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偶园”是怎样命名的?

   2022-09-12 15:07:41 网络350
核心提示:偶园,在青州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系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便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

青州的“偶园”是怎样命名的?

偶园,在青州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系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便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

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军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同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帝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当时,凡是御花园内有的设施,这里也有,只是规模略小而已。大约过了180多年,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在告老还乡之前,将他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又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园”。这种说法在青州城乡颇为流行,却没有文字依据。现在有据可查的是:冯溥(公元1609-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斋,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华殿学士。次年,他上书乞休,康熙帝舍不得,便批示说:“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冯溥74岁以年老请休获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岁。他平生爱才若渴,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传世。清咸丰《青州府志》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偶园记略》介绍,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门(偶园门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问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至清末,“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仅存为一山一堂一阁。�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偶园收归国有,并加以修葺、扩建,1980年后又辟建花卉园与石景园,设置动物园与儿童游艺场等,使旧偶园焕然一新。偶园的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小桥回廊曲径通幽,洋溢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点、最富吸引力的还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为主体的那一组了。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山上松竹隐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阁、洞、桥、溪、瀑等步移景异,变化多端。佳山堂正对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后是个不大的空场,场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艳。堂西南是饰以紫石的近樵亭,下临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后循山根向东流去。水上叠石为桥,过石桥可钻入一个石洞,沿洞穴先往东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觉得脚下越来越高。顺势渐进,不知不觉地登上山腰,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东攀上主峰之巅,远山近树一览在目,真有心旷神怡之感。峰东北临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开始光线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蜿转西行,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已经进入一座方丈“石屋”!“屋”顶有一道裂缝,阳光自缝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向南转,洞顶有一个圆孔,孔中窥天,恰似悬在头顶上的一块玉璧。继续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到达假山中峰的东麓。峰巅以东横一座石桥,下临绝涧,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汇入西来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涧北山坳间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云亭。亭后石径崎岖,盘桓而上,可以到达假山之东峰。沿石径北去,可登松风阁,举目四望,四园景色尽收眼底。阁底下为一暖室,冬季游山时在室内稍事休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园中的13块“太湖石”,玲珑剔透,造型别致。尤其是其中的4块,造型酷似“福”、“寿”、“康”、“宁”4字,令人玩味无穷。80年代中期,古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讲,康熙年间,我国的园林假山建筑本来不少,但是后来几经翻修,大多失其原貌,偶园中之假山恐怕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按陈教授的理论,“山有脉,水有源,水随山转”的学说,在清理山根时,果然清理出了一条随山弯曲的桥溪来。

现在的偶园,还新添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用“青州怪石”为主要原料而制作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园锦上添花,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这里还有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经活了400多岁;另外还有三株迎春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虽然已经“老态龙钟”,每年隆冬却照例是满枝黄花,热情奔放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水石盆景则是偶园工作人员新作,集万里河山于大不盈尺的盆盎之中,堪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围绕黔江峡谷公园景点写作文

安丘石家庄民俗村

安丘石家庄民俗村,在安丘市西南16公里凌河镇。该村树高林密,路直田方;二层楼房幢幢,排列有序,干净明丽。花圃路边排列,宾馆潇洒大方,广场宽敞平坦,幼儿园典雅玲珑,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兴旺景象。钟秀的景致,文明的乡风,淳朴好客的主人,每年都迎来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西欧等许多国家的朋友,来这里随农家俗、学农家活、住农家房、吃农家饭,体验民间风俗,饱享田园之乐。

这个村有个民俗博物馆,建于1988年4月,完全采用了当地民间工艺,深垒石基,腰装践脚,石灰泥墙,青砖大梢小瓦房,石家庄民俗表演是我国北方鲁中一带典型的农家四合套院,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25平方米。整个博物馆设分一厅、六室、一院。代表和体现了鲁中一带清末和建国初期的农家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较高价值。

民间礼仪厅是民间供奉神灵、年节行礼仪的场所。民间工艺室主要陈列着民间工艺品,如剪纸、刺绣、年画等,显示了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民间文娱室陈列着民间节日流传盛行的龙灯、高跷、旱船、狮包以及游戏娱乐器具等。农事用具室陈列着清末以来各式农具,张挂着“四季生产图”,形象地刻画出农家一年四季的耕作过程。农家生活室各种生活用具品类齐全,有俭朴的家常用具,也有待客用的精致餐具和宴席用品。农家纺织室陈列着老式的轧、弹、纺、织、印、染等工具,墙上挂有大型壁画“农家纺织图”。村塾学堂室壁上挂有字画,“四书五经”陈于案头,文房四宝列于几上,再现当年私塾面貌。

