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位仁泽法师的开示,太好了,了解了真正的佛法。谁知道法师更多的信息,如何亲近法师听闻佛法?

   2023-03-29 19:12:50 网络870
核心提示:仁泽法师小记:师父少年时酷爱物理学,并且极有天份,是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佼佼者。如果没有接触佛法,长大后必然要从事科学研究。刚出家时,寺院的单钱和供养很多,修行资具一应俱全,但是师父仍然离开独自苦行,身无分文,每天沿街乞讨,露宿街头,后来住山,

最近听了一位仁泽法师的开示,太好了,了解了真正的佛法。谁知道法师更多的信息,如何亲近法师听闻佛法?

 仁泽法师小记:

师父少年时酷爱物理学,并且极有天份,是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佼佼者。如果没有接触佛法,长大后必然要从事科学研究。刚出家时,寺院的单钱和供养很多,修行资具一应俱全,但是师父仍然离开独自苦行,身无分文,每天沿街乞讨,露宿街头,后来住山,自己种地、挑粪,有时外出乞讨。师父曾说,希望出家弟子们能尝试乞讨,放下面子,所谓尊严也是束缚,是苦。

师父03年出关后来到北京,遇到一位被妻儿遗弃的肝硬化病人,留下照顾病人。过了不久,开始有居士来与师父结缘,逐渐来的人越来越多,师父总是为大家泡茶做饭,饭后有人请师父开示几句,时间久了慢慢就成了固定的晚课。因为有了晚课,后来就不断有人来听法,听法的人越来越多,早饭后师父也开始讲法,师父租了很多房子让听法者住下,逐渐形成了道场。后来,租的民房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听法者,12年初,道场就搬到现在的讲经堂,师父每天上课约五小时。

刚才师父说,有人质疑师父住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这个房子是我们上百名道友的公用讲堂,24小时都有道友在这里修行。讲堂的书柜后面有一张床,师父的住处就是书柜后面的那一张床,那张床也是师父的办公桌。这个小小空间是用几个书柜围起来的,没有窗户和门,非常狭窄黑暗,即不是私密的个人空间,也无法隔音。

很少有有人知道师父在我们熟睡时,在为我们做什么。

师父曾经每晚在地上铺一张胶皮垫,困了就小睡一会,侍者说:师父冬天只盖一件斗蓬。

师父解释说,斗蓬短,腿一伸直就冻醒了,这样就不会睡多。后来,师父又改成坐着睡,说,众生还没有得度,哪有时间睡觉。

有一天,我们讨论师父不睡觉的事,师父一口否认说:我睡了。

XX师揭发说:我看到您早上六点多才睡,睡了十几分钟。

师父淡淡的说:是吗?我记得睡了。

师父医术高超,道场不断有重病佛友前来治病,有的癌症晚期的佛友甚至躺在这里听过法,很多病人治好后也因此留下修行。师父治好病前从不收费,只是希望有条件的病人,治愈后有能力就付些成本,因为有诚心成果才会巩固,而且这些钱还可以救更多人。没有能力只要一心向善,修学善法即可。

某日路上偶遇师父,问师父:您是否病了?师父笑笑说:只是感冒。

然而有两位道友亲眼看到师父病了,病得不轻。因为师父治好过各种疑难杂症,所以弟子们很少担心师父法体。那时还没有接待室,为了不影响我们打坐,师父下了课就常常站在走廊教导弟子,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遇到出了问题的弟子,有时从白天一直站到深夜去开导他。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操劳,师父的法体因此受了损伤。

我曾经问过师父:师父,您每天都这样忙,您不累吗?

