国画家赵天久老师

        屈指一算,我拜国画家赵天久为师已逾两年了,这两年耳濡目染,虽还不曾学得皮毛,但已陶醉于国画世界的气象万千。

   

 

    赵天久老师60年代毕业于成都工艺美术学校,长期在工厂和学校担任美术设计和美术教师,1990年回到成都郫县,任郫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由于早年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并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所以基本功扎实。他早年的写生稿积累了厚厚的一堆,至今保存完好,每次翻阅老师的写生稿都觉得这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把老师的这些素材能够编辑成册,让更多学画画的人受益。这些稿子里,有牡丹,菊花,兰草,芙蓉,以及别的花鸟虫鱼,当然更多的是梅花和荷花,翻阅着这些画稿,即使逸笔草草也是形神兼备,透过那些画面,我好像看见隔着五六十年漫长岁月的那个年轻人,对艺术孜孜以求的那份热情,随时随地用笔勾画描摹和记录,把一年四季各种花卉植物的枯荣及情态,花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的结构与生态,描写得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每一根线条都余味悠长,每一幅构图都别开生面,一朵花,一棵树,无不洋溢着大自然的蓬勃生趣。透过这些画稿,好像也可以看见他那颗朴素谦卑的心,恭敬诚恳的态度以及对艺术的敏感与天分。老师正是这样通过一点一滴地收集生活的素材,年复一年的积累,形成了作为一名艺术家应具备的敏锐眼光和不凡品味,这些素材通过加工、整理和提炼,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之所以有今天娴熟的国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积累,与长期的写生练习密不可分。

       

正是因为赵老师积淀深厚,并且擅长读书学习,往往眼光独到,流传在市面上的作品,好的坏的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严格,七十多岁了仍然不断学习,研究画论,研究名家作品,笔墨不辍,不懈追求,颇有当年齐白石活到老学到老的艺术热情。赵老师一作画,笔墨功夫可谓了得,笔力雄浑健拔,骨肉兼得,墨色滋润淋漓,浓淡相宜,笔与墨相得益彰,题材更是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章法布局即使随意而就也觉开阔大气。各种题材都驾轻就熟,落纸生香,呼之欲出,一支毛笔简直被他用得出神入化。加上老师的作品都取材于自然,作品中那种盎然的生命力、单纯灵动的美感,总是让画面有一种饱满的张力,融入了老师对自然的热爱,渗透着老师对人与自然的感悟。

      赵老师画了几十年,放笔落纸,总是游刃有余,品味他年轻时的画,就想起木心那首《从前慢》的感觉:“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他早年的水彩、国画,成本成堆的速写本,那些画面定格了彼时的场景,也定格了老师遥远的青春,山野乡村,流水人家,青春的华年在笔墨中再现,仿佛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往回望,山明净,水秀媚,花烂漫,他笔下的菊花淡远,玉兰优雅,芙蓉艳丽,兰花芊蔚,紫藤如梦,莲花清逸,古梅澹冶,翠竹翛然。牡丹也是老师常画的题材,作为花王,花大色美,要把它画得艳而不俗却不容易,老师画过很多牡丹,都特别出彩,老师不仅画出了牡丹的美丽外在,更画出了她雍容自重从容大气的气质神韵。小品清丽,淑妆天然,大幅则富丽典雅,一派盛世繁华气象。面对老师近期画的三幅四尺宣牡丹,总是百看不厌,这一派繁华气象,总让人忍不住去想象一千多年前的盛唐皇宫,沉香亭前牡丹开遍,玄宗玉环情意绵绵,李白酩酊大醉,歌咏出清平调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当然赵老师画得最多的还是梅花和荷花,梅花枝干虬曲转折,劲节有力,一派生机盎然,无论繁枝密蕊,疏影暗香,都是笔到意到,形至神肖,让千载而下文人雅士的这一抹馨香,相续传递。荷花也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姿态和韵致,经老师浑厚的笔墨功底渲染而出,在清灵出水,浓淡相宜的荷叶衬托下花儿或妍丽,或娇羞,或亭亭净值,或嫣然百媚,画面往往清新灵秀,大气沉着,气韵生动,韵味无穷。老师号荷梅轩主人,欣赏梅花凌寒傲霜、清雅出尘的坚贞风骨,喜欢荷花不枝不蔓,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所以笔下的梅花和荷花也都寄予了老师淡泊名利,恬淡自适的精神追求,被他赋予了仙气灵气,落笔不俗,格调高雅。

