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老爷子朱旭:一岁被灌酒,说话结巴,两个儿子皆失聪

   2022-06-09 15:13:26 网络710
核心提示:32年过去了,关注舞台剧的人,一定不会忘记,1988年,舞台剧《哗变》上,那段被朱旭如信手拈来般,长达1800多字的台词,和他的独角戏。 上了年纪的朱旭,在日常生活中总爱忘事,可他在作品上的台词,却能够清晰记得,并准确无误的张口就来。

命运多舛的老爷子朱旭:一岁被灌酒,说话结巴,两个儿子皆失聪

32年过去了,关注舞台剧的人,一定不会忘记,1988年,舞台剧《哗变》上,那段被朱旭如信手拈来般,长达1800多字的台词,和他的独角戏。

上了年纪的朱旭,在日常生活中总爱忘事,可他在作品上的台词,却能够清晰记得,并准确无误的张口就来。

这样的反常,只和朱旭的一个 小习惯——抄剧本 有关。

1956年,已经在人艺成为一名正式演员的朱旭,从苏联专家库里涅夫那里,上了一堂真正的表演艺术课,学到了这么一个“笨方法”。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每个剧本都抄下来,细细研读每一个故事情节,每一句台词,将台词变成自己的话,脱口而出的时候,一并解决了自己的结巴问题。

这是朱旭几十年表演艺术生涯中的小窍门。

朱旭在研究台词,用心到什么地步呢?

举个例子,朱旭曾经在跑龙套的时候,饰演《茶馆》里谭嗣同余党,当时的张瞳表示都演了几十年《茶馆》了,也没听说还有个谭嗣同余党啊?

朱旭是怎么说的呢?

“你不好好研读剧本,那个唐铁嘴一上来就说,王掌柜别出去了,外头正抓人呢,庞太监就说,那还不得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我就演在那个茶馆,布景门口外头,从这边跑到那边去的,后边有人追着喊:抓住他。抓的就是谭嗣同余党。”

也不怪乎,他这么一个先天条件完全不够格,最后却成了半个娱乐圈都尊称一句“老爷子”的演员能被我们记住。

朱旭的一生,是命途多舛的。

01

1930年,沈阳一个朱姓军官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婴儿取名朱旭。

如果他们一家三口一直守在沈阳,也许朱旭的人生轨迹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可偏偏,在他出生一年后,因为战争爆发,他的父亲带着一家子退守关内,因而到了北京生活。

北京,是改变朱旭的开始。

彼时的北京,还是一片太平,只是,家里孩子太多,朱旭的母亲顾不上他,只好把他交给家里的一个伙夫帮忙照管。

奈何伙夫有一小爱好,他喜欢在夜里放工后,跟三五朋友吃吃喝喝,玩玩牌子,年仅一岁,正爱闹腾的朱旭夜里不睡,会干扰伙夫的小恣意生活。

于是,伙夫每天晚上将他提起来, 给他灌上一小口酒 ,他也就呼呼大睡去了。

北京,到底是帝都啊,当时各类文化荟萃,生活丰富多姿,慢慢长大的朱旭,喜欢北京的热闹。

他喜欢上了京剧,喜欢看,也喜欢唱,还喜欢学习拉京胡。

不管是富连成的戏,还是马连良的扶风社,又或者是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各种曲艺,都是朱旭的心头好。

大概是有这样的环境熏陶,也为朱旭未来入门学表演奠定了许多基础。

13岁那年,他到北平读中学,期间,也曾参与学校根据莫里哀的 《悭吝人》改编的《守财奴》话剧里的雅克大师傅。

这是他首次参演话剧,巧合的是,多年后,他作为一名真正的演员站在舞台上出演舞台作品的时候,再次出演了《悭吝人》里的雅克大师傅。

差不多同样的时候,比朱旭大两岁,他未来的妻子宋凤仪老师,也在寒假期间出演了独幕剧《复归》,并因此爱上了戏剧。

而也是在朱旭上中学的时候,年长他5岁的哥哥,因为一连串的原因,滞留台湾,随后失去了消息长达四十多年。

1949年,朱旭19岁,此时的他考上了华北大学第三部,在这里学习了3个月,随后被分配到了华北大学文工二团工作。

而此时,他充其量,只能算是 文工团的“技工”。

因为宿舍的灯不亮了,他拿的东西捣鼓了一下就亮了,于是被误以为他懂,并就势安排做了一名灯光师。

那时候的他,确实是对电工类工作一窍不通啊,以至于第一次工作就出了差错,在天津的第一场表演中,他捣鼓的灯泡就全烧了。

抗美援朝时期,人艺排演了一部讽刺美国兵的戏——《吃惊病》。

这戏正好缺一个大高个儿,大鼻子,大嘴的演员,朱旭因为个子高,样子气质像个外国人似的, 因而被借了过去出演这个“美国兵”,美国兵的角色仅仅只有几句台词,可他却演得很出彩,随后,他陆陆续续开始演戏。