师父说:修行人,不会累。

我一直以为师父真的不会累,不会生病,师父越来越消瘦我都没想到师父的身体不好,还常常没事也去打扰师父,增添师父的繁劳。直到听说师父生病,我才知道体恤师父不眠不休的操劳。

过去,为了所有弟子都能听法,道场甚至没有客堂,一切接待事务全由师父包办。每天下课后,师父便被团团围住,面对应对不完的琐事,从未见师父有过一丝疲厌。甚至生病都没有告诉过我们。

师父的侍者说:遇到师父前,从没见过一个人,每分每秒想的都是别人,从没见过师父有过一点点对利益众生感到疲厌的时候。

早听说只要有人借钱,师父就一定会借,有些人借了没有还,师父会很体谅的说:我从没有遇到过骗钱的,凡是借钱的都是想还的,只是有的没有能力还。

有一天,忽然有个人向师父借20万元,算是救命的钱,道场也急需钱,刚好有一个人曾经借钱给道场,师父亲自打电话恳请他再借20万,对方要求付高利息,师父救济众生的心那样赤诚,为了解众生的燃眉之急,不顾自己的艰难,马上同意了对方的要求。现在师父没有钱了,大家还是不要借了。

有一阵,师父中午不怎么吃饭,好几天午饭端进去,又原样端出来,负责做饭的XX师问师父:怎么几天来的午饭,您连动都没动?

师父说:这几天饭菜做少了,来晚的都吃不到,我能吃得下吗?

当时我刚来,就站在旁边,对师父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师父每次去外地弘法,都尽量先上完晚课,然后匆匆忙忙去赶夜航的飞机。只要能通公交的地方,师父从来不让车接,下了飞机后,师父常带着随行弟子夜宿街头,天一亮,师父便精神饱满的为弟子们讲法。前一阵师父接连去了全国数个道场,每去一处都是讲完晚课后,再昼夜兼程赶赴下一处,各地的弟子们只看到师父神采奕奕的出现,却不知师父是怎样的披星戴月。当师父连夜赶回北京,随行的年轻弟子们,都累得倒头大睡,师父却仍精神焕发的坐在法座上,不厌其烦的叮咛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护念众生。

先只讲这一点儿吧,无论嬉笑怒骂,看得懂、看不懂的、说不尽,道不完、也说不出师父的慈悲。

佛教夏令营有感

你可以故意把你婆婆支开,反正就是制造和那个所谓师父在一起的机会,威胁他吧,用报警或什么都可以啦,反正他做的是违法的事情,让他跟你婆婆承认他自己是骗人的,否则你就算把他赶走,你婆婆也不会死心的。这种人是盲目的。还有可能就是人婆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觉得医院是不可靠的,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盲目,像病急乱投医。安慰一下她吧,让她相信要靠医院的技术让她康复。

在《我的第一个师父》故事中,鲁迅的第一个师父是谁

夏令营有感

距离夏令营结束也已两月有余了,早前也有师兄说让我们把感想写下来,向来做事冲动的自己这次却沉淀了这么久才敢动笔。

回归正常生活也已两月有余了,忆及在寺院的那七天,仍然有恍如隔世之感。真的太不真实了,若非真实经历,我真的无法想象有一群人会用那样一种方式度过这一生。

七天中最痛苦要命的便是早起了。我发誓我这辈子都没有起那么早过,就是奋战高考的时候,我都没有委屈过我的睡眠,但一想到师父们还要再早一个小时,在三点钟就起床,也就自觉闭嘴,无话可说了。

起床之后是一个小时的八段锦,七天正好学完一套。八月的长安正是暑热难耐的时候,但凌晨三四点却也有难得的清凉。皓月当空,万籁俱静,唯见身后海青两袭。呼吸着清新空气,亦是有趣的一段经历。