        和赵老师的接触中,也常常感受到老师有如梅花的坚贞正直的品格,有如荷花高洁、中通外直的个性,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他的好学求证之心。古人云:“意诚而后心正”。画品即人品。老师不喜欢参加商业活动,也不喜欢出风头,在当今艺术界群趋浅薄之际,他往往坦陈直言,坚守执着,他苦心孤诣、默默耕耘、潜心修炼,不求贤达,不求闻名,不求功利,不负矜自夸,也不妄自菲薄,不沽名钓誉,也不盲从世俗。他以几十年美学的深厚积淀成就了他的修养素质、审美眼光,构建了他作为艺术家独立的精神世界,赵老师的昔日恩师邹文正先生在九月份来我们春在堂时曾经说,一件优秀的作品里会呈现出“三气”:正气,大气,静气。正气是指人的品格一定要正直善良,师法古人,按我们传统的路子走,让作品具有浩然正气,大气是作品的气格要开畅,有大视野、大气象,静气是最难的,自在无我之境,它需要更精进的修为。邹老师当时非常肯定了赵老师的作品,也更激励了赵老师,使他立志在有生之年多搞一些创作,让自己的艺术境界更上一重境界。有一次和赵老师在春在堂作画,他在构思一幅国画牡丹,我在临写齐白石的梅花,我感叹穿枝太难,老师说是难,要画好一幅画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我画了几十年,画到现在,能令自己满意的作品都很少,作一幅大画更是如此,谋篇布局如排兵布阵,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要大处着眼,小处用心,形质至上,兼顾意趣,才能成就一幅作品。赵老师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就是这样从不敷衍,几近于严苛,所以他的艺术境界才这样日臻完善!

        相比其他社会活动,赵老师更喜欢做一些教学工作,希望把几十年的艺术心得与国画经验传授给热爱国画的学生们,所以他对于我们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70多岁了依然保持充沛的教学热情,一堂课有时三个多小时教下来,也从来乐此不疲。赵老师深谙国画技法,兼具西画知识以及深厚的美学修养与教学理念。兼收并蓄,温良蕴籍,使他的课有别于一般的国画培训课堂。跟赵老师学习真是受益无穷,不但学到了国画技法,也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审美眼光,他就像是一座宝山,怀揣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数宝藏。

        黄君璧说:“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也。”赵老师的国画教学秉持传统,按传统中国画授徒方式,同时又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同样也主张师古人,师心,师造化。他主张临摹古人作品,认为这些临摹是对前人立意、选材、造型、笔墨、构图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好办法,又是获得国画技法技巧,承续传统的重要手段,但是他又强调要在前人之轨辙的基础上不单单停留于对前人作品的临摹,要去思考创新,不拘泥于古法,要与师造化相结合,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写生过程中观察思考,提高认识能力,通过积累,采众家之长,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方能创作出自出手眼,卓然不群的艺术作品。我想起石涛曾说:“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说的就是不断地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精神世界的升华才是学画的毕生追求。赵老师的教学理念显然无出古人。他也非常看重笔墨功夫,认为没有笔墨则无骨肉,所以也非常赞成我们加上书法的练习,他自己的书法已经算是刚劲有力,风神俊爽,仍然不愿意就此停驻不前,他教育我们用笔要注意轻重缓急,刚柔迟涩,提按转折,用墨时要浓淡干湿变化得当,才有流动传神的墨韵,“墨分五彩”,一幅画的墨色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体的画境和神韵。一副优秀的作品,往往看得出笔墨的品质,才能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是一种造型,又是语言表达,是艺术修养,也是本质表现,课堂观赵老师示范作画总是会爆发出同学们由衷的赞叹和感动,内心的崇拜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国画教育师资良莠不齐的现状下,有名气没水平的并不少见,在郫都区的国画培训领域,论笔墨技法,论美学理论,赵老师的教学水平显然独树一帜,卓然超群,无出其右者。这么一个专业又真诚的实力派老师恰好被我们遇见,真的是何其幸运!

