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东风汽车集团旗下整车产能规划布局

   2022-10-13 01:01:30 网络480
核心提示:一文读懂东风汽车集团整车产业布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疫情仍相当严峻。而处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武汉,为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在此特殊时期,我们关注武汉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持续关注各大汽车集团旗下产业和产能布局,此次盖世汽车编辑部经过多方数据搜寻

一文读懂东风汽车集团旗下整车产能规划布局

一文读懂东风汽车集团整车产业布局。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疫情仍相当严峻。而处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武汉,为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在此特殊时期,我们关注武汉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持续关注各大汽车集团旗下产业和产能布局,此次盖世汽车编辑部经过多方数据搜寻,对东风汽车集团旗下车企布局及产能规划进行梳理,以供行业参考!欢迎持续关注!

关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是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总部位于武汉,现有总资产3256亿元,员工16万多名。东风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军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以及汽车相关业务。事业分布在武汉、十堰、襄阳、广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瑞典建有海外研发基地,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区域建有海外制造基地,在南美、东欧、西亚等区域建有海外营销平台,拥有法国PSA集团14%的股份,是PSA三大股东之一。经营规模超过400万辆,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2位;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位居世界500强第6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位。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1969号,是东风汽车公司全资组建的集制造、销售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事业单元,在东风自主品牌事业中居于核心地位。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肇端于2005年7月。经过两年的运作,2007年7月25日,东风乘用车事业部暨事业部党委作为东风汽车公司新兴事业单元挂牌成立。2009年6月9日,东风汽车公司根据乘用车事业发展需要,将东风乘用车事业部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东风乘用车公司已投产并上市东风风神2020款AX7/经典AX7/ AX3/AX5/AX4/ L60/ A60和东风A9等系列车型,以及新能源车型东风风神E70等系列车型,产品布局实现了SUV+轿车+新能源三线并进。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柳汽)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企业性质为国有全资控股公司,股权结构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5%、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公司占地面积约5180亩(345.4万平方米),现有员工5700余人,主要从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旗下拥有乘龙汽车、东风风行两大品牌;商用车涵盖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专用车、纯电动物流车、纯电动环卫车等系列产品,乘用车涵盖MPV、SUV、轿车、纯电动MPV和纯电动轿车等系列产品。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小康汽车公司)是由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50%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大型整车企业,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包括:东风风光品牌乘用车、智能汽车和东风小康品牌微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公司现有员工6000余人,在湖北十堰、重庆江津和重庆沙坪坝三地均布局有四大工艺齐全、装备精良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2013年公司发布“东风风光”品牌智能乘用车,目前拥有风光E3新能源汽车、风光580Pro、风光ix5、风光580、S560等系列SUV、风光330、风光370等系列MPV。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出资50%共同组建的整车生产经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16日,注册资本5.6亿美元。公司拥有员工12405人,目前共有三个生产工厂,其中一工厂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二工厂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三厂占地面积98.3万平方米。公司拥有具备强大研发技术力量的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冲压、焊装、合成树脂、涂装、发动机铸造、机械加工、传动轴、发动机装配及汽车总装等先进工艺生产车间。

2004年4月1日,东风Honda第一工厂投产。 2012年7月10日,东风Honda第二工厂投产。2019年4月12日,东风Honda第三工厂投产,年产能达到12万台,并达到新能源汽车生产条件。三个工厂2019年整体产能提升至63.2万辆/年。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车板块,从事NISSAN品牌乘用车的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业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价值链的汽车企业。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由乘用车公司机关、花都工厂、襄阳工厂、郑州工厂、大连工厂,以及发动机分公司和技术中心组成,拥有员工18280人。

东风日产目前已形成广州、襄阳、郑州和大连四大基地纵贯南北、各有侧重的战略布局。总部花都工厂作为母工厂,着力于NISSAN品牌入门级、中级轿车以及电动车的生产,打造规模化生产工厂;襄阳工厂作为品质标杆工厂,生产NISSAN品牌高端车型,并于2014年11月投入生产东风英菲尼迪品牌车型;郑州工厂主导NISSAN品牌SUV车型和东风启辰品牌车型的生产;大连工厂于2014年10月投产,集中生产NISSAN品牌SUV车型和东风英菲尼迪品牌车型。

