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配料中的紫胶是什么东西?

   2022-07-20 14:51:16 网络860
核心提示:紫胶是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又称虫胶、赤胶、紫草茸等。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和紫胶色素。紫胶树脂粘着力强,光泽好,对紫外线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耐油、耐酸,对人无毒、无刺激,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

食品配料中的紫胶是什么东西?

紫胶是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又称虫胶、赤胶、紫草茸等。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和紫胶色素。紫胶树脂粘着力强,光泽好,对紫外线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耐油、耐酸,对人无毒、无刺激,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粘剂、绝缘材料和模铸材料等 ,广泛用于国防 、电气 、涂料 、橡胶、塑料、医药、制革、造纸、印刷、食品等工业部门。紫胶色素是一种鲜红无毒粉末,可作为良好的食用红色素。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品级紫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巧克力、威化饼干及柑桔、苹果保鲜等。从树上采集下的胶块除去树枝等杂质后称紫胶原胶。原胶粉碎、筛选后,在洗桶中加水搅拌和漂洗,后期再加入少量助洗剂,洗净后离心脱水用干燥机烘干称之为粒胶,粒胶加工过程中可提取紫胶色素。粒胶可深加工成各种产品,如片胶、紫胶蜡及食品级紫胶。食品级紫胶食品级紫胶由粒胶经脱色、脱蜡等工艺提取而成。食品级紫胶生产工艺多种多样,工艺不同,紫胶产品内在质量差异极大。

森林工业产品标准是什么?

根据产品规格的要求将原胶制成粒胶、片胶等产品的过程。

粒胶

原胶含紫胶树脂、色素、蜡质、虫尸及树枝、树皮、泥砂等杂质。粒胶加工中,先将原胶破碎,筛去泥砂等杂质,加水在机械搅拌下漂洗、除去水溶性色素及虫尸物质,洗净后经干燥、过筛或风选除尽残余的杂质。

粒胶的色度、漂白指数是重要的等级标准。影响色度和漂白指数原因除红紫胶素外,主要是未洗尽残留的紫胶色酸及含氮物质。生产中采用纯碱作助洗剂,也可用高锰酸钾或苛性钠和硼砂(1∶5)助洗。

粒胶含2.0~7.0%热乙醇不溶物和5.5%以下的蜡质及其他机械杂质,需要净制加工才能使用。

紫胶片

由粒胶净制而成。净制方法:①热滤法。用直径5~7.5厘米、长3米的布袋盛粒胶,由人工操作,在弧形烘炉前,利用辐射热来熔化粒胶。烘烤时不停拧转布袋,将熔融的紫胶挤滤出来。熔胶呈半塑性状态时,迅速将紫胶伸展成薄膜,冷却后破碎。这种产品称“手工紫胶片”。由于胶片质量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成本高等原因,已由其他方法代替。手工法的副产物是布袋内的滤渣胶(含有50%的紫胶树脂)或洗布袋的回收胶。印度用酒精从滤渣胶抽提树脂制取石榴色胶。②蒸汽(直接或间接)加热机械过滤法。加工设备是具有列管的热滤釜,列管下有过滤介质及其支撑板,粒胶在列管中受热熔融,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下,熔胶通过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净制。过滤介质用细铜丝网、棉布或其他纤维织物;用纤维织物过滤时,可加入河砂助滤,以提高熔胶的过滤速度和得率。直接蒸汽加热过滤法的产品含有一定水分,须经脱水盘加热脱水;间接蒸汽法的产品可以直接压片。产品叫机制紫胶片,副产物是滤渣胶。③溶剂法。粒胶在有搅拌器的容器中,用冷的(或热的)工业酒精溶解。其中不溶物下沉。溶液经过滤、蒸出酒精,熔胶压片制成紫胶片。蒸出的酒精经蒸馏后再重复使用。溶剂法可生产含蜡普通紫胶片。若经冷冻过滤脱蜡,可制成脱蜡紫胶片。用活性炭脱色工艺可制成脱色紫胶片。紫胶片的得率,溶剂法比热滤法高10~15%。

