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含冤入狱,被祖国营救,他说的是真的么

   2023-02-20 07:20:42 网络390
核心提示: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博士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

留美博士含冤入狱,被祖国营救,他说的是真的么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博士从美国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他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并负责航空新技术的研究.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当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想回国,十分害怕,害怕他带回航空新技术,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就采用了卑鄙的手段迫害他.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搬运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隔10分钟就进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30磅.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集资15000美金,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继续受到限制,信件和电话都受到监视和检查.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敬爱的周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到达广州.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钱学森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原文都给你了,他受到的迫害自己找吧.

中国有名的塔

中国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数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万人 。花姓《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 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载《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1]

[编辑本段]【姓氏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由何、华氏音变而来。典籍记载不详,传说较多。《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裁《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

②他姓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人称花将军,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③出自其他民族姓氏。《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姓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花;清满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后改为花姓;蒙古族伯颜氏汉姓为花;今满、蒙、锡伯等民族均有花姓。

花姓源出有四:一、出自何氏,音变而成。《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二、出自华氏,亦由音变而成。据《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唐朝以前,有华姓者因为华与花通用,且两者发音相近,而改为花姓。唐朝时,字意有了区别,花姓和华姓也渐渐有了区别。三、出自范氏所改。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四、出自回族姓氏之一花氏。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姓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花姓在宋人编著《百家姓》中列于第55位。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所以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像女将花木兰、《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等。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主要有三个说法:

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仑部员外郎花季陆。

二是《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姓的得姓始祖。

始祖: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

[编辑本段]【繁衍播迁】

花姓源起不详,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除骁通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大诗人杜甫所赞美的上元年间的名将敬定外,尚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的仓部员外郎花季陆。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东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说明花姓之发祥也应在今山东东平县,换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从该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动荡,民不聊生,北方民众南迁甚众,花姓亦概莫能外,他们播迁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宋元之际,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趋扩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明初,山西花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此后花姓逐渐播及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之辽宁,并有沿海之花姓入迁台湾。

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花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及内蒙之东北区。

清嘉庆年间以后,繁衍于贵州贵阳的花姓甲第连翩,荣登龙虎榜,极大的壮大了西南花姓的声望。

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约占全国汉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花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花姓望族居东平(山东东平县东)。花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东平郡——汉东平国地。治所在无盐(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晋移治须昌(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辖境相当今山 东济宁、汶上、东平等县地。

堂号:“东平”、“紫云”、“珠树”等。据《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2.东平郡: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在今天山东省东平县、泰安县一带)。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县。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开封府:战国时属于魏国。汉时置县。五代十国时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省省府开封市)。

堂号:花姓的主要堂号有:“含英堂”等。

[编辑本段]【花姓字辈】

福建同安花氏字辈:发文廷宗,世载国应,尔时景朝,立爱致敬,云眜继起,源流光庆,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诗书克承,诏谋永定,孝友传家,子孙丰盛。

昆陵花氏字辈:球支系子姓,蛰绵生富贵,荣华勤俭兴,大启光前烈。

[编辑本段]【家族名人】

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四大名妓?是谁?

中国名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中国西南地区著名佛塔。位于云南大理县西北原崇圣寺前。三座塔作三角形排列。大塔为千寻塔,建筑年代有唐贞观六年(632)、开元元年(713)与开成元年(836)诸说。但原崇圣寺铜钟有“建级十二年建铸”的纪年,可能建于南诏晚期。为密檐式空心砖塔,方形16层,高69.13米。塔身每层正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塔顶有铜制覆钵、相轮,塔刹在1925年地震时震落。南北两座小塔建于五代。为10层八角实心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表面涂有一层白色泥皮,雕有各式花纹,各层分别有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雕刻作装饰,两塔顶各有三个铜制葫芦。1978年和1980年重修时,在塔中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600余件。

陕西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652),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表土心5层方塔。武周长安(701~704)年间,由武则天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7层。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缮。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饰,留传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揣《大唐西域记》所记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名雁塔。至于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的说法图,刻有当时的殿堂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宁夏青铜峡108塔古塔群

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为实心喇嘛砖塔。

最高一座3.5米,其余均高2.5米。随着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12行,整体成三角形状。关于一百零八塔的身世,明代李贤的《一统志》已有"古塔一百零八座"的明确记载,究其来龙去脉,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在塔群附近的黄河库区,有被誉为"候鸟天堂"的青铜峡鸟岛。每年春季,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南方迁徙而来,在这里产卵孵育。其中既有司空见惯的麻鸭、大雁,也有珍稀的黑天鹅。蓝天碧水,绿草青山,飞鸟成群,鸣声上下,给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无限生机。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