八段锦之后是打坐。由本如法师带大家一起打坐,初见法师便明白了什么叫“法相庄严”。师父的眼角眉梢无不写着慈悲两个字,嘴角永远含着悲悯众生的微笑,师父从身侧走过,整个人都有如沐春风的的感觉,不自觉地便心生好感。也不仅如此,寺庙的师父们大抵都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终于到了早饭的时候啦!太开心了,寺庙里叫过堂。前一天晚上报道后,师父便说过了过堂的规矩。于是排班就坐,唱诵供养偈,不会唱跟着唱。与我想象中的黄瓜、豆芽、咸菜不同,要更为丰盛一些,不绝贪心大起,要了好多。(自己对寺院的斋饭很是期待的,自己挑食,不吃葱姜蒜等刺激性的菜,但世间人爱吃,为吃饭自己亦是受了不少的苦。)闻说寺院不吃五荤,内心雀跃不已,及到真吃上时,却傻了眼。每道菜里都是生姜!苦着脸连挑带藏的吃着,还是剩下好多,同坐的十三岁小姑娘亦是吃不完,在她被行堂的师兄用杀人般的眼神警示多次后,内心惧怕,于是乎梗着脖子吃完了我在清凉寺的第一顿饭。

一波三折的吃完饭,稍作休息。便由众位师父引领大家一起共修《普贤行愿品》,厚厚一本经折装的经书,唱诵完也得一个小时多,直唱的人是昏昏欲睡呀。后几日作息习惯了后,便也能够体味其中的乐趣了,但也唱的人是口干舌燥,很是辛苦。(后来我去网上找《普贤行愿品》的唱诵版,却都是各种音乐伴奏的,音乐声盖过了诵经声,其间韵味大减。实在遗憾)

刚给体内补充完水分,只听楼下心诚师父又在击鼓排班。去听师父开示啦。寺庙很是贴心,这次的引领师父大多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师父,心诚师父、心航师父等大都还是未成年的小姑娘,稚气未脱,却也已经在寺院学习好几年了。不得不说寺庙的教育也很好啊,总之总觉得小师父们比自己优秀。自己虚长几岁,待人接物、规矩事理却仍落于人后,不绝自惭形秽,心内自省一番。

几天之中,开示的师父们或风趣幽默,或是内敛严谨。内容或是基本佛教知识,亦有深奥佛理。足够另写一文了,暂且不表。开示前也算是见识到了佛教仪轨。冗长的仪式,繁复的规矩,起止行卧都有要求。在凡事追求效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心内不免一阵抓狂。

开示的讲堂设在二楼。一楼便是吃饭的五观堂。佛家讲“食存五观”,我想便与儒家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一个意思吧!(后来回家查了五观是:1.记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因此五观故,斋堂又称五观堂)有了早饭的经验,午饭便吃得很是谨慎,多喝粥,少吃菜,小心翼翼用完午饭。上半天就可以告一段落啦,可以睡一个美美的午觉,甚是满足。

及至下午又是一堂课,多由社会上的人来讲授。有社科院工作的,有企业家;有人讲佛教史,有人讲《论语》。或多或少都有收获,又两个小时匆匆而逝。

师父们许是想让我们多学些东西吧,日程表上真是密密麻麻一项接一项,真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啊!

紧接着又到了晚课时分,早晚课是全寺僧众都要参与的,随众师父依次进入大殿,师父们结跏趺坐蒲团之上,维那领唱,晚课便正式开始了。晚课是我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候了,因为梵呗声实在是太好听了,仿佛有魔力似的摄人心魄,不自觉安静下来。古人在《列子.汤问》中形容好声音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对我来说,师父们的梵呗声亦可以称得上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了。其次还有一个原因是晚课时的主角终于由我们变成了师父们,难得可以坐下来放松一下了。

清凉寺由于地形原因,大殿不似往常的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晚课时分,西晒尤甚。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索性闭上了眼静静地听梵呗声从心间流淌而过。慢慢地,殿内的阳光也柔和了许多。木鱼声也渐渐弱了下去,心开师父轻轻收好木鱼,开始了静坐。我们有样学样,大气都不敢出。终于,有人动了,揉着酸麻肿痛的双腿站起来,却又是无休止的跪拜。不过总算是下殿了。

