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互联网金融中个人理财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方式?

   2022-05-31 04:38:59 网络400
核心提示:P2P网络借贷(100%本金保障)(最高20%年转化率)(最低50元起步)即Peer-to-peer lending,或称点对点信贷,是指社会主体利用中介机构的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资金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它是民间借贷由“线下”发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中个人理财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方式?

P2P网络借贷(100%本金保障)(最高20%年转化率)(最低50元起步)

即Peer-to-peer lending,或称点对点信贷,是指社会主体利用中介机构的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资金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它是民间借贷由“线下”发展到

“线上”的结果,是公民行使自身财产权利的体现。网络技术日益发展,正规融资渠道受限,熟人社会的解构,通货膨胀率日益高企,投资方式限缩,个人征信体系

的不断完善,皆助推了P2P网络借贷的产生与发展。

网贷投资具有一下特点:

1. 投资门槛低。

除陆金所最低投资需要1万元以外,大部分的网贷平台投资门槛低至50元。相比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门槛,网贷投资是低门槛的大众理财产品,适合所有阶层的投资者。

2. 投资收益稳定。

作为约定利率的借贷产品,网贷投资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参照中国网贷五年来的借贷利率水平,平均而言整体的收益率水平大约在20%左右。当然近期随着营销活动较多的新平台的不断涌现,整体的收益率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而主流的网贷平台的利率水平则是稳中有降。

3. 投资期限可自由规划。

网贷投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实际情况,选择投资的期限,而许多平台也允许让投资者用未到期的投资做担保在平台上借款,以满足不可预测的资金

需求。这让网贷投资的流动性得以释放。投资者既可以参照未来的资金需求情况来选择投资期限,也可以在平台上借钱来暂时迅速提现。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金

需求。

4. 系统风险是网贷投资的主要风险。

网贷投资作为民间借贷的网络化形式,信用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也就是如果

借款人不还钱,那么投资者就有损失本金的可能性。但是在中国,许多作为资金中介的网贷平台充当了担保人的角色,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还款,那么网贷平台会先行

垫付本金或者本息,这让投资者规避了借款人逾期不还款的信用风险,而所有的风险只在于网贷平台本身是否可靠,平台自身是否能够承受逾期的压力。只要平台存

在,投资者就没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在通胀依旧,经济形势复杂而投资者可赚钱的投资渠道不多的大背景下,网贷投资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首先,相比于低迷的中国股市,随之消沉的开放式基金和各种私募产品,以及与CPI拉不开距离的低收益的储蓄和银行产品,网贷投资的收益率稳定而且保持较高水平。

其次,网贷投资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而增强,变现能力比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信托产品要强的多。在一些可以净值借款的平台,早上提出提现申请,中午或者下午资金就可以到达投资者的银行卡里,实际的流动性比货币型基金都要强。

第三,最低的投资门槛,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投资的收益,这是其他大部分投资工具尤其是高门槛的信托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所无法实现的。

第四,相比期货等保证金交易产品,网贷投资的风险适中,而通过分散投资,风险完全在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

最后,对投资者的要求较低。网贷投资无需太多的投资技术和经验,在大部分平台都保本的情况下,只需要选择安全的投资平台,就可以实现稳定的收益。而一些平台有自动投标功能,设置后无需在线就能自动投标,适合没有时间上网的投资者。

【网贷平台在中国属于新兴的阶段,才刚刚开始,要谨防上当受骗!现在缺少法律法规的保护,理财人的权益很难保障,所以要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慎重!】

————粒粒贷客服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里的理财通和支付宝里的余额宝是骗人的吗

推荐语:明知项目会亏损或需要烧钱,但投资方依然一头扎进来,难道投资人都是冤大头吗?非也,现在互联网企业能够征服人的就是告诉你“我的边界还远远没有达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

烧钱和亏损成了互联网企业吸引资本的利器

我在2015年专门去找优步上海的总经理,只想弄清楚一件事情,优步能不能赚钱?我算来算去觉得它不能赚钱。总经理对我说:“苏老师,你错了,错在把我们当租车公司了,我们是什么?老实告诉你我都不知道,我们的边界连我自己都看不到。”

