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专业术语有哪些?求科普

   2023-03-19 23:08:08 网络960
核心提示:你必须懂的理财专业术语:1、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是指期望的收益率,就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初期,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另外,理财师表示,此预期收益率,也不能说明投资风险有多高,需要投资者进行多

理财的专业术语有哪些?求科普

你必须懂的理财专业术语:

1、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是指期望的收益率,就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初期,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另外,理财师表示,此预期收益率,也不能说明投资风险有多高,需要投资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比如产品的投资标的,一般涉及到股票、期货、外汇等方面,投资风险高,预期收益率不宜达到。

2、年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进行一笔投资,1 年的实际收益率,而年化收益率与年收益率不同,它是变动的,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 ( 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

)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理财师解释,比如说某款 90 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 5%,10 万元投资,到期的实际收益为 10

万*5%*90365=1232.87 元,绝对不是 5000 元。

3、潜在收益率

经常银行推销产品时称:"1

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到期潜在收益最高年化近50%"。潜在收益率是指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率。这种术语在金融衍生品中比较常见,比如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风险高、收益高,潜在收益率也有可能很高。

4、募集期

募集期,是指投资者可以购买产品的时间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长短不一。同时,理财师表示,产品的募集期内,投资者的资金是不计息的。因此,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募集期越少越好。

5、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投资者要弄清楚,到期日,只是说产品的投资截止日,但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大概还需 2 ? 7 个工作日。

6、清算期

清算期,就是银行理财专业术语说的‘ T+N ’,T

指的是产品到期日,N指天数,即产品到期后,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并不能当天到账,而是进入一个产品清算期。但是理财师表示,在清算期内,这部分资金是 " 零收益

",而且 N越大,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

常见的银行理财术语有哪一些?不可不知的理财术语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按照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

银行理财产品专业术语

     投资理财当中,如果能够了解一些常用的理财术语,对于我们理解理财产品,做好投资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常用的理财术语。

      潜在收益率

      潜在收益率是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率,投资者在听业务员人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潜在收益率一般只有在市场行情特别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拿到的,不要轻易被潜在收益率的数据诱惑了。

      募集期

      募集期就是投资者可以购买产品的时间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的募集期长短不一,募集期内,资金是不计算理财收益的。

      到期日和到账日

      到期日和到账日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到期日是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的截止日期,到账日是理财产品到期只有,本金和收益支付到投资者账户的日期,两者不是一样的概念,要注意区分。

      提前终止

      很多金融机构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金,尤其是在冲刺考核时间点,但是当过了这些试点,资金回暖,银行揽存压力减少,可能会选择提前终止高收益理财,提前终止就是指不等产品运行到到期日而主动结束投资。

      所以,了解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关注提前终止条款,一旦金融机构提前终止,投资者就会比较被动了。

      保本比例

      产品到期时可以获得的本金保障比率。比如说某产品的保本比例是80%,那么该产品最高可能亏损20%。

      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是把本金和收益加在一起来计算下一次的利息,复利计算的产品需要长期投资才能相互搜到复利带来的丰厚收益,短期投资意义不大。

      固定收益

      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和到期实际收益一致,要注意区分固定收益和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只是一个估值,固定收益是确定值。

     随着宝宝类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持续走低,银行感觉到有机可乘,所以各大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也越来越多,但中国老百姓和普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并未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大家的理财知识缺极度匮乏。尤其对银行理财的一些专业术语一知半解,对于一些理财新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大家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了解得更清楚,列举了理财新手们必须懂的

银行理财产品专业术语,供大家学习。

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指进行一笔投资,1 年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与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同,它是变动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把当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 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 换算成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来计算的。理财师解释,比如说某款 90 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5%,10 万元投资,到期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 10 万 *5%*90/365= 元,绝对不是 5000 元。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指期望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就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初期,对产品的最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另外,理财师表示,此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不能说明投资风险有多高,需要投资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比如产品的投资标的,一般涉及到股票、期货、外汇等方面,投资风险高,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宜达到。

潜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经常银行推销产品时称:"1 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到期潜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最高历史年化近 50%"。潜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指有可能达到的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这种术语在金融衍生品中比较常见,比如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风险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潜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有可能很高。

募集期

      募集期,是指投资者可以购买产品的时间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长短不一。同时,理财师表示,产品的募集期内,投资者的资金是不计息的。因此,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避免募集期带来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折损,募集期越少越好。

清算期

      清算期,就是银行理财专业术语说的‘ T+N ’ ,T 指的是产品到期日,N 指天数,即产品到期后,投资者的本金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不能当天到账,而是进入一个产品清算期。但是理财师表示,在清算期内,这部分资金是 " 零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而且 N 越大,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

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投资者要弄清楚,到期日,只是说产品的投资截止日,但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大概还需 2—7 个工作日。

以上就是关于理财的专业术语有哪些?求科普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