        赵老师用一管柔毫,为大千世界传神写照,用满腔热爱,为国画传统艺术薪火相续。樵隐于闹世而怡然自得,一生志在丹青始终不渝。赵老师就这样沉浸于他的艺术世界,不知老之将至,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无牵无碍。

清末和民国的著名画家有哪些?

国内市场成交总量位居榜眼

雅昌艺术网"近现代国画个人作品成交额一览表"显示,自2000年以来,在14家样本拍卖公司中,张大千书法的拍卖总成交金额达到了骇人听闻的13.47亿元,列总排名榜的第二位,仅次于第一名齐白石的16.08亿元,比第三名傅抱石的8.32亿元高出了62%。而排名第四至十位的李可染、陆俨少、徐悲鸿、林风眠、吴昌硕、黄宾虹、黄胄等人,画作拍卖的总成交金额比张大千就相去更远了,其中黄胄的拍卖总成交金额为4.36亿元,仅为张大千拍卖成交总金额的32.36%。

在分析有关统计数字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张大千1949年离开大陆后,游历美国、阿根廷等国,直至在台湾去世,仍有30余年的创作时间,而这期间创作的画作,大多流传在大陆以外,尤其是晚年的泼彩画作。而且离开大陆30余年,张大千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自然比不上常年生活在国内的那些"人民的艺术家"。我们注意到,在2000年至今拍卖成交总金额排名前10位的近现代画家中,只有张大千后半生没有生活在大陆。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并且将台湾和国外张大千画作的拍卖成交量考虑进去,冠军的位置基本不大可能是齐白石的。

《泼彩朱荷》为何能创纪录?

分析雅昌艺术网的数据库不难发现,张大千画作的最高拍卖纪录,是一件《泼彩朱荷》六屏风在香港苏富比2002秋拍中,以2022万港元创造的。这件屏风通高168厘米,长369厘米。款识:"花如今隶茎如籀,叶是分书草草书;墨落一时收不住,任讥老子老逾疏。六十四年乙卯花朝前二日,环荜庵写,爰翁七十有七岁"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环荜庵、三千大千、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香港苏富比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件作品作于1975年3月,地点是位于美国加州的张大千寓所环荜庵。在创作本幅时,大千已是病痛缠身,而屏风体积庞大,不可随意挪动搬转,金绢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较纸张又难上百倍,这就需要画家具有极高的艺术功力。张大千历来对画作的材质极为讲究,创作这件屏风所用的泥金绢,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委托日本"喜屋"特制的,当时花费2万美元(按可比购买力进算,相当于今天的30万美元,约合200万港元)。此屏风并非一般上贴金箔,而是铺足金泥于绢上,故色泽绚丽夺目,气派富丽堂皇,其亮丽远胜于普通金笺。

2002年11月22日,《中国工商时报》登载文章谈到,荷花是张大千十分擅长的题材之一,其作品贯穿他绘画的各个时期。仅就尺幅巨大的荷花通景作品就有:1940年所作《朱荷通景屏》,170×450厘米,工笔重彩写于金笺纸本;1945年所作《墨荷通景屏》,385×600厘米,写意设色纸本;1961年所作《朱荷通景六屏》,360×800厘米,写意设色纸本;1965年所作《墨荷通景六屏》,155×363厘米,水墨金笺纸本。而以大千晚年最擅长的泼彩绘制的金笺通景屏风则是唯一的一件,可称为画家巨荷系列的压卷之作,至为珍贵。

其实,张大千的荷花卖出高价,是早有历史的。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用6万美元买下,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在巴黎举办的画展上,他的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高价。

