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是人体卫士,为什么白细胞过多也不是好事?

   2023-04-27 07:25:57 网络420
核心提示:白细胞是人体的“忠实卫士”,有很强的吞噬细菌的能力,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卫系统。白细胞计数就是测定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数,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改变。临床上检查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其形态学改变,对

白细胞是人体卫士,为什么白细胞过多也不是好事?

白细胞是人体的“忠实卫士”,有很强的吞噬细菌的能力,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卫系统。

白细胞计数就是测定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数,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改变。

临床上检查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其形态学改变,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异常结果解读】

1.白细胞计数增多

(1)急、慢性感染:特别是细菌性感染,如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痢疾、猩红热、败血症、尿路感染、丹毒等。

(2)广泛的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等。

(3)急性大出血:如肝破裂、脾破裂、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等。

(4)急性溶血:如血型不合的输血,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急性溶血。

(5)急性中毒:如有机磷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食物中毒、毒蛇咬伤等。

(6)白血病:由于骨髓内白细胞大量增殖,并释放进入外周血液,使白细胞明显增加,还可见到大量幼稚细胞。

2.白细胞计数减少

(1)长期接触放射线:可损伤骨髓造血细胞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不要经常做X线透视,全身CT,PET-CT等接触放射线的检查。

(2)应用某些药物:如磺胺药、氯霉素、苯妥英钠,以及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3)某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

(4)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计数五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数和绝对值,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范围5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 摘自: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13年。

【异常结果解读】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正常):一般下午较早晨为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阵痛等都可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

病理性增多(不正常):

(1)反应性增多:①急性感染或炎症;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烧伤、心肌梗死等;③急性大出血,见于脾破裂、宫外孕;④急性溶血;⑤急性中毒,如安眠药中毒、有机磷中毒及代谢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⑥恶性肿瘤。

(2)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性疾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

(3)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药、抗肿瘤药;某些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类脂质沉积病等。

(6)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要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3.淋巴细胞

增多生理性增多:6~7岁以前的儿童淋巴细胞百分率偏高,而中性粒细胞相对偏低,7岁以后恢复与成人一样,中性粒细胞比例比淋巴细胞高。

病理性增多:(1)病毒感染性疾病。(2)恶性肿瘤,如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3)慢性炎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4)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5)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4.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儿童阶段可较成人稍多。

病理性增多:(1)某些感染:如疟疾、黑热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2)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和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2)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感染、血吸虫、肺吸虫、丝虫、包囊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血细胞分析

Hb是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

医学上的hb指的是血红蛋白,是hemoglobin的简写。正常成年男性HB标准值为:120-160,正常女性HB标准值为:110-150,新生儿HB标准值为:170~200g/L,儿童HB标准值为:110~160g/L,孕妇不低于100g/L。

由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密切关系,因此它们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以男性为例:低于120成为低度贫血,低于90成为中度贫血,低于60成为重度贫血。根据上面的hb标准值,儿童的标准值为110-160g/L ,而只有103g/L确实属于低度贫血。建议赶快查明贫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白细胞低能办餐饮健康证吗,是单位集体在防疫站做的,高手来 指教指教啊。。。。

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等)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ICSH)颁布文件的要求,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只有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参考方法,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但由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配套校准物的价格高、进口入关手续的办理较难、效期短且以难以及时获得等特点,使校准物的使用难以得到推广。此外,一些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系统无配套的校准物,致使用户无法进行校准。为了解决血细胞分析的校准难以实施的问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血细胞分析的溯源体系

一、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的作用

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的建立,主要可发挥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可用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的校准。

2.在血细胞分析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可用于质评物靶值的确定。

3.有助于规范地开展仪器和试剂的质量检定和评价工作。

4.配合2002年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血细胞分析的仲裁鉴定提供依据。

二、建立溯源体系的初步计划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广泛征求有关机构和专家(ICSH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各省临床检验中心、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和业内知名专家等)意见的基础上,根据ICSH文件的要求,拟分阶段在部中心建立血细胞分析不同项目的参考方法,使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可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在局部地区使用溯源至国际标准的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来解决血细胞分析溯源困难的问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组织局部地区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结果比对工作,同时可提供定值(溯源至国际标准)新鲜血或校准物,用于局部地区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校准。