婚俗院大门上的对联为:“天上双星渡,人间六礼成。”院内放着花轿,设有拜天地用的香案花烛。洞房内布置着新婚摆设,充满喜庆气氛。五湖四海的宾客可在此举行传统的中国古典婚礼,享受天伦之乐。

后院设有碾房、磨房,备有马车。主人可以应游人要求一块去推磨、推碾或坐马车到村外穿行乡间小路、放风筝、观赏田园风光。

2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是近年来安丘市委、市政府开发建成集旅游、观光、娱乐、投资、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园区,占地3000亩、堪称“山东第一园”。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地处安丘市区、206国道和省道下小路的相交处,交通十分便利。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基本利用了原来的自然山体、自然湖泊、溪流和植被资源,栽植名贵树种、花卉和大型竹林形成以游、乐、玩、吃、住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场所。园内共分六个景区,各景区都有不同的特色,置身园中,一步一景,变化万千,使您流连忘返。

3 潍坊富华游乐园

各种庆祝活动精彩纷呈 琳琅满目

时尚先锋艺术-人体彩绘再度登陆

毛泽东万枚像章再现伟人风彩

富华艺术团”金秋欢乐”专场歌舞演出

街头演艺 大型迎宾 欢乐无限 轻松精彩

各位尊敬的朋友

富华游乐园每天都洋溢着节日气氛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富华游乐园全体员工以全新的面貌等候着阁下的到来.

4 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博物馆位于潍坊市奎文区行政街66号,1989年4月建成。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风筝专业博物馆。它占地1.3公顷,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蓝琉璃瓦铺成,墙壁铺白色马塞克。整个建筑设计风格独特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

该馆设有综合馆、中国馆、潍坊馆、友谊馆等12个展馆,在约2000平方米的展室内,收藏了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以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2000余件,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分类、创新及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界友好往来、潍坊市概况。

展览以1000余只筒式、板式、硬翅、软翅、串式五大类风筝精品以及300余件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为主,较全面、客观地体现了潍坊风筝所独有的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画精细、色彩艳丽的风格;介绍了构思大方、造型夸张、色彩对比鲜明、注重飞翔性能、研究价值较高的外国风筝;重现了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展示了在潍坊市委、市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决策指导下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1988年各国风筝组织推举潍坊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成立。风筝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3万余人次,已成为潍坊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5 浮烟山旅游度假区

浮烟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潍坊市区西南12公里处,总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为23.5平方公里,距潍坊机场1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12公里,距潍坊火车站13公里。浮烟山开发区于91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开发区。浮烟山开发区经过七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先后顺利举办了第九届至十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放飞比赛。浮烟山为泰沂山脉尾闾,南有明宫山,北有符山,海拔161.5米。浮烟山处于望留镇、符山镇南半部之间。浮烟山山名源于唐代,山上原有浮烟阁、溪涧草堂、咏翠亭、卧云台、朝阳观、公孙弘墓、麓台书院等古迹,现已大部分整修。浮烟山整个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平缓,西坡陡峭,山区地貌多变,沟谷密布,顶部较为平坦宽敞,山上林木葱郁,四季风景各具特色。山西依符山水库,山水相映,更为浮烟山增添了几分秀丽。

浮烟山是潍坊市区唯一的一大自然风景区,是市区的旅游胜地。潍城区政府非常重视浮烟山旅游开发区的投资建设,现已投资3800万元,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景点建设,已建成朝阳观和进山大型牌坊一座,大型风筝放飞场及观礼台一处,浮鸢大酒店现已完成主体部分,度假别墅区已基本建成。浮烟山现规划为六大部分:1、世界民俗风情园;2、自然风光区;3、娱乐活动区;4、度假别墅区;5、水上活动区;6、后勤服务区。规划完成可使开发区成为融娱乐、游览、商业、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游乐场所。

6 潍坊金宝乐园

潍坊金宝乐园是一个以旅游观光的大型综合性游乐园。位于山东金宝商业贸易区对面,西邻潍坊民航机场,东靠潍州路206国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山东金宝集团自1996年8月10日开办金宝乐园以来,同时建成了金宝宾馆、金宝汽车站和金宝旅行社,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万多人次。

金宝乐园总面积40万平方米,融娱乐性、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为一体。民俗风情浓郁,田园风格独有。娱乐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城郊农业观光区、休闲区4大部分是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园内有孔明称、荡山涧、空中缆车、世纪钟和环园电车等120余个娱乐景点项目,有金泉寺、金秀湖垂留钓中心等观赏休闲的配套服务设施,金宝宾馆、金宝旅行社、金宝汽车站,可为您提供前来旅游观光考察的最佳服务。