泼彩山水是市场主力

统计张大千拍卖成交价前25名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有10幅是泼彩作品,可见张大千泼彩画作在收藏界的地位。而且排在前4名的全部是泼彩作 香港佳士得2007秋拍张大千《泼彩山水》995.95万元成交品,分别是:《泼彩朱荷》六屏风(香港苏富比2002秋拍,2022万港元成交);《瑞士雪山》镜心(香港苏富比2005秋拍,1580万港元成交);《钩金红莲》镜心(香港佳士得2004秋拍,1014.37万港元成交);《泼彩山水》(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995.95万港元成交)。我们不难发现,成交价前4名中,有两幅是泼彩花卉,另两幅是泼彩山水,那么,在张大千的各类作品中,哪一种是最受收藏界欢迎的品种呢?进一步研究之后可以看到,成交价排名前25位的画作中,虽然有10幅是泼彩作品,但其中有8幅是泼彩山水,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统计,25件画作中有17件是各类山水画,占比68%。从这两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画,是真正的市场主力品种。

成交价排在第五位的,是一幅名为《幽翠飞泉》的巨幅山水画,在中贸圣佳2004春拍上创造的,990万元的价格,让市场认识到张大千传统山水画作的价值,同时让很多痴迷张大千泼彩的藏家,认识到张大千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功力。该画是1946年张大千赠予谢稚柳之物,也是当前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张大千传统山水画。而当前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张大千青绿山水画作,也是在中贸圣佳公司创造的,是2005年夏季拍卖中的《湖山清夏图》,以880万元成交。这两幅画作,令我们回忆起中贸圣佳当年拍卖张大千画作的能力。

张大千的仕女画,也是市场中的热门品种之一。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仕女画,是一幅《摩登仕女》在香港苏富比2004秋拍中创造的,成交价655.84万港元。这幅画是张大千在赠送给黄君璧的一幅仕女画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原是"谛仙馆"旧藏,参加过1982年台北 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张大千《幽谷图》704.75万元成交历史博物馆张大千画展、1983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博物馆张大千画展、1983年香港艺术中心《传统宗师--张大千之艺术》画展等等一系列重要展览。

观音也是张大千笔下常见的人物形象之一,北京荣宝2008秋拍中,一幅《观音》以548.8万元成交,是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张大千观音题材画作。该画创作于1940年2月19日,正是新年刚过未及元宵之时,画长145厘米,宽68厘米。钤印:蜀郡张爰章、张爰之印、大千、三千大千、除壹切苦厄。款识:普麟女士供养,大千居士张爰。一心顶礼,弘发誓言,一切迷方,会归觉路。弟子张大千,岁庚辰二月十九日敬造观世音菩萨一区,所愿勤除烦障,早契菩提。

最高画价明显偏低

虽然张大千是市场总量排在第二位的画家,虽然张大千的花卉、人物、山水、泼彩各有特色,深受藏界喜爱,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张大千画作的最高拍卖价格,自2002年以来,7年未有突破,这在市场总量排名前10位的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

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字显示,市场总量排名第三位的傅抱石,拍卖最高价为4620万元(《雨花台颂》,北京嘉信2006春拍);市场总量排名第四位的陆俨少,拍卖最高价格为6930万元(《杜甫诗意册百开》,北京翰海2004春拍);市场总量排名第五位的徐悲鸿,拍卖最高价格为7200万港元(《放下你的鞭子》,香港苏富比2007春拍)。相比之下,张大千的2022万港元,实在是显得有点寒酸。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张大千一生勤奋,而且自青年时期就以卖画为业,传世作品数量(有专家称为3万幅左右)远超上述诸位画家,稀缺性不足;第二,张大千中年旅居海外,后定居台湾,很多精品力作不在大陆(尤其是泼彩作品),而目前最大的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在大陆,自然难创天价;第三,张大千一生喜仿古画,他的大量精力和才华,耗在仿制古画上面,自身创作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画价仍在上升通道中

