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退款情况是真的。
千错万错,都是他们负责人的错,他们愿意接受投资人的批评,并知错能改,坚决给投资人负责到底,争取尽快筹集够资金,给所有投资人兑付,而最近,他们通过聘请专业的催收团队,加大了对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催收力度,很多借款人迫于强大的催收压力,纷纷主动还款,如今平台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
P2P金砖平台诈骗平台现在怎么样了?
金融行业竞争大,被不同的竞争对手黑很正常,做理财投资要有自己的主见,从多融财富的交易数据来看,这个平台还是很受欢迎的。
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包含以下涵义:
①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仅仅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
② 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钱,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③ 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多融理财追回多少资金
P2P金砖平台诈骗
爆料称金砖控股集团涉嫌非法集资 实际控制人或身陷多起借贷纠纷
《爆料称金砖控股集团涉嫌非法集资 实际控制人或身陷多起借贷纠纷》 精选一
核心提示
5家注册在不同地域的企业,却长期在同一网贷平台金盈所上高频率借款。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经过多方调查发现这5家借款企业都与借款平台母公司存在疑似关联关系。
日前,一篇标题为“小心跑路!金砖控股集团又一庞氏骗局 投资人资金安全毫无保障”的帖子引起《投资有道》杂志记者的注意。
爆料者称:
金砖控股集团旗下的三个品牌,包括金砖财行、金盈所(北京金砖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砖控股。三个品牌为金砖财行做线下客户P2P理财,金盈所做线上P2P,两家就是线上及线下的关系,每个月的盈利大致在2.1亿左右。而借款企业多为他们自己的公司(自融),其中包括广州仲林贸易,宁波科泉物资,青舟实业,上诉企业多债务缠身,并涉及多宗的银行诉讼,且有失信记录。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郑永华,执行董事长林长茂,而这两位,在福建、上海,及其他各地,均有多宗银行借贷诉讼,融来的资金通过自融的公司进入实际控制人的私人账户。
这是蓄意抹黑,还是良心预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金砖控股集团旗下品牌金砖财行是某知名财经栏目的独家冠名企业。
带着怀疑的态度,《投资有道》杂志记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根据上述爆料信息,记者很快找到了金砖控股集团(全称为北京金砖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金砖控股集团的官方网站显示,该集团是一家聚合全产业链的综合产业集团,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旗下共有金砖财行、金盈所和鼎融控股三个品牌,去年9月份,金砖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为适应行业发展,集团决定调整经营战略,将鼎融控股并入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品牌金砖财行。
在一系列的调查后,记者发现疑似金砖控股集团自融通道金砖控股集团旗下P2P平台金盈所。
同一企业长期在金盈所高频率借款
根据金盈所官方网站显示,目前该平台主要有金宝利、金票据、金利盈三大系列标的产品。截止目前,金盈所累计成交额已超过12亿,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规模在行业内并不算高。
然而,《投资有道》杂志记者却在这家小平台上发现了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在金盈所已发布几千个标的中,涉及到的借款企业却少的可怜。而借款频率最高的企业分别是苏州涵川物资有限公司、武汉乾宏盛电力物资有限公司、杭州妙菡贸易有限公司、广州仲林贸易有限公司。事实上,自2016年9月至今,这5家企业在金盈所平台上反复借款均多达上百次。
据《投资有道》杂志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2月23日至3月16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苏州涵川在金盈所上至少有58次借款记录,借款金额也超过1100万。自3月7日至3月16日,仅仅10天的时间,杭州妙菡也分32次从金盈所借入640万。
其余3家借款企业的情况也和上述情况类似。
去年8月公布实施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就规定,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显然,上述两家价款金额已经明显超出了最高100万元的规定。
那么,这5家企业为何能够长期在金盈所平台上借款呢?此外,这5家借款企业与金盈所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借款企业间关系“紧密” 与金砖控股集团也“十分亲密”
记者查询工商注册信息得知,杭州妙菡注册时间为2009年6月3日,股东为吴绍荣和魏海峰。而魏海峰同时也是上海一景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和股东。巧合的是,金砖控股集团股东吴衍新也同时担任上海一景实业有限公司的监事。
苏州涵川的法人及控股股东为雷林金。巧合的是,福建省缔鑫邦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的股东也叫雷林金和魏海峰。
分别注册在苏州和杭州的两家公司的股东,同时出现在同一家企业股东名单中,且这两家企业还在同一网贷平台上借款,这未免太巧合了吧?难道这不应该引起广大投资人的警惕。
很多人或许会质疑,中国人口这么多,同名同姓也很正常。那么下面的巧合将会再一次发生。
还是根据工商注册信息得知,广州仲林的法人股东为李兵文。巧合的是,国梁实业(现名为国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也叫李兵文。
更巧合的是,上海力晔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也叫林兵文,而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徐文彪,监事为黄光华。最神奇的是金砖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金砖(北京)国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也叫徐文彪,监事也叫黄光华。
再来说说另一借款企业武汉乾宏盛,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该公司法人及股东为郑福伟,监事为林强。更加巧合的是,上海力晔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备案名单中也有一个叫林强的。
5家注册于不同地域的企业,却长期在金砖控股集团旗下网贷平台金盈所上高频率借款本已不寻常。5家借款企业的法人代表、股东或者监事却常常同名,此外,这5家借款企业与借款平台母公司金砖控股集团也存在疑似关联关系。
这些还不能够引起广大投资人的警惕吗?