师父们严守戒律,过午不食。我们却已是饥肠辘辘,下完殿便迫不及待在教室用起药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知道菜里有生姜后,再不敢轻易地就随便吃饭,免得剩下就又是罪过了。师父们贴心,还另给我们准备了面包牛奶。于是乎,这面包牛奶便成了我的救命稻草,生命之源了。

晚上还有课程,但相比白天就轻松多了。诸如抄经啊,观看电影《大唐玄奘》啊,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性觉师父给我们教梵呗。此番清凉之行还普及我一个常识性问题,便是“晨钟暮鼓”了。并不是我所以为的早晨光敲钟晚上只敲鼓,而是钟鼓都敲,但是早晨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反之。此次性觉师父便用敲钟时要唱的叩钟偈为例,完整的给我们教唱了叩钟偈。师父中气十足,十分耐心。总算是让我这蠢笨之物入了门。下课了正好是敲钟,便格外留心提醒自己要听师父唱叩钟偈。后来便知自己多虑了,不用到钟楼下听,整个广场上都响彻的是师父的声音,很有感染力,加上刚学完,不自觉便跟着唱。路上想着自己在声乐课上细弱蚊蝇的声音,又是一阵面红耳赤,自惭形愧。好在黑暗无人看见,谁也不认识谁。

至此,终于结束了疲惫的一天,梳洗睡觉,居士们有自己的卫浴楼,和师父们分开,但因我们人多吧,师父们慈悲,特许我们用。冲凉完,湿着头发下坡回行愿楼,楼上偶遇一师父,黑暗中也不知是哪位师父,合十行礼。师父却突然开口道:“一定把头发吹干再睡觉!”师父语气淡淡的,其实这里每一位师父语气都淡淡的,但却坚定。我感动的是师父们作为出家人,剃尽三千烦恼丝,却还能为俗人着想。人说细节之处见人品,那这位师父的人品套用范仲淹的话来说便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师父之风,山高水长”了。

很感动,真的很感动,因为我妈妈,都没有给我说过这样的话。

以上,便是我们每天的作息,除了上课内容每天不同外,总是大同小异的。每个时段,都有印象深刻的事,但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第一天过完后,躺在床上,身心俱疲,脑海中想着的就是:“这就是军训啊,这绝对是军训 。甚至更甚,军训起码不用真的起那么早 !只不过把凶恶的教官换成了和蔼的师父。军训时凳子有声音便一遍又一遍的起来坐下起来坐下,寺庙也一样。吃饭都不许出声。军训吃饭前要一遍又一遍的背诵《悯农》,不让浪费粮食。寺庙里是唱供养偈。军训的各种训练在这里是各种听不懂的佛教课程。军训每天都要强制写军训日记,这里是师父们每天都让我们写感想......但后面就没有这些想法了,一是习惯了,二是太累了。心好累,只想睡觉。

但我有自己的方式放松。清凉寺建在自然形成的土山之上。地势高,但也不是特别高,俯瞰众生足够了。每当寺庙进入睡眠的时候 ,山下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吹着微风,站在山上望山下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美,尘世美,这花花世界太美了。这便是经书上所说的娑婆世界吧!如罂粟花一般,美却有毒,吸引无数众生深陷苦海却不自知。自己平时也是不自知,这次偶然跳出尘世樊笼,便懂了,这就是太史公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吧。不知师父们见此景象有何感想呢?

每个人见到师父都想问一个问题。那便是:为什么出家?师父也总是玄妙的说句:因缘到了便出家了。因缘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我身边的人,对宗教大抵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敬,然而远之。总认为出家人是世俗生活不如意,有什么打击或是挫折,所以消极避世。但就我这七天的经历来看 ,绝非如此。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就不用说了,生活作息也不近人情,早晚课等经文的背诵,以及各种戒律的持守,这些都不是一个消极避世不热爱生活的人所能坚持下来的。一个人连生活中的小小困难都克服不了,一点不如意都接受不了 ,更不可能接受佛教这些严苛无一丝人情味儿的戒律。而这些的背后都要靠一颗强大的心来支撑:虔诚信仰的心,一心向道的心。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 !”诚不欺我。说白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放不下这花花世界。