东风启辰汽车公司

2010年9月8日,东风日产正式发布自主品牌“启辰”,2016年底“启辰”品牌在未来将与东风日产脱离,成立独立公司。目前旗下乘用车车型有启辰D50、R50车系、R30、T70车系、晨风、T90等。目前东风汽车在郑州拥有制造基地,年计划产能为45万辆。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PSA集团合资兴建的乘用车生产经营企业,注册资本金70亿元人民币,东风公司和PSA集团各占50%的股比。神龙公司总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武汉,建有武汉工厂(含三个完整的乘用车制造单元);在成都,建有成都工厂;在襄阳,建有襄阳工厂;在北京,设立了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由东风集团、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工厂坐落江苏.盐城,目前已有3个现代化工厂投入运营,年产规模可达百万台。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雷诺在重组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按50:50股权比例设立的合资整车生产企业,是“东风-雷诺-日产”的“金三角”战略合作的深入发展。

2013年12月2日,东风雷诺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2013年12月16日,东风与雷诺正式签订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合同,并于2014年1月26日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2014年3月3日公司获颁新增40亿元人民币出资后的新营业执照。

在产能建设上,公司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进行滚动式发展。一期投资总额约人民币77.6亿元人民币,工厂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口产业园。

一期建成后,公司将实现年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树脂五大车间和相应的辅助设施;发动机工厂将形成年产1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包括缸体和缸盖铸造、机加工,发动机装配、试验和相应的辅助设施;同时建设东风雷诺研发中心,满足同步开发和国产化的需要, 研发中心还将承担合资自主产品的研发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导入。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是日本日产株式会社在中国大陆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2004年进入东风体系,是东风和日产LCV(轻型商用车)主要发展基地。2017年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2.9亿元,现有资产65亿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近三千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千余人。

公司实行双品牌发展战略,拥有NISSAN、东风两大品牌,多年来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具有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的全价值链业务体系,主销车型为皮卡和越野型SUV。拥有一级经销商200余家,二级经销商近540余家,特约维修站380余家,形成了集整车销售、配件销售、信息反馈、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销售服务网络。

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

2010年9月,裕隆和东风在北京正式签约,确定合资成立东风裕隆,东风集团以东风杭州汽车名义,取得纳智捷(杭州)汽车公司20%股权,纳智捷纳入东风集团,并定位为两岸首辆中华民族车。台湾裕隆、浙江中誉和东风集团将分别持股50%、30%和20%。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高端华系汽车,在生产高端、智慧汽车产品的同时,还将推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着眼全球市场,发展合资双方共同注册和拥有的“纳智捷”品牌。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起源于1969年成立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继承了东风品牌商用车事业的主体业务。

东风商用车在中国拥有独立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其年产能达20万台。产品覆盖中重型卡车、发动机、驾驶室、车架、车桥、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其产品为长途运输、区域配送、城际运输、建筑工程及采矿业服务。东风商用车产品是专业运营商必备工具,满足现代社会及未来运营需求。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拥有2.4万名员工,中国领先的独立技术中心及10家工厂、分(子)公司。2015年1月26日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以55:45股比组成新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东风”品牌商用车为全球知名品牌。

注:以上内容是盖世汽车通过多方搜集整理,力求精准,然车企规划和车型布局相对调整较为灵活,如上述文中出现有待商榷之处,还请在下方留言,我们会及时更改修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规划达官方目标10倍 新能源车或将产能过剩

2021年上汽大众主机厂产能规划年产能30万辆。大众为此准备了相应的产能。上汽大众MEB工厂总投入170亿元,规划年产能30万辆,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这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全新建造的工厂。杨嗣耀表示,按照目前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全国可以销售270-280万辆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增长很快。杨嗣耀说。

上汽大众未来

因此上汽大众未来将会在29个重点城市布局多达40余家ID. Store X数字化城市展厅,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的信心。如果狭义的去说,这将从根本上促进上汽大众ID.系列的销量,如果广义的去说,最终这将促进国内整体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

