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素兰花习性

   2023-04-29 04:39:13 网络1040
核心提示:天香素兰花习性天香素植物名称天香素又名建兰、素心,是一种传统名品。天香是我国大陆产素心兰之一种,俗名“铁骨素心”。中文名天香素简述传统名品俗名铁骨素心推荐商品更多兰界 兰花苗 凤凰冠 迷你矮种金边线艺建兰四季盆栽花卉植物 天香素5苗(关注送

天香素兰花习性

天香素兰花习性

天香素

植物名称

天香素又名建兰、素心,是一种传统名品。天香是我国大陆产素心兰之一种,俗名“铁骨素心”。

中文名

天香素

简述

传统名品

俗名

铁骨素心

推荐商品

更多

兰界 兰花苗 凤凰冠 迷你矮种金边线艺建兰四季盆栽花卉植物 天香素5苗(关注送肥+说明书)

¥30来自京东

去购买

高宅兰花苗建兰素心花天香素 浓香室内室外盆栽绿植物兰草花卉国色天香 铁骨锦旗 天香素3苗

¥29.8来自京东

去购买

兰花苗带花苞建兰天香素浓香型盆栽观花植物室内四季好养名贵花卉 天香素11苗 带花苞 裸根不带土

¥85.8来自京东

去购买

兰花苗带花苞建兰天香素浓香型盆栽观花植物室内四季好养名贵花卉 花开富贵3苗 带花苞 裸根不带土

¥151来自京东

去购买

兰花苗带花苞建兰天香素浓香型盆栽观花植物室内四季好养名贵花卉 富山奇蝶5苗 带花苞 裸根不带土

¥119.5来自京东

去购买

天香素 :建兰 ,素心,传统名品。历史:“天香”是我国大陆产素心兰之一种,俗名“铁骨素心”,因其叶型、花型、花瓣、舌瓣、花茎均与其他素心截然不同,自成一格,由于此属花朵颇具欣赏价值,因此被称为素心兰之女王,为中外爱兰家喜爱。[1]

“天香素”是很早以前流传到日本,经日本爱好家长期栽培后出现白尾,有时还带白线,于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由栽培者大阪市日人大谷命名为“天香”,引起当时的日本兰界人士注意,于是被广泛栽培玩赏。另有天香素的进化品“金嘴天香素”等品种。

特征:天香素的叶型与其他素心兰完全不同。其叶片细长而形成V字型,中骨坚硬而立叶,球茎圆大。天香素之花色纯白,而且花型端正,香气特浓,因此甚具观赏价值。

天香素花朵之花瓣、舌瓣比其他素心狭小,但其质地坚硬有劲,与其雪白的花色,端正的花型相配,格外显得玲珑可爱。甚得花兰爱好者喜爱。

01 荷马《伊利亚特》(节选)导读

分类: 娱乐休闲 >>花鸟鱼虫

问题描述:

最好是有图片,并能说明一下他的意象内涵。

解析:

木芙蓉

木芙蓉,别名拒霜花,与木槿、扶桑是近亲,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乔灌木。其花形似牡丹,凌霜绽放,极为美观。

木芙蓉除用作观赏外,木芙蓉的花、叶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

木芙蓉可分为野生种、园艺种两大类,在花形上有单瓣和重瓣之分。野生种大都为单瓣,栽培种重瓣的居多。木芙蓉花一般都是朝开暮谢,早晨初开花时为白色,至中午为粉红色,下午又逐渐呈红色,至深红色则闭合凋谢,人们形容其“晓妆如玉暮如霞”,谓之“醉木芙蓉”。木芙蓉花初开时为深红色,后为白、鹅黄、粉红、紫色等,能连开数日,逐日变色,甚至一朵花上也能出现不同的颜色。由于每朵花开放的时间有先有后,常常在一株木芙蓉上同时有白、鹅黄、粉红等不同颜色的花朵,绚丽夺目。

相关图片: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lm=-1&cl=2&word=%C4%BE%DC%BD%C8%D8

芙蓉生于陆上者叫木芙蓉,生于水上者叫水芙蓉。水芙蓉就是荷花,又叫芙蕖。李渔说,世间可爱的花卉不知有几百几千种,独有荷花却与其它花卉有所不同:不但多色,又且多姿;不但有香,又且有韵;不但娱神悦目,到后来变作莲藕,又能解渴充饥。周敦颐说它是“花之君子”,而李渔却称它是“花之美人”。而这一种美人,不是花瓶只作摆设的,而像是一个既温柔贤慧又能操劳持家的妻子,从生到死,没有一日空闲,没有半刻偷懒的。