漂白紫胶

有含蜡的普通漂白胶和不含蜡的精制漂白胶。紫胶含醇溶性红紫胶素,是紫胶片呈橙黄色或紫色的原因。使用次氯酸钠,破坏色素,可以达到漂白目的。漂白工艺过程是:将粒胶加入纯碱溶液中,在80~90℃搅拌溶解,经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紫胶溶液用水稀释到含紫胶16%,保持液温35℃左右。用含有有效氯3%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漂白。根据粒胶的漂白指数计算所需次氯酸钠漂白液的量。为使漂白完全,实际用量应略多一些。漂白后的紫胶溶液用水稀释到含紫胶5%左右,冷却至20℃,然后缓缓加入稀硫酸,白色的紫胶不断沉析出来。过滤后,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去除残余硫酸和无机盐类,最后干燥。生产脱蜡漂白胶,是将紫胶的碱溶液用高速离心机分离蜡质,然后照上述方法进行漂白加工。

通常漂白胶中含有2~3.5%结合氯,在存放过程中以氯化氢形式慢慢脱落下来,对树脂聚合起催化作用,使之变得不能溶解,因此漂白胶一般只能存放5~6个月,有的甚至只2~3个月。若在加工过程中采用脱氯技术,脱除树脂分子上不稳定的结合氯,所得产品有良好热寿命和贮存性,可制成透明片状,性质与普通片胶相近。

紫胶蜡

紫胶虫在分泌紫胶树脂的同时分泌的丝状蜡质。它的生物功能是防止胶壳的孔口被紫胶闭塞,便利胶虫的呼吸与交配。紫胶蜡在原胶中约占6~7%。是由烷烃(约1.8%)、脂肪醇(77%)、脂肪酸(21%)及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脂肪醇和脂肪酸的量相差悬殊,表明紫胶蜡中有较多游离脂肪醇存在。烷烃是二十七、二十九和三十一烷和少量偶碳同系物的混合物;脂醇是二十八烷醇为主的混合物;脂肪酸由C28、C30和C34的脂肪酸和少量的同系物组成。

加工方法

①溶剂法。在溶剂法生产紫胶片过程中,将紫胶酒精溶液进行冷冻处理,使紫胶蜡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并分离。②纯碱法。在制漂白胶的过程中,利用紫胶蜡不溶于纯碱溶液的性质,回收紫胶蜡。③从洗胶废水中回收。用硫酸处理洗胶废水,从沉积的污泥中用正己烷萃取,可回收90%的紫胶蜡。

理化性质

见下表:

用粒胶为原料,冷冻法或纯碱法制取的紫胶蜡的质量比沉积污泥和滤渣回收的蜡好。紫胶蜡和巴西棕榈蜡相比,除针入度稍差以外,溶剂保持力和巴西棕榈蜡或甘蔗蜡相当。

用途

紫胶蜡和其他蜡配合可制各种上光材料用于制皮鞋油、汽车蜡、地板蜡等。还可代替巴西棕榈蜡用于制复写纸、唇膏、粉片、玻璃铅笔,也可与其他材料配合用作水果涂料。

紫胶色素

紫胶虫尸体和紫胶树脂中的色素。系蒽醌类化合物。分两类:①溶于醇而不溶于水的紫胶黄色素。含量少,能使紫胶树脂呈黄色或紫色。已知成分有红紫胶素、异红紫胶素和脱氧红紫胶素。紫胶加工过程可在酒精溶液中用活性炭脱除或在碱性溶液中经次氯酸钠漂白而破坏。②溶于水的紫胶红色素。化学名紫胶色酸。洗粒胶时大部分溶于水中,可回收利用。下面介绍紫胶红色素。

