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器执行标准

   2022-11-30 18:25:16 网络880
核心提示:GB/T 31137-2014(本标准规定了 KSB、KSD、KSG、KSJ和 KSY 系列的实验用电阻炉温度控制器(以下简称温控器) 的各项要求,包括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技术分级及订购和供货。 本标准适用于与SX、SK

温控器执行标准

GB/T 31137-2014(本标准规定了 KSB、KSD、KSG、KSJ和 KSY 系列的实验用电阻炉温度控制器(以下简称温控器) 的各项要求,包括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技术分级及订购和供货。

本标准适用于与SX、SK 和SG 系列实验用箱式、管式、坩埚式电阻炉配套的温控器。

对于其他配用于实验电阻炉的温度控制器,本标准仅供参考)

仓库管理的基本知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2.术语和定义

2.1 污染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2.2 虫害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3 食品加工人员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2.4接触表面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2.5 分离

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2.6 分隔

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2.7 食品加工场所

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围环境等。2.8 监控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

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3.选址及厂区环境

3.1 选址

3.1.1 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3.1.2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3.1.3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1.4厂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2 厂区环境

3.2.1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3.2.2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2.3 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发生。

3.2.4 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3.2.5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3.2.6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4.厂房和车间

4.1 设计和布局

4.1.1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

4.1.2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4.1.3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

4.1.4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

4.1.5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4.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4.2.1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4.2.2 顶棚

4.2.2.1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涂料。

4.2.2.2顶棚应易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

4.2.2.3 蒸汽、水、电等配件管路应避免设置于暴露食品的上方;如确需设置,应有能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装置或措施。

4.2.3 墙壁

4.2.3.1 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

4.2.3.2 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例如设置漫弯形交界面等。

4.2.4 门窗

4.2.4.1 门窗应闭合严密。门的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并易于清洁、消毒。应使用不透水、坚固、不变形的材料制成。

4.2.4.2 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门应能及时关闭。

4.2.4.3 窗户玻璃应使用不易碎材料。若使用普通玻璃,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玻璃破碎后对原料、包装材料及食品造成污染。

4.2.4.4 窗户如设置窗台,其结构应能避免灰尘积存且易于清洁。可开启的窗户应装有易于清洁的防虫害窗纱。

4.2.5 地面

4.2.5.1 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地面的结构应有利于排污和清洗的需要。

4.2.5.2 地面应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的措施防止积水。

5.设施与设备

5.1 设施

5.1.1 供水设施

5.1.1.1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规定。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食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产需要。

5.1.1.3 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应明确标识以便区分。

5.1.1.4 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供水设施中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1.2 排水设施

5.1.2.1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应适应食品生产的需要,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5.1.2.2 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

5.1.2.3 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

5.1.2.4 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5.1.2.5 污水在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排放的相关规定。

5.1.3 清洁消毒设施

应配备足够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应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应采取措施避免清洁、消毒工器具带来的交叉污染。

5.1.4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应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

5.1.5 个人卫生设施

5.1.5.1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可按需要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5.1.5.2 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如设置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其规格尺寸应能满足消毒需要。

5.1.5.3 应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5.1.5.4 应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

5.1.5.5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5.1.5.6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可设置风淋室、淋浴室等设施。

5.1.6 通风设施

5.1.6.1 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设施应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

5.1.6.2 应合理设置进气口位置,进气口与排气口和户外垃圾存放装置等污染源保持适宜的距离和角度。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通风排气设施应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

5.1.6.3 若生产过程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

5.1.6.4 根据生产需要,必要时应安装除尘设施。

5.1.7 照明设施

5.1.7.1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应使食品呈现真实的颜色。

5.1.7.2 如需在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装照明设施,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5.1.8 仓储设施

5.1.8.1 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5.1.8.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仓库的设计应能易于维护和清洁,防止虫害藏匿,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5.1.8.3 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

5.1.8.4 贮存物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5.1.8.5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

5.1.9 温控设施

5.1.9.1 应根据食品生产的特点,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等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设施。

