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

   2022-11-27 04:44:40 网络510
核心提示: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棉花检验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机采棉的相关标准由兵团建立并推广。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明年将实行的新棉花标准必将在未来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做

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

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棉花检验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机采棉的相关标准由兵团建立并推广。

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明年将实行的新棉花标准必将在未来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主要对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标准 棉花品级 机采棉

一、棉花品级与纺织品质

棉纤维的品级与其纺纱使用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棉花品质高,它的纺纱品质也高。

因为高等级的棉花加工好、成熟好、色泽好,相应的杂质及疵点少,纤维的单强高,纺成的纱条干均匀度好,成纱强力好,适宜纺制高档纱,而且成品染色性能好,耐用性能好。

而低等级的棉花,成熟度差,杂质、疵点多,强力差,耐打击能力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更多的有害疵点,只能纺制低支纱,成品的染色性能差,不耐用,使用价值远远低于高品级的棉花。

事情总是有两个方面。

在有些情况下,品级高的棉花的纺织品质不一定就高。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皮棉清理机的推广使用。

现在的轧花厂已经普遍采用皮棉清理机配置,有的生产线甚至采用双皮清工艺设置,其主要特点是大大减少了杂质和活索丝,皮棉外观形态好,一般能提高1个品级,给轧花厂带来了显著效益。

但是经过皮棉清理机加工的棉花,在纺织部门的使用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皮棉经清理后,不可避免的疵点增多,而且纤维经过多次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棉花的各项长度指标和纤维比强度。

一般经皮棉清理机加工后,主体长度下降0.3到1毫米,短绒率上升2%以上。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原来已经存在的异性纤维及色纤维经过进一步的打击和混合,数量成倍增加,清除难度增大。

还有一个就是机采棉,比较进口引进的机采棉设备与现行推广的机采棉设备就会发现,进口设备对纤维的长度和强力损伤小,且棉结少,但是外观性差,杂质多。

如果按现行的感官检验,只能定为4至5级,但从纺织厂的使用效果来看,其综合使用效能甚至好于用现行设备加工出来的2、3级。

说明现行的机采棉加工设备有片面追求外观形态而忽视内在纺织质量的倾向,应该引起棉机制造企业及棉花加工企业的重视,否则棉花生产的最大价值不会得到体现。

二、机采棉质量标准

机采棉质量标准一直受到有关人员与组织的关注,并且成为棉花种植、加工领域与纺织领域争执的焦点。

棉花种植与加工领域认为:在我国现行以手摘棉为对象制定的棉花质量标准的苛刻限制下,机采棉的品级评定偏低, 而且对机采棉品级的评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同样的棉花在不同地方可能评为三级也可能评为四级这种现象有利于纺织企业, 但不利于目前生产加工水平下的棉花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 更不可能给植棉农户带来好的收益, 因此必须建立符合机采棉实际的质量标准体系。

兵团部分棉花加工单位已经建立了机采棉的企业标准。

纺织领域则认为建立机采棉质量标准体系没有意义, 即便是有机采棉标准, 同级别的手采棉与机采棉其纺织品质也是不同的。

因为,对纺织企业来说考虑的标准就是一个―――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

而影响它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长度指标有上半部平均长度、 长度整齐度与短纤维指数细度与成熟度指标有马克隆值与成熟度系数强伸性指标有断裂比强度、 断裂伸长率与强度变异系数杂质与疵点方面的指标有异性纤维、棉结、杂质面积与数量外观有色特征级和轧工质量等等, 实际纺织生产中它们中一些指标的小范围的.变动就能对产品质量与成本产生影响,如短纤维率指标不仅影响落棉率,而且短纤维率每增加1%,纱线中纤维的滑脱率就会 增 加0.7%~1.3%,棉纤维强力因之降低。

而这多方面的因素在现有机采棉标准中并未显示出来, 有一些指标还有所放松。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标准。

由于受检验方式和检测手段的局限, 现行标准仍执行以感官检验为主的检验方式, 无论是机采棉还是手采棉。

虽然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 》标准提倡用HVI进行检验,但没有结算依据,目前国内棉花贸易仍采用以品级和长度进行价格结算的感官检验方式进行交易。

这种检验方式存在三个问题:

1)有重外观,轻内在的现象2)许多指标是定性而不是定量, 检测时主要是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和素质, 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使棉花质量标准缺乏公信度和权威性3)只是对棉花的部分内在性能进行检验, 对不少涉及纺织性能的指标没有检测或检测不细,一些指标是一个范围值, 在棉花标准与纺织要求之间有空档。

棉花生产、 棉花加工与纺织生产本是共生关系, 各环节利益密切相连, 但现行体制下分属不同领域,受不同的利益主体掌控,形成环节间利益脱节甚至对立,环节间的利益矛盾形成 “内耗”。