古人说:“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一般花卉不到开放之时,毫无可看之处;待到花败后,又成了弃物一般,直至来年花开。而荷花却不是这样的,它自荷钱露水的那天开始,便给你点缀绿波,一小圈一小圈,浮在水面,别有韵致;一旦等到荷叶出了水面,又日高一日,愈上愈妍,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呈婀娜之姿,花还没有开就让人享受到无穷逸致了。等到花骨朵成形,含苞待放,娇姿欲滴之时,从夏到秋,先后开放,尽得风流。待到荷花凋谢之后,又长出莲蓬来,亭亭玉立,擎立枝头,阅之赏心,食之补身。更有那水下之藕,入得盘腹,齿颊生香。还有那霜中败叶,虽已枯黄零落,但摘来藏之,平时还可以用来裹物蒸食,其香清溢。所以李渔说:“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周敦颐把荷花比作君子,那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洁净而不染纤尘,美丽而不显妖媚,有着通直的基干、沁人的清香和亭亭的丽姿,其实暗喻的是他自己。而李渔把荷花比作美人,那是因为它从头到脚都具赏心悦目之处,从生到死都是美丽过程,美丽得雅俗共俗,美丽得让人没有一丝邪念。所以在佛教中常常以莲花来比喻至高境界的佛性,甚至连走路也叫莲步,腾云也叫莲云,佛座也叫做莲台,制作成莲花形的。佛经中也赞莲花具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四德”品性。这四点其实也正是李渔对荷花的欣赏之处。

李渔曾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他说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了我这一季的命。而在这四命之中,数荷花第一。所以他住杭州的时候常常要去西湖泛舟赏荷,后来到了南京买下芥子园之后,就叫人挖了一个小池,种了几株荷花,以解心头之慰。只是这个荷池常常漏水,李渔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一直都没时间找人去补补渗漏,荷池只能乞天施水,时满时浅,幸好荷花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美人,并没有一丝要怪罪李渔的意思,照样长得清雅丽姿,纯洁无瑕。

其实李渔的为人何尝不是这样:尽管身处乱世,为了生计,行走在达官贵人之淤泥,游说于高宅富门之秋风,在心中却一直坚守自己的一方莲池!

下面是水芙蓉

锡绣的发展

内容概括:

这一战,赫克托尔知道结局是注定的,他和阿基琉斯两人有一个必死无疑。

他的父亲普里阿摩斯,特洛亚的老王,劝告他,阻止他与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战争,那个勇猛又残忍,冷酷易怒又宽厚仁慈,天真任性又珍视英雄的疯子,老王知道赫克托尔不是他的对手,他将没有机会给自己的儿子举行体面的葬礼。

他的母亲赫卡柏,普里阿摩斯的妻子,也极力劝告他,阻止她英俊的儿子,别用嘴唇去舔舐阿基琉斯的刀尖,别去送死。。

他不顾父母亲的劝告,冲出城门,英勇赴死。

这时,集云之神宙斯正在犹豫着和神明讨论,是应该拯救赫克托尔的性命,还是应该让阿基琉斯杀死他呢?

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求杀死赫克托尔,宙斯如了她的愿。

雅典娜化身为赫克托尔最好的胞兄得伊福波斯,用计把赫克托尔蒙蔽了,赫克托尔被阿基琉斯的梣木枪刺穿了喉咙,他倒下去了。

阿基琉斯把他的脚筋挑破,把他的身子拖曳在战车后,赫克托尔的脑袋就这样在尘埃里翻滚。

老王悲痛欲绝,赫卡柏扯乱了头发,他们发了疯般哀嚎着,整座城市陷入悲泣。

赫克托尔的妻子安德罗马克还在高宅深院里忙着织一匹双幅紫色布,织上各种花卉图案。

她听见婆婆的哭声,带上侍女上去城墙边,看见城外,快马正拖曳着她丈夫的尸体,她昏死过去。

苏醒过来放声悲恸,哭诉儿子将面临的不幸生活。

妇女们一起悲泣。

导读:

荷马史诗广泛反映了古希腊从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实。

荷马史诗是一曲英雄赞歌,其中英雄们对荣誉的崇尚,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著追求和对现世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