浙江杭州六和塔

中国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某地旧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 为镇江潮而建。共九级,高五十余丈,北宋宣和三年(1121)焚毁。后经多次改建和整修,现存的砖构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重建,隆兴元年(1163)建成。塔刹系明代重修,外部十三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塔内有阶梯可达顶层。塔内须弥座上砖雕的飞仙、乐伎、海石榴、荷叶花、宝相花、凤凰、狮子、麒麟、仙鹿以及回纹、云纹、如意等图像,是研究南宋装饰图样的可贵资料。塔内还存有南宋尚书省牒碑和四十二家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等。1953年和1970年两次整修后,显得更加壮观。

山东历城四门塔

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即公元611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也是最早的的亭阁式佛塔,在山东历城神通寺内。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全部是石结构,是一单层、亭阁式舍利宝塔,它是我国早期佛塔的范例,造型庄严大方,结构简洁合理。它是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宝顶组成。四门塔通体高15.04米,四面塔身边长7.4米,塔身厚0.8米,在四面塔身中央各开一高2.10米、宽1.40米的半圆形拱门,总共有四个门,所以此塔称之为四门塔。塔檐挑出五层又迭涩收回23层,形成芭蕉承托相轮宝顶。进到塔内,我们可以看到塔内有一四方平台,平台之上有一方形塔心柱,塔心柱上方是十六块三角梁和塔身相连挚住塔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四百年以前就已知道了它的特性,从这一点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和智慧。塔内造像雕刻细腻传神、刀法流畅、纹饰清晰,是研究佛教史、佛教造像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北京妙应寺白塔

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藏式喇嘛塔。现存元代藏传佛教大塔。又称白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因塔身通体皆白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建。当时入仕中国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曾参与设计与修筑工程。塔高50.9米,下部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半圆突起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方形折角塔基自此过渡到圆形塔身,自然而富装饰性。塔身似硕大的覆钵,上有7条铁箍环绕,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其周边悬挂36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每个高1.8米,有镂空花纹,风来铃响,清脆悦耳。华盖上为铜质小塔形宝顶,高约5米,重4吨。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塔前增建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规模宏大,为元世祖营建大都城的重要工程之一。明元顺元年(1457)改为今名。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北京西直门外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典型的金刚宝座塔。真觉寺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因慈禧太后庆寿而重修,并改名为大正觉寺。因此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又称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该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全部石头砌成。塔的基台下面是雕刻精美的须弥座,使体积庞大的基台产生了内收的曲线,具有抑扬顿挫的感觉。最富特色的是基台四周雕刻了造型统一的381尊小佛像,给人以绚丽斑谰的感觉。

北京昌平县居庸关过街塔

北京昌平县居庸关过街塔,是著名的过街塔。该塔现存一基座,台上原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被毁。现存云台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设有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券洞为五国折角式拱券,可通车马。云台从立面上看,外轮廓做成半圆形,券面和券顶都有精美的石头浮雕。南北两边券面各雕六个护卫神,专门擒拿各种魑魅魍魉。券顶刻生身舍利,正顶是五曼荼罗,斜顶为十方佛,在这中间布满了千佛。券壁刻法身舍利,两壁的四个角刻护法四天王。这些高浮雕,形态雄劲生动,是元代雕刻的优秀作品。

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是现存最早的一座密檐式佛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高40余米,12边形,15层。此塔的平面为12边形,是国内的一个孤例。塔身下层的倚柱和券面细部造型颇带印度风情,二层以上,各层面依次递减,密檐层层外挑,檐层逐渐向上减小与密集,使高大的形象变得空灵、秀丽,给人以高耸而稳固的审美感受。此塔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小雁塔

中国唐代长安城内著名佛塔。在陕西省西安市友谊 西路南侧。此塔体量比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因寺名 又称荐福寺塔。