由于现行的检验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棉花种植、棉花加工与纺织生产部门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上讲话, 位于产业链前端的棉花生产、 棉花加工部门更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一边制定标准、工艺,造成诸如在机采棉标准的制定上棉花生产、 棉花加工企业认为合理而纺织企业却认为不合理, 纺织企业认为合理的,棉花生产、棉花加工企业又认为是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在轧花工艺的制定中,部分轧花厂以牺牲内在质量的方法来提高棉花等级, 各项质量指标控制下偏差, 甚至出现人为的将清弹棉混入棉花等现象, 致使棉花的纺纱性能在棉花加工环节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 造成棉花品质高, 其纺织品质却不一定也高的怪现象

四、解决方案

棉花检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棉花种植者、加工者及纺织领域的切身利益,并关系到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因此,用量化指标来评定棉花品质和进行价格结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棉花标准是评定棉花品质和使用价值的依据,它能准确、全面的反映棉花的使用价值,体现供销与使用上的一致性,起到推动棉花产业各环节技术进步的作用。

国际上通用的大容量快速检验仪(HVI),是以仪器检验为主的质量检验体系,不仅可以对影响纺织过程中的各个单项指标进行定量化检测,而且能获得一个能反映纤维的可纺性和估算成纱强力的定量化数据。

与现行的标准相比,测试结果更全面,在棉花贸易上更能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

因此尽快普及仪器化检验标准,并在贸易中广泛应用,不仅能提高检验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而且对提高轧花厂的加工质量,科学评定棉花的使用价值有积极作用。

大面积提高机采棉的播种面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及时建立棉花种植、加工领域、纺织领域都能承认的质量检验标准体系,才能为机采棉顺利进入市场扫清障碍。

由于机采棉特殊的采摘方式对棉花的绒长、强力、含杂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更要正视问题,采用仪器化检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用量化指标评定机采棉的品质,用积极的态度逐步缩小机采棉与手摘棉的差距,是机采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博,陈彭。探讨:国储棉核查检验中发现的问题[J]。中国纤检,2012,(19)。

[2]田金家,刘晓鹏。浅谈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J]。中国纤检,2009,(9)。

[3]陈松恩,王志成。HVI检验与传统机检原棉杂质关系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9,(7)。

棉花检验检疫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棉花经营者(含棉花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承储者,下同)从事棉花经营活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棉花经营者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或者承储等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认定。

棉花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棉花质量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第四条 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主管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工作,由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棉花质量监督工作。设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没有设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质量监督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列使用时,统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包庇、纵容本地区的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或者阻挠、干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均有权检举。第二章 棉花质量义务第七条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应当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具备品级实物标准和棉花质量检验所必备的设备、工具。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应当进行晾晒、烘干等技术处理,保证棉花质量。

棉花经营者应当分类别、分等级置放所收购的棉花。第八条 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国家标准,对所加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分拣,并予以排除;

(二)按照国家标准,对棉花分等级加工,并对加工后的棉花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标识应当与棉花质量相符;

(三)按照国家标准,将加工后的棉花成包组批放置。

棉花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皮辊机、轧花机、打包机以及其他棉花加工设备加工棉花。第九条 棉花经营者销售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批棉花附有质量凭证;

(二)棉花包装、标识符合国家标准;

(三)棉花类别、等级、重量与质量凭证、标识相符;

(四)经公证检验的棉花,附有公证检验证书,其中国家储备棉还应当粘贴公证检验标志。第十条 棉花经营者承储国家储备棉,应当建立、健全棉花入库、出库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入库、出库的国家储备棉的类别、等级、数量与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相符。

棉花经营者承储国家储备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维护、保养承储设施,保证国家储备棉质量免受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变异。

棉花经营者不得将未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作为国家储备棉入库、出库。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强令棉花经营者将未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作为国家储备棉入库、出库。第十一条 棉花经营者收购、加工、销售、承储棉花,不得伪造、变造、冒用棉花质量凭证、标识、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第十二条 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等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第三章 棉花质量监督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制度。

前款所称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是指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棉花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第十四条 棉花经营者向用棉企业销售棉花,交易任何一方在棉花交易结算前,可以委托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所交易的棉花进行公证检验;经公证检验后,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作为棉花质量、数量的依据。第十五条 国家储备棉的入库、出库,必须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经公证检验后,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作为国家财政支付存储国家储备棉所需费用的依据。

经公证检验的国家储备棉,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粘贴中国纤维检验机构统一规定的公证检验标志。