恰如一个分析师说的:如果你意识到优步可以把你的孩子送到学校,带你去约会,喝完酒以后送你回家,再给你送些日常用品,它就大一些;如果你自己不再买车了,完全用优步,它就更大了;如果你把优步看成一个超级联网计算机,每天在全世界运输上亿的人跟货物,连接一切,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现在互联网企业能够征服人的就是告诉你“我的边界还远远没有达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烧钱和亏损成了互联网企业吸引资本的利器。互联网企业都知道,找人来投资,有一点得想清楚:不能赚钱。因为赚钱了,边界就看清楚了。

看一看京东,京东在2014年上市以后,亏损从2013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50亿元,接着2015年亏损达到93亿元,但市值还是往上升。你觉得亏损好像是在急剧地扩大,但如果换成百分比的数字,你就看到京东毛利比较低的那一块,所谓代销电器的那一块,比重在逐渐下降,然后想做平台性质的这一块,比重在逐渐上升。并且很厉害的是,它的营业成本在下降,换句话说,毛利率在上升。京东有12万人,有几千个物流中心,能够管理到这样的一种效率,这家公司绝对是有能力的。

市场为什么不怕你亏损,但怕你发债?

有趣的是,2016年京东再爆出巨亏,股价不跌反升,但是业绩公布不久,在2016年4月,京东宣布发行总额10亿美元的债券,4月25日京东股价下跌3.07%,第二天再跌8.6%,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44亿美元。它才融资10亿美元,股价一下子跌了44亿美元。市场为什么不怕你亏损,而是怕你发债,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在亏,但是你的现金流能够自给自足,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市场从来不担心你,因为你迟早会盈利。但是如果你的现金流已经难以为继,要靠借债来维持,这个时候市场是担心的。

即使你的现金还能够维持经营活动,但你还是大幅举债,意味着你扩张得非常猛,市场也担心你盲目扩张,担心你头脑发热,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最后这样贪得无厌的互联网企业也一定会死掉。

Facebook在2012~2014年就没赚钱,但是市值一直往上升。三年兴许还算不了什么,再看看亚马逊,十年间一直不赚钱,而且贝索斯还加了一个说明,说亚马逊没有赚钱的打算,打消你一切盼望盈利的念头。这样说也不影响它的股价,真是一飞冲天。

为什么市场在亚马逊不能赚钱的时候还这么捧着它?因为潜力太大了,贝索斯一会儿拓展一个新领域,现在连发射火箭他都要插一脚,这个企业就是要改变世界的。它尝试这么多革命性的东西,只要成功几个,就会是了不起的企业。

再看看中移动,2007年的时候,它的市值达到顶点,然后一直无法改变地在低位徘徊。而这段时间里,其实它的利润和销售额都一直在增长,增长的中移动为什么打动不了人?很显然中移动没有多少故事可以讲,而且它最盈利的部分,时时刻刻在受到别人的侵蚀,这就是它最大的危险。

增长和想象空间是互联网企业被资本青睐的一个内在因素。不少互联网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它们的收入不多,而成本很高,居然还找得到投资人,并且有时候,投资人是竞相想要插一脚进来。

因为互联网企业会说:“很快我们将达到盈亏平衡点,一旦过了这一个点,我们的盈利空间大到难以想象。”

但它们没有告诉你的是,这条线走上去很可能不是这样的,收入要上去,必须要不停地引流量,就没办法少花钱。

如果减少投入会怎么样?立刻会变成这个样子。

后面这两幅图,才是互联网企业最有可能出现的,今天互联网企业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固定成本为主的企业,它的狼性一定要大

另外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的事情,就是互联网企业归根到底要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必须要看业绩,但是现在所有衡量业绩的财务方法都是在制造业时代奠下的基础,到了互联网时代,很多方法很难再适用。比如讲互联网企业的收入,今天免费是王道,而免费站在财务的角度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因为我们要赚钱,也要利润。

传统经济有没有免费?也有,但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我把它叫做递延收入,先给你免费,但是告诉你明年1月1日开始要收费了。报纸、杂志差不多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让你养成消费习惯,然后到了一定的时候,告诉你收费,因为你的消费习惯养成了,也就愿意花钱。

第二种,我把它叫做转移收入,给你免费,但是周围的东西你要花钱买,最典型的是 游戏 。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 游戏 《Pokemon Go》,它的APP是免费的,但你在免费 游戏 里抓东西的效率非常低,最好花一点钱买它的道具,那才玩得带劲。这种免费的本质,是希望把你引进来以后,你会为了享受而花钱。

到了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免费都不是这两种免费了。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按我的理解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现在越来越多人看到的一个事实——新增加一个客户的增量成本为零。