今年大三,课业繁多,可以说是一夜回到高三时。偏又要应对国考等各种考试——焦头烂额。在尘世间生活的人都说自己很忙,可究竟在忙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时常陷入迷茫之中。这时便常怀念在寺庙的生活,虽然简单重复却又目标坚定——所有的一切都是修行,修行是为了成佛。网上有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有钱但是幸福指数却不高,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想来也是有道理的吧。总想再听听寺院的钟声,或许真的是:“闻钟声,烦恼轻”吧!

清玉师父说让我们放下,我也想放下,却放不下,也不能放下。自己尚处在人生的奋斗阶段,本就资质愚钝,落于人后,这一放下,怕是再也拾不起来来了。是否如妈妈所说的那样,放下是弱者的借口呢?这一问题至今不明白。在我看来,也就只有弘一法师那样的人才可谓是放下,毕竟拥有才能谈及放下。声名、财富、学识、地位都有了,再往后只是单纯的机械累加,实在无甚乐趣可言。心理学上讲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共五个层次,弘一法师前四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都可谓是完美,自然而然就会追求自我实现这一精神需要了。在我看来,弘一法师的出家是必然的选择。完全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有人说佛教是封建迷信,以前不置可否。但现在我可以坚定的说:“绝不是那样,至少不是你表面看起来那样!”作为师范生,学校也有开设《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你总不能说是不科学吧!佛教虽不说与这些课程有什么关联,但它的确在用这些课程的理念在做事。这些课程亦没有披上佛教的外衣,却在观点上与佛教不谋而合。二者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举例说明:上学期开设的《家庭教育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每次上完课总会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谁有情绪谁在问题区”“谁在问题区谁负主要责任”——此后有情绪的时候便总是反思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方不讲道理,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老师原话说:“家庭教育学或许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它确实能够缓解人的情绪。我想佛教亦是如此,“佛学或许不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但它的确能够缓解人的情绪。”——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嘛!

心理学里讲一句话:“没有我的配合,谁也不能让我生气。”每一位师父都是践行心理学的大师。师父们总是和颜悦色不骄不躁,从没见和任何人红过眼。也没有人不爱和师父们说话吧,心理学上讲“倾听”讲“共情”,师父们在沟通中便是认真倾听加共情。最重要的一点是师父们在倾听中能够完全做到不带评判,不用有色眼镜来看人,不站在所谓的道德高点上对人进行审判。很难得。可以说是“非暴力沟通”的完美案例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老师让我们觉察自己的内心,觉察自己,帮助他人。有一节课,PPT上赫然写着: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心内大惊,这不是佛教的终极目标吗?至此更不觉得佛教是封建迷信了 。

每一位法师都是优秀的教育家。作为师范生,老师对我们的语速有要求,一分钟一百六十个字到两百个字。总之就是要“慢”。台下练得好好的,一上台紧张,越说越快,总是慢不下来。听法师们讲课却是一个比一个慢。感觉一个个都是天生的老师。如果让我们老师来听,一定是大加赞赏。所谓教育,除了课堂,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草一木皆是课程。师父们亦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真乃人天师表,师之典范!思及自身,又是一番自惭形愧!

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现在却不这么想了。有一次在寺院晚上下课,外面下了大雨,夏天的雨来势汹汹,一群人手足无措。却只见心诚师父、心航师父两人抱着几十把伞来接我们,站在廊下为我们撑伞。数十人干净清爽的走了,心诚师父的海青却已是湿透了。扪心自问,自己绝不愿意这样做。在世间生存,一直的想法是“帮你是情义,不帮你却是道理”,这次却被心诚师父打了脸。

最喜欢心诚师父了,第一眼就喜欢。我见过不少漂亮的人,高矮胖瘦性情万千,却都不如心诚师父。相由心生,或许他们都差心诚那一点心灵美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我能想来的最贴切的诗句了。佛家讲因果,我的这种喜欢,是否也是前世种下的因缘?