36氪独家 | 特斯拉上海工厂明年计划生产55万辆汽车,超10万辆出口

瞭望|警惕新能源车产能过剩风险

◆ 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产能过剩风险日渐累积

◆ 各类资本竞相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形成大量产能

◆ 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被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能够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能源与环保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推进我国由传统汽车大国向现代汽车强国转变。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各类投资主体竞相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分别是2012年的63.3倍和60.7倍,已经连续3年在全球产销量排名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相伴的是,该产业产能过剩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当前,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未雨绸缪化解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风险。

【警惕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加剧】

一是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产能过剩风险日渐累积。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但是,根据中国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0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设定目标的10倍。以上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能过剩已现端倪。

二是各类资本竞相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形成大量产能。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扶持,各类资本潮水般地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造车运动”。一方面,传统的车企纷纷宣布了几何级的产销增长计划。如北汽新能源计划2020年实现年产销50万辆,比亚迪计划到2020年投资150亿元实现60万辆产能等。另一方面,一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乐视汽车、蔚来汽车、车和家等,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对上述车企进行了投资。

此外,一些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汽车领域。如格力集团、五粮液集团、中信集团、汉能集团等均通过各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许多没有造车经验的投资主体纷纷杀入该市场后,在短期内快速形成了大量产能并为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三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异常迅猛。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2016年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据测算,当前形成的产能若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年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乘用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总需求,而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到2025年都达不到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过剩风险三大成因】

首先,过度补贴等产业政策增大了产能过剩风险。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技术研发扶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特别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大源动力。除了中央补贴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补贴,两级政府的补贴总额高达6万~10万元,一些小型电动车变成了零成本甚至负成本。受高额补贴诱惑,大量企业不按市场实际需求过量生产,有的企业甚至违规造假“骗补”,从而埋下产能过剩隐患。

另据威尔森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若扣除政府的补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市场成交价格是合资品牌的2倍,即自主品牌车价格优势主要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未来随着补贴的退坡制度实施乃至完全取消,面对合资品牌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国内大量靠政策刺激而建立起来的车企必将面临市场清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产生严重产能过剩危机。

其次,单一GDP政绩观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高企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政绩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新建项目产能一旦形成,必将大幅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例如,某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在某省的项目建成后,按年产60万辆车估算,年产值将高达60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5%。

受利益驱动,各地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均热情高涨。目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这种不顾本地发展条件而盲目跟风上马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的做法,将给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影响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优势企业和高效产能无法进入,弱势企业和僵尸企业得以生存,加剧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风险。

再者,行业进入门槛低也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

相比较传统汽车制造业极高的进入壁垒,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主要集中在电池等几个大的核心零部件上。据测算,传统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为200万辆,而电动车的盈亏平衡点仅为10万~20万辆。正是相对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使新能源汽车易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当前,一些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能力甚至缺乏造车经验的企业,利用新能源汽车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采取控股、合资建厂、切入供应链等投资手段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短期内易形成大量低端过剩产能,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策兼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其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根据最新产业及市场发展变化情况,研究编制新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各个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与目标,避免由于盲目发展引发产能过剩。

完善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出台相关采购细则,通过技术标准控制、比例控制等推进政府采购活动有序开展,有效化解新能源汽车的过剩产能。

推动“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伙伴关系,促进市场各个主体共同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克服政企信息不对称、产业政策滞后、政策实施效率低下等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其二,优化政府补贴扶持方式,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目录的技术门槛,并对进入目录的相关产品进行动态调整;改变当前补贴发放的“普惠制”,转为“奖优扶强”,提高财政补贴的扶持效率。

为防止过度补贴,建议地方政府的补贴方向由鼓励购置转为支持使用,对使用环节可以增加使用年限等要求,出台停车费减免、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过桥费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扶持力度等。

借鉴国外经验,实施“汽车折价退款”的以旧换新政策等。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针对“骗补”行为,建议政府部门联合相关行业协会等共同进行监管,同时建立匿名举报机制和奖惩办法,利用互联网及媒体实现社会监督。

其三,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改变单一的GDP政绩考核观,建立多元化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以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统一各个地方的财政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以及车型目录,取消地方目录,强制规定进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强对集中采购的管理,推进政府、国有企业、公共交通等单位在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招标程序等方面更加公开透明,防范各地对本地车企照顾行为的发生。