这个现象其实从无线电视的时代就开始了,无线电视在增加客户的同时,却不增加成本,那样就有免费的基础,但最终还是要赚钱的。如果要同时做到免费和赚钱,这背后一定要完成一个从客户到产品的飞跃。

比如你用不用百度?你是不是百度的客户?其实你从来不是,你是百度可以销售的产品。因为百度从你身上没赚过钱,它赚的是卖广告的钱,用户都在它那里,所以广告主到它那里做广告。

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有的固定成本非常大,有的固定成本非常小。比如说我做电商,增加一个客户,变动成本是主要的,而像百度那种,它基本上没有变动成本,都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为主的企业,它的狼性一定要大,如果客户量不够多,不能覆盖它的固定成本,最后一定亏损。并且固定成本大的话,新增客户的增量成本就极为有限,它就有动力不停地去新增客户。而如果我做电商交易,产品成本本来就大,毛利本来就低,我的狼性就不会那么大。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极大的困惑,就是原本财务上认可的资产到了互联网企业就完全变质了。比如购买一台1000万元的设备,这台设备能使用10年,每年分摊100万元的成本很容易理解。

但是互联网企业带来一个根本的变化,你花费1000万元建一个云或者一个平台,它们在财务上构成不了固定资产,所以这1000万元的成本要全部扣在当年。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云的资产是极少的,因为它甚至都不能成为资产;另一方面,它的成本费用构成是非常扭曲的。

这就是今天在互联网企业,经常会看到奇奇怪怪的财务数据,比如说毛利率90%,或者资产接近于一个微不足道数字。像阿里云是阿里巴巴花了几百亿元建起来的,但是在固定资产中,你从来看不到阿里云。

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什么?是它几十、几百万的客户,以及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但这些最有价值的资产,在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今天你判断互联网企业业绩的时候,必须想清楚的。

答案:最主要的可能还是为了更快速地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原因:

第一,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个可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公司来说,一般最多也就行业的前几能够被大部分的网民所记住,越是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或许越有话语权或者整体的竞争力。

第二,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可能很快,竞争又特别激烈,许多具体的领域,可能只有几家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所以对于许多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更快地排在前几名的位置可能至关重要。所以为了更快速的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排名靠前,即使暂时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有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还是会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用户,然后快速的增加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

第三,对于许多投资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公司暂时是盈利还是亏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这个公司未来能不能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当中最终胜出,如果能够在最终的竞争当中胜出或者排在前几名,那么由于公司后面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定价权或者获利的机会,投资人投资的可能是对这个公司未来的市场地位或者市场份额的预期,关键的是这个公司未来能否实现盈利。

第四,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在不断的烧钱之后,确实可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之后可能仍然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盈利的模式或者无法实现盈利,而这个时候投资者或许已经在这个公司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如果迟迟不能找到真正的盈利的模式或者实现盈利,可能投资者也不会再继续追加投资,那这个时候这个互联网公司最终可能还是会因为亏损而倒闭破产。

目前最成功的、市值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前期都是亏损的,都通过几轮巨额融资,用融资烧钱发展壮大的,比如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京东。

1994年成立的亚马逊,1997年就上市了,可是亚马逊一直在烧钱,不仅仅为了扩大电商版图,还投资许许多多的前沿 科技 ,贝佐斯的商业模式吸引了无数的投资人,亚马逊直到2015年才开始盈利。在2005年的时候,就有美国媒体把亚马逊预测为十年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所以,只要商业模式得到投资人的认可,亏损没关系,只要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在上升、营业收入在快速增长,投资人愿意卖单。

在中国,跟亚马逊的模式最像的就是京东。刘强东先生在1998年6月18日创立了京东公司。京东集团直到2019年才开始盈利。京东也是受到投资人的追捧。

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用更凶猛的烧钱模式,每年烧掉比前辈公司初创时期多了不知多少倍的钱,疯狂补贴用户,仅用5年时间用户数就比肩淘宝。这5年时间里,拼多多不管是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都超越了淘宝、京东、亚马逊初创期的增速。只要投资人相信拼多多的模式能够成功,相信拼多多能够进一步壮大,相信只要拼多多的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是相信拼多多的股价还会涨,那么投资人就会继续支持。

有了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后面的互联网公司想要快速壮大就是包装自己的商业模式,把商业模式介绍给天使投资人,吸引到天使投资,取得融资后烧钱吸引用户。只要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就会有人投资。本来,做天使投资成功率就不高,天使投资人投十家初创公司,有一家最后能上市就赚大了。

因此,互联网公司只要被投资人认可的商业模式,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即使亏损还在烧钱,投资人还是会热捧的。

我是独行独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您的问题!