7 万印楼

万印楼位于潍坊市中心1公里处,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距潍坊飞机场7公里,距潍坊火车站1.5公里,万印楼是陈介祺于清光三十年创立的,因为它珍藏过万余件文物珍品,故称万印楼。一九九三年对外开放以来,其接待8千多人,其中海外游客2千多人。陈介祺(1813-1884)潍坊市潍城区人,字寿卿,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道光廿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于咸丰四年辞官归里。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专心致于金石学收藏和研究,成为一代金石大师。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进行金石考释和研究,写下了五十多种著作,文物界权威称:他的论调与批评,不但高出当时同辈一等,简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金石书林”别具一格,质朴凝重,丰富了我国的书法艺术。他以毕生的努力,为我国的金石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敬仰。万印楼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潍坊建筑特点,并有清代宫廷建筑风格。这里的东楼,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东楼二层十间,陈列介绍收藏情况,学术成果,西间大厅各三间,大厅陈列仿古品,收藏编钟11件,取整数名斋号“十钟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8 十 笏 园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主要有如下景点:

十笏草堂 进大门东行为前院,正厅即十笏草堂。结构为三开间七檩,无廊硬山顶,明间雕花门,上悬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前山石花木散点,池中荷香四溢,碧波涟漪。

四照亭 取其四面阳光普照之义,故名。亭较大,方形,为六檩卷棚式歇山顶,四周有坐凳栏杆。该亭水环四面,荷风水月,颇饶诗意,西有曲桥同回廊相连。亭中有清代状元曹鸿勋所题“四照亭”横匾,亭外悬有“涛音”,是清代书法家桂馥手迹。亭柱上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前悬对联“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顺回廊曲桥步入池心,四面环视,荷花满池,景色宜人。亭内石桌凳,是当年园主举觞流连,咏诗之处,四面桥栏可坐,可观赏池水荷花和假山全景。曲桥与回廊相接的地方,还有一副对联为“于心有不厌,即事多所欣”。

鸢飞鱼跃 亭北面六角门上有“鸢飞鱼跃”四字石刻,原为唐代韩愈于贞观二十年,贬为阳山令所书的自勉之作。字体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有草篆隶笔意,安排得有正有欹,冶草篆隶于一炉,寓情于书,表现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凌云壮志,有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之妙。此四字拓片曾发表在《书法》杂志1980年第6期上,为稀世珍品。园内此石刻,为清中期书画家翟云升临摹,维妙维肖。

稳如舟亭 亭东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曰稳如舟,亭临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系六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引人遐思。稳如舟小亭的北门,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

假山 水池东临半壁假山,山高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是依东轴线上院落的房屋山墙以太湖石而建。拾级登山,山径崎岖,怪石嶙峋,路随峰转,其势巍峨。间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门之设,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常青,经冬不凋。

蔚秀亭 建于假山之巅,取自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蔚”、“秀”二字而名。亭内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石刻一块,姿态妩媚,造意新奇。旁有孤松一株,直插霄汉,有对联为: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

落霞亭 山南端建有落霞亭,为四檩卷棚式结构。亭内装嵌有郑板桥手迹刻石“笔墨三则”、“田游岩”和“题画竹”各一,所悬“聊避风雨”为郑板桥手笔。落霞亭对联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漪岚亭 顺山径而下,卵石铺路,位于荷池东南假山角下,有一六角攒尖顶小亭建筑,名曰“漪岚亭”。此亭小巧别致,坐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池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即“岚”,故名。宋代名臣富弼的园亭就曾用此名。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

小沧浪亭 与漪岚亭相对,是一座四角攒尖顶、覆以茅草之亭,其四柱为原始松木建筑,愈见其淡雅古朴,富有野趣。沧浪,取意于《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亭下池边有大石一块,正可濯缨濯足。宋代诗人苏舜钦曾筑沧浪亭于苏州,为著名园林。小沧浪正是园主借苏州拙政园沧浪亭而命名。又因此亭较小,故名小沧浪。亭内有石桌、石凳,可在此饮茶、乘凉,又可以濯洗。

回廊石刻 在水池西有回廊,它把西轴线与中轴线景观巧妙而有机地的隔开,起到了既合理分布景观,又增加观赏性建筑的作用。廊上雕花牙,柱间设栏杆。在长廊的墙上嵌郑板桥竹兰图石刻5方。最南端为丁善宝撰、翰林丁良干书写的《十笏园》,记述了建园情况及其意图。这是十笏园最好的史料。最北端有张昭潜撰、曹鸿勋书写的《十笏园记》。

春雨楼 出回廊而北,院西二层小楼即春雨楼。此楼为三开间七檩庑殿式建筑,楼门抱厦出廊,辅以坐凳栏杆。取名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为。它虽建于清代,但又取宋代建筑特点,雨天登楼,窗外一望别有雅趣。“春雨楼”三字由曹鸿勋手书。