简史

紫胶红色素用于染色和药物,从古代已经开始,但直到19世纪才成为工业产品。印度紫胶染料是色素的钙盐或铝盐色淀,曾远销欧美,最高年出口量达900吨。合成苯胺紫问世后,紫胶染料逐步被取代,至1898年完全被淘汰,紫胶色素成为紫胶加工的废料。但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发现合成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引起各国卫生部门对天然色素的重新重视。中国在60~70年代对紫胶色素进行过毒性试验和药理学研究,印度在80年代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量的资料证明紫胶红色素对肝、肾、心脏功能,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过敏、致畸和致癌方面都是比较安全的。中国1984年颁发了将紫胶红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

性质

紫胶红色素有水溶性。由色酸即紫胶色酸-A、-B、-C、-D和-E5种紫胶色酸组成。在水中呈酸性,色调随pH值变化而改变,中性呈红色,酸性呈橙黄色,碱性呈紫色。能和各种金属盐生成不同色调的色淀。可以媒染,和带氮基的物质如蛋白质的亲合力较好。

加工

紫胶红色素主要含于紫胶虫尸和紫胶树脂中。原胶破碎时虫尸和胶粒分散开来,便于提取色素。保存良好,没有结块的原胶,可以提取较多的紫胶红色素,而且它的质量也好。结块的原胶虫尸被熔化的树脂紧紧包住,分离不开,色素难以被溶解出来,得率较低。生产紫胶红色素的工艺过程是:将新鲜的洗胶水,加酸调节pH值,使溶解的或分散在洗胶水中的蛋白质和紫胶沉淀,滤去沉淀物,得到色浆,用碱中和,加饱和氯化钙或石灰水溶液使紫胶红色素沉淀,经布袋滤干,用盐酸酸化钙色淀,并静置结晶,得到紫胶色酸晶体,再经水洗涤,干燥后即产品。

2016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知多少

对森林工业产品性能、规格、等级及其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是指导产品生产、衡量产品质量和进行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技术依据。凡是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定标准,并贯彻执行。产品标准具有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法令性。①政策性:标准是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必须由国家专业机构来组织、计划、制定和推行;②技术性:技术标准是标准的核心,而技术标准含有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成果,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结晶;③经济性:产品生产和经营都要与经济效果相联系,通过标准的贯彻获得一定的经济效果;④法令性:标准作为一种技术法规肯定下来,具有法律效力。标准不得随意改动,必须严格执行。

历史沿革

中国的林业标准化工作始于1952年,在统一全国木材计量和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木材规格》、《木材检尺办法》、《木材材积表》3项标准,在全国试行。1953年修订,1954年正式发布实施。从而结束了中国过去长期流行的“龙泉码价”、“滩规”、“板英尺”、“日本才”等计量检尺办法。1956年颁发了《胶合板》标准。1958年,根据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和木材供求量的增长情况,参照苏联50年代的木材标准,进行中国木材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颁布了国家标准《GB 142—58直接使用原木》、《GB 143—58加工用原木》、《GB 144—58原木检验规则》。1959年,制定颁布了国家标准《GB 153—59板方材》、《GB 154—59枕木》、《GB 155—59木材缺陷》。1962年颁布了林业部标准《LY 110—62硬质纤维板》。1963年,林业部先后颁布了栲胶、松香等5项林业部标准,到1965年木材标准已增加到24项,并对《胶合板》标准进行修订,颁布了国家标准《GB 738—65阔叶树材普通胶合板》、《GB 739—65阔叶树材普通胶合板检验方法》和林业部标准《LY 129—65松木普通胶合板》。1980年,制定颁布了 17项有关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方面的国家标准GB 1927—80~GB 1943—80。1983年,林业部对木材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是以树种、尺寸、用途为标准结构,参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指标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新木材标准于1984年12月发布,198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自实施之日起,1983年以前由林业部、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木材标准除保留17项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方面的国家标准外全部废止。林业部根据“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于1982年11月成立了林业部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3年9月成立了林业部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4年7月成立了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后,根据国家标准局关于统一组建专业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精神,1985年成立了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和全国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确定了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为林产化学工业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软木(ISO/TC 87)和紫胶(ISO/TC 50)两个技术委员会建立了联系,并翻译出版了这两个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全部国际标准。1986年发布了有关木材、人造板等方面几项专业标准。1987年废止了塑料贴面板、松香、紫胶方面6项林业部标准,新增加木材加工、人造板、林产化工方面国家标准38项,专业标准23项。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部颁标准、专业标准合并称为行业标准,并增加地方标准。到1991年底,已制定林业国家标准330项,行业标准282项。