也有疑惑,有一次偶然间见到了清玉师父、心诚师父的戒疤,心中骇然,心疼不已。后来专门查了一下,根据1983年 《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制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烧戒疤这项陋习在1983年就应该禁止了呀,为何师父们还会有呢?表明志向的方式千千万,剃发以明志已经足够,为何还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

以上种种,便是清凉之行的一点感想,还有很多却也是一时提笔忘言了。文章冗长,亦无甚文理逻辑可言,信笔直书,想到哪里写哪里而已。但胜在真情实感。写完总是不满意,删了改改了删,三番五次突然明白了,追求完美本身也是一种执着吧。便也学着放下,留有遗憾也是下一次进步的最好理由!

最后,借用武则天的开经偈来完结此篇: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我的第一个师父》故事中,鲁迅的第一个师父是谁

鲁迅的第一个师傅是和尚

原文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拚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答道:“这正是表示轻贱呀!”那人无话可说而退去。

其实,这位道学先生是诡辩。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 *** ,他们才放手,安心。和尚这一种人,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 *** 之流。读书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见当然和读书人相同,所以也就不来搅扰了。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拜师是否要贽见礼,或者布施什么的呢,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我却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并且在《在酒楼上》这篇小说里,赠给了恐吓自己的侄女的无赖;还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论理,是应该用各种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却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

这种布置,好像也真有些力量:我至今没有死。

不过,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惟一的纪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糊的东西的。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著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然而我又想,这法宝成人却用不得,反而非常危险的。

但因此又使我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里的琐屑事,其实———自然是由我看起来———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发的俗人

因此我又有一位师母,就是他的老婆。论理,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著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我是徒弟,他是师,决不能抗议,而在那时,也决不想到抗议,不过觉得似乎有点古怪。但我是很爱我的师母的,在我的记忆上,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大约有四十岁了,是一位胖胖的师母,穿着玄色纱衫裤,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纳凉,她的孩子们就来和我玩耍。有时还有水果和点心吃———自然,这也是我所以爱她的一个大原因;用高洁的陈源教授的话来说,便是所谓“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不过我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恋爱”,这是现在的术语,那时我们这偏僻之区只叫作“相好”。《诗经》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起源是算得很古,离文武周公的时候不怎么久就有了的,然而后来好像并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话。这且不管它罢。总之,听说龙师父年青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干的和尚,交际很广,认识各种人。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张的躲进一家人家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妇。以后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来就是我的师母。

我的第一个师父(鲁迅)文章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拚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答道:“这正是表示轻贱呀!”那人无话可说而退去。

其实,这位道学先生是诡辩。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 *** ,他们才放手,安心。和尚这一种人,

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 *** 之流。读书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见当然和读书人相同,所以也就不来搅扰了。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拜师是否要贽见礼,或者布施什么的呢,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我却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并且在《在酒楼上》这篇小说里,赠给了恐吓自己的侄女的无赖;还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论理,是应该用各种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却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

这种布置,好像也真有些力量:我至今没有死。

不过,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惟一的纪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糊的东西的。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著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然而我又想,这法宝成人却用不得,反而非常危险的。

但因此又使我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里的琐屑事,其实———自然是由我看起来———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发的俗人。

因此我又有一位师母,就是他的老婆。论理,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著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我是徒弟,他是师,决不能抗议,而在那时,也决不想到抗议,不过觉得似乎有点古怪。但我是很爱我的师母的,在我的记忆上,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大约有四十岁了,是一位胖胖的师母,穿着玄色纱衫裤,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纳凉,她的孩子们就来和我玩耍。有时还有水果和点心吃———自然,这也是我所以爱她的一个大原因;用高洁的陈源教授的话来说,便是所谓“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不过我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恋爱”,这是现在的术语,那时我们这偏僻之区只叫作“相好”。《诗经》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起源是算得很古,离文武周公的时候不怎么久就有了的,然而后来好像并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话。这且不管它罢。总之,听说龙师父年青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干的和尚,交际很广,认识各种人。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张的躲进一家人家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妇。以后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来就是我的师母。

