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原文

   2023-01-31 19:49:29 网络1060
核心提示:【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

曹操短歌行原文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

【鉴赏】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曹操的短歌行全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短歌行》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 文化 素养。

教学 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

三、学生齐读:

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

1.品读第一节:

(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

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提问)这样的感情基调,乍一看去好像是在鼓励人们及时行乐,其实,诗人的目的并不在此,那么诗人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他是在号召人们,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然而,要建功立业,光靠一己之力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广纳贤才,为我所用。曹操的忧愁,正是这种“求贤”之愁,渴望建功立业之愁。

(提问)诗歌前八句的主题就是一个“愁”字,这种忧愁无休无止,让人难以释怀,怎样才能将这种忧愁排解干净呢?

(明确)诗人认为只有依靠“杜康” eq oac(○,幻) 。“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 传说 他是我国酿酒的第一人,是粮食酿酒的鼻祖,后来“杜康”就成了美酒的代称(借代)。

(提问)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eq oac(○,幻) (引导生一起回答)

(提问)看来这个借酒浇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哪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

《短歌行》教案大全二

《短歌行》文本分析

一、概述

《短歌行》是人教版 高一语文 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其中的杰出代表便是建安诗歌,建安诗歌是 魏晋南北朝 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三曹”和“ 建安七子 ”为代表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也就是后世称道的“ 建安风骨 ”。

《 短歌行 》是曹操的代表作。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 蒿里行 》有写景的《 观沧海 》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如《不出厦门行· 龟虽寿 》而《 短歌行 》是表达曹操那种思贤若渴的意愿。曹操擅用汉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

二、内容分析

对于主旨的解读,有以下几类:一是“及时行乐”说,二是“求贤若渴”说,三是“乌鸦嘴”说,《三国演义》中认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不祥之句,在赤壁大战前写下这样的诗句,说明曹操必败,所以是乌鸦嘴。

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解读,诗以言志,结合历史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渴望拥有贤才,希望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所用。作为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因此,这首诗就是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

“对酒当歌”是写宴会欢乐的情况,“人生几何”就自然点出了全诗的龙睛,就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曹操的发问,其实是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千古一问,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了时间,还应该包括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苦苦求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虽然可以慷慨激昂地感叹人生无常,但却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因而“忧思难忘”。用什么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好端起酒杯,愿杜康可解心中烦忧。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亦或凡夫俗子,面对难题时总是如此消遣。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忧叹。其实可以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抒写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通过“比”,表达了对人才的执着的追求,就好像是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样执着。“沉吟至今”表示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曹操的脑海中萦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意思是:贤才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看得到而摸不着,这种焦急的心情,凝聚到笔端,自然就成了“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思绪又回到了宴会上,看到朋友们“越陌度阡”地赶来赴宴,相互问候,诉说别后重聚之情,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 月明星稀 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 三国鼎立 的局面下一时 无所适从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 典故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 通情达理 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 画龙点睛 ,明明白白地 披肝沥胆 ,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三、艺术手法分析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 句子 ,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四、 总结

《短歌行》是作者将个人的政治抱负融入浓郁的诗歌意境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表达,使之立意深远,其实充沛,极富“志深比长”“ 梗概 多气” 的建安时代特色,荡气回肠。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诗体的节奏,领悟诗歌的情趣,初步感受作品风格。对于思想感情和人物评价,要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 教育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教学设计思路:

“深读—深思—深悟”为模式的深度阅读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给阅读者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思想自由且占有较多相关材料的前提下,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开多重对话,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受到深刻人生启迪的阅读过程。

(1)深读,将文本、作者、背景等要素融通,学生在更加深广的层面上读懂作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一场精神的对话。我先把作者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谈谈那场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赤壁之战。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知人论世,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解读文本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2)深思,将阅读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启发思考、培育思想、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鉴赏艺术手法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挖掘文本隐含的意义:作者作此诗的意图如何?从三国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经历及曹操勾画的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忧”,挖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最后得出结论: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3)深品,将文本表层含义和隐含意义解读结束后,我的教学并没有结束。我我和学生一起思考该词的感情基调,回忆初中所学《龟虽寿》和《观沧海》,体会曹操诗歌的慷慨之气,由此理解“建安风骨”。阅读如果仅仅是以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为目标,显然还不够,阅读应该是使阅读者受到启迪、获得思想的过程,使阅读者成为一个思想者。这当然也要求教师自己首先是个思考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

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

比与兴、用典等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看——情境体验

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说到曹操,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曹操不仅获“英雄”之名,亦有“奸雄”、“枭雄”之谓,然而可以确信,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吟唱《短歌行》的片段。

设计意图: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而这个视频片段是对历史的演绎,最合适从这里作为切入口,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二)美美地读——融情入文

播放曾在CCTV—3播出的朗诵视频,然后作节奏情感方面的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诵读指导:《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感情,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短歌行》教案大全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 故事 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导入: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

背景介绍: 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曹操的心情?