分类和分级

森林工业产品标准按产品加工方法的性质和加工程度可分为木材标准(包括原条、原木、锯材和枕木等)、人造板标准(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塑料贴面板等)、林产化工标准(包括松香、松节油、栲胶、紫胶、糠醛、合成樟脑、活性炭等)3类。每类标准按照颁布单位和适用范围不同,又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

国家标准

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简称“国标”,代号“GB”,它是“guojia biaozhun”(国家标准的汉语拼音)两个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GB 142—84,142是批准号次;84是1984年审批颁布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务院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具有法令效用。

行业标准

全国性的各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由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审批和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和国家标准具有同样的法令效用。林业(含森林工业)行业标准简称“林业”,代号是“LY”,它是“linye”(林业的汉语拼音)两个词中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如LY 218—80塑料贴面板,表示林业部1980年审批颁布的218号标准,标准名称为“塑料贴面板”。

地方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企业标准代号规定以“Q”(企业拼音字母)为分子、分母按下列规定:中央直属企业由国务院各有关部局规定;地方企业由地方标准主管部门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颁发的企业标准应在“Q”前加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汉字,编号与国家标准相同。

制定方法

要求结合自然条件、资源情况、经济水平,以及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形成标准化系统。编写产品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标准内容的表达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和有逻辑性;标准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或结构式)和其他技术内容要正确无误;编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要与国家法令、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同一标准中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要前后统一,与其他有关的标准也应一致。

森林工业产品标准的内容

①概述部分,规定产品标准名称、代号、引言(适用范围)。②技术要求部分,规定产品的质量特征,基本使用性能,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如产品的品种、规格、外观、精度、物理性质、化学性能及其他质量指标。③在验收规则与试验分析方法上,规定采取试样外部检查,所用仪器设备,进行试验(或分析)的方法、规则、计算公式及试验时允许偏差和数值修正等。④在包装、标志、运输、保管上,规定产品包装和标志的规则,包括包装方法、容器尺寸、形状和材料、烙印、标志、标签的位置与内容,以及运输仓储过程中的要求,预防损坏措施等。上述②、③、④项内容,习惯上称为“技术条件”,这是产品标准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如中国木材标准中通常包括的内容有:标准代号;标准名称;用途;树种;尺寸和公差;材质;检验规则。除此之外,有的材种还要求适用的木材等级。项目可随材种的特点和内容而增减。

木材标准中树种的确定

决定于材种的用途,该树种的木材技术性质、分布程度、森林蓄积量和质量,地理位置,开采条件和利用率。如电杆和桩木,不但要求有较长的长度,而且要求弯曲度小、耐久性好和易于进行防腐处理等。这样的要求,一般的阔叶树材较难达到,根据针叶树材的技术性质、分布情况、蓄积量等特点,确定树种有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马尾松、云南松。除以上树种外,还可根据各地情况另行协商决定。

材种尺寸的确定

决定于材种的用途、经济、效果以及商品化管理、森林资源情况等。如锯材原木的最小直径决定于经济因子,保证一定的出材率,提高产值,节省劳力;而最大直径则决定于技术因子,主要是锯机的大小和设备能力。

材质要求的确定

取决于加工程度、用途等因子。材种加工程度愈原始,对材质要求愈粗放;加工程度愈细致,则要求愈严格。材种用途是规定材质标准的主要依据。当木材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所需要质量相符合时,效益最大,损失最小。比如,根据坑木的使用条件,规定材质不许有内部腐朽、外部腐朽、漏节和虫害。此外,除对弯曲有一定限制外,其他缺陷则不加限制。