5.1.9.2根据生产需要,可设置控制室温的设施。

5.2 设备

5.2.1 生产设备

5.2.1.1 一般要求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5.2.1.2 材质

5.2.1.2.1 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

5.2.1.2.2设备、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使用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的材料制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与食品、清洁剂和消毒剂发生反应,并应保持完好无损。

5.2.1.3 设计

5.2.1.3.1 所有生产设备应从设计和结构上避免零件、金属碎屑、润滑油、或其他污染因素混入食品,并应易于清洁消毒、易于检查和维护。

5.2.1.3.2 设备应不留空隙地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装时与地面和墙壁间保留足够空间,以便清洁和维护。

5.2.2 监控设备

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

5.2.3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

6.卫生管理

6.1 卫生管理制度

6.1.1 应制定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6.1.2 应根据食品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建立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显著意义的关键控制环节的监控制度,良好实施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1.3 应制定针对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及设施等的卫生监控制度,确立内部监控的范围、对象和频率。记录并存档监控结果,定期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1.4 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洁消毒前后的设备和工器具应分开放置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6.2 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

6.2.1 厂房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厂房地面、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6.2.2生产、包装、贮存等设备及工器具、生产用管道、裸露食品接触表面等应定期清洁消毒。

6.3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6.3.1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

6.3.1.1 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3.1.2 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

6.3.1.3 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6.3.2 食品加工人员卫生要求

6.3.2.1 进入食品生产场所前应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6.3.2.2 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并按要求洗手、消毒;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6.3.2.3 进入作业区域不应配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6.3.2.4 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6.3.3 来访者

非食品加工人员不得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员同样的卫生要求。

6.4 虫害控制

6.4.1 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

6.4.2 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6.4.3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6.4.4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6.4.5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除虫灭害工作应有相应的记录。

6.4.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不慎污染时,应及时将被污染的设备、工具彻底清洁,消除污染。

6.5 废弃物处理

6.5.1 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废弃物应定期清除;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必要时应及时清除废弃物。

6.5.2 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

6.6 工作服管理

6.6.1 进入作业区域应穿着工作服。

6.6.2 应根据食品的特点及生产工艺的要求配备专用工作服,如衣、裤、鞋靴、帽和发网等,必要时还可配备口罩、围裙、套袖、手套等。

6.6.3 应制定工作服的清洗保洁制度,必要时应及时更换;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工作服干净完好。

6.6.4 工作服的设计、选材和制作应适应不同作业区的要求,降低交叉污染食品的风险;应合理选择工作服口袋的位置、使用的连接扣件等,降低内容物或扣件掉落污染食品的风险。

7.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7.1 一般要求

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确保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不得将任何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

7.2 食品原料

7.2.1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7.2.2食品原料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经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原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合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记,并应及时进行退、换货等处理。

7.2.3加工前宜进行感官检验,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验;检验发现涉及食品安全项目指标异常的,不得使用;只应使用确定适用的食品原料。

7.2.4食品原料运输及贮存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食品原料的特点和卫生需要,必要时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7.2.5食品原料运输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必要时应进行消毒。食品原料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食品原料。

7.2.6食品原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7.3食品添加剂

7.3.1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3.2 运输食品添加剂的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并能提供必要的保护,避免污染食品添加剂。

7.3.3 食品添加剂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7.4 食品相关产品

7.4.1 采购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等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实行许可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还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4.2 运输食品相关产品的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并能提供必要的保护,避免污染食品原料和交叉污染。

7.4.3 食品相关产品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7.5 其他

盛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包装或容器,其材质应稳定、无毒无害,不易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进入生产区域时应有一定的缓冲区域或外包装清洁措施,以降低污染风险。

8.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8.1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8.1.1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8.1.2 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8.2生物污染的控制

8.2.1 清洁和消毒

8.2.1.1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8.2.1.2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8.2.1.3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8.2.2.1 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8.2.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8.2.2.3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8.3 化学污染的控制

8.3.1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8.3.2 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8.3.3 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8.3.4 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8.3.5 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8.3.6 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8.3.7 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其风险。

 

近年来随着仓储行业需求的日益发展,物资仓储管理也愈发重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仓库 管理知识 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仓库管理的基本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仓库管理的基本知识一:

1、仓库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什么?

