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E5、荣威Ei6领衔,5月紧凑型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2023-05-08 23:56:05 网络890
核心提示:车市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在刚结束的3月里,比亚迪e5新能源成为自主紧凑型轿车销量榜的最大赢家,共售出13874辆,北汽新能源EU系列以9438辆暂居第二;第三名荣威i5售出9012辆。销售量反映了一款车的硬实力,怎么让产品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同级

比亚迪E5、荣威Ei6领衔,5月紧凑型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车市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在刚结束的3月里,比亚迪e5新能源成为自主紧凑型轿车销量榜的最大赢家,共售出13874辆,北汽新能源EU系列以9438辆暂居第二;第三名荣威i5售出9012辆。销售量反映了一款车的硬实力,怎么让产品脱颖而出甚至成为同级别标杆,也是每个车企的重任。

虽然2018年,销量下滑是大家都挂在嘴边的,不过在另一个细分市场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势,就是新能源车市场。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去年全年里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了125万辆,相比2017年同比增幅超过了一半。这其中纯电动车的销量超过了9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5成,插混车型销量更是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TOP1

北汽新能源EC系列 90637辆

说实话,北汽新能源的EC系列居然是新能源销量的第一名,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在除了北京之外的地区它的能见度真的不算高。

它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综合工况续航里程162km,35分钟可以充电至80%,电动机的数据分别是36kW和140N·m,最高车速100km/h。作为销量冠军,EC系列其实也代表了这类电动车的特点,动力指标并不出色,但是胜在价格低廉(补贴后5.98万-6.18万)以及所受政策友好,9万多的销量,说它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动车之一也不为过了。

TOP2

奇瑞eQ1 46967辆

由于eQ已经停产了,所以目前销量统计里的eQ多指的是eQ1。相比于销量冠军北汽新能源EC系列,eQ1在成都地区的能见度还是很高的,在街上能看到很多gofun的共享汽车都是eQ1车型。

eQ1同样定位微型纯电动车,电池为容量38kWh的三元锂电池,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301km,快充模式下30分钟可以充电至80%,补贴后的售价也仅有5.91万-6.91万元。

TOP3

比亚迪e5 46213辆

尽管比亚迪目前旗下新的纯电动车型有不少,但是最畅销的却是这辆e5。

它其实也没什么说的,这样的销量背后同样是大客户的支持,个人用户选购e5的其实并不多。60kW/h的电池组,工况续航里程400km,快充仅需1.5h,虽然数据都是主流数据但是外观已经明显是上个时代达到产物了,所以靠低价来获得大客户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TOP4

比亚迪秦Pro DM 45054辆

相比于前两个车型主要靠大客户的销量,秦Pro DM的销量里个人用户的占比应该是最大的,换句话说它才应该是2018年里最被消费者接受的新能源车型,而且它也是比亚迪旗下去年销量最好的新能源车型,好的设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用多说。

秦Pro DM的采用的动力总成是一台1.5T发动机和一台永磁同步电机的组合,综合最大功率达到了218kW,峰值扭矩417N·m,在这套动力总成的帮助下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5.9s,纯电续航里程也达到了80km。它的补贴后售价为14.99万-20.69万元,说实话并不便宜,但是能收到如此欢迎就是人们对比亚迪新能源以及新车设计的双重肯定的体现。

TOP5

江淮iEV6E 43179辆

和很多车企一样,微型纯电动小车的销量都不错,江淮也不例外。

iEV6E和EC系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定位是纯电微型SUV,补贴后的售价一样低廉,仅为5.65万元-6.88万元,续航里程低配为255km,高配310km。另外它也是7万元以下,少有的工况续航能超过300km的车型。

如何看待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急剧增长。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34.8万辆,同比增长82.5%;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33.7万辆,同比增长74.1%;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77.8万辆,同比增长18.6%。随着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持续增长,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大幅度提升。

2018电动车销量有没有排名?

首先我们的能源结构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石油资源短缺,但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都有长足的发展,而且有多年的积累!

美国千人汽车拥有量800台,日本600台,欧洲550台,中国现在千人拥有汽车量140,未来汽车的增量还是很大,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台,美国2.6台,预计在2030年,中国汽车的产量每年达4000万台,全世界的汽油都不够中国烧!

所以说新能源汽车是国策,是迫不得已,还有环保的问题,还有弯道超车的问题,也就是说无数个理由迫使我们必须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会大大减少,也可以间接降低环境污染,不生产发动机,不生产变速箱,当然也可以降低排放,火力发电集中处理污染,比单体车处理污染容易得多,成本低得多!

新能源汽车更容易标准化生产,模块化生产,只要能够规模生产,成本就会大幅下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可以走向全球,最终和白色家电,黑色家电,通讯设备,手机等一样,可以行销全球,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大翻身,目前也就剩汽车工业这一块了,一直在拖后腿!

实际上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更激进,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必须占到汽车总销量的20%,预计会达到700万辆!而且工信部已经宣布,着手制定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停止销售时间进度表!按照以上标准,每年递增百分十的比例,预计可以在2032年完成整个过渡!

别忘了我们的政府在调动资源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尤其涉及到大战略,很多人担心充电桩的问题,看看国家电网已经覆盖的充电桩情况,见下图,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可以取代内燃机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将全面升级吗?

2018年,汽车产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市场下滑,但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万辆和22.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3.4%和38.2%。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

其中,2018年1-12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2018年12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244517台,同比实现正增长:34%。全年累计销量707692台,同比实现正增长:58%。累计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天津、郑州、杭州、广州、上海,潍坊、南昌、柳州。其中潍坊私户比例最高,达95.3%杭州公户比例最高,达72.8%。

2018年纯电动车全年销量前10解读:

①· 北汽EC系列凭借90637辆的销量再次获得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冠军,且相比同期增幅达到了16.6%。同时与后面的纯电动车型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另外有3款北汽新能源车上榜

②· 2018也涌现了不少新晋的纯电动车型,比亚迪元EV、荣威Ei5等车型

③· 2018年销量前10的纯电动车型中,小型车、微型车居多,价格便宜、续航能力长、配置较为丰富成为这些车型热销的原因。

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车企业销量TOP10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产业今年以来保持了高速增长。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25.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5.1%和124.7%。

专家分析称,销量的大幅增长是因为不断提升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加大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据悉,近年来,在电池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从最早的120公里,逐步提升至200公里,再到300公里,一些去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续航里程甚至突破了400公里大关。

除了续航里程的大幅增长外,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充电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产品的外形越来越美观,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来越认可。据充电联盟信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介绍,目前,各省、区、市公共和私人充电设施保有量在平稳增长,截至2018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6231个,从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8273个,2018年5月同比增长59.5%。

以上就是关于比亚迪E5、荣威Ei6领衔,5月紧凑型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