雅昌艺术网的张大千绘画指数显示,自2002年春拍以来,张大千画作的平均价格,一直处在震荡攀升之中。雅昌艺术网14家样本拍卖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春拍中,张大千画价为7.944万元/平尺,2003年春拍上升到阶段性高点,达到10.942万元/平方尺,此后开始下挫,最低跌到4.8488万元/平方尺。经过2003年秋拍和2004年春拍的调整后,张大千画价在2004年秋拍中重拾升势,并且突破前期高点,涨到11.4033万元/平尺。在经过短暂的回调之后,张大千画价在2005年秋拍中上涨到了阶段性顶点--20.1674万元/平尺。

随着2005年末书画泡沫的破灭,张大千画价步入了熊市探底的行情,一路下跌到2007年春拍的8.5696万元/平尺,随后在2007年秋拍中展开强劲反弹,回升到16.5721万元/平尺,此后展开高位震荡,目前的价位是12.31万元/平尺。

如果我们把2003年秋季、2007年春季、2009年春季,这几个张大千画价下跌的阶段性低点做一个连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平稳上行的中期均线,从2000年至今,张大千画价就是在这条均线的支撑下,逐步震荡上行的。通过价格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三个阶段性低点的价位分别是4.8488万元/平方尺、8.5696万元/平尺、12.31万元/平尺,这也证明,张大千画价的底线是逐渐抬高的,对均价形成了有力支撑。如果我们将2000年春拍7.944万元/平尺、2003年春拍10.942万元/平方尺、2007年秋拍16.5721万元/平尺,这三个张大千画价上涨的阶段性高点,再做一个连线,我们就会发现一条张大千画价上升的阻力线。通过价格比较,我们发现,张大千画价的阻力位也是在不断上移的,目前的阻力位是17.74万元/平尺。从2000年至今,张大千画价基本上在这个由中期均线和阻力线构成的上升通道中运行,期间虽然由于2004年至2005年书画市场泡沫泛滥,画价短期冲破通道上轨,但很快回落,并在均线位置寻求到有力支撑。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判断,未来几年中,张大千画价还会稳步上行,虽然急速拉升的可能性不大,但跌破2003年秋季4.8488万元/平方尺的可能性也极小,目前的支撑位是12.31万元/平尺,阻力位是17.74万元/平尺。

张大千画作拍卖成交价前10名(截止日期:2009年4月25日)

序号 类型 名称 成交价(RMB)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1 泼彩花卉 张大千1975年泼彩朱荷屏风 21,433,200 HK苏富比 2002-10-28

2 泼彩山水 张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镜心 16,748,000 HK苏富比 2005-10-24

3 泼彩花卉 张大千1975年作钩金红莲镜心 10,853,813 HK佳士得 2004-10-31

4 泼彩山水 张大千1973年作泼彩山水镜心 9,959,500 HK佳士得 2007-11-26

5 传统山水 张大千幽翠飞泉镜心 9,900,000 中贸圣佳 2004-06-06

6 泼彩人物 张大千1982年作松下高土镜心 9,175,500 HK苏富比 2007-10-06

7 青绿山水 张大千1947年作湖山清夏图镜心 8,800,000 中贸圣佳 2005-07-30

8 泼彩山水 张大千横贯公路镜心 7,552,350 HK苏富比 2008-04-08

9 传统山水 张大千丁亥(1947年)作雅宜山斋图立轴 7,370,000 中国嘉德 2005-05-13

10 青绿山水 张大千1947年作临王蒙夏山高隐图镜心 6,770,675 HK佳士得 2008-05-26

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个人简介

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高剑父、于非闇等。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3、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代表作品有《山居烟雨》、《新安江舟中作》等。

4、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

高剑父,汉族,广府人,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代表作品有《江关萧瑟》和《绝代名姝》等。

5、于非闇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近现代中国画家。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宾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剑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非闇

1、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琴,徽州府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

2、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

3、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近代的著名画家,是我国油画艺术的先驱者和美术教育家,亦是中国绘画艺术由传统的师承相授转变为正规的美术学校教育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周湘山水画谱》4册。

4、齐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名纯芝,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5、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1896年3月生于江苏省常州。 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代表作有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以上就是关于樵隐有得,丹青不渝———记国画家赵天久老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