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是什么标准

   2022-07-04 01:54:02 网络450
核心提示:质检标准。根据查询相关信息资料显示,2018年5月7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采用相关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通知》(国认实〔2018〕28号),发布RB/T213-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评审员管理

rb/t是什么标准

质检标准。根据查询相关信息资料显示,2018年5月7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采用相关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通知》(国认实〔2018〕28号),发布RB/T213-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评审员管理要求》(替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要求》)、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替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RB/T216-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食品复检机构要求》、RB/T218-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RB/T219-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司法鉴定机构要求》(替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司法鉴定机构要求》)。

建筑检测行业吃香嘛?入行有哪些条件呢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特殊要求解析

针对不同技术领域,分析各职能认证人员的能力需求和确定人员能力准则,一般包括通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其中通用能力包括通用知识和技能以及能源管理体系通用知识,技术能力包括适用于各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能源管理体系技能。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特殊要求,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能源管理体系认可要求

国际上通行的能源管理体系认可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采用基本相同的模式,即ISO/IEC 17021:201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和ISO 50003:2014《能源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两个国际标准构成了能源管理体系认可要求,认证机构按照上述标准要求实施认证管理,认可机构按照上述标准要求实施认可。

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认可要求除上述国际标准外,还包括了国家认监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国标GB/T 27309-2014《合格评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为协调相关要求之间的差异,明确在中国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应满足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而制定颁布的CNAS-SC19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分析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之间的差异,国际标准注重原则要求,对实施层面规定相对较少,各机构可根据能力分析制定具体实施规定。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除了原则要求外,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全过程制定了较为详细明确的实施要求,认证机构可直接应用。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依据

根据国家认监委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2014年第21号)的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目前,国家认监委正式发布了19个专项行业标准,涉及能源管理体系12个专业。

由此,认证机构在受理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首先要确认国家认监委是否已经发布相关的专项行业标准,以便作为认证依据。国家标准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是认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要求,认证机构必须遵守。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认可业务范围

目前,能源管理体系业务范围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CNAS-CC 190:2015《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将能源管理体系业务范围划分为8个技术领域,这也是国际通用的划分方式另一种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用能设备、设施、系统和过程的共性为特征细分ISO 50003:2014标准中的技术领域分类,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技术领域。考虑到我国认证认可行政管理部门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分类的行政要求,在我国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将采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中的技术领域作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范围。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与CNAS-CC 190:2015《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相比,《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和GB/T 27309-2014《合格评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过程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CNAS-SC 19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引入了这些要求,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要求:

确定审核时间

针对不同的认证组织有两种不同的确定审核时间的方式:

一种是,一般情况下,认证机构应按照CNAS-CC 190:2015 的5.3 及附录A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最少审核时间。

另一种是,认证机构对国家确定的重点用能单位(如: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范围内的企业)进行认证审核时,应满足GB/T 27309-2014 附录E 中的方法所确定的最少审核时间。

比较上述两种确定审核时间的方法,其中所考虑的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等均有所不同,所以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申请时,首先要核实用能单位是否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范围内,再确定采用哪种方法计算审核时间,并延续整个认证周期。

多场所抽样

能源管理体系多场所抽样按照CNAS-CC 190:2015 的附录B的规定实施,相关要求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多场所抽样要求(CNAS-CC 11:2010《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IAF MDI:2007))类似。

组成审核组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对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组的组成有特定的要求,审核组应具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能力。审核组中应指定一名有能力的审核员担任审核组长,并至少有一名相应认证业务范围的能源管理体系专业审核员,在必要时还应配备相关行业的能源管理技术专家,以保证审核组的整体能力覆盖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所需的专业审核能力要求。

根据上述特定要求,审核组中必须配备相应认证业务范围的专业审核员,且该专业审核员需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审核组不能仅靠技术专家支持专业能力。