棉花等级怎样划分

样品传递和检验流程

第十条 仪器化公证检验包括感官检验、常规仪器检验和HVI仪器检验三部分。感官检验项目为品级、轧工质量(指定机构验证项目),常规仪器检验项目为含杂率,HVI仪器检验项目为色特征、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短纤维指数。

第十一条 承检机构需使用由中纤局统一确定规格的样品盒、样品架及样品车,用于检验样品的流转。

第十二条 检验部门领样后,按检验批号将样品袋移至样品周转间,逐样出袋,样品出袋时以及每袋样品出袋完毕后,需依据《样品交接单》对样品条码卡和只数进行清点。

第十三条 在样品出袋过程中,每取出一只样品,先使用读码器读取条码信息,再按照《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重量结算规范(暂行)》相关要求,抽取适量棉花,以组成该检验批含杂率检验样品,之后,对照品级实物标准对该样品进行品级检验,品级检验结果输入到样品周转间的计算机终端上。

第十四条 每个检验批的样品感官检验结束时,应完成该检验批的含杂率检验样品抽取工作,之后按照《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重量结算规范(暂行)》相关要求进行含杂率检验。检验结果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信息系统管理员在承检机构信息系统中输入该检验批含杂率检验结果。

第十五条 每只样品经感官检验后,需将条码卡重新夹入样品,装入样品盒,每一样品盒最多装十只样品,同一样品盒中的样品必须属于同一检验批并应在盒中标注检验批号。

第十六条 如发现某一检验批的样品数量与《样品交接单》内容不符、缺少条码卡或条码卡与样品分离,应立即予以登记,并将样品单独存放,查清原因,及时通知受检棉花加工企业,协调处理。

第十七条 将同一检验批的样品盒移送到样品平衡间进行平衡,对于回潮率很高的样品,应做预调湿处理,再进行平衡。样品平衡执行先入先出原则。

第十八条 样品平衡24小时后,应在样品平衡间使用快速回潮率探测仪检测,判断样品是否符合HVI检验要求(即样品的吸放湿平衡点在6.5%-8.8%之间),符合要求的,使用样品车按检验批将样品送至HVI实验室,进行HVI检验。不符合要求的,须对样品再平衡24小时后进行HVI检验。

第十九条 HVI操作员按盒逐样使用读码器读取条码信息后进行HVI检验。

第二十条 每个样品在HVI检验完毕后,需将条码卡重新夹入样品,放回样品盒。

第二十一条 样品自进入平衡间直到HVI检验完毕须处于恒温恒湿环境中。

第二十二条 HVI操作员在开机后和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校准规范》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检查。HVI检验须严格按照《HVI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检验完毕后,样品移送至样品周转间码放整齐,等待中纤局抽验。抽验样品选出后,剩余样品装袋进入样品仓库,按规定处理。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工业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 /T 6498-1992

Test method for micronaire代替 GB 6498—86

value of cotton fibres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to 2403-1972《棉纤维马克隆值的测定》。

l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测量由松散、随机排列的一定量棉纤维组成的纤维塞在指定条件下的透气性,从而测定棉纤维的马克隆值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从棉包、棉卷、生条或其他来源皮棉中取出的随机排列的棉纤维。

2 引用标准

GB 6097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 术语

马克隆值:一定量棉纤维在规定条件下的透气性的量度,以马克隆刻度表示。马克隆刻度是建立在已由国际协议确定其马克隆值的成套“国际校准棉花标准”的基础上的。

4 原理

气流通过由试验试样组成的纤维塞,在刻度尺上指示出透气性的变化,以通过纤维塞的流量或纤维塞两端的压力差表示。试样的质量和体积对确定型式的仪器是常数。指示透气性变化的刻度可以用马克隆值单位标定,亦可用流量或压力差的适当单位来表示。并用预先确定的换算曲线或统计关系,把观察读数换算成马克隆值。

5 设备和材料

5.1 天平:称量足以称出气流仪要求的试样,准确度为被称量的±0.2%。

5.2 气流仪,其主要部件为;

5.2.1 压缩样筒:有两个多孔板,放人指定质量的试样,经压缩后,试样密度为0.16~0.30

g/cm3。

5.2.2 测量试样透气性的器具,包括:

a. 一只适用的气泵

b. 一只或几只阀门或其他器具:用于控制通过压缩样筒内试样的空气流量或试样两端的压力差。

c. 压力计:用于测量试样两端要求的空气压力差; 流量计;用于指示通过试样的空气流量。

5.3 校准棉样:国际校准棉花标准或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

6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6.1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应符合GB 6529的规定,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