实在人,理解这问题,得先了解互联网公司的亏损原因和盈利模式。

互联网公司亏损还在烧钱,基本上三种原因:

市场份额还小 。靠烧钱,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用户数、活跃度、留存率等;

市场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互联网行业是典型的 规模经济 头部效应 ,不进入行业前三,基本没戏!

最典型的是当年滴滴快的打得你死我活,疯狂烧钱,目的就是做高数据,让对方背后的资本没有信心退出;最后双方都烧不起了,那合并吧!滴滴Uber亦是如此!

投资产业链和渠道 。比如京东投资京东物流,当初巨额亏损;美团投资单车等创新业务……

为什么亏损也要做大规模?互联网规模经济,边际成本趋近于0!

不解释专业名词了,通俗讲一讲:如电商天猫,从盈利方面讲,对于天猫,每增加一个商户,天猫增加的成本无非是服务器增加了一点数据(边际成本),但是天猫的年费和保证金、交易佣金等都是完全增加的一份利润啊!

互联网公司拼命做大规模,就是希望达到绝对优势市场规模,掌握市场定价权;而边际成本接近于0,公司盈利前景当然非常被看好!

我们常说的 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有广告收费、会员增值服务、交易佣金等。这些都需要几近垄断性绝对市场份额,才能决定价格!

像滴滴和美团等从初期的大额补贴消费者到几近垄断时期的高于市场价。

投资者为何热捧?做大规模,提高估值!

由于 投资者的盈利方式主要来源于股份套现 。提高估值,股份才能升值!因此,对于能够扩大规模(①②)、提高效率(③)等提高估值的行为,都是真金白银支持的!

投资者支持资金的前提就是 要求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提高相关数据指标,进而提高估值 ;达不成指标的话,投资者轻则退出,重则接管公司;这得看原来的投资协议。

有的投资款达不成相应数据,可是会 转成高利息债务 的!如“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拿了可转债的投资,没有达成指标,转换成个人债务!

互联网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盈利模式:股份套现

互联网公司股东和投资者走的是资本市场模式,盈利靠的是股票套现;传统商业走的是利润分红。

这种快速做大估值,上市后套现退出的盈利模式,远比每年公司利润分红的盈利多得多,快得多!其实,互联网公司估值更多的是 看重未来的潜力 ,而非现在的现在盈利!

放眼当今互联网公司 ,股东和投资者 ,却很少靠这些公司的利润分红收获财富的;几乎清一色走的是最终上市或中途被收购,估值暴涨,股份套现,实现财富自由!

拼多多都多大规模了,依然选择亏损烧钱做大规模,提高数据指标;结果就是公司亏损,估值却翻番上涨到近千亿美元!黄峥的个人财富(按股份计)近几天都超过马云啦!

1.美团,拼多多还有较早前的京东等企业前期都是亏本占领市场的,只是这些企业最后都比较成功,都慢慢上市然后变成独角兽企业。比如美团外卖市场占有率近70%。投资者热捧大多都是看好未来前景。如果上市,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是高的吓人的。

2.不成功的企业例子也很多,比如共享单车,以前的团购网站,都是烧钱占领市场。但是如果只烧钱市场占有率没有提升,投资人也会考虑其中的风险的。

互联网企业都有一个特点,未来很美好。就好像创业公司老板画大饼,给你描绘公司未来规划,上市,盈利,你的职业前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但是公司能不能上市,这谁也不知道。当浪潮退去,是谁在裸泳,才能一目了然。

我给你举个互联网之外的例子——

石墨,从开始生产到产成品出窑,需要45天,从第一天点火开始就在烧钱,为什么厂子的老板在第30天或第40天的时候还要继续往里烧钱?

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大多还是基于垄断,烧钱是一种快速淘汰对手并达成几家独大和垄断局面的最快方式,有了大的客户基数可以再去寻求商业模式的变现

以前自己创业开店做生意,是先卖东西,赚到钱之后再想着开分店扩大规模,这是传统的模式,就是说必须得赚钱,赚到钱之后才能有其他的想法。但是后来兴起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公司要赔钱、要亏损、不盈利,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最近正在看的美剧《硅谷》中也有一段对于这种商业模式的描述:

男主一心想着先有客户,然后赚取收益,但是投资人劈头盖脸说了一顿:

要收益做什么?