砚香楼 院中北楼为十笏园主体建筑,系明代所建,名砚香楼。其结构为二层,两开间五檩,硬山顶;楼前有月台,圆窗方台,古色古香;楼上门窗外有前廊,设栏杆护之。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其名借唐诗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重”之句,就是说,白昼书房温暖如春,研墨起花纹,墨汁发出阵阵松麝香味,故取此意而名。站在楼上向前望去,“崖壁假山,飞瀑流泉,藕塘蓬蒲,莲叶田田”,十笏园全貌尽收眼底。中外书画家经常聚会于此进行交流。正如诗云:欲醉春雨楼,砚香十笏堂;桥通四照亭,漪岚小沧浪。

十 笏 园 (续)

静如山房 西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八开间,其院称作园中园。自南至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客房。

秋声馆 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客人下榻之处,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

深柳读书堂 在园之西院的北过厅名叫深柳读书堂。唐诗人刘慎虚诗的《阙题》中有:“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因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自己志趣在于读书,不好交往,深深柳荫中的堂屋里正好读书。清代贺国嶙、何日浩、钱向杲等,都曾用此作书斋名称。

颂芬书屋 过深柳读书堂,入小院,北厅即颂芬书屋,为园主之书房。厅内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此厅后院,西为厢房,北厅名雪庵,康有为游十笏园后改题为“小书巢”。

碧云斋 位于东轴线上,有碧云斋等4院。碧云斋为园主人之家居,取碧色天空, 晴穹万里之意。东西有小廊,东廊内装有冯起震画竹刻石10块,分别由董其昌、邢侗、李晔题跋;西廊内嵌有招子庸画竹刻石。画上招子庸自题诗曰:“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园中其它石迹尚多。

城隍庙碑 碑高1.90米,宽0.80米,厚0.20米。碑文20行,每行47字,为郑板桥所撰并书,通篇楷书,在郑氏书作中极为少见,称为“三绝碑”。郑板桥不信鬼神,在碑文中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称一绝。书法为郑板桥楷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刻,不失笔意,与真笔不差毫厘,又一绝。

唐代铁佛造像 1962年在潍城区石佛寺出土,现存十笏园。据《潍县志稿》及碑刻记载,石佛寺在宋代以前名铁佛寺,铁佛寺毁,改建为石佛寺,铁佛遂埋于地下。铁佛像高3米,宽2米,约重5吨。下部及手部残毁,系分段排模铸造,体现了古代铸造艺人高超的铸造工艺。铁佛造像盘腿趺坐,左手端胸前,右手前伸,面部丰腴端庄,鼻端隆起,宽额丰腮,双目微合,面呈慈祥微笑状,美发高髻,穿博带式大衣,附璎珞,造型优美,体现出唐代典型艺术风格,是我国罕见的巨型铁佛造像。

?龟蛇碑 原在潍城区玉清宫内,上书“龟蛇”二字,故名。碑名为金代道士谭处端所书。“龟蛇”二字为象形体草书。字体飞动劲拔,气势雄伟,一笔挥就。玉清宫为一道观,道教认为,北方之神为玄武,它的形象是龟蛇合体。道士谭处端书此二字意为敬玄武。道教祀玄武时以龟蛇二物之像置于其旁。

?文征明石刻 文征明,明书画家,江苏苏州人,正德末,以诸生岁贡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嘉靖初年预修《武宗实录》。不附和张璁、杨一清,辞官归乡,行草书有智永遗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擅画山水,师法宋元,笔墨苍润秀雅,人称“吴门派”。与沈周(或祝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切磋诗文,人称“吴中四才子”。有《甫田集》传世。园中石刻内容为:万事年来尽扫除,无端翰墨尚留余。欲缘鸥鸟投丹粉,还为鹅群写道书。

?董其昌书法石刻 董其昌,明书画家,字元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已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詹事府詹事。以书画名重海内外。画山水,宗北,其作品秀润苍郁,超然出尘,书法师宗颜、虞,又学钟、王,疏宕秀朗,颇有特色。此石刻为董氏行书一幅:萦渟淡不流,金碧如何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下有于祉(澹园)跋:“杨君润轩,既刻衡山书,并此卷上石,此亦吾家故物也。笔力大似李北海。乙卯秋识。”

?张瑞图石刻 张瑞图(公元1576-1641年),明末福建晋江人,天启六年(1626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魏忠贤用事,忠贤生祠碑文,多出其手书。崇祯初罢去。定逆案,赎徙为民。善画山水,工书法,与米万钟、董其昌等齐名。有《白毫庵集》。园中石刻内容为: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不晓意所欣,道是斋厨足。