做好商品的入库及出库工作,确保商品存储过程的安全,并配合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做好库存控制及仓库规划。

2、仓库管理工作的任务有哪些?

1.充分利用仓库条件,做好商品的储存工作

2.定期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使仓库的帐、物、卡相符

3.与生产及采购部门紧密配合,将商品库存成本降至最低。

3、保管知识的应知应会包括哪些?

1.商品质量变化形式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生理变化D某些生物引起变化

2.商品质量变化因素A内在因素B外在因素

4、仓库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检验知识?

一 了解测量工具知识

1、衡器设备①案秤 ②台秤 ③汽车衡

2、衡器设备的保养--量具设备

a.普通量具 ①钢卷尺 ②直尺 ③皮尺

b.精密量具 ①游标卡尺 ②千分尺

二 了解质量检验知识

1检验内容 ①外观质量检验 ②内在质量检验

2检验方式 ①免检 ②全检 ③抽检

5、仓库的分类?

1.根据仓库在商品流通中所担负职能A采购类B批发类C零售D转运E加工F物流配送

2.根据仓库在产品生产中所处的领域A物料B成品C物流中转D临售商E国家储备

3.按隶属关系A工业企业附属仓库B储运公司所属C物资供销机构所属

4.按仓储条件A库房B货棚C货场

5.按仓储货物种类A综合性仓库B专业性仓库C特种仓库

6.按作业方式A人力B半机械化C机械化D半自动化E自动化

6、商品编号 方法 和注意事项?

编号方法:①层次编②平行③混合

注意事项:①编号要简明②编号要唯一③编号要分类④编号要可扩展⑤编号要稳定

7、仓库管理制度,进库、出库、退库、呆废料/半成品/成品

入库:1.商品接货规范2.商品验收及异常情况处理办法3.各类商品入库方法4.各类入库报表法

出库: 1.出库手续审核2.成品出库操作规范3.仓库物品领用规定

呆废料:1.呆废料界定2.处理呆废料的流程3.处理呆废料的方法。

8、仓管人员日常检查内容有哪些?

1.上班查门锁有无异常、物品有无丢失

2.下班查是否锁门、拉闸、断电及是否存在其他不安全隐患

3.经常检查库内温度、湿度、保持通风

4.检查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特殊物资是否单独存储、妥善保管。

9、验收质量应注意哪些?

①检验商品包装

②检验外观质量

10、哪些产品应该全检? 哪些产品可以抽检,以什么比例标准抽检?

全检产品:

1.价值高但检验费不高的产品

2.某项产品的关键品质特性核安全指标

3.生产 批量不大,品质不稳定且无严格 措施 保证质量的产品

4.精度要求比较高或对下道工序加工影响比较大的产品

5.手工操作比较重大,品质不稳定的加工工序所生产的产品

6.客户退回的不合格产品。

抽检产品:

1.生产过程稳定,生产批量大,品质比较稳定的产品

2.量多,低值且允许有不合格品混入的产品

3.需检验产品较多,希望节约检验费用与检验时间的情况

4.不易划分单位的连续产品

5.即使有少数不合格的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产品

6.希望检验对供应上改进品质起促进作用,强调生产风险的产品

11、商品质量变化的形式?

1.物理变化(挥发溶化串味沉淀、变形、沾污等)

2.化学变化(金属生锈、分解氧化老化)

3.生理变化(发芽、胚胎发育)

4.某些生物引起的变化(霉变、腐败、虫蛀,鼠

12、接货方式有哪些?

1.铁路专用线接货

2.到车站码头接货

3.到送货单位提货送货到库/自提货的步骤开始→做好接货准备→前往供货单位→现场验收→办理收货手续→装卸→进行质量复验→办理入库手续→结

13、建立商品档案收集资料包括哪些?