6.2 在标准大气中调湿试验样品,时间不少于4h。

6.3 在标准大气中称样和试验。

7 试验试样

7.1 按照 GB 6097的规定或有关方面事先的协议,取出足够的试验样品。

7.2 抽取的试验样品,用原棉杂质分析机除去杂质,调湿后按该仪器指定的质量称取2~3份试样,称重准确度为试样质量的±0.2%。

8 程序

8.1 试验前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作必要的调整。取覆盖待测样品范围的高中低三种不同马克隆值的校准棉样校准仪器,每种校准棉样至少试验两个试样,以检查仪器的调整是否正确,给出的试验结果是否在正确水平。

8.1.1 如果每种校准棉样两个试样的平均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不超过±0.10马克隆值刻度单位,则认为仪器的性能符合要求。

8.1.2 如果两个试样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超过土010马克隆值刻度单位,则按照上述程序复试,如果这种棉花复试的两个新试样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不超过 i 0 10马克隆刻度单位,则结果是合格的;如果其差异继续大于上 0 10马克隆刻度单位,那就或者再次调整仪器,并重复上述校验程序,或者在已确定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以后试验的样品的试验值加上适当的修正值。

注:修正值二被测量样品的标准值一测量结果。

8.2 将试样分几次均匀装人试样筒,切勿丢失纤维。插人压缩活塞锁在固定位置。

8.3 使气流以适当的流量或压力通过试样,在仪器流量计或压力计的刻度尺上记下读数,精确到±1%左右。

8.4 一份样品试验两个试样,如果这两个试样的马克隆值差异超过 0.10,则从同一样品中再试验一个新试样,由三个试样计算平均值。

9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9.1 对于刻度尺以马克隆值分度的仪器、计算同一样品试验的所有试样的读数的平均值。 如果必要,考虑8.1.2条的修正量。报告的结果修约到0.1马克隆值。

9.2 对于刻度尺不是以马克隆值分度的仪器,把直接读数由预先确定的换算曲线或统计关系换算成马克隆值。再按9.1条所述进行计算。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a 棉样来源、品种;

b 试验的试样个数,每个试样的读数次数,所用的样品份数;

c 计算的平均值;

d 仪器的型式和型号。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工业网

--------------------------------------------------------------------------------

【打印】【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用校准棉样校准棉纤维试验结果GB/T 13776-1992

standardizing cotton fibre test

results by use of calibration cottons

l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使各试验室的棉纤维试验结果得到校准。

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

2 引用标准

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 术语

3.l 校准棉花标准样品 calibration cotton standard samples

简称校准棉样。经过专门制备的、混合均匀的棉花,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后作为标准样品,它给出了一项或几项物理特性的标准值和相应的精密度。

3.2作校准棉样 working standard cotton samples

专业试验室自制的一批混合均匀的棉花,限于本试验室使用的标准样品,其一项或几项特性已经确定。它是在与校准棉样进行了大量的比对以后确定的,且其结果通常与特定的仪器、试验员和操作技术有关。

4 原理

同一棉纤维样品的试验结果,可能会因测试仪器、环境条件、试验员及操作技术、取样误差等原因而造成一定的差异。通过使用校准棉样,可以检查试验结果是否准确。只要对校准棉样试验结果是准确的,则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固定不变的手法测试待测样品,就有可能按本试验程序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5 标准样品

本方法确认三种类型的校准棉样: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S 国际校准棉样标准委员会的校准棉样和美国农业部校准棉样;各试验室自制的工作校准棉样。

6 试验程序

6.1 试验准备

6.1.1 将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与待测棉样一齐放在同一标准大气条件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平衡。

6.1.2 根据仪器操作规程或有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校推测试仪器。

6.2 校准试验

6.2.1 在日常测试开始前,至少要用一个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按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校准试验。校准试验中,每个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按试验方法标准至少做一完整的单次试。

6.2.2 如果校准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标准值的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则可开始正式试验。

如果校准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的差异超出允许范围,则应分析原因。进一步校准仪器、设备之后,再按第6.2.1条的要求重新进行校准试验。若其试验结果可以接受,则可开始正式试验。若试验结果仍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可通过第6.2.3条或6.2.4条所述的方法解决。

6.2.3 改变操作者的操作手法,使试验结果的差异在允协范围内。但要求在正式试验时,能保持改变后的手法稳定不变。

6.2.4 仍以习惯的操作手法进行正式试验,采用修正系数使试验结果校准到正确水平。

6.3 正式试验要求

6.3.1 正式试验时,应保持仪器状态和环境条件不变,且以固定不变的手法进行试验。

6.3.2 在6.2条中,如果仪器做了调节或操作者的操作手法做了政变后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水平,则在测试未知的试样前应对一个校准棉样按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再做。完整单次试验,看所得的结果是否仍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6.4 试验结果的修正,