?郑板桥专题陈列室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年(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还修筑城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 郑板桥专题陈列室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部分,除文字、实物外,还有郑板桥画像及塑像;第二部分重点陈列郑板桥在潍县遗留的碑刻,其中有郑氏撰文并书写的“城隍庙碑”原碑,院中还有一方石刻,是郑板桥所书“润格”,真隶相参,杂以行草,是其书法代表作之一;第三部分陈列有郑板桥手迹以及文字图表等,介绍郑氏生平及艺术造诣;第四部分展出当代纪念和研究郑板桥的论文专著等。

10 云门山

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拨421米。平原拨笏,松荫盖足,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云门山松柏如海,郁郁葱葱,危崖峭立,景色迷人,位居青州府城南,好似一幅天然屏障。云门仙镜,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在云门山阴,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云门献寿”。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云门山后东侧,还有冀阳周全开造的“万春洞”。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登上云门山巅,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十分壮观。建云门山“天仙玉女祠”、“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

11 偶园

偶园,在青州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系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便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

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军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同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帝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当时,凡是御花园内有的设施,这里也有,只是规模略小而已。大约过了180多年,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在告老还乡之前,将他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又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园”。这种说法在青州城乡颇为流行,却没有文字依据。现在有据可查的是:冯溥(公元1609-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斋,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华殿学士。次年,他上书乞休,康熙帝舍不得,便批示说:“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冯溥74岁以年老请休获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岁。他平生爱才若渴,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传世。清咸丰《青州府志》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偶园记略》介绍,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门(偶园门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问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至清末,“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仅存为一山一堂一阁。?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偶园收归国有,并加以修葺、扩建,1980年后又辟建花卉园与石景园,设置动物园与儿童游艺场等,使旧偶园焕然一新。偶园的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小桥回廊曲径通幽,洋溢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点、最富吸引力的还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为主体的那一组了。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山上松竹隐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阁、洞、桥、溪、瀑等步移景异,变化多端。佳山堂正对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后是个不大的空场,场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艳。堂西南是饰以紫石的近樵亭,下临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后循山根向东流去。水上叠石为桥,过石桥可钻入一个石洞,沿洞穴先往东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觉得脚下越来越高。顺势渐进,不知不觉地登上山腰,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东攀上主峰之巅,远山近树一览在目,真有心旷神怡之感。峰东北临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开始光线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蜿转西行,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已经进入一座方丈“石屋”!“屋”顶有一道裂缝,阳光自缝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向南转,洞顶有一个圆孔,孔中窥天,恰似悬在头顶上的一块玉璧。继续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到达假山中峰的东麓。峰巅以东横一座石桥,下临绝涧,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汇入西来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涧北山坳间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云亭。亭后石径崎岖,盘桓而上,可以到达假山之东峰。沿石径北去,可登松风阁,举目四望,四园景色尽收眼底。阁底下为一暖室,冬季游山时在室内稍事休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青州偶园的由来

1. 写重庆黔江峡谷公园的一篇作文

首先播放的乐曲我叫不出名,只感觉像将要走上战场的士兵出征前的前凑,铿锵有力,气势磅礴。

喷泉也随着旋律像千万条发怒的银龙向前冲去,然后又似壮观的瀑布从空中飞泻下来。真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还不算什么,一波刚平,另一波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彩虹悬挂在夜空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不计其数的颜色连接着,交错着,变换着----那千变万化的色彩已博得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当我还沉浸在光彩夺目的色彩变幻中时,熟悉的歌曲又萦绕在耳边《江津是个好地方》。

魔幻般的 色彩已经化作许多股火焰喷薄而出,顷刻间在空中炸开,然后拖着细长的尾巴奔逃,又飘飘然滑落到地面。瞧,那些细长的尾巴们不知何时成了嫩黄的柳枝,正在缕缕缭绕的白烟中中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呢。

伴随着喷泉,激光投射中的喷泉电影上演了。首先,长河中飞出个超人,他打了个响指,脚下就燃起熊熊的烈火,而他自己笑了笑已不知闪躲到哪了。

却留给我们观众心中一团热情的关于火焰的遐想。紧接着一只憨厚的乌龟慢吞吞地从龟壳中钻出来,开始自己漫长的世界环球遨游之旅。

不得不让我们小孩子捏把汗:乌龟的梦想能实现吗?接着我们还欣赏到了绚丽多姿的各种花卉,目睹了青年们欢快的伦巴------总之,我们被神奇的水魔电影陶醉了。

2. 游峡谷公园作文

游峡谷公园

五一放了3天假,放假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哥哥还有我一起去山东大峡谷玩。妈妈把我从梦中喊醒,说快点!否则不带我去,我听了飞快地爬了起来。爸爸开车,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快到了沂水大峡谷。爸爸去排队买票,妈妈带着我和哥哥等,来玩的人很多,所以爸爸排了有两个小时的队才买到票,我们兴奋的坐着专用的小火车来到山洞前,哇!前面一条长龙,玩的人真多啊!