这显然就是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不能追求收益。

美剧硅谷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拼命砸钱竞争,像早期的滴滴和Uber、快的,到美团、饿了么,再到小黄车和摩拜,以及最近的答题类APP。大家拼命的砸钱,好像看不到盈利,你觉得投资人傻吗,不是。

那些投资人想要的不只是眼前的这点利益。我投资你的平台或者公司,只要有足够的活跃用户数,数量越多公司未来的想象力就越大,那么公司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融到的钱就越多。

初期投资100万,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可能后面挂个零就找到下家了,你就迅速变现啦。这一下子就是10倍的利润空间,一夜暴富就是这样吧。然后你的下家继续这么找下家,继续融资直到上市去赚股民的钱。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泡沫呢?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价格非理性上涨,包括投资价格和股票价格,人们追求的是交易机会而不是实际价值,这就是互联网泡沫。

此时假设你是一个创业者,但是你没有什么创新的产品或者真正的技术,你想要的就是到处吹牛逼骗投资人来给你投钱,然后你拿到钱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一堆投资人在你后面哭爹喊娘。这就是互联网泡沫引起的。

然后是投资和估值。

以前觉得一个公司估值多少,多牛逼,然后觉得好厉害,但是估值和公司真正有多少钱是不一样的。你投资1000万给一个公司,占10%的股份,那么这家公司的估值就是一亿,其实估值就是用来唬人的。

投资人说给你投资1000万并不是一次性给你,而是分阶段的,比如先给你200万,下次再给200万,是这样的。

《硅谷》中,公司原来的CEO之所以敢大手大脚的花钱,是因为他知道按照之前的规划,公司未来会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一旦公司的发展方向有了巨大转变,没人给你提供资金的话,公司随时可能面临破产。

那么互联网公司那么烧钱怎么还会有人往里砸钱呢,因为投资人相信自己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侠。

原因:

第一,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个可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公司来说,一般最多也就行业的前几能够被大部分的网民所记住,越是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或许越有话语权或者整体的竞争力。

3个月,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孙正义“秃燃”翻盘

1、不是的,余额宝是阿里旗下支付宝的理财项目,理财通是腾讯旗下的理财项目。用来日常开支的钱存放在余额宝或是理财通里,比放银行的活期利息要高并且提取方便。

2、微信的零钱和支付宝余额一样,理财通是理财产品和余额宝性质一样的,钱存在理财通和余额宝有利息零钱没有。

“3个月,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刘晓月

在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度上演大败局的孙正义,再度上演了大反转。

软银巨亏1.4万多亿日元、创下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最大单季亏损的消息刷遍全网,然而仅仅三个月,软银集团的财报就已经从巨亏946亿到盈利826亿,让质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软银集团发布4月~6月(2020财年第一季度)合并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为1.255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这个数字也是软银成立以来最好的季度业绩。而上一季度则亏损了1万多亿日元。

与此同时,孙正义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三个月内身价激增了近120亿美元,缓解了2020年一连串投资损失给他的个人财政造成的压力。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开始跟踪孙正义以来,孙正义的个人财富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巧合的是,软银公布财报这天恰是孙正义的63岁生日。这对于“感觉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的孙正义,绝对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孙正义,19、20年最惨的大佬

孙正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2019年整个财年,软银集团经营亏损1.365万亿日元(约127亿美元),略多于4月份业绩预告的1.35万亿日元,创成立以来亏损最高纪录。其中大部分亏损都来自于愿景基金,2019财年愿景基金的投资亏损为1.8万亿日元。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愿景基金更是变得一团糟。 5月软银发布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软银集团净亏损1.438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6亿元),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业的季度业绩纪录,超越了东京电力集团在东日本大地震时创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亏损1.3872万亿日元纪录。

软银股价也是接连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为例,20几天内软银股价暴跌42.69%,几乎腰斩,一举创下20年来最大跌幅。