荷马史诗在艺术上结构巧妙,布局完整。

两部史诗都是历时十年的事件,但都不是从头至尾顺序铺叙,而是用高度集中的手法,截取一段时间,重点写几天内发生的事件。

如《伊利亚特》写战争,只写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而具体描写的只是9天间发生的故事。在结构上以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为中心组织情节,其间穿插着对希腊联军、特洛亚军队、奥林匹斯众神三个方面的交替对比描写。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史诗繁而不乱。史诗采用客观叙事的方法,仿佛作者曾亲眼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选文部分表现的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场景和事件。希腊方面、特洛亚方面和神祇方面三种力量都已出场。

人物阿基琉斯形象:阿基琉斯是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时代转型时期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着既勇敢又残忍、既冷酷易怒又宽厚仁慈,既天真任性又珍视英雄荣誉的多重性。

人物赫克托尔形象:代表着氏族英雄最高理想。他虽勇武不及阿基琉斯,但在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生命情感方面,比阿基琉斯更像一个英雄。

锡绣早在200多年前即很有名,史志最早记载出现于明代中期。当时盛行的为“十字挑花”和“堆栈纱刺绣”。长时期中,锡绣一直以折枝花卉和图案装饰为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江南著名刺绣艺术家丁佩曾寓居无锡,她在无锡生活其间,身居闺阁,长期从事刺绣创作和研究,并利用“绣余清暇”之时不断总结经验,偶有所悟,即执笔纪录,“积久辄成篇帙”后来她将这些刺绣艺术理论整理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年)出版发行,这就是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绣谱》。在这部九千余字的著作中,丁佩首次提出了“齐、光、直、匀、薄、顺、密”七字诀,总结了中国刺绣的基本特点和创作规律,成为后人研究刺绣的理论基础。她还在书中写道:“昔年春日,舟过梁溪,斜照满山,风光成彩”。回家后,立即用“退红绒(浅红劈绒)参以牙色(似浅朱而略带微红),绣成遥山一桁“,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连她自己也“顿觉耳目一新”,惊呼:“此画家所未到也”。这一段充满抒情意味的描述,表达了丁佩对无锡秀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无锡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对艺术家的孕育作用。丁佩的刺绣传世作品虽然至今尚未发现,但根据《绣谱》中对其自身绣作的分析,可知她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实用绣,而是细腻典雅,属格调高雅的观赏绣。丁佩说:“刺绣以针代笔,以绢素为纸,以丝线为朱墨、铅黄。”“取材极约、而用甚广”,同书画一样,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为“闺阁中之翰墨。”所以后人把这类出自闺阁中的观赏绣称之为“闺阁绣”,而“闺阁绣”在近代无锡刺绣艺术史上,一直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在锡绣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刺绣艺术家。其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首推华璂。她与李佩黻带领的锡山绣工会成为锡绣的两大流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李佩黻在华文川的支持下,在无锡创办第一个民办刺绣教育机构——锡山绣工传习会,自任总教习(后改称会长)。在华文川、王云轩、陈旧村等书画家的协助下,用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来指导绣工创作设计和传授绣艺。在绣稿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保持淡雅清丽的江南画风;在绣法上以缠针、列针、散套针为主,但根据物象的需要,也运用切马鬃、打籽、高绣和堆绢等手法,提高刺绣的艺术效果。创立“填色稀铺法”,使大面积的渲染和远景烘托的难题得到巧妙解决。在原有锡绣工艺的基础上,对刺绣技艺进行改良,创造了画书绣结合、富有变格特色的新绣法。绣工传习会设绣工、修身两门课程。她将平时实践经验整理成讲稿,采取授课和讲评的形式,向学员传授刺绣技艺。绣工传习会创办时入会妇女达102人。以后无锡有几所女校增设刺绣科。补工女校首先附设绣工专修学堂,继而志成、学艺、振秀等女校均开设刺绣课,青年女子学绣成风。无锡刺绣从此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期,形成了“锡绣”淡雅清丽、细云光薄的艺术特色,与“湘绣”、“苏绣”齐名。