爸爸去排队,我们就找了阴凉地等,眼看着就临到我们进洞了,可是意外发生了,只见爸爸来到我们面前,对妈妈说有人出事了,细问原来洞里人太多,氧气不够,有人晕了,山洞暂时关闭,唉!真遗憾。我和哥哥很失望,售票处通知我们可以退票,看来山洞飘流是没了。爸爸看见我们很失望,就说:别失望,再带你们去荧光湖,我们到了那,顺利的进了洞,啊!真漂亮,荧光虫一闪一闪的,就像进入动画片里一样,太美妙了!我们在里面都不想出来了,最后爸爸说,再不回去就天黑了,我们只好出来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对爸爸说等放假我还想来,因为漂流洞还没进,爸爸说好的,我好高兴,爸爸真好!这个五一假真好玩 !

3. 黔江仰头山作文

重庆主要景点 :

渝中区:鹅岭公园、文化宫、少年宫、浮图关公园、大礼堂、朝天门广场、罗汉寺、枇杷山公园、红岩革命纪念馆、宋庆龄陈列馆(两路口)。

江北区:怡丰海洋公园(游泳)、石门公园、嘉陵公园(现为嘉陵广场)、佰富江景高尔夫俱乐部、三洞桥观音寺、望江温泉、铁山坪森林公园、鸿恩寺公园。

南岸区:慈母山温泉渡假村、慈云寺、南山(白兰园、梅桂园、蔷薇园)、游乐园(原科普中心)、兴澳海底世界(看海洋动物)、老龙洞、大金鹰(金鹰山庄)。

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世界风光公园)、平顶山公园、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纪念陈列馆)、歌乐山森林公园、巴人湖渡假村、步云山庄、都市农家乐。

九龙坡区:重庆动物园、白鹭大庄园、华岩寺、天赐温泉、海兰云天会议中心。

渝北区:统景温泉、碧津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张关水溶洞、重庆绿色生态公园、花卉园 。

巴南区:圣灯山、南泉、云篆山、东泉、南湖、姜家雾露洞、桥口坝温泉、阳光温泉渡假村。

北碚区:北碚公园、龙凤溪公园、缙云山公园、金刀峡、水波洞、康乐渡假村、观音峡森林公园、北泉。

长寿区:长寿公园、楠木院森林公园、快乐岛渡假村、凯源湖渡假村、长寿湖浴宾岛渡假村。

璧山县:大沟玉龙山庄、青龙湖渡假村、白云湖渡假村。

合川区:合川市滨江公园、蟠龙湖公园、花果山公园、人民公园、清风寨渡假村、森之春休闲渡假村、钓鱼城。

大足县:大足滨河公园、北山公园(以笛女石刻而闻名)、森林公园、龙水湖渡假村、枇杷山庄、宝顶石刻(大足石刻)。

双桥区:双湖渡假村。

潼南县:杨尚昆陵园、大佛寺、双江清代旧居、杨尚昆旧居、杨黯公陵园、人工运河、崇龛万亩油菜花。

铜梁县:金龙湾温泉、祥龙温泉渡假村、巴川镇温泉、巴岳山温泉、中华龙温泉、西泉、龙凤公园、巴岳山玄天湖温泉风景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荣昌县:峰高东胡生态园、金山寺、西部陶都博艺馆、螺罐山云峰寺。

江津区:四面山、大园洞森林公园、临峰森林公园。

綦江县:南州公园、古剑山森林公园、丁山湖生态园。

万盛区:万盛石林、樱花温泉、二郎山庄、毛里湖旅游区、关坝镇漂流、黑山谷。

永川区:桂山公园、重庆野生动物园、茶山竹海、金盆湖渡假村、卫星湖、来龙湖渡假村、桃花山庄、国际茶文化旅游区、黄瓜山农业生态区。

巫溪县:白果林场森林公园。

开县:万寿泉、温泉仙女洞、刘伯承纪念馆、刘伯承故居。

梁平县:石马山公园、双桂堂旅游接待中心(又名双桂堂)、双桂湖、蟠龙洞、东山林场、老龙洞、猫儿寨、七星湖、飞机坝。

忠县:天池林场。

云阳县:张飞庙、观音岩旅游景点。

奉节县:天坑景点、白帝城 。

巫山县:平河渡假村、神女庙、小三峡风景。

万州区:光华渡假村、龙冠自然风景区、青龙瀑布、太白公园、乌龙池公园、歇凤山公园、金龙公园、沙龙公园、万县市博物馆、王耳包生态植物园 、万洲龙泉风景名胜区、盐井龙洞风景管理处。