为了保证各比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将制订《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的暂行技术要求》并依据该“技术要求”的规定,组织专家对拟开展校准服务的实验室进行指导、验收和监督。只有合格的实验室才能对其他常规检测实验室开展校准服务。

三、建立溯源体系的进展

2002年5月,在“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期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向各省临床检验中心介绍了建立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的初步设想,并征求了各地临床检验中心对此设想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7月2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北京组织血液学权威专家召开了论证会。专家组认为,建立血细胞分析的溯源体系对于保证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解决血液分析仪校准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该体系的建立符合ICSH溯源的要求,且适合国情。同时,专家们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向各省临床检验中心发放了《关于组建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网络体系的通知》,说明建立了溯源体系的重要性、初步计划和准备工作的开展方法。2002年8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液室开展了建立RBC/WBC计数参考方法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的翻译和理解、各种器具的校准、与国外参考实验室的沟通与学术交流等。

2002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各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由申子瑜主任、丛玉隆教授和杨振华教授介绍了建立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的背景情况,通报了专家组论证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建立溯源体系的重要性。

2002年9月中旬,在ICSH委员Fujimoto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建立了RBC/WBC计数的参考方法。

2002年10月,建立了RBC/WBC计数一级标准检测系统间的比对模式,坚持每周两次与日本的参考实验室进行结果的比对。

2002年11月,制定了部中心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各地临床检验中心检测系统间的比对方案。2002年12月,请专家组成员对“比对方案”的内容进行审核,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12月10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海南三亚举办了“血细胞分析的溯源与校准培训班”,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部分医院共28个实验室的60余名代表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家授课、示教、学员实习操作、考核、提问和讨论等。

2003年1~3月,开展了比对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与部中心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结果精密度的比对工作,设计、完善了比对结果的数据处理软件并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2003年4月,使用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定值的SCS-1000校准物,对比对实验室的检测系统进行了校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同时也为今后比对实验室校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2003年4月至今,各比对实验室每周至少使用检测系统对比对物质检测3次,部中心每月对比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以偏倚为指标对各比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价。

2003年8月,据ISO 17025和ICSH有关文件的要求,起草了《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暂行技术要求》。

2003年9~10月,根据ICSH文件的要求,起草了《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的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请专家组提出了书面修改意见。2003年11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上海召开专家组例会,对《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以及《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暂行技术要求》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完善,完成了对上述行业标准送审稿的修订工作。

2003年12月,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对《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及《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的内容再次进行了审核、修改。

2004年1月,完成了《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及《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行业标准报批稿的修订工作。

四、今后工作的开展以及需要探讨的一些问题

1.比对实验室允许偏差的确定:根据国外参考实验室的标准,同时根据近几个月比对实验室的评价结果,确定比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允许偏倚。

2.《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暂行技术要求》的修改与完善:根据ISO 17025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比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还需多方征求意见,对《血细胞分析参考实验室暂行技术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3.技术验收的组织和监督措施的实施: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将组织专家对拟开展校准服务的实验室进行技术指导、验收和监督。

4.参考实验室的认可:有条件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根据ISO 17025文件的要求,争取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参考实验室的认可。

5.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溯源方法的科学性,有必要加强与国外其他参考实验室的比对与学术交流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以进一步验证溯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达到逐步完善该溯源体系.

首先清楚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如粒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一般来讲,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症状。如:消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在此基础上,由于白细胞低比常人引发传染性疾病的概率要高,所以一定做相应的治疗。可医院请医生开具处方,在此不便列举。

一般来说各地健康证的办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等相关文本。如果搞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可以办下来的。

以上就是关于白细胞是人体卫士,为什么白细胞过多也不是好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