自从《宇宙风》出世以来,一向没有拜读的机缘,近几天才看见了“春季特大号”。其中有一篇铢堂先生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使我觉得很有趣,他以为中国人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理想是不能不算崇高”的,“然而在人群的组织上实在要不得。抑强扶弱,便是永远不愿意有强。崇拜失败英雄,便是不承认成功的英雄”。“近人有一句流行话,说中国民族富于同化力,所以辽金元清都并不曾征服中国。其实无非是一种惰性,对于新制度不容易接收罢了”。我们怎样来改悔这“惰性”呢,现在姑且不谈,而且正在替我们想法的人们也多得很。我只要说那位寡妇之所以变了我的师母,其弊病也就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乡下没有活的岳飞或文天祥,所以一个漂亮的和尚在如雨而下的甘蔗梢头中,从戏台逃下,也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失败的英雄。她不免发现了祖传的“惰性”,崇拜起来,对于追兵,也像我们的祖先的对于辽金元清的大军似的,“不承认成功的英雄”了。在历史上,这结果是正如铢堂先生所说:“乃是中国的社会不树威是难得帖服的”,所以活该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但那时的乡下人,却好像并没有“树威”,走散了,自然,也许是他们料不到躲在家里。

因此我有了三个师兄,两个师弟。大师兄是穷人的孩子,舍在寺里,或是卖在寺里的;其余的四个,都是师父的儿子,大和尚的儿子做小和尚,我那时倒并不觉得怎么稀奇。大师兄只有单身;二师兄也有家小,但他对我守着秘密,这一点,就可见他的道行远不及我的师父,他的父亲了。而且年龄都和我相差太远,我们几乎没有交往。

三师兄比我恐怕要大十岁,然而我们后来的感情是很好的,我常常替他担心。还记得有一回,他要受大戒了,他不大看经,想来未必深通什么大乘教理,在剃得精光的脑门上,放上两排艾绒,同时烧起来,我看是总不免要叫痛的,这时善男信女,多数参加,实在不大雅观,也失了我做师弟的体面。这怎么好呢?每一想到,十分心焦,仿佛受戒的是我自己一样。然而我的师父究竟道力高深,他不说戒律,不谈教理,只在当天大清早,叫了我的三师兄去,厉声吩咐道:“拚命熬住,不许哭,不许叫,要不然,脑袋就炸开,死了!”这一种大喝,实在比什么《妙法莲花经》或《大乘起信论》还有力,谁高兴死呢,于是仪式很庄严的进行,虽然两眼比平时水汪汪,但到两排艾绒在头顶上烧完,的确一声也不出。我嘘一口气,真所谓“如释重负”,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了。

出家人受了大戒,从沙弥升为和尚,正和我们在家人行过冠礼,由童子而为成人相同。成人愿意“有室”,和尚自然也不能不想到女人。以为和尚只记得释迦牟尼或弥勒菩萨,乃是未曾拜和尚为师,或与和尚为友的世俗的谬见。寺里也有确在修行,没有女人,也不吃荤的和尚,例如我的大师兄即是其一,然而他们孤僻,冷酷,看不起人,好像总是郁郁不乐,他们的一把扇或一本书,你一动他就不高兴,令人不敢亲近他。所以我所熟识的,都是有女人,或宣告想女人,吃荤,或宣告想吃荤的和尚。