丰都县:双桂山鹿鸣村大观园、丰都名山景点、娘娘湖风景区、雪玉洞、仙寨生态园。

南川区:河滨公园、三泉温泉渡假村、金佛山风景区、凤凰寺、古佛洞、三泉卧龙潭山庄。

涪陵区:金山峡宏声渡假村、湖光色渡假村、雨台山渡假村、望州公园、天山峡谷风景区、大木林场武林山森林公园、御泉河。

石柱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垫江县:凤山公园、迎风湖渡假村。

酉阳县:森林公园。

秀山县:花灯寨。

武隆县:芙蓉洞、仙女山森林公园、芙蓉江、天坑地缝、天生桥(天生三桥)、黄柏渡漂流

彭水县:茂云山森林公园。

黔江区:仰头山森林公园、小南海

4. 黔江区的风景名胜

灰千梁子

灰千梁子地处武陵山脉西翼,在重庆黔江区东部边缘,属喀斯特地貌。有乔木上10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名贵树种达20多种 。灰千梁子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其北端直距黔江城16公里,咸丰县城33公里,南端直距酉阳县城36公里,面积之广为黔江一绝。

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区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主要居民为土家族和苗族。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在2014年12月的景区评级中,成为黔江区的第二个AAAA级景区。

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穿境而过,距舟白机场26公里,交通便利。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

小南海

小南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平湖之中有岛突兀而立,便是朝阳寺岛,岛上朝阳寺以供奉南海观音而得名。

小南海距离城区32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黔江地震)。

公元1856年6月10日当地发生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官渡峡

官渡峡位于黔江区冯家镇,距黔江城区18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5公里。主要景点有“一线天”、“苗家水寨”遗址、“崖墓葬”、白水泉、神女蜂等景点,使官渡峡被誉为“小盆景”。

神龟峡

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的组成部分,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神龟峡因峡口两山酷似雌雄双龟对卧而得名。

五里峡 五里峡位于黔江区于与利川市交界处大峡谷,绵延五公里,悬崖绝壁,美不胜收。

五里峡是位于重庆市黔江区黎水镇与湖北省利川县文斗乡的一个交界处,这个地方又有一个叫法说是一脚踏三县,及黔江、利川、咸丰三县,五里峡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流经一个峡谷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修到了那里,累了坐下来歇气,把他治水用的锄头顺手插入山边,等他休息好了以后来取锄头,只见锄头已没入了山体之中,他也就放弃了上山取锄头。从此以后这条河在五里峡这个位置,向上水流很急,向下水流就缓下来了。现今还可以看见那个石头锄头。

5. 黔江旅游攻略

黔江吃:

来品尝自然生态食品(敦康腊肉、武陵山珍、鸡杂、绿豆粉、合渣饭、米豆腐、酸酢肉等)及香甜的咂酒……

推介线路:

黔江1日游:大众广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峡谷公园——珍珠兰茶叶购物中心。

1日游:阿蓬江大峡谷—濯水古镇—蒲花暗河。

2日游:D1游阿蓬江景区、濯水古镇、蒲花暗河;D2小南海景区—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3日游:D1峡谷公园、重庆市民族博物馆; D2游小南海—土家民俗生态博物馆—珍珠兰茶叶购物中心;D3 游览阿蓬江神龟峡—濯水古镇——蒲花暗河。

跨区域旅游线路:

黔江咸丰周末游:重庆—

6. 黔江蒲花暗河导游词

重庆蒲花暗河景区位于黔江区蒲花河濯水段,系阿蓬江的一条支流,暗河部分长约2公里,河水最深处达20余米,主要由暗河、溶洞、峡谷组成,景点有天生三桥、黑龙潭、赤穴、大峡谷等。

景区毗邻濯水古镇、亚洲第一风雨廊桥,是古代陆地出川的必经之路。景区全年平均气温15℃,夏天最高气温为31℃,其中溶洞内气温全年保持恒温22℃,素有“中央空调”的美称。春天碧桑绿叶、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夏季柳暗花明、万燕归巢,一片莺歌燕舞;秋天小桥流水、稻黄果红,尽显田园风光;冬季獐肥雉嫩,鱼虾满仓,笑迎八方来客。

7. 黔江周边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黔江周边有好几个景点 1、黔江爱莉丝庄园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风光秀美的阿蓬江畔,地处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芭拉胡景区、濯水景区“三点一线”旅游环线内,冯家街道办事处中坝居委。

环境山青水秀,风景迷人 2、神龟峡 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为优越的河段,从黔江两河镇至酉阳大河口,全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