金砖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郑永华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金砖控股集团成立于2015年4月16日,注册资本金为1亿,股东为郭政峰,吴衍新。在股权结构中并未发现郑永华的身影。与此同时,在金砖控股集团官方网站上,也并未发现郑永华的身影。
那么,爆料人为何要声称郑永华就是金砖控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呢?
就在这时一篇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的标题《金砖控股集团受邀参加2016陆家嘴论坛》消息引起记者的注意。
根据文章内容显示:
2016年6月12日,金砖控股集团董事长郑永华有幸受邀参加了当晚的专场论坛浦江夜话3,并发表主题为“绿色发展和普惠金融的中国战略:路径与政策”演讲。
此外,根据金盈所官方网站2016年10月10日发布的新闻动态显示:
2016年10月8日,在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金砖财行举行了热闹、盛大、隆重的乔迁庆典。金砖控股集团副总裁、金砖财行CEO徐峰及金砖控股集团董事长郑永华等高层领导共同为乔迁庆典剪彩。
一位金砖控股集团的市场人士也曾向记者证实郑永华就是他们的老板,实际控制人。
郑永华身陷多起借款纠纷诉讼
在中文裁判网上,《投资有道》杂志发现了一份诉讼判决书“(2015)沪一中民六(商)初字第137号”《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金山支行诉上海宏迈贸易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根据判决书显示:
2015年6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原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金山支行诉被告上海宏迈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迈公司)、被告郑永华、被告郑永杰、被告陈瑛及被告上海中强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强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于2015年10月2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另据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浙02民初527号显示:
2016年4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仑分行(以下简称中行北仑分行)为与被告宁波科泉物资供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泉公司)、启东海天蜃景滨海生态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公司)、上海中强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强公司)、南通塘芦港滨海生态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塘芦港公司)、郑永华、黄春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上述两份诉讼案件中的郑永华就是金砖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吗?会不会又是一次巧合罢了。
然而,《投资有道》杂志记者在金盈所官方网站上注意到3月15日金盈曾发布一款编号为“金商票2017S0296”理财产品,根据项目信息显示杭州科泉物资有限公司是本次借款的承兑企业。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杭州科泉物资有限公司是上海科泉物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上海科泉物资有限公司股东就有上海中强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综合来看,上述两起借贷纠纷案件中涉及到的郑永华很有可能与金砖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郑永华是同一人。
《爆料称金砖控股集团涉嫌非法集资 实际控制人或身陷多起借贷纠纷》 精选二
国资在P2P领域是一个绝对敏感的话题,和平系、光大系问题不断,华宇系也公开自我打脸,此前我们还曾深扒过负面不断的中房系。而今天我们要说就是2016年以来颇为活跃的中商系。此前,据媒体统计,截止2016年年底,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商中心)已经在P2P行业拥有了近10家子孙平台,势力不小。
这种金融理财公司,要追回赃款的,具体资金不明,并未对外公布。
为什么这种公司能骗那么多的钱?
1、触犯刑法。除退回集资款,上交非法所得,还要接受罚款和刑事处罚。为什么这非法理财,立了案更难得到资金还是多年要不回来钱?很简单,这案子如果不是无法兑付到期本息,参与人自认占了便宜,会去报案吗?既然是无法兑付,这钱肯定是损失了,怎么拿得回来本金?公安已立案我理财的钱能要回吗?百分之百要不回来我投资理财投了35万然后公司倒闭了我怎么办?钱还能要回来么?应该马上报警立案。如果涉及,通过报警处理,警察立案后追查回来后,减少损失,如果是正规理财,且理财合同并不违法,储户的钱款属于合法范围无法追回。如果是购买的理财产品,协商不成,可诉讼解决。综上所述,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如果储户所选择的理财公司都倒闭了,那储户的钱也很难再拿回来了。所以如果您选择要理财可以去正规的大型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去进行办理。
2、具体手段:波及的领域日渐广泛,商品营销、资源开发、种植养殖、投资担保等传统领域案件时有发生,借贷理财、私募股权、、消费返利等新兴领域已逐步成为犯罪的重灾区。特别是互联网上犯罪成为普遍模式,跨界特征更加突出,传染积聚速度更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低收入人群、农民群众、退休人员参与其中,有的案件中超过半数参与者为老年人,不少群众把“养老钱”、“救命钱”投入集资,几乎血本无归。
3、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以上就是关于网上多融理财退款是真的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