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

   2022-11-25 01:20:40 网络480
核心提示: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微生物学的研究在现代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轻工、化工、采矿、环保、医药卫生和国防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菌种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材料,是发展生物工程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微生物学的研究在现代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轻工、化工、采矿、环保、医药卫生和国防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菌种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材料,是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为了进一步做好菌种的分离筛选、收集保藏、鉴定编目、供应交流,以便使其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特制订本管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的菌种,包括可以培养的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细胞等代表株。第三条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现设普通、农业、林业、工业、抗生素、医学、兽医微生物等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第二章 收集与保藏第四条 收集

(一)各保藏管理中心有权向国内有关单位收集和索取有一定价值的菌种。

(二)凡单位或个人分离,选育或引进具有一定价值的菌种,应及时将该菌种的复制培养物及详细资料,送交有关保藏管理中心。确认有保存价值者,方可入藏。

(三)下述菌种均为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均需向有关中心办理入藏手续。

1.申请专利的菌种;

2.报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科研成果所涉及的菌种;

3.新种、新型菌种。第五条 保藏

(一)各保藏管理中心所保藏的菌种,必须具有该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实验资料。

(二)各保藏管理中心对其所负责保藏的菌种均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保藏,避免菌种的污染或死亡。

(三)各保藏管理中心应制定安全、严密的保管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

(四)各保藏管理中心应尊重申请保藏单位或个人的劳动成果,并为共作证,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得擅自扩散。第三章 命名与编目第六条 命名

有关分类命名及统一译名等事宜,由委员会的学术组协同有关方面负责。第七条 编目

(一)菌种目录是国家掌握生物资源的主要依据,为此在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或修订以下几种目录:

1.中国菌种目录;

2.各保藏管理中心的菌种目录;

3.国家专利或保密的菌种目录;

4.必要的其它菌种目录。

(二)各保藏管理中心对新收集的菌种应每年按规定日期上报委员会,以便定期通告。

(三)编入“中国菌种目录”之菌种,其使用的菌号,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第四章 供应与交流第八条 国内供应

(一)凡各单位需用菌种,必须开具公函,说明菌种之名称、菌号、型号、数量及用途。各使用单位对有关保藏机构提供的菌种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成果时,应在成果报告中注明提供菌种的单位。

(二)凡国家允许邮寄之菌种,必须按有关规定严密包装。

(三)对人、动物、植物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生产菌种及保密菌种,在供应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第九条 国际交流

(一)国内尚未保藏的菌种需由国外引进时,由单位自备外汇开具清单(包括菌种名称、型别、菌号及国别和保藏单位的名称及地址等)填写中、英文本各一式三份,经省、市、自治区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后,送交有关保藏中心负责办理。

(二)单位或个人向国外索取或交换的菌种,应及时将该菌种或其复制的培养物连同资料送交有关保藏管理中心保藏。

(三)从国外引进致病性强的及我国尚未发现的医学、动物及植物病原微生物菌种时,应事先经主管部门批准。

(四)国外向我国索取菌种,负责供应单位应按国家科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资源出口管理办法”办理。第五章 奖惩第十条 凡单位或个人对菌种筛选、保藏和管理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应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由于菌种保藏和管理不妥而造成危害或损失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惩处。第六章 附则第十一条 本条例由国家科委批准后实施。第十二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各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制订,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并向菌种保藏委员会备案。

菌种适合什么温度储存 适合菌种的最佳保存温度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菌种保藏技术

菌种是主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食用菌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一个优良的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菌种保藏原理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

1、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法。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天,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保藏的斜面试管中。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保藏。保藏时间在一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保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流水的ph达到中性,烘干备用。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淀后弃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苔,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砂土管中,以浸透砂土为止。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制备好的沙土管用石蜡封口,在低温下可保藏2-10年。

4、滤纸片保藏法。取白色(收集深色孢子)或黑色(收集白色孢子)滤纸,剪成4×0.8厘米的小纸条,平铺在培养皿中用纸包裹进行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采用钩悬法收集孢子,让孢子落在滤纸条上。将载有孢子的滤纸条放入保藏试管中,再将保藏试管放入干燥器中1-2天,除去滤纸水分,使滤纸水分含量达2%左右,然后低温保藏。

5、自然基质保藏法

⑴麦粒保藏法:取无瘪粒、无杂质的小麦淘洗干净,浸泡12-15小时,加水煮沸15分钟,继续热浸15分钟,使麦粒胀而不破,沥干水分摊开晾晒,使麦粒的含水量在25%左右。将碳酸钙、石膏拌入熟麦粒中(麦粒、碳酸钙、石膏比例为10公斤:133克:33克),拌和均匀后装入试管中,每管约2-3克,然后清洗试管,塞棉塞,灭菌1.5(1.5公斤/平方厘米,2小时),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试管基质冷却后接种,适温培养,待菌丝长满基质后用石蜡涂封棉塞,放低温保藏。2年左右转接一次。

⑵麸曲保藏法。取新鲜麸皮,过60目筛除去粗粒。将麸皮和自来水按1:1拌匀,装入小试管,每管约装1/3高度,加棉塞用纸包扎,高压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将生长在斜面培养基上的健壮菌种,移种至无菌麸曲管中,移种时注意尽管捣匀小试管中的麸皮,呈疏松状态,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麸皮为止,将麸曲小管置干燥器中,在低温或适温下保藏。

6、生理盐水保藏法。取纯氯化钠0.7-0.9克,放入100%毫升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分装试管,每管5-10毫升,进行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将待保藏的菌种接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适温振荡培养5-7天。无菌操作吸取少许培养菌种注入经检验合格的生理盐水试管中,塞上无菌橡皮塞,用石蜡涂封,在室温或低温保藏。

7、冷冻真空干燥法。将已培养、生长丰富的菌体或孢子悬浮于灭菌的血清、卵白、脱脂奶制成菌悬液,将悬液以无菌操作分装于灭菌的玻璃安瓿瓶中,每管约0.3-0.5毫升,然后用耐压橡皮管与冷冻干燥装置连接,安瓿瓶放在冷冻槽中于-30℃至-40℃迅速冷冻,并在冷冻状态下抽空干燥,并在真空状态下熔封安瓿,在-20℃保存,一般可保存十年以上,但成本较高。

8、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首先将要保藏的菌种制成菌悬液备用;其次,准备安瓿瓶,每瓶加入0.8毫升冷冻保护剂10%(体积比)甘油蒸馏水溶液,塞棉塞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5分钟)。无菌检查后,接入要保藏的菌种,火焰熔封瓶口,检查是否漏气,将封好口的安瓿瓶放在冻结器内,以每分钟下降1℃的速度缓慢降温,使保藏品逐步均匀地冻结,直至-35℃,以后冻结速度就不需控制,安瓿冻结后立即放入液氮罐内,在-150至-196℃保藏,该法只有少数科研院所使用。

1、菌种4-6摄氏度保存,活菌33摄氏度保存。

2、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3、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