检验规则的确定

依据科学试验的成果,结合生产实际而作出的。在原木检验规则中对于直径的检量方法的确定,是根据试验结果。材积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大量原木的实测,找出一个经验公式,根据这个公式和对原木直径及长度的规定,编制出原木材积表。检尺工具、材质的检验等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木材尺寸和材质的检验也会随着先进检尺工具的采用而更加准确和更具有科学性。

虫胶树脂的紫胶简介

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上待发布的400余项整合标准,共涵盖1.2万余项指标,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此处收集整理了2016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供大家参考。

产品类

2016-09-22实施:

GB 1493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GB 149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

GB 174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

GB 27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

GB 27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

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GB 27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

GB 70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

GB 7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

GB 316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3160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征求意见稿)

2016-11-13实施:

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

GB 101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GB 1519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

GB 1732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

GB 192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

GB 196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

GB 241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

GB 27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274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GB 27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

GB 709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

GB 71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

GB 316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

GB 3160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食品营养强化剂类

2016-03-22实施:

GB 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016-05-13实施:

GB 1903.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亚铁

GB 1903.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乳酸锌

GB 190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盐酸赖氨酸

GB 1903.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GB 190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甘氨酸锌

GB 190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5’单磷酸腺苷

GB 190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氧化锌

GB 190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E琥珀酸钙

GB 190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锰

GB 190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铜

GB 190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亚硒酸钠

食品检测方法类

2016-03-21实施: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2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

GB 5009.7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GB 5009.7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 5009.7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 5009.8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类

2016-01-05实施: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有关问题的复函)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关问题复函)

2016-03-22实施:

GB 1886.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GB 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蜡酸)

GB 1886.1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GB 1886.10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GB 1886.1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GB 1886.1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GB 1886.1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浸膏

GB 1886.1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又名虫胶)

GB 1886.1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GB 1886.1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GB 1886.1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基香茅醛

GB 1886.1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杭白菊花浸膏

GB 1886.1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8-桉叶素

GB 188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1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

GB 1886.1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

GB 1886.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GB 1886.12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桃醛(又名γ-十一烷内酯)

GB 1886.12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己基肉桂醛

GB 1886.12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广藿香油

GB 1886.12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肉桂醇

GB 1886.12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芳樟酯

GB 1886.12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基环戊烯醇酮(又名 3-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

GB 1886.12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香酚

GB 1886.1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庚酸乙酯

GB 1886.1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戊基肉桂醛

GB 1886.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

GB 1886.1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烯丙酯

GB 1886.1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枣子酊

GB 1886.1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壬内酯

GB 1886.13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醇

GB 1886.1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苄酯

GB 1886.1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十六醛(又名杨梅醛)

GB 1886.1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吡嗪

GB 1886.1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百里香酚

GB 1886.1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八角茴香油

GB 1886.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GB 1886.14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紫罗兰酮

GB 1886.14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癸内酯

GB 1886.14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己内酯

GB 1886.14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δ-癸内酯

GB 1886.1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δ-十二内酯

GB 1886.14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氢香芹醇

GB 1886.14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芳樟醇

GB 1886.14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醛

GB 1886.15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酸香茅酯

GB 1886.15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酸香叶酯

GB 1886.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

GB 1886.15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辛酸乙酯

GB 1886.15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 2-甲基丁酯

GB 1886.1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丙酯

GB 1886.15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橙花酯

GB 1886.15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松油酯

GB 1886.15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香叶酯

GB 1886.15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丁酸乙酯

GB 1886.1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 3-己烯酯

GB 1886.1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正癸醛(又名癸醛)

GB 1886.1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棕榈酸乙酯

GB 1886.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

GB 1886.1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6-二甲基-5-庚烯醛

GB 1886.16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4-戊烯酸

GB 1886.1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2-甲基丁酯

GB 1886.1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3-己烯酯

GB 1886.1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庚内酯

GB 1886.1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茴香脑

GB 1886.1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十二内酯

GB 1886.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GB 188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6.2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

GB 1886.2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

GB 1886.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GB 1886.2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

GB 1886.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GB 1886.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桉叶油(蓝桉油)