1.商品入库时的各种凭证和技术资料,如商品技术证明、合格证装箱单、发货明细表等。

2.商品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单据如运输单、货运记录等。

3.商品验收入库的入库通知单、验收记录、磅码单,技术技术检验 报告 。

14、对商品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档案统一编号

2.确定资料保管期

3.及时更新资料。

15、废料产生的原因、预防方法?

产生原因:1.损坏料2.边角料3.旧料

预防方法:

1.加强对库房种商品的养护工作,防止物料虫蛀、霉腐、锈蚀等现象的发生

2.提高对无聊的使用率,较少边角料的产生

3.建立先进先出的物料收发制度,并及时处理呆滞料,从而避免堆积过久而成为陈腐报废的物料。

16、仓库规划有哪些步骤?

1.在整个仓库范围内规划处专门的存储区域

2.根据仓库及储存商品的特点将存储区划分成不同的货位

3.对货位及商品进行编号管理,以便对存储商品进行规范化细致化的管理。

17、布置仓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商品的储备定额决定仓位

2.根据商品的使用频率确定仓位

3.根据商品保管要求划分仓位

4.根据商品分类目录规划仓位。

18、仓库存储划分区域,颜色标出?

①黄待检

②白待处理区

③绿合格商品储存区

④红不合格商品隔离区

19、什么是ABC分类法?如何分类?

ABC分类法是将库存商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划分为三个等级,特别重要的库存为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为B类不重要的库存为C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商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分类:1推断商品年使用量2确定每个商品价格3计算占用金额并排序4求累计金额及比例5制作ABC分析图6分析并确定商品类别。

20、ABC法库存控制要点?

①备购时间

②每日耗用量

③安全存量

21、ABC商品分类比例?

A类商品占存货15%金额占70%-80% B类占存货30%资金占15%-25%C类占数55%/金5%

22、提高仓容使用效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合理规划布局、扩大仓库有效面积

2向空间发展,做到重容结合

3调整储存条件,提高仓容使用效能。

23、选择货架应注意哪?

1商品的物理特性

2商品的储存条件

3仓库设施建设

4仓库作业特点

24、仓库分区分类储存商品适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按商品的种类和性质分类储存

2按商品的危险性质分类储存

3按商品的归属单位分类储存

4按商品的运输方式储存

5按商品存储作业特点分类

25、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配送中的作用?

1调节生产与消费

2确保商品顺利流通

3降低商品运输成本

4支持调高服务质量。

仓库管理的基本知识二:

26、盘点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盘点可以发现库存商品数量上得溢余、短缺、规格互串等问题以便及时查找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挽回或减少损失

27、盘点的方法、方式?

①循环盘点

②定期盘点

③临时盘点方式A盘点单盘点B盘点签盘点法C料件签盘点法D分区轮盘法E分批分堆盘点法F最低存量盘

28、分析盘点差异原因的步骤?

开始→检查盘点记录→检查计量工具--→询问盘点人员→复核库存帐目→确定差错原因→结束

29、为什么要调节与控制仓库的温湿度?

因为当仓库的温度和湿度超过商品的保管要求时,不仅会使商品的质量受到直接的损害,而且可能一起商品的变质、虫蛀、霉腐、生锈、老化等。因此,合理地调节与控制仓库的温湿度,是商品保养的首要问题。

30、如何调节和控制仓库的温度?

一防热措施:A夜间开窗降温B用空调机降温C屋顶搭凉棚降温D屋顶喷水降温E屋顶放隔热材料降温。

二防冻:A附加保温材料保温B利用暖气设备保温C封闭仓库降温。

31、商品防潮防霉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温控法

2湿控法

3化学方法

4除氧剂除氧法

5低温冷藏防霉腐

6气象防霉腐法。

32、仓库主要有哪些害虫?

黑皮蠹、竹长蠹、烟草甲锯谷盗、袋衣蛾、毛衣鱼。

33、防治害虫的方法?

1物理防治法:A机械B气控C温控D诱集E电离辐射。

2化学防:A驱避剂B熏蒸剂C杀虫剂。

34、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有哪些?