在经历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后,更多公司的悲剧还在路上。 就连孙正义本人也承认,随着该公司收紧财务支出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撼动,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将会破产。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个个“情比金坚”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经对他青眼有加、45分钟就能给他450亿美元的投资人,如今对他也是冷眼相待。 据媒体报道,愿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为二期注资。今年孙正义在利雅得参加最新的“未来投资倡议”峰会(也被称为“沙漠中的达沃斯”)时,在他的小组讨论中,孙正义所在的房间几乎空无一人。

曾经并肩战斗20年的盟友,也终于弃他而去。 2001年,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应邀任软银的外部董事,选择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卸任软银的外部董事,和孙正义分道扬镳,理由是“想专注于本业”。显然,实业出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惯孙正义这种赚估值膨胀、靠鼓吹泡沫的钱。

曾经被众人追捧为投资风向标,如今却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热讽。 一位对冲基金投资者表示,愿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cott Galloway干脆预言,愿景基金将在12个月内关闭。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孙正义,不得不低头认错。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孙正义表示:“投资战术上,我已经开始后悔”。

孙正义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投资者和媒体,这事不是孙正义低个头认个错就能了结的,他太需要干出点成绩,来挽救愿景基金的未来,来挽回自己的“投资教父”人设了。

那么孙正义要如何实现“逆风翻盘”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资项目推上市。

近日,软银投资的在线家庭保险提供商Lemonade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了139%。虽然这家公司的IPO规模并不大,但受益于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们的 健康 保险意识大大提升,它的成绩还不错,开盘两天便顺利的让市值翻了1.5倍,还成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现最好的IPO,不得不说孙正义在连续的投资失利后,总算是有所收获了。

除此之外,孙正义还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 打算将出售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让Arm上市。Arm是一家软银在2016年收购的公司,这是该公司最大,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之一。

彼时,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成就了软银 历史 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对孙正义的意义堪比阿里。 Arm的表现也不负众望,ARM在1990年创立时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发展2015年ARM处理器的出货量达到了150亿个, 历史 出货总量超过了1000亿个,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的ARM架构。

此外,孙正义还在加速变卖家产。 3月23日,软银披露了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的筹资计划。其中2万亿日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和增加存款,预计将在未来4个季度内完成。

在这个计划中,首先就是疯狂抛售占据了孙正义整个投资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来,靠着投资阿里1000多倍的回报,软银至少获利超1000亿美元。但此前,孙正义仍然多次强调不会出售阿里股票。不过终于是形势比人强,今年以来,孙正义接连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权,套现约1.6万亿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孙正义还通过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获得2.4万亿日元资金,出售旗下电信子公司获得3千亿日元。

但根据孙正义以往的投资风格,如此高频率的卖出显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孙正义的玩法是通过巨额投资,让这些公司能用资本的钱跑马圈地,然后熬到垄断那一刻,愿景基金再大赚特赚。

但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与软银股价下挫的事实,一点点剥离可以换取的短期回报,不得不成为软银的权宜之计。

所以,看似漂亮的业绩反转,却未必真的意味着真正的翻盘。 孙正义也在发布会上承认,“鉴于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证未来能够持续盈利。”

孙正义能否再造阿里神话?

孙正义折戟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将孙正义称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释任何商业计划或模型时,孙正义的第一反应就是说,‘大卫(卫哲英文名),可以扩大十倍吗?’……在我设法回答的情况下,他会接着问,‘再十倍呢?’”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是大开大合、极为激进。 他最擅长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对目标公司大手笔砸钱,迅速推高创业公司估值、扩大市场规模。每一个被投的企业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个都是概念炫酷的“独角兽”,但每一个都需要大笔烧钱,但能否赚钱却仍然是未知之数。

但这种打法带来的业绩虽然亮眼,其实却只是“纸面财富”而已。这些漂亮的业绩数字都是都是浮盈撑起来的,所投企业估值上升带动软银业绩增长。但一级市场的估值一向是个玄学,只要股权没有变现,这些业绩就都只是账面利润,不能转换为企业的现金流。

尤其是当时代转变,这种打法的弊端就会开始空前凸显。

一是由于大环境的遇冷,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投资人越发珍惜自己钱袋子里的钱,比起赚估值膨胀的钱,他们更重视“真金白银”的收入;二是因为互联网红利的式微,那种“烧钱”换“流量”的传统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这样的明星独角兽,运营数年仍然深陷亏损泥潭,越发地让投资人觉得,孙正义给他们带来的只是一个“大饼”。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资模式的孙正义,能否再缔造新的阿里神话?

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关于现如今互联网金融中个人理财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方式?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