1938年,华璂与许频韵合著《刺绣术》。这是继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丁佩《绣谱》、沈寿《雪宦绣谱》之后,我国刺绣史上的又一本技法专著。华璂的作品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在以传统中国画为稿本的刺绣界刮起一股创新之风。更可贵的是,她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止,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华璂运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列针”和“琐和针”,打破了传统次绣一味追求平、匀、细、密的死板做法,她放针自由,线条活泼而多变,所用绣线,也是多色绞合,决不拘泥于密针细线,而是粗犷中带有缜密,分外显得洒脱奔放。在色彩方面,她特别讲究明暗层次的安排,巧妙地将数百种色线安排在一个画面之中,利用丝线的色光,真实地反映大自然中的天光、云色、林荫、草丛,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华璂这种自由的运针方法,成为现今盛行的乱针绣法的先导。在其刺绣专著中,特别注重对大自然中光色的研究,并且特别强调新法风景绣的要诀,就是如何通过巧妙的针法,运用绣线丝光的材质美来真实地反映物象的自然美,对锡绣有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义。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春,李佩黻、李韵和妯娌创办“锡山绣工传习会(简称绣工会),也是我国最早的民办刺绣传授组织,李佩黻、李韵和是华文川、华文汇弟兄的妻室。华氏弟兄均以善画著称,华氏家族中因善画而列入书画史籍者还有华廷藻、华镜宇、华冀伦、华玉珩等。华玉珩(女)的画,尤为著名,时人称她的画雅致大方,没有闺阁气。华氏一族,名家辈出。他们将民间刺绣工艺与国画理论结合,又吸取了“露香园顾绣”技法,开创无锡刺绣独特的风格。“锡山绣工传习会”的创办影响很大,九年以后北京在唐文治的提倡下,出现了官办的绣工科。

锡山绣工传习会初创时,分设南北二处,一在南门三下塘华氏廷禄阁,由李韵和、张应秀主持。北门泰定桥王敬修堂内由王畹香主持,李佩黻兼任两处总教习(后称会长付会长),集会期南定逢望(阴历十五日),北定逢朔(初一日)。到时会员各带绣品,由教习讲评。创办时入会的现有名册可查的102人,刺绣花样由传习会统一代画发给,酌收工本费。会员所出绣品由教习按价估值,分上、中、下等收购。从此锡绣就以商品形式流通市场。锡绣自以商品形式流通市场后,制作者有经济效益。从事刺绣的妇女逐渐多起来了,以后又推广到四乡。

绣工传习会创立后,无锡有几所女校也曾设刺绣科,如补公女校、志成女校、学艺女校和振学女校都相继开设刺绣学科,青年女子学绣成风,各女校还举行文艺观摩会,将学生的刺绣、图画作品陈列展览,推动刺绣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刺绣技艺也得到了大力推广。绣工会成立后,还自编讲义如《刺绣篇》和《修身篇》,讲授刺绣和修身两种课程,《刺绣篇》分图画、模样、配色、章法、运针、光线、粗细、厚薄、雅俗、精神等十章。这十章总的要求是绣艺必须与画理相融合,倡导绣艺改良、创新,采用江南流派淡雅秀丽的画风,并以多种针法来表达画意形象,提高刺绣的艺术效果,已达到无锡刺绣的独特风格。在绣法上以缠针、列针、散套针为主,但根据物象的需要也运用打籽、高绣和堆绢等手法,提高刺绣的艺术效果。其中尤以创制“填色稀铺法”和“轮廓切马鬃法”,使画稿中的大面积烘染和远景,以加强形象化等难于措手技艺的解决。《修身篇》也分装饰、品行、局量、志趣、交际、运动、服从、职业、恒德、专修等十章,总的是鼓励学员洁身自好、专心学艺、以资生养,反映出一些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在当时来说是比较进步的。由于锡山绣工传习会的努力工作,这一时期无锡刺绣艺术的水平上升很快,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

1908年,锡山绣工会获天津实业劝工场银牌奖,1909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获意大利都阆万国博览会金牌奖。清光绪三十四年(1910年)农工商部在南京举办我国“第一次南洋劝业会”无锡绣品获奖牌数居全国之首。除绣工传习会李佩黻、张应秀、赵毓芸、陈少云等20人及荡口华璂获奖外,还有七十八名女学的学生和民间女子的作品获银牌奖,其中无锡县振秀女学十四人、竟志女学七人、金匮县女子职业学校四十一人、金匮县冀中女校四人、金匮县鹅湖女学三人、无锡县一人、金匮县八人。

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这次举世闻名的国际大赛中,“无锡全邑得奖五十种,得奖之多几与省会相抗衡”,其中无锡刺绣得奖的有华璂、陈少云、奚念臣、秦素瑾与绣工会团体。