特定要素的审核

CNAS-SC 190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引入了GB/T27309-2014《合格评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中的特定要素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对能源评审的审核,对能源基准的审核,对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及指标和方案的审核,对实施和运行控制的审核,对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审核等5个部分,对相关审核过程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认证机构应将相关内容纳入审核指导性文件和审核人员培训内容中。

现场审核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行政要求,对现场审核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CNAS-SC 190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引入了GB/T 27309-2014《合格评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中的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现场审核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项要求非常具体并存在一定的交叉,认证机构需认真研究,并转化为能源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要求。

公正性的管理

考虑到能源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在公正性的管理方面延续了试点的要求,明确了以下活动不应视为对客户的能源管理体系咨询活动:

为能源管理体系审核进行的前期访问活动

为客户提供的能源技术有关的服务活动

为客户提供的能源评审活动

为客户提供的公开的、通用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课程。

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

CNAS-SC 190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以应用指南的方式,对认证机构如何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提出了指南性要求,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活动:

技术领域分析

对各技术领域内的业务活动、典型工艺过程、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用能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的节能技术或项目等进行分析。

能力需求分析

针对不同技术领域,分析各职能认证人员的能力需求和确定人员能力准则,一般包括通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其中通用能力包括通用知识和技能以及能源管理体系通用知识,技术能力包括适用于各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能源管理体系技能。

能力评价

在认证活动管理和实施的相应阶段,采用适宜的能力评价方法,依据各技术领域(包括细分后的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对拟使用的人员实施专业能力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所需的专业能力。

特定客户组织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在申请评审中,根据特定客户组织的具体情况和本机构技术领域的分类及能力要求,研究和确定对该组织实施审核和认证所需的特定专业能力,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认证人员。

能力提升和补充

在能力评价过程中或在对特定客户组织专业能力需求分析时显示相关人员的能力不满足该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时,可通过适当方式(例如培训)提升其能力,或通过其他途径(例如技术专家)补足所需的能力。

能力的持续监视

对人员专业能力的运用、保持和发展情况进行持续监视,以便为人员能力补充评价提供输入。

综上可以看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认可要求相比其他管理体系要复杂,各方要求也不尽一致,认证机构在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需开发出一套既满足相关要求,又适应认证实施需要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方案。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诚信要求有哪些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检测服务行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于优化检测行业发展格局、增强创新能力及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检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利于企业经营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我国检测行业政策限制逐步放开,民营检测机构迎来快速发展

随着质量监管法规的愈发严格及执法力度的加强,市场对于检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政府针对检测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逐步放开了检测市场,检测行业服务越来越市场化。市场化运行的检测行业,有利于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快速发展,并能推动单一的检测服务机构向专业的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发展。

(3)标准体系完善支撑检测服务发展

检测服务的实施建立在完善的标准体系上,其发展离不开标准、评价和计量等体系的支撑。为规范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国家认监委在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国际标准的最新内容,融合了国内相关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对检验检测机构行业标准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体现了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了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标准体系。

(4)技术进步推动检测行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全行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2220家,占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5.04%。全行业拥有有效专利6323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0108件,同比增长29.44%。有效发明专利量占有效专利总数比重为47.61%。我国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检测方法更加先进和多元化。我国检测行业在部分检测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服务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满足了更加多元化的检测需求,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认监委在长沙发布了检验检测行业首个诚信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该标准从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的基本诚信规范,为检验检测机构推进诚信建设、防范失信风险、提升社会信任、树立品牌形象提供了指引。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实行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披露制度,开展中介服务业信用评价,将有关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市场行政部门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建立认证和检验检测等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其尽职履责和规范执业”。

据悉,目前,全国共有2.8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每年出具3亿多份检验检测报告,服务产值达1600多亿元,检验检测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服务业态之一,但检验检测机构的诚信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上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仍然偏低,违背承诺、弄虚作假、商业贿赂、不实宣传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升检验检测活动的社会公信力,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新修订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对检验检测机构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以及从业人员诚信操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组织开展了检验检测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标准制定活动,着手制定一系列规范指导检验检测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标准和指南文件。

以上就是关于rb/t是什么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