GB 1886.3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苍子油

GB 1886.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

GB 1886.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GB 1886.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薰衣草油

GB 1886.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 1886.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GB 1886.4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GB 1886.4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GB 1886.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低亚硫酸钠

GB 1886.4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油

GB 1886.5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巯基呋喃

GB 1886.5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

GB 188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

GB 1886.5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

GB 1886.5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二酸

GB 1886.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烷

GB 1886.5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烷

GB 1886.5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丁醇(正丁醇)

GB 1886.5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醚

GB 1886.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油醚

GB 1886.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酸镁

GB 1886.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GB 1886.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皂荚糖胶

GB 1886.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GB 1886.7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沙蒿胶

GB 1886.7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2-二氯乙烷

GB 188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86.7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GB 1886.7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GB 1886.8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GB 1886.8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月桂酸

GB 1886.8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GB 1886.8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蜂蜡

GB 1886.8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一钠

GB 1886.9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酸钙

GB 1886.9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GB 1886.9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

GB 1886.9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

GB 1886.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2016-05-13实施:

GB 1886.1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喹啉黄

GB 1886.10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望子多糖胶

GB 1886.10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GB 1886.1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

GB 1886.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

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

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GB 1886.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GB 1886.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

GB 1886.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

GB 1886.6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膨润土

GB 1886.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

GB 1886.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

GB 1886.7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GB 1886.7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

GB 188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

GB 1886.8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

GB 1886.8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刺云实胶

紫胶 也称为虫胶,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林副产品和重要工业原料。它是寄生在某些植物上的紫胶虫胶的分泌物,主要由紫胶树脂、紫胶腊、紫胶色素组成,还含有少量杂质,如糖类、盐类、蛋白质、虫尸和木屑等。

紫胶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约两千年前,已用它来粘接农具,并用做药物,但主要是利用其中的水溶性紫胶色素,作为大红染料和化妆品。当时紫胶的加工目的几乎是为了获取这种紫胶染料。

到十九世纪末叶,由于合成苯胺染料的发明,天然紫胶染料在国际市场上一落千丈。人们及时注意到了紫胶树脂,发现它有很多用途,用于清漆和抛光剂,即光滑美观又防水、防潮、耐油、耐酸、其绝缘性好,初期的电器工业就使用了它;二战期间和战后,紫胶树脂产品广泛用于军事工业,作为机械和装备的涂饰剂、胶粘剂和绝缘材料。在火箭用的火药中,用作阻滞剂。信号弹的主要成分—镁,储存时必须涂一层紫胶清漆,以防氧化。此外,紫胶树脂的一种主要成分—罂子桐酸,还是制造防弹玻璃和防紫外线、防辐射等军用器材的原料之一。因此许多国家曾经和现在把紫胶列为军备战略物资。据统计,紫胶已应用于军事、电气、涂料、油墨、机械、橡胶、塑料、制革、造纸、医药、食品等200多种行业,广泛用于挥发清漆、抛光剂、粘合剂、绝缘材料和热塑性膜制原料。

紫胶产地 产地集中、产量不稳,紫胶虫多分布在东经70°—120°,北纬8°—32°,特别是北纬19°—26°之间。世界上生产紫胶的国家,除我国云南外,主要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和印度。其中以印度最多,泰国其次。

寄主树 紫胶虫是一种广食性昆虫,其中印度的久树、紫柳、滇刺枣和儿茶,泰国的雨树,越南的牛胫巴,缅甸的缅甸娑罗双树,老挝的久树、木豆和牛胫巴等是目前才用的最常用的寄主树。

紫胶虫 能分泌紫胶的紫胶虫,全世界约有20多种,目前正式放养的有两种。在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放养的,简称紫胶虫,在东南亚和中国放养的,称为中国紫胶虫。由于种类不同分泌的紫胶又一定差异,前者色浅,后者色深。紫胶虫【Laccifer lacca(Kerr)】是一种微小的介壳虫,属同翅目新蚧总科的胶蚧科。胶蚧科分为两个亚科:紫胶蚧亚科,包括5个属,共46种;角质蚧亚科有65种。除欧洲外其它各大洲均又分布。其中40%的种几乎集中在亚洲北纬30度以南的地方,即中国的南部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在这两个亚科中紫胶蚧亚科的分泌物是生产上真正需要的紫胶,而角质蚧亚科的分泌物种没有紫胶树脂。是一种硬的角质物质。 紫胶虫的生活周期 按照虫体的发扬变化科分为3个阶段:幼虫阶段、成虫阶段、涌散阶段。