沿途悬崖峭壁,突兀奇峰,两岸风光原始古朴,美不胜收,优于大宁河,胜于小三峡,是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位于 国道319线旁,在酉阳、黔江两县交界地的两河镇 *** 所在地、阿蓬江与细沙河的交汇处。

因阿蓬江一侧绝壁上有一造型酷似昂首凝视的乌龟,所以由此去大河口长达38.9公里的峡谷便称神龟峡。 3、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

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 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境内,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穿境而过,距舟白机场26公里,交通便利。

8. 黔江有什么景点好玩

旅游景点:1.神龟峡: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中最为优越的河段,从黔e68a84e79fa5e9819331333363366131江两河镇至酉阳大河口,全长38.9公里。

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2. 小南海:“中国唯一、世界罕见。”

一群的中外地震专家站在小南海地震遗址区,面对眼前保存如此完整、规模如此宏大的地震遗址,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小南海风景区地处渝鄂交界地,距黔江城28公里。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

3.冯家: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万涛同志故居,位于距县城南十多公里处的冯家镇,在国道319线公路西侧,是一座完整的坐北朝南的四合大院。大院四周,围有砖土结构的高墙。

院内分为正房、转角、厢房和前厅,中有天井小坝,总建筑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23间。其中,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同志诞生地,西侧正房的一半及西厢房为其堂叔伯住宅。

万涛曾在这里生活过十几个春秋,后外出求学,并投身于革命。故居的后院是一片竹林和果园 ,四季长绿。

故居门前,地势平坦,田连阡陌。门口及院内,原各有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桂花树,每至仲秋,花开满树,浓香袭人,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桂花树。

4. 武陵山:欲了解武陵仙山必先了解苍茫的武陵山。 5.官渡峡:官渡峡位于黔江区冯家镇,距黔江城区18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5公里。

偶园,在青州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系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所以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这座花园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园林建筑,所以便有着很高的建筑文化价值。 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军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同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帝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当时,凡是御花园内有的设施,这里也有,只是规模略小而已。大约过了180多年,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在告老还乡之前,将他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又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园”。这种说法在青州城乡颇为流行,却没有文字依据。现在有据可查的是:冯溥(公元1609-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斋,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华殿学士。次年,他上书乞休,康熙帝舍不得,便批示说:“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冯溥74岁以年老请休获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岁。他平生爱才若渴,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传世。清咸丰《青州府志》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偶园记略》介绍,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门(偶园门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问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至清末,“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仅存为一山一堂一阁。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偶园收归国有,并加以修葺、扩建,1980年后又辟建花卉园与石景园,设置动物园与儿童游艺场等,使旧偶园焕然一新。偶园的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小桥回廊曲径通幽,洋溢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点、最富吸引力的还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为主体的那一组了。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山上松竹隐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阁、洞、桥、溪、瀑等步移景异,变化多端。佳山堂正对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后是个不大的空场,场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艳。堂西南是饰以紫石的近樵亭,下临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后循山根向东流去。水上叠石为桥,过石桥可钻入一个石洞,沿洞穴先往东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觉得脚下越来越高。顺势渐进,不知不觉地登上山腰,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东攀上主峰之巅,远山近树一览在目,真有心旷神怡之感。峰东北临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开始光线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蜿转西行,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已经进入一座方丈“石屋”!“屋”顶有一道裂缝,阳光自缝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向南转,洞顶有一个圆孔,孔中窥天,恰似悬在头顶上的一块玉璧。继续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可到达假山中峰的东麓。峰巅以东横一座石桥,下临绝涧,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汇入西来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涧北山坳间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云亭。亭后石径崎岖,盘桓而上,可以到达假山之东峰。沿石径北去,可登松风阁,举目四望,四园景色尽收眼底。阁底下为一暖室,冬季游山时在室内稍事休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园中的13块“太湖石”,玲珑剔透,造型别致。尤其是其中的4块,造型酷似“福”、“寿”、“康”、“宁”4字,令人玩味无穷。80年代中期,古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讲,康熙年间,我国的园林假山建筑本来不少,但是后来几经翻修,大多失其原貌,偶园中之假山恐怕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按陈教授的理论,“山有脉,水有源,水随山转”的学说,在清理山根时,果然清理出了一条随山弯曲的桥溪来。 现在的偶园,还新添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用“青州怪石”为主要原料而制作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园锦上添花,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这里还有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经活了400多岁;另外还有三株迎春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虽然已经“老态龙钟”,每年隆冬却照例是满枝黄花,热情奔放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水石盆景则是偶园工作人员新作,集万里河山于大不盈尺的盆盎之中,堪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麻烦采纳,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青州的“偶园”是怎样命名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