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鼠疫死亡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专家:或食用染疫食物感染

   2022-07-17 07:55:36 网络500
核心提示:( 健康 时报记者 王振雅 王艾冰)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称。 同时,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25个鼠疫高风险区之一,已判定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达1

内蒙古鼠疫死亡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专家:或食用染疫食物感染

( 健康 时报记者 王振雅 王艾冰)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称。

同时,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25个鼠疫高风险区之一,已判定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8月6日晚,包头市卫生 健康 委员会发布了达茂旗石宝镇1例鼠疫死亡病例通报。

“肠型鼠疫一般是因为食用了带有病毒的食物导致的,最常见的是食用了带有病毒的动物,尤其是没有煮熟的动物,也有可能在处理带有病毒的动物的时候,污染了其他的菜品,从而导致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说。

“感染鼠疫不幸离世的是我们镇温都不令村附近的一个羊倌。”8月7日,石宝镇政府工作人员向 健康 时报记者透露。

温都不令村位于石宝镇西部,距离石宝镇有28公里,以种养殖为主。多年来,种养殖存在规模小、成品质量参差不齐、销路不稳定的情况,贫困程度较高。

羊倌,就是农村中专管饲养羊的人,也称为牧羊人。“他天天在草原上,家也在草原上,可能就这样感染了。”这名政府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发生鼠疫的温都不令村苏吉新村已经封锁隔离。

石宝镇所在的达茂旗本身就是鼠疫自然源地。据达茂旗人民政府官网介绍,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固定鼠疫监测点,自1970年首次判定动物鼠疫病以来,鼠间疫情连年不断。1970年-2009年达茂旗共检出疫情605起。

不过,“近几年,好很多了,没听过鼠疫事件,平时在镇子上也看不到老鼠,老鼠主要分布在草原上。”达茂旗石宝镇一家宾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感染鼠疫的是温都不令村的,距离我们镇很远,镇上居民没有对鼠疫事件过多担心。

8月2日,包头市接到达茂旗卫生 健康 委报告,达茂旗石宝镇温都不令村委苏吉新村发生一例鼠疫死亡病例,该病例为肠型鼠疫,死亡原因为循环系统衰竭。

“鼠疫的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皮肤鼠疫、眼鼠疫等,肠鼠疫也是鼠疫的一种。”国家传染病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告诉 健康 时报记者,肠鼠疫一般不会传染人,除非接触了感染者粪便才有极小可能感染。

据悉,目前当地已对鼠疫死亡病例的9名密切接触者、26名密切接触者的接触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5名人员目前无发热等异常,鼠疫核酸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健康 时报统计发现,从去年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先后发生数例鼠疫感染病例。但截至目前,除内蒙古包头事日前的通告外,上述鼠疫感染患者并未出现死亡病例。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确诊鼠疫病例,有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即诊断为肠鼠疫。

“肠鼠疫不像腺鼠疫可能是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而致,肠鼠疫感染者有可能是食用了染疫鼠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而致。”

蒋荣猛介绍,肠鼠疫发病迅速,通常3-5天内可发展到败血症型鼠疫,该患者最终循环系统衰竭推测是到了败血症型鼠疫阶段。不过,肠鼠疫患者只要及时治疗,不发展到败血症阶段,都可以抢救回来。

草原上流窜的老鼠是自然传染源。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该地区常年多风形成了大量的风成沙丘, 为沙鼠类的栖息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形成了长爪沙鼠的大面积多数量分布。

肠鼠疫属于鼠疫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其本身的病死率并不高,但是如果发展成败血症型鼠疫后,病死率就会比较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 健康 时报记者,肠型鼠疫一般情况下也不具有传染性,但是肠型鼠疫可以发展成肺鼠疫,一旦发展成肺鼠疫,就可能具备传染性,除此之外,肠型鼠疫感染患者的粪便也具有传染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了夏季草原雨水丰沛,老鼠就会大量繁殖。”蒋荣猛告诉记者,而且染疫的老鼠在草原流窜,不仅在鼠间传播,还可以传染给其它草原动物,如野兔、狐狸等,人类活动因接触这些动物均有感染风险。这一两年内蒙古多地出现多例人感染鼠疫病例可能与此有关。

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 健康 委员会发布《内蒙古自治区57个鼠疫监测旗县鼠疫疫情风险级别调整》显示,包头市的达茂旗属于鼠疫高风险区地区。

健康 时报记者发现,达茂旗位于阴山山脉以北的蒙古高原上,西与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中旗毗邻,而就在一个月前,7月4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出现一名腺鼠疫患者。“这样看来,有可能在内蒙古草原已经出现局部鼠间鼠疫疫情。”蒋荣猛分析。

7月29日上午,石宝镇召开鼠疫防控工作紧急会议。针对温都不令巴音新村和红山子二愣滩村发现鼠间鼠疫,开展鼠疫防控进行了安排部署。7月30日,石宝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村民在温都不令村开展鼠疫防控灭鼠工作。共有180人参与灭鼠,使用了鼠炮50箱。

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进村入户,发放鼠疫防控宣传册140份,复方磺胺甲硝唑片140盒,体温计70个,防蚤袜380余双,在沿路两线安装“您已进入鼠疫疫源地区,请做好个人防护”的提示牌16块。

李侗曾表示,较常见的鼠疫包括肺鼠疫、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其中败血症型鼠疫的凶险程度最高,死亡率也最高。而肠型鼠疫和皮肤鼠疫等属于比较少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多为化脓性改变。

李侗曾提醒,“对于身处疫区的人,一定要注意防鼠灭鼠;不要和老鼠等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除此之外,要注意穿长衣长裤,避免鼠蚤叮咬;不要草原里边去坐卧停留、露营或者野餐。

参考资料

1、任杰, 张素梅等:《达茂旗长爪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展趋势》.《医学动物防制》.2009年2月第25卷第2期

怎样确定得了鼠疫

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细菌的分离和鉴别、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等方式,确认是否得了鼠疫。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

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

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

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

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扩展资料:

一、患鼠疫的原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 " 人→人 " 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 6h 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 6 天。

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 6 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 7 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 9 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细菌的分离和鉴别、血清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等方式,确认是否得了鼠疫。

一、鼠疫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扩展资料

一、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

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

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预防办法

1、减少疫区活动区域

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

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虫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以上就是关于内蒙古鼠疫死亡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专家:或食用染疫食物感染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