(紧张、焦虑、期盼、担忧、欣喜……)大战在即,忧心忡忡但毕竟手握重兵,挥鞭断流,豪壮之气溢于言表。

据说大战前夕,一晚,皓月当空。曹操宴请文武众臣。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我们今天就来读诗,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板书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解决问题:

诵读:

(一)诵读指导:全诗按八句一节共四节,每节共四章,每章两句。注意分清章、节、句

(二)全班诵读,找诗眼。落实诗眼为“忧”。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

二、 品析情感:

(一)品“忧”:

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

明确:A忧人生易逝。(板书)

1、哪一部分读出来的?2、 对酒当歌,本该狂欢,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担忧?结合年龄分析。事未竞,人已衰,情何以堪!所以,这个担忧的实质是统一志向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功业难以成就的忧。3、忧而无解,怎么办?喝喝,气势豪迈4、请一生读

B忧人才难得。(板书)

品诗句:1、勾划表达“人才难得”的忧的章句?2、读出来。补充。3、这三个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语气读?(提醒句式)感情是递进的,一句比一句忧得深沉、激越。4、除了忧,还有鼓瑟吹笙、契阔谈宴,是写的什么场面?5、想象中宴饮,畅谈,情感又怎么样?(融洽欢悦)6、那曹操说到人才难得的时候到底是忧还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织,内心还是忧 7、我们读,就要读出他的情感。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交换,交流。8、女生情感更细腻多变,全班女生读。

析原因:读出了跌宕起伏。曹操情绪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来的煎熬、纠结,渴求得神思恍惚了)。深层原因是人才不够,统一志向难以实现。三国群雄角逐,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例子。曹操赠赤兔马,三度发求贤令。

小结 :这两个忧实质都是功业未就的忧。(板书)

谈到功业未就,曹操忧归忧,但自有一代枭雄睥睨一世的胸襟。他是用哪一章诗句表达他的志向的?

《短歌行》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1. 短歌行优秀教案

2. 短歌行优秀教案

3. 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教案

4. 2020小学寒假安全教育教案大全精选

5. 幼儿园古诗教案大全

6.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

7. 语文《木兰诗》教案大全

8.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l教案大全

9.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10. 2020大班植树节活动教案大全3篇

短歌行曹操古诗带拼音版

《短歌行》(duǎn gē xíng) 曹操(cáo cāo)全文:对(duì)酒(jiǔ)当(dāng)歌(gē),人(rén)生(shēng)几(jǐ)何(hé)?譬(pì)如(rú)朝(zhāo)露(lù),去(qù)日(rì)苦(kǔ)多(duō)。慨(kǎi)当(dāng)以(yǐ)慷(kāng),忧(yōu)思(sī)难(nán)忘(wàng)。何(hé)以(yǐ)解(jiě)忧(yōu),唯(wéi)有(yǒu)杜(dù)康(kāng)。青(qīng)青(qīng)子(zǐ)衿(jīn),悠(yōu)悠(yōu)我(wǒ)心(xīn)。但(dàn)为(wéi)君(jūn)故(gù),沉(chén)吟(yín)至(zhì)今(jīn)。呦(yōu)呦(yōu)鹿(lù)鸣(míng),食(shí)野(yě)之(zhī)苹(píng)。我(wǒ)有(yǒu)嘉(jiā)宾(bīn),鼓(gǔ)瑟(sè)吹(chuī)笙(shēng)。明(míng)明(míng)如(rú)月(yuè),何(hé)时(shí)可(kě)掇(duō)。忧(yōu)从(cóng)中(zhōng)来(lái),不(bù)可(kě)断(duàn)绝(jué)。越(yuè)陌(mò)度(dù)阡(qiān),枉(wǎng)用(yòng)相(xiāng)存(cún)。契(qì)阔(kuò)谈(tán)宴(yàn),心(xīn)念(niàn)旧(jiù)恩(ēn)。月(yuè)明(míng)星(xīng)稀(xī),乌(wū)鹊(què)南(nán)飞(fēi)。绕(rào)树(shù)三(sān)匝(zā),何(hé)枝(zhī)可(kě)依(yī)?山(shān)不(bù)厌(yàn)高(gāo),海(hǎi)不(bù)厌(yàn)深(shēn)。周(zhōu)公(gōng)吐(tǔ)哺(bǔ),天(tiān)下(xià)归(guī)心(xīn)。《短歌行》翻译:我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感叹人生有几多!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而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慷慨又激昂,我对贤才的思念试试难忘。问我何物可以消愁?我道消愁唯有杜康酒。学问深深的贤才,忧思隐隐侵我心。平生只为思君的缘故,吟诵低回唱至今。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艾蒿。我有八方好宾朋,弹瑟吹笙笑盈盈。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内心,时隐时现难断绝。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念念不忘旧的恩情。明月郎朗星稀落,乌鹊向南高飞起。彷徨失忆绕树三周,孤独失落无枝可依。我意如山成大业,我心似海纳贤才。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是天下的英才人心归服。

1

短歌行曹操古诗带拼音版

duǎn

háng

短歌行

cáo

cāo

曹操

duì

jiǔ

dāng

,rén

shēng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háo

,qù

duō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kǎi

dāng

kāng

,yōu

nán

wàng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jiě

yōu

?wéi

yǒu

kāng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qīng

qīng

jīn

,yōu

yōu

xī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àn

wéi

jūn

,chén

yín

zhì

jīn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yōu

míng

,shí

zhī

pí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yǒu

jiā

bīn

,gǔ

chuī

shēng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míng

míng

yuè

,hé

shí

duō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yōu

cóng

zhōng

lái

,bú

duàn

jué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yuè

qiān

,wǎng

yòng

xiāng

cún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kuò

tán

yàn,xīn

niàn

jiù

ēn

契阔谈,心念旧恩。

yuè

míng

xīng

,wū

què

nán

fēi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rào

shù

sān

,hé

zhī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shān

yàn

gāo

,hǎi

yàn

shēn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zhōu

gōng

,tiān

xià

guī

xīn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3

短歌行曹操原文赏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在前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接下来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但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再接下来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曹操短歌行原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