1921年10月10日至30日,在南京举办“江苏省第二次地方物品展览会”,美术品得奖共153名,江苏各地绣品得奖共37名,无锡绣品获奖达11名,列全省刺绣第一。

自1908年至1921年这十三年中,无锡刺绣艺术品在国内外各级赛会中荣获奖牌的数量,在全国荣踞榜首,形成了“锡绣盛称于世,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兴盛景象。

锡山绣工会成立后,还曾有日本女子金原村子和美国孙宗彭等专程前来学习,1908年重阳日,绣工会举行了一次集会,华文川写有一篇《光绪戊申九开会记》予以记载,会议有50多人出席,日本女子金原村子也在座。另外还陈列了学生的绣品,会上有主席报告开会宗旨,宣布传习会章程,又有代表作颂辞。还提到有日本女子金原村子来会习绣,询问她,日本刺绣也很有名,何必要来学习?金原村子用一字回答“粗”!意思是日本刺绣不如锡绣精美,可见当时锡绣及锡山绣工传习会在国外的影响。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锡山绣工传习会会长李佩黻和绣稿主持人华文汇先后去世,副会长李韵和新寡,不理会务,从此,就由张应秀主持。会址由延禄阁迁到三皇街(现后西溪)大虹霓桥高宅,继又扩展到吴宅,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迁到大河上(现崇宁路)秦淮海祠隔壁的秦宅。当时,国外对无锡绣品的需求量较大。无锡画家王云轩也经常为刺绣供稿。王云轩书画兼长,是一个擅绘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的多面手,对构图、设色等也有所创新。同时,还有他的入门学生陈旧村等也提供画稿。由于得到一批在绘画上能创新的人的合作,绣工会突破了早期以“文人画”作绣稿的保守局面,打开了富有生活气息绣稿的新局面。

张应秀主持的绣工会创立刺绣第一传习所,教授刺绣技艺,先后有八届学生毕业。当时传习所传授技艺外,还经营商业贸易,专门发放绣件加工,经销原材料和学生所绣的作品,以及接受客户预订,这与当时国内外对无锡绣品的需求量大密切相关。绣工会的存在直到抗战爆发。1937年无锡沦陷后,锡绣则日益衰落。

解放后由于政府的重视才逐渐恢复,1957年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恢复了传统的锡绣艺术,其中老艺人华慧贞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华慧贞(1908—1994)自幼跟随母亲和姨妈学习刺绣,1921—1924年在无锡县志成女校读书,并学习绘画和刺绣,1924年进入锡山绣工会传习所,学习锡绣艺术,在绣工会得到著名刺绣艺术家张应秀的亲授,打下了扎实的刺绣艺术功底,1928年毕业后留所任教,直至抗战爆发绣工会解散回家。1957年在政府的重视下,将华慧贞聘到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锡绣研究,先后恢复了锡绣传统品种“戳纱绣”和“切马鬃绣”,整理了锡绣传统针法,还进行了新技法的探索,与画家唐原道先生合作,独创了戳纱针法绣制花鸟的做法,受到绣界的一致推崇。

锡绣于1965年并入中华绣品厂研究室,在1965—1978年培养出一批青年刺绣艺徒,并绣出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红梅翠竹》、《雉鸡牡丹》、《月季绶带》等作品被选送到加拿大、美国等展出。

1978年恢复成立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后,又重新成立了刺绣创作室,锡绣开始重放光彩。首先在继承锡绣传统针法“切马鬃绣”的基础上,创出了“马鬃绣”这一新绣种,以马鬃毛为绣线制出的“猫戏螳螂”非常逼真,绣制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作品入选1981年全国抽纱展览会,并编入《苏绣精粹》一书中。

1981年在探索研究新品的过程中,根据唐代苏鹗在《杜阳杂编》中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技艺人员,根据文献中仅有的文字记载,在张炜农付所长和老艺人华慧贞的带领指导下,由赵红育、陆金仙、金家翔、张磊等组成创新研究小组,成功地创制了“双面精微绣”这一刺绣艺术新品种。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画面中,精心构画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经由刺绣艺人用双面绣技法精工绣制,无论蝇毫的文字,还是寸人豆马,都显得形神兼备、意趣无穷,令人爱不释手。精微绣问世后,得到国内外艺术界、收藏界人士的赞赏,并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被誉为我国刺绣艺苑的一株奇葩。

以上就是关于天香素兰花习性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