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6~709),位于唐长安城 安仁坊西北隅。 据现存碑文记载, 荐福寺曾屡遭战火。 现存殿宇为明正统十四年 (1449) 重建。成化二十三年 (1487)地震使塔顶坠毁,塔身中裂,后经维修,仍基本 上保留唐代的原状,是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196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雁塔用青砖砌成,塔身略呈梭形,整个轮廓作自 然缓和的卷杀曲线,为密檐式建筑,挺拔秀丽。共15层, 因塔顶残缺,现残高 43.94 米。1980 年寺内出土明正 统十四年寺塔全图刻石。根据刻石可知,塔顶原由圆形 刹座、两层相轮和宝珠形刹顶组成。塔的平面为正方形, 底层边长 11.38米。坐落在底边长23.8米、高 3.2米的 方形砖台之上。塔的底层较高, 2层以上高度逐层递减, 每层迭涩出檐,檐下各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南北 有券门,其上各层南北均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以青石 做成门楣、门框,其上布满唐代蔓草图案线刻,刻工精 细,线条流畅。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更是弥足珍贵。 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上有自 唐以后历代题刻多处。在北门楣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 王鹤题记,载明成化丁未(1487)地震时,小雁塔“自顶 至足,中裂尺许”,明正德十六年 (1521) 又遭地震时, “塔一夕如故”。此条题记订正了辗转相传谓小雁塔是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腊月大地震时被震裂的讹误。 荐福寺自山门内中轴线上有钟、鼓楼、慈氏阁、大 雄宝殿、藏经楼、白衣阁等建筑,大致仍保持了明正统 十四年重建后的布局。钟楼内悬金明昌三年(1192)铸铁 钟一口,高 3.5米,口径2.5米,重1万千克。脍炙人口 的“雁塔晨钟”即指此而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几年的准备,1964年 4月开始整修小雁塔,1965年9月竣工。整修中,采取弥 合裂缝、加固塔身等措施,并在塔的2、5、7、9、11各 层檐下加钢板腰箍,保持其残缺的原貌。此外还整修了 塔的基座、塔顶的排水设施,并安装了避雷设施。荐福 寺殿宇建筑也已修葺。

--------------望采纳,来自百度-----------------

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

厦门大学嘉庚四号楼是祖营楼吗?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董小宛:一字青莲,名白。

她美冶动人,娇柔百媚,打动青楼里外多少过客心,醉语缠绵,风情万种,留下终身记忆梦。

她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看过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清秀灵气,知书达礼,引无数才子侧目。

她心底善良,厌恶权势,冷眼旁观多少场假情真戏,留下的却是串串心酸与怀念的泪水,是一个重情有义的哀怨女。 (金陵十二钗之一)

李师师:北宋末年名妓,才貌双全,能词曲,善歌舞,王公贵族词客骚人竞相与她交往,名噪对京,她的一生是曲折的,有着欢笑与泪水,交往中豪客有梁山泊首领宋江,宋徽宗,吕将相。

陈圆圆:字畹芬,名沅。自小聪慧过人,多才多艺,稍加点拨,便成为享誉秦晋。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传说乃吴三桂情妇......(秦淮八艳之一)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丰神秀媚,情态幽闲,秉性机敏,颇有胆识。豪岩自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慨。知书善诗,作诗填词,千言立就,倚马可待。四方名士,无不争相唱酬。钱谦益曾说: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河东君鼎足而三。(秦淮八艳之一)

编者语:有人说女人有才情本身就是一部悲剧作品,她们用自己的经历深深的诠释着这句话,是环境的

过错还是才情的过错......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貂 婵:.闭月.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杨玉环:.羞花.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另有搞笑传说,“环肥燕瘦”偏肥的女人大多有狐臭,之所以羞花是她狐臭太圣把花熏羞

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另有搞笑传说,她唯一的缺陷就是肩削,大雁贪恋她的美貌想在她肩膀逗留,结果可想而知

西 施:.沉鱼.四大美女之首。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另有搞笑传说,她脚大,河边浣纱时......,不知道中国古代缠足风俗和这有没联系。

编者语:全都涉及到政治,杨贵妃造就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明显暗喻古往今

来不改变的政治。貂婵被成中国第一个女间谍,王昭君是名副其实的

和平使者,西施的性质和貂婵,王昭君各有相同。历史记住了她们,

那是在使她们不坑回首的痕迹深深刻在骨子里,徒增伤悲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蔡文姬:汉末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憎恨悲凉的时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这个时代里产生的优秀男歌唱家,就在这雄浑、高亢、悲凉的时代合唱队伍里,一个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饱尝战乱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再现了蔡文姬凄楚的生活经历与悲愤的思想感情,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爱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上官仪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女皇武则天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骨!"婉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左冲右突,成为盛唐时期的"无冕女皇"。智慧、肉体、灵气、才华……婉儿凭借这些法宝,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篇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

卓文君: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信任,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

编者语:她们不是出身显赫就是靠近历史边缘,自身的才华,这些都是她们让历史记住的资本,才情又使她们是个悲剧。

厦门大学嘉庚四号楼是祖营楼。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厦门大学颂恩楼群(亦称嘉庚楼群)是厦大的最气派的建筑群。共有四栋,分别是保欣丽英楼(嘉庚一)、成枫楼(嘉庚二)、颂恩楼(嘉庚三)、祖营楼(嘉庚四)和钟铭选楼(嘉庚五)。

扩展资料:

厦门大学嘉庚楼群的其他楼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

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颂恩楼群

以上就是关于留美博士含冤入狱,被祖国营救,他说的是真的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