其四,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培育发展消费市场。

加强示范推广,进行消费引导。提高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数量和质量,营造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强化消费引导,加强政府和企业协同合作,从低碳出行理念等方面共同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方面包括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等,“硬件”方面包括充电桩、充电站、售后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培育消费市场。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支持国内过剩产能走出去,加快培育知名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商业模式上,探索推进电动汽车或电池租赁服务、整车或固定充电桩共享服务,以及分时段租赁等。

刊于《瞭望》2018年第14期

投资200亿元,大众安徽将建30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工厂

特斯拉上海工厂明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出炉。

36氪从多位行业人士处获悉,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计划生产约55万辆 汽车 ,包括30万台Model 3车型,25万台Model Y。“T公司(特斯拉)已经向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发出订货需求。”消息人士告诉36氪。

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规划产能是15万台,之所以到明年有巨大跃升,除了二期工厂即将建成,中国工厂也将承接更大的出海任务。上述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55万台里,有大约10万台Model 3用于出口,Model Y也计划出口1万台。”

就上述信息,36氪向特斯拉寻求回应,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10月26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宣布向欧洲出口 汽车 ,当天约7000台国产Model 3装船出发,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士、瑞典等数十个国家。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美国之外的首个工厂 ,今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建成投产,月均交付超过1万台Model 3车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的二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厂更是成为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主力。据外媒报道,在今年二季度特斯拉所交付的电动 汽车 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上海超级工厂,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90891辆电动 汽车 。

上海工厂之外,特斯拉的德国柏林工厂也在全速建设,预计将于明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定位一样,特斯拉柏林工厂也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 但为什么上海工厂依然要承担10余万台出口任务?行业人士向36氪分析,或与新冠疫情在欧洲地区的再次恶化有关。

据外媒10月底报道,欧洲新冠疫情第二波高峰压境,法国和德国两大经济体决定重启全国封锁隔离措施。 “欧洲疫情对上游电子件的影响比较大,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现货价格已经上涨一倍。”有行业人士透露,今年底到明年初的不确定性,可能让特斯拉将部分产能向中国工厂倾斜。

特斯拉上海工厂建设之初规划的产能即为50万台每年,但少有人预料到,满产目标这么快到来。“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激进的。”上述行业人士评价,毕竟,投资机构对特斯拉明年的全球销量预测都在90万台左右,这意味着上海工厂要承担超过一半的生产任务。

此前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工厂二期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特斯拉二期工厂是SUV车型Model Y的生产主阵地,据此前信息,国产版Model Y车型将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交付。

目前来看,这一进度正顺利进行。工信部日前发布的第338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特斯拉Model Y车型已经名列目录,尾部的中文特斯拉和车型标识也说明,Model Y已经在上海工厂生产。

第三季度财报中,特斯拉以净利润3.69亿美元,实现连续5个季度盈利。2018年之前,特斯拉常年坐拥25%左右的高毛利率,而无法盈利,关键因素就是高企的研发费用和渠道费用占比。随着平价车型Model 3大量交付,研发和渠道费用得以摊薄,特斯拉即迎来稳定盈利。

中国工厂的建成,正帮助特斯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利用本土供应链优势,获取更高利润空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Model 3车型虽然不断降价,但 汽车 业务毛利率却高达27.7%。这正是得益于本土化生产和交付策略。特斯拉CFO Zachary Kirkhorn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会持续降低生产制造和运营成本,而本地制造和交付已经成本降低的核心部分。

今年7月份以来,特斯拉股价连续上涨,已经超越丰田、大众 汽车 等 汽车 公司巨头,成为全球第一市值车企。而在特斯拉登顶全球第一车企的过程中,中国工厂的分量显然越来越重。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大众(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30万辆,至2023年投产生产多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这意味着江淮大众成为继南北大众之后,第三个推出MEB平台车型的车企。

大众(安徽)前身为江淮大众,是大众与江淮成立的合资公司。

按照此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大众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大众(安徽)制定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一文读懂东风汽车集团旗下整车产能规划布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