我那时并不诧异三师兄在想女人,而且知道他所理想的是怎样的女人。人也许以为他想的是尼姑罢,并不是的,和尚和尼姑“相好”,加倍的不便当。他想的乃是千金小姐或少奶奶;而作这“相思”或“单相思”———即今之所谓“单恋”也———的媒介的是“结”。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著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方法是在这天拜完经忏的傍晚,灵前陈列著几盘东西,是食物和花,而其中有一盘,是用麻线或白头绳,穿上十来文钱,两头相合而打成蝴蝶式,八结式之类的复杂的,颇不容易解开的结子。一群和尚便环坐桌旁,且唱且解,解开之后,钱归和尚,而死人的一切冤结也从此完全消失了。这道理似乎有些古怪,但谁都这样办,并不为奇,大约也是一种“惰性”。不过解结是并不如世俗人的所推测,个个解开的,倘有和尚以为打得精致,因而生爱,或者故意打得结实,很难解散,因而生恨的,便能暗暗的整个落到僧袍的大袖里去,一任死者留下冤结,到地狱里去吃苦。这种宝结带回寺里,便储存起来,也时时鉴赏,恰如我们的或亦不免偏爱看看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当鉴赏的时候,当然也不免想到作家,打结子的是谁呢,男人不会,奴婢不会,有这种本领的,不消说是小姐或少奶奶了。和尚没有文学界人物的清高,所以他就不免睹物思人,所谓“时涉遐想”起来,至于心理状态,则我虽曾拜和尚为师,但究竟是在家人,不大明白底细。只记得三师兄曾经不得已而分给我几个,有些实在打得精奇,有些则打好之后,浸过水,还用剪刀柄之类砸实,使和尚无法解散。解结,是替死人设法的,现在却和和尚为难,我真不知道小姐或少奶奶是什么意思。这疑问直到二十年后,学了一点医学,才明白原来是给和尚吃苦,颇有一点虐待异性的病态的。深闺的怨恨,会无线电似的报在佛寺的和尚身上,我看道学先生可还没有料到这一层。

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这时我也长大起来,不知道从那里,听到了和尚应守清规之类的古老话,还用这话来嘲笑他,本意是在要他受窘。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道:

“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那里来!?”

这真是所谓“狮吼”,使我明白了真理,哑口无言,我的确早看见寺里有丈余的大佛,有数尺或数寸的小菩萨,却从未想到他们为什么有大小。经此一喝,我才彻底的省悟了和尚有老婆的必要,以及一切小菩萨的来源,不再发生疑问。但要找寻三师兄,从此却艰难了一点,因为这位出家人,这时就有了三个家了:一是寺院,二是他的父母的家,三是他自己和女人的家。

我的师父,在约略四十年前已经去世;师兄弟们大半做了一寺的住持;我们的交情是依然存在的,却久已彼此不通讯息。但我想,他们一定早已各有一大批小菩萨,而且有些小菩萨又有小菩萨了。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主要内容

《我的第一个师父》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一期。文章中鲁迅以天马行空和自由洒脱的创作回忆了自己年少时拜为师父的和尚,追忆中流露出对所叙人、事的温情感,也流露出对师父生活态度的认同感。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谁?

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是佛教人物,为释迦牟尼座下十大弟子之一。玉帝是道家神仙,属天庭的行政长官。

第一个师傅是准提道人化成的的菩提老祖,教了跟斗云和七十二变;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悟空的结拜兄弟,和三清平起平坐的人物,不过没教过悟空…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

普提祖师乃孙悟空的授艺恩师,孙只学会其一点皮毛就有大闹天宫的本事,谅其师更非等闲之辈了。但只在第一、二回出现过,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后孙悟空在同属西牛贺州的万寿山五庄观为镇元子所擒,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悟空找其师撑腰时,普提已不知所踪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叫什么

你说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那他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是个隐士高人。

要是说七龙珠里面的,那他第一个师傅应该是孙悟饭,他爷爷。

以上就是关于最近听了一位仁泽法师的开示,太好了,了解了真正的佛法。谁知道法师更多的信息,如何亲近法师听闻佛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