6.4.1且 为求修正系数,要求在日常试验开始前和过程中都空少用一个校准棉样进行一次完整的单次试验。

6.4.2 根据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测试结果,按式(1)计算修正系数。

K=Vs/V。 …………………………………(1)

式中:Vs——校准棉样或工作校准棉样的标准值;

V。——一个操作者在同一仪器上对该棉样所做的所有观测值的平均值;

K——修正系数,计算到三位小数。

6.4.3 日常样品的测试,按式(2)计算试验结果:

A=K•Vt/…………………………………(2)

式中:Vt——试验样品的观测值;

K——按式(1)求得的修正系数。若使用两种以上校准棉样时,K为各种校准棉样求得修正系数的平均值;

A——试验样品修正后的结果。

6.5 对于费时的试验项目,试验程序按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进行。

附 录A

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A~D的使用方法

(补充件)

A1 中国纤维检验局校准棉样 A、B、C、D是为配合 GB 6097—6103 棉纤维试验方法(一)》

的实施而制作的。

A2 GB 6097~6103井有 10个试验方法标准。其中大部分试验方法都比较费时,不可能要求试验员每天在测试开始前和过程中多次试验校准棉样,只能用本附录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校准棉样使试验结果统一到标准水平。

A3 每个从事棉花试验的试验员,每天用几个校准报样.按有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看自己每次试验的结果与校准棉样标准值的差异是否在允许范围内D如果超出允差要求,要分析造成超差的原因,通过重新校准仪器、设备或改变自己的操作手法,使试验结果准确。

A4 通过A3章的反复练习,使自己对校准棉样试验结果有95%的概率不会超差,此后便可正式出具棉花试验结果。

A5 每个正式出具棉花试验结果的试验人员,要至少用两个校准棉样周期进行校准试验。每个棉样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单次试验,并做好记录,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试验结果是否还处于被校准的水平。如果仍处于被校准的水平上,便可直接出具试验结果。如果试验结果超差,应分析原因予以纠正,使自己的试验结果重新处于被校准的水平上。

A6 如自己的试验结果一贯地存在某种系统性偏差,则可使用修正系数来校准自己的试验结果。而修正系数的计算要用自己在一段时期中,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校准棉样进行试验中所积累的试验资料。

A7 其他费时的试验,也可采用本附录的程序,使试验结果得到校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棉花国家标准

棉花 细绒棉

Cotton—Upland cotton GB1103-1999

代替GB1103-197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绒棉的质量要求、分级规定、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检验证书、包装及标志、储存与运输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收购、加工、经营、储备、使用的细绒棉。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102.1-1985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烘箱法

GB/T6102.2-1985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电测器法

GB/T6498-1992棉花“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T6499-199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GB/T6975-1986棉花包装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3783-1992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测定 平束法

GB/T13786-1992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主体品级( cotton modal grade):含有相邻品级的一批棉花中,所占比例80%及以上的品级。

3.2 毛重 (gross weight):棉花及其包装物重量之和。

3.3 净重( net weight):毛重扣减包装物重量后的重量。

3.4 准重(conventional weight):净重按棉花标准含杂率折算后的重量。

3.5 公定重量(conventional weight):准重按棉花公定回潮率折算后的重量。

3.6 籽棉准重衣分率(conventional lint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准重占相应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3.7 籽棉公定衣分率 (conditioned lint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公定重量占相应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3.8 危害性杂物 (danger foreign matters):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加工、使用和棉花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硬杂物和软杂物,如金属、砖石及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等。

4 质量要求

4.1 品级

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即一至七级。三级为品级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

4.1.1 品级条件

棉花品级条件见表1

表1 品级条件

品级 籽 棉 皮 辊 棉 锯 齿 棉

成熟

程度 色泽

特征 轧工

质量 成熟

程度 色泽

特征 轧工

质量

一级 早、中期优质白棉,棉瓣肥大,有少量一般白棉和带淡黄尖、黄线的棉瓣,杂质很少 成熟好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稍有淡黄染 黄根、杂质很少 成熟好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微有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很少

二级 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有少量轻雨锈棉和个别半僵棉瓣,杂质少 成熟正常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黄根、杂质少 成熟正常 色洁白或乳白,有丝光,稍有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少

三级 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有少量雨锈棉和个别僵瓣棉,杂质稍多 成熟一般 色白或乳白,稍见阴黄,稍有丝光,淡黄染、黄染稍多 黄根、杂质稍多 成熟一般 色白或乳白,稍有丝光,有少量淡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较少

四级 早、中期较差的白棉和晚期白棉,棉瓣小,有少量僵瓣或轻霜、淡灰棉,杂质较多 成熟稍差 色白略带灰、黄,有少量污染棉 黄根、杂质较多 成熟稍差 色白略带阴黄,有淡灰、黄染 索丝、棉结、杂质稍多

