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区别在于一个是指精神层面,一个指物理意义。
比如泯灭人性, ,因此泯灭特指理念层次上的消亡。例如物质湮灭,, 因此湮灭含物理意义上的毁灭。
【拼音】mǐn miè
【基本释义】灭绝;消失。 (行迹、印象等) 消灭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三国志·钟会传》
【拼音】yān miè
【基本释义】互毁、相消、对消灭
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高能光子(γ射线)等能量的过程,例如电子与正电子的碰撞,称之为湮灭
泯的本义是消灭和丧失。人性专门强调与兽性有着本质区别。那么,当人丧失了人性之后,就变得与畜牲毫无区别。这个成语有特定的指向,主要用于人与人之间同类相残。民族之间的大肆杀戮和血亲之间互相残杀可以使用这个词。一般刑事案件中的谋杀,仇杀和情杀都不用这个字眼。但是在杀人手段极其残忍,影响极为恶劣的刑事案件中会用到该词。
湮灭一旦发生,正反物质的质量将全部转化为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释放巨大的能量,就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物理反应而言,这是效率最高的燃料。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每公斤星际飞船发动机燃料的效果,很理想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1×10^7焦耳的能量,核裂变产生8×10^13焦耳,核聚变产生3×10^14焦耳,而反物质的湮灭能产生9×10^16焦耳,是氢氧化学反应的1百亿倍,太阳核心热核反应的300倍。这种飞船的比冲量将是最高的,而推重比也可能是最高的,一片阿司匹林那么大的反物质同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让一艘飞船巡弋数百光年,而航天飞机那么巨大的燃料箱和推进器中的燃料完全可以用100毫克的反物质代替。据科学家们估算,每百万分之一克的反质子与质子发生湮灭(爆炸)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7.8公斤的TNT炸药,其威力之大令世人震惊。
电影《湮灭》如何评价?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主要区别: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淹没基本解释:
1.洪水泛滥,淹没
2. 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洪水淹没了城镇;
3. 浸没消失为本职工作所淹没的私人生活。
湮没基本解释:
1.死而湮没。——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湮没于荒烟。——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清除,化为乌有
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时湮没
3.一种粒子与其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消失而转化为另一种粒子的现象。质量100%转化为能量,而核聚变能量的转化率也只有2%。如电子和正电子相遇会转化为一对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光子。
《湮灭》,这部《机械姬》导演的新作,在海外收到了不少好评。本片的原著是《遗落的南境》系列的第一部,曾经打败《三体》获得星云奖。
一个女性探险小队为了了解神秘区域“闪光”的情况而进入其中,却发现这是个充满折射的地区。一切事物都会进行逐步湮灭与融合,甚至包括人的身体与意识。大家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呢?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有关生物学的,并处于有机分子范畴的电影。
虽然电影在不少地方的处理上显得有点虚张声势,但基本还是完成了从《降临》飞到《潜行者》《异形》《索拉里斯》,最后叙诡的落位点则又是《机械姬》那套。
科幻概念、视觉呈现与剧作本身都不算尽善尽美,但能把湮灭与融合的创想很系统地美学化、意识化,同时又保持在了类型的框架下,这点相当迷人。
身兼编剧和导演的嘉兰在操作《湮灭》的故事线时,将原本的故事再度进行了重新诠释,让其不仅在类型方向上走的更远,并在科幻框架中呈现出了够量的视觉奇观和超脱于思维方式外的意识探讨。
这部充满遗憾的电影,的确是今年的一个重大惊喜。它不仅综合了科幻、奇幻、恐怖、冒险等类型元素,最可贵的还在于其能把神秘感和真·意识流形态叙事,从头撑到了尾。
一切事物都会被折射,都会遭遇湮灭与融合,连意识都无可避免,结尾的叙诡将电影抬高了一层。
以上就是关于泯灭跟湮灭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