紫胶树脂 是紫胶的主要组成物质,它占原胶重量的60%-85%,粒胶的85-92%,片胶的90%-94%,脱蜡胶的97%-98.5%。紫胶树脂是一种由羟基羧酸的内酯和胶酯构成的固体溶液。树脂的结构很复杂,目前的认识它是由羟基脂肪酸和倍半萜烯酸构成的一种具有弹性的格网,空隙中含有低分子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其中某些低分子脂肪酸酯起着一种曾塑性的作用。紫胶树脂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000,可以用C60H90O5表示。它是一种酸性树脂,其平均分子中至少含有1个游离羧基、5个羟基、3个脂基和一个醛基。

硬树脂和软树脂 紫胶树脂用乙醚萃取时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溶解与乙醚的部分(约占30%)和不溶解于乙醚的部分(约占70%),前者称为“软树脂”,是一种粘结的似香脂的物质;后者称为“硬树脂”或“纯树脂”,其软化点比片胶的约高10℃.片胶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000,软树脂的为550,硬树脂的近2000.硬树脂和软树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紫胶的加工产品

颗粒紫胶 是原胶经过破碎、洗涤、脱水和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粒状半成品,为各种胶片和漂白胶生产的原料,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片胶、漂白胶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含有木棍等小杂质为正常现象。

虫胶漆片 简称虫胶片,北方地区俗称漆片,由于紫胶颗粒仍含有5-10%的杂质,杂质的存在是紫胶树脂发挥其固有特性的一大障碍,所以在应用前需要进一步精制使杂质含量降低到1%以下。虫胶漆片就是其中的一种,是紫胶颗粒经过热滤法或溶剂法提纯加工后得到。其用途可见虫胶漆片中。根据其中是否含有虫胶腊,可分为含腊虫胶漆片和脱蜡虫胶漆片,由于脱蜡虫胶漆片容易结块不稳定所以除非客户有要求否则市场上很少有。

紫胶红色素 紫胶中含有两部分紫胶红色素,一部分是溶于水的紫胶红色素,在原胶破碎清洗时这部分色素基本被清洗出来,再经过特殊提取制成虫胶红色素。另一部分是非水溶性的色素。虫胶红色素可用于各种染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行业,由于其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天然等特性被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

漂白紫胶 漂白紫胶可分为普通漂白紫胶和脱蜡漂白紫胶(也称为精制漂白虫胶),在紫胶树脂产品的应用中,虽然有的用户对原色要求不高,但也有不少工业,如造纸、食品和家具制造等需要浅色树脂产品;还有有的工业需要配制各种颜色的涂饰剂;改性紫胶也通常于漂白虫胶为原料,所以近年来,紫胶颗粒大多被制成精致漂白虫胶后投入市场。其漂白脱色原理主要是采用漂白剂将其含有的色素中和除去。脱蜡原理主要是采用虫胶腊质不溶(或难溶)于碱性溶剂,而虫胶树脂能溶来将树脂和腊分离,精致漂白虫胶是目前油墨和食品行业主要采用的紫胶树脂产品。

粘接用虫胶片 由于近年来人们发现将松香加入虫胶颗粒中制出的虫胶片应用在水钻等行业,能提高其粘接和固定性能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所以此产品便出现在市场上,但此功效只限定在某些特殊行业,不能用于家具、军工、食品等行业,由于在外型上和虫胶漆片的区别不大,所以某些商家很容易用这种虫胶片冒充虫胶漆片,给用户带来很大损失

以上就是关于食品配料中的紫胶是什么东西?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