五级 晚期较差的白棉和早、中期僵瓣棉,杂质多 成熟较差 色灰白带阴黄,污染棉较多,有糟绒 黄根、杂质多 成熟较差 色灰白有阴黄,有污染棉和糟绒 索丝、棉结、杂质较多

六级 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白棉,杂质很多 成熟差 色灰黄,略带灰白,各种污染棉、糟绒多 杂质很多 成熟差 色灰白或阴黄,污染棉、糟绒较多 索丝、棉结、杂质多

七级 各种僵瓣棉、污染棉和部分烂桃棉,杂质很多 成熟很差 色灰暗,各种污染棉、糟绒很多 杂质很多 成熟很差 色灰黄,污染棉、糟绒多 索丝、棉结、杂质很多

4.1.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见表2

表2 品级条件参考指标

品级 成熟

系数

不低于 断裂比强度Cn/tex不低于 轧工质量

皮辊棉 锯齿棉

黄根率%

不大于 毛头率%

不大于 疵点

粒/100g

不大于 毛头率

%

不大于 不孕籽

含棉率

%

一级 1.6 20 0.3 0.4 1000 0.4 20-30

二级 1.5 19 0.3 0.4 1200 0.4 20-30

三级 1.4 19 0.5 0.6 1500 0.6 20-30

四级 1.2 18 0.5 0.6 2000 0.6 20-30

五级 1.0 18 0.5 0.6 3000 0.6 20-30

注:

1、疵点包括:破籽、不孕籽、索丝、软籽表皮、僵片、带纤维籽屑及棉结七种。

2、轧工质量指标也是对皮棉的质量要求。

3、断裂比强度隔距3.2mm,国际校准棉花标准(ICC)校验水平。

4.1.3 根据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制作品级实物标准。品级条件也是籽棉“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依据。

4.1.4 品级实物标准

4.1.4. 1 品级实物标准分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

4.1.4.2 同级籽棉在正常轧工条件下轧出皮棉产生同级皮辊棉、锯齿棉基本标准。

注:符合表2轧工质量参考指标要求,视为正常轧工条件。

4.1.4.3 基本标准分保存本、副本、校准本。保存本为基本标准每年更新的依据;副本为品级实物标准仿制的依据;校准本用于仿制标准损坏、变异等情况下的修复、校对。

4.1.4.4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根据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进行仿制。

4.1.4.5 皮辊棉、锯齿棉仿制标准是评定棉花品级的依据。各级实物标准都是底线。

4.1.4.6 黄棉、灰棉、拔杆剥桃棉,由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基本标准副本的品级程度制作参考棉样。最高品级不高于四级。

4.1.4.7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应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级程度的稳定。

4.1.4.8 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使用期限为一年(自当年九月一日至次年八月三十一日)。

4.2 长度

4.2.1 棉花纤维长度(简称长度,下同)以1mm为级距,分级如下:

25毫米,包括25.9mm及以下;

26毫米,包括26.0~26.9mm;

27毫米,包括27.0~27.9mm;

28毫米,包括28.0~28.9mm;

29毫米,包括29.0~29.9mm;

30毫米,包括30.0~30.9mm;

31毫米,包括31.0mm及以上。

4.2.2 长度规定

4.2.2.1 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

4.2.2.2 五级棉花长度大于27mm,按27毫米计;六、七级棉花长度均按25毫米计。

注:1毫米长度分级及其规定于2000棉花年度开始实施,1999棉花年度长度标准按GB1103-1972《棉花 细绒棉》标准执行。

4.2.3 棉花长度实物标样

根据长度分析仪测定的棉花主体长度结合手扯尺量长度确定棉花长度标样的长度级。

4.3 马克隆值

4.3.1 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B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

4.3.2 马克隆值分级范围如图1所示:

3.4及以下 3.5--3.6 3.7—4.2 4.3—4.9 5.0及以上

A

B

C

图1 马克隆值分级范围

注:马克隆值分级及其有关规定于2000棉花年度开始实施。

4.4 回潮率

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

4.5 含杂率

棉花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0%,锯齿棉为2.5%。

4.6 危害性杂物

4.6.1 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

4.6.2 采摘、交售棉花,禁止使用化纤纺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用有色的或非棉线、绳扎口。

4.6.3 收购、加工棉花时,发现混有异性纤维、色纤维及其它危害性杂物的,必须挑拣干净后方可收购、加工。

4.6.4 棉花加工过程中,不得混入危害性杂物。

5 抽样

5.1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5.2 抽样数量

5.2.1 收购籽棉每500kg抽样数量不少于1.5kg,不足500kg的按500kg计。

5.2.2 籽棉大垛以垛为单位抽样,抽样数量:10t及以下大垛抽样10kg;10t以上,50t及以下大垛抽样20kg;50t以上大垛抽样25kg。

5.2.3 成包皮棉每10包抽1包,不足10包的按10包计。每个取样棉包抽取检验样品约300g,,形成批样;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约100g,形成回潮率检验批样。