1易爆炸类商品(爆炸品、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氧化剂与有机过氧化物)

2易燃烧类商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体、 雨水 易燃物品)

3易伤害人体的商品(毒害性商品、腐蚀性商品、放射性商品)。

35、储存化学危险品的注意事项?

1爆炸品禁止与氧化物、酸类、盐类以及易燃物、金属粉末等共同存放在起一个区域

2压缩气体和液体宜专库专存,并于库中安装避雷装置

3严禁将氧化剂、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体、遇水易燃品、酸类、有机物混放

4毒害品严禁与食品、食用香精,氧化剂、酸类共存共储

36、包装储运、危险品标志尺寸?

通常四类(70*50/50*50)

37、商品老化的原因?

①商品老化的内在原因

②商品老化的外在原因。

38、对于商品老化防护应采取哪些措施?

1保证仓库清洁、干燥,避免商品收到阳光直射,对于货场中堆放的高分子商品进行苫盖处理

2根据商品的保管条件,合理控制库房温湿度

3确保商品包装的完整,避免使商品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

4对高分子商品进行分类储存,将其与油类、有腐蚀性、易潮解、有氧化性,含水量大的商品分开保存。

5制定并严格执行库存商品定期检查制度,发现商品有开始老化的现象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贯彻先进先出,易坏先出的原因,尽量缩短高分子商品的储存时间。

39、商品包装作用?

1保护作用

2方便运输

3便利储存

40、影响包装的因素?

1装卸

2保管

3运输

41、常见的包装容器有哪些?

袋/盒/箱/瓶/罐

42、商品保管卡包括内容有哪些?

1表示货物的状态,如待处理、不合格 、合格等

2表明货物的名称、规格、供应商和批次

3商品的出库与库存动态等信息

43、仓库 安全知识 有哪些?

1保卫知识A法律法规知识B 安全生产 及操作知识C 劳动保护知识

2消防知识A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有关仓储物资危险性质、仓库耐火等级、层次、安全疏散等知识B公安部《仓库放火安全管理规则》中有关仓库消防组织建设、仓库电器设备管理、消防器材管理等方面知识C库房商品的物理、化学特点及特殊的防火、灭火要求的知识D各种防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及使用范围。

44、仓储预防工作包括?

防火、放盗、防潮、防锈、防腐、防霉、防鼠、防虫、防尘、防爆防漏电。

45、如何做好劳动保护?

1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保护用品

2改善工作条件

3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

46、仓库警卫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1守卫仓库大门,掌握出入库人员的情况,并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

2阻止非仓库人员进入仓库、严禁火种、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带进仓库

3核对出库凭证,检查出库商品预出库凭证是否相符,并做好相应记录

4日夜轮守仓库,防范非法分子的破坏活动,确保仓库的安全。

47、如何做好仓库防灾工作?

1对仓库的设施、人员及储存商品的安全负责任,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确保仓库安全

2负责在本仓库开展安全生产 教育 ,提高仓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全面落实防台风、防汛、防暑降温、防寒防冻等工作,以保障仓库及储存物资的安全

4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消防训练和消防安全竞赛

5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和公安机关交办的各项治安保卫工作

6定期对仓库的安全工作进行 总结 ,提出改进意见。

48、火灾类型及配备灭火器材?

A类普通固体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B类液体或可融化固体汽油、石蜡、沥青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1301灭火器

C气体物质煤气、天然气、甲烷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1301灭火器CO2灭火器

D 金属物质钾钠镁等用干沙。

49、使用消防灭火器的操作步骤?

1手提或肩扛到火场

2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在上风口方向喷射

3如干粉灭火器是外挂储压式,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只手提起气瓶开启拉环,如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旋到最高位置,随时提起灭火器。

4若是内置式储气瓶或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插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

5当干粉喷出后,应迅速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干粉能迅速覆盖燃烧物体表面。

50、打消防报警电话时应注意事项?

1讲清仓库具体位置

2说明库内存放物资类型、期货物品及燃烧情况

3说明仓库大体构造是平房、楼房

4讲清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以上就是关于温控器执行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