5.3 抽样方法

5.3.1 收购籽棉取样

5.3.1.1 收购籽棉采取多点随机取样方法。

5.3.1.2 籽棉大垛采取在不同方位、多点、多层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深度不低于30cm。

5.3.2 成包皮棉取样

5.3.2.1 成包皮棉从棉包包身上部开包后,去掉棉包表层棉花,抽取完整成块样品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和含杂率检验;再往内于棉包10cm~15cm深处,抽取回潮率检验样品,装入取样筒内密封。严禁在包头取样。

5.3.2.2 轧花厂出厂检验可以从皮棉滑道上抽样。在整批棉花的成包过程中,每隔10包抽样一次。每次抽300g样品供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和含杂率检验,抽100g样品供回潮率检验。

6 检验方法

6.1 品质检验

6.1.1 品级检验

6.1.1.1 检验品级,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决定。

6.1.1.2 检验品级应在棉花分级室进行,分级室应符合GB/T 13786标准或具备北窗光线。

6.1.1.3 对批样逐样检验品级。检验时,手持棉样,压平、握紧,使棉样密度与品级实物标准密度相近,在实物标准旁进行对照确定品级,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6.1.1.4 计算批样中各相邻品级的百分比,其中占80%及以上的品级定为主体品级。

6.1.1.5 检验结果按主体品级和各相邻品级所占百分比出证。

6.1.2 长度检验

6.1.2.1 棉花长度检验用手扯尺量法。

6.1.2.2 对批样逐样检验长度;每份样品检验一个试样。检验时,取有代表性的棉样,双手平分,抽取纤维,反复整理成没有丝团、杂物和游离纤维的平直棉束约60mg,棉束宽度约20mm;置于黑绒板上用纤维专用尺在棉束两端切线,切线位置以不露黑绒棉为准,量取两切线距离(两头齐方法,直接量取纤维长度,以不露黑绒板为准),量取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毫米为单位),逐样记录检验结果。

6.1.2.3 计算批样中各试样长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各长度级的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长度平均值对应的长度级定为该批棉花的长度级。

6.1.2.4 棉花长度实物标样作为校准手扯尺量长度的依据。

6.1.3 马克隆值检验

6.1.3.1 收购检验

收购时可以感官检验,感官检验结果应经常与GB/T 6498标准进行的检验结果相对照。马克隆值不作为考核指标。

6.1.3.2 成包皮棉检验

6.1.3.2.1 从批样中,按批样数量的30%随机抽取马克隆值试验样品,逐样测试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测试方法按GB/T 6498标准执行。

6.1.3.2.2 每个试验样品,根据其马克隆值确定马克隆值级。计算各马克隆值级所占的百分比,其中百分比最大的马克隆值级定为该批棉花的主体马克隆值级。

6.1.3.2.3 检验结果按主体马克隆值级和各马克隆值级所占百分比出证。

6.1.4 异性纤维检验

6.1.4.1 在各环节中异性纤维检验采用手工挑拣法。

6.1.4.2 棉花使用中,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可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检验中,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未开包棉花随机抽取5%棉包,逐包开包挑拣异性纤维和色纤维。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证书。检验中,未发现异性纤维的,在检验证书“异性纤维”栏注明“未发现”;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

6.1.5 断裂比强度检验

断裂比强度检验方法按GB/T 13783标准执行。

6.2 公量检验

6.2.1 含杂率检验

6.2.1.1 收购时可机检或估验,估验结果应经常与按GB/T 6499进行检验的结果相对照。对估验结果有异议时,以按GB/T 6499进行检验的结果为准。

6.2.1.2 成包皮棉含杂率检验方法,按GB/T 6499执行。

6.2.2 回潮率检验

6.2.2.1 回潮率批样取样后即验或批样密封后待验,待验须在24h内完成。

6.2.2.2 回潮率检验使用电测器法或烘箱法,以烘箱法为准。

6.2.2.3 回潮率检验方法,按GB/T 6102.1或GB/T6102.2执行。

6.2.3 籽棉公定衣分率检验

6.2.3.1 每份试样称量 1kg。籽棉试样用衣分试轧机加工。要求不出破籽,不带油污棉,轧工质量应符合表2轧工质量参考指标要求。将轧出的皮棉称量。称量都精确到1g。

6.2.3.2按式(1)、式(2)计算籽棉准重衣分率:

100—Z

Gn=G´ ———— ………………………………………………(1)

1

细绒棉的分级标准

棉花等级划分:

1、一、二级棉花的比例为80%:20%,则主体品级为一级,棉花质量符合7.3.2条要求。

2、一、二、三级棉花的比例为5%:90%:5%,则主体品级为二级,棉花质量符合7.3.2条要求。

3、一、二、三级棉花的比例为80%:10%:10%,则主体品级为一级,但棉花质量不符合7.3.2条要求,因为三级为跨主体品级的棉花,必须挑包整理后从新检验,使其符合棉花质量要求。

4、一、二、三级棉花比例为20%:70%:10%,无主体品级,棉花质量不符合7.3.2条要求,必须挑包整理后重新检验,使其符合棉花质量要求。

5、一、二级棉花比例为52%:48%,无主体品级,棉花质量不符合7.3.2条要求,必须挑包整理,使其符合棉花质量要求。

6、一、三级棉花比例为90%:10%,则主体品级为一级,但棉花质量不符合7.3.2条要求,因为三级为跨主体品级,必须挑包整理。 计算各相邻品级的百分比时,修约到一位小数,即0.1个百分点。

一、标准名称: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1103-1999

现行棉花国家标准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颁布,从199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其中两项指标---马克隆值等级和长度以1mm等级是从2000年9月1日开始实施。

二、质量标准

1、品级: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三个条件分7个级,既1-7级,3级为标准级,7级以下为级外。品级有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实物标准是根据文字标准产生的,制作实物标准时须参考以下品质指标:

品级 成熟条件(不低于) 断裂比强度(cn/tex,不低于)

1级 1.6 20

2级 1.5 19

3级 1.4 19

4级 1.2 18

5级 1.0 18

注:断裂比强度是采用3.2mm隔距,国际标准棉花标准(ICC)检验水平。

实物标准使用年限为一年(自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2、长度:以1mm为级距,分级如下:

25毫米,包括25.9mm及以下;

26毫米,包括26.0~26.9mm;

27毫米,包括27.0~27.9mm;

28毫米,包括28.0~28.9mm;

29毫米,包括29.0~29.9mm;

30毫米,包括30.0~30.9mm;

31毫米,包括31.0mm及以上。

3、马克隆值:分为A.B.C级:

A级:3.7~4.2;

B级:3.5~3.6,4.3~4.9(马克隆值标准级);

C级:3.4级以下,5.0级以上。

4、回潮率。公定回潮率为8.5%,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

5、含杂率。标准含杂率:皮辊棉为3.0%,锯齿棉为2.5%。

6、危害性杂物。包括异性纤维、色纤维等。

三、检验方法

1、 取样。每十包抽一包,不是十包按十包记。每个取样棉包抽取样品约300g。

2、 等级检验。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决定。检验品级时应在等级室进行,等级应室符合GB/T 13786标准或具备北窗光线。

3、 长度检验。用手扯尺量法。检验时,取有代表性的棉样,双手平分,抽取纤维,反复整理成没有丝团、杂物和游离纤维的平直棉束约60mg,棉束宽度约20mm,置于黑绒板上,用纤维专用尺在棉束两端切齐,切绒位置以不露黑绒板为准,量取两切线距离(两头齐方法,直接量取纤维长度,以不露黑绒板为准)。

4、 马克隆值检验。用马克隆值测试仪按GB/T 6498的测试方法执行。

5、 断裂比强度检验。按GB/T 13783的测试方法执行。

6、 含杂率检验。按GB/T 6499的测试方法执行。

7、 回潮率检验。按GB/T6102.1(电测法)或GB/T6102.2(烘箱法)的测试方法执行。

8、 公量检验,按下列公式计算:

W=W0 X(100-Z1/100-Z0)X(100+R0/100+R)

式中:W-公定重量;

W0-净重(去掉色装物后的重量);

Z-实际含杂率,%;

Z0-标准含杂率,%;

R-实际回潮率,%;

R0-标准回潮率,%。

四、质量标识

1. 类型代号:黄棉以字母Y标识,灰棉以字母G标识,白棉不做标识。

2. 品级代号:一级至七级,用1. . . . . .7标识。

3. 长度级代号:25毫米至31毫米,用25 . . . . .31标识。

4. 马克隆值级代号:A.B.C级分别用A.B.C标识。

5. 皮辊棉、锯齿棉代号:皮辊棉在质量标识下方加横线----表示,锯齿棉不做标识。

如:2级锯齿白棉,长度29毫米,马克隆值A级,质量标识为:229A;

5级皮衮灰棉,长度25毫米,马克隆值C级,质量标识为:G525C。

以上就是关于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