就这么兜兜转转了三年,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称人艺)成立,朱旭的戏剧人生和爱情,也在这里开始了。

02

2年,朱旭以灯光师的身份调入人艺,比他差不多时候进入的,是他未来的妻子宋凤仪、蓝天野等。

走进人艺的大门后,人艺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大家下厂下乡,体验生活,身在一个剧院里,难免也有见面的时候。

加上朱旭早在进入人艺之前,就已经跟蓝天野认识,而蓝天野和宋凤仪,在更早的时候就认识了。

人的缘分往往就是这么奇怪,有共同认识的人,有共同所在的地方,有共同的发展事业,渐渐地,朱旭也就顺势走进了宋凤仪的视线。

可这样的朱旭, 自身条件并不好,嗓子不亮堂,说话严重结巴,像个外国人似的,自然入不了宋凤仪的“法眼”。

尤其是,宋凤仪骨子里,还挺传统和理智。

宋凤仪觉得自己年纪比他稍大,在人艺的资历也比他高,这种 “不平等的爱情” 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也就没当回事。

史家胡同建好以后,人艺的演员们一大伙人都住了进去成了邻居。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朱旭和宋凤仪。

打这以后,他们见面多了,慢慢地对彼此都多了些认识和了解。

后来,排练新戏《北京人》,宋凤仪在里面演了一个角色,但对戏过程,困难重重,去看排戏的朱旭,给了她许多建议,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感情也就培养出来了,此时,宋凤仪只好自我安慰是 “女大二,抱金砖”(他们的年龄差是3岁,应该是女大三,抱金砖)

那时候,朱旭因为先天条件不好,在表演上非常刻苦,这才有了前文所说的抄剧本习惯。

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拿到剧本后,他必定将剧本都抄写一遍,逐字逐句地研究,写人物小传,把剧本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角色的创设立意,人物的心理变化……全都一一搞清楚。

体验生活的时候,别人都为当下的角色需求而体验,他却是为未来的某个角色需求而吸收。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自己台上结巴的毛病,还想尽办法将台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台词变成自己的语言,做到脱口而出,也就不结巴了。

看到了朱旭的这些努力和真挚的情感特点,宋凤仪开始认真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1957年,宋凤仪说服自己,也说服父母同意了她和朱旭的结合。

那一年年底,他们和剧院的其他两对情侣共同举行了集体婚礼。

朱旭顺利抱了块金砖,藏在了自己家里边,陪着自己接近60年。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长子朱小龙出生,数年后,二儿子朱小闯也出生了。

比较不幸的是, 这两个儿子都有先天性失聪的问题 ,夫妻俩早年间忙于工作,也碍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等问题,没有及早发现,寻遍北京名医,也无济于事。

此后,他便常常出入于残联一类的演出,去揣摩。

虽然两个儿子都残疾,但这并没有让朱旭变得消沉,或者颓丧,相反,朱旭仍旧是那个乐观,执着的演员。

03

1959年,朱旭接演了《三块钱国币》,这是著名导演焦菊隐的作品,戏里,有大段的台词,朱旭已经能够轻松驾驭,这部戏,也让观众开始认识了他。

但这还不够。

随后不久,他排演了上文所说的《悭吝人》,扮演雅克大师傅,这一幕戏,和他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学校里的话剧《守财奴》里的雅克大师傅遥相辉映着,这样的巧合,也成了朱旭演艺生涯中的小妙趣。

在这之前,朱旭的喜剧风格,早已经初现端倪,直到他演了梅阡导演的《女店员》里的卫默香,他的喜剧天分,算是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

而他体验生活的小小心得,也用到了卫默香身上,为了表现卫默香的人物特色,他甚至给卫默香设计动作,设计人物形象,戴厚厚的眼镜,用布包苹果,发型上设计成脑后总有一小撮头发竖着,言语动作中,“送行飞核桃”,朱旭对于人物的种种理解和设计,甚至得到了周总理的青睐。

这么一演,朱旭便在舞台上走过了几十年,一直到1984年,他开始踏入影坛,成为更多观众熟悉的老爷子。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导演 陆小雅和她的丈夫丛连文 了,老爷子能够顺利踏入影坛,大展拳脚,陆小雅夫妻功不可没。

陆小雅和丛连文这小两口也挺有意思,他们夫妻喜欢到首都剧院看舞台戏,时不时总要去看看,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剧院里的朱旭。

1984年,导演陆小雅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成《红衣少女》,立项拍摄。

女主角安然的父亲,是那种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角色,这个角色,对生活甚至有种“漠然”的儒雅气息。

这样的角色,自然是不好找的。

巧合的是,朱旭的表演有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一种内蕴深厚的气质,像书卷气,但却不是书呆子的形象,相反,是很灵动的书卷气息。

于是,陆小雅找到了朱旭出演这个角色。

《红衣少女》的成功,让影坛上注意到了朱旭这个年近60的舞台剧演员,同一年,他也出演了电视剧《末代皇帝》,虽然经过了一些曲折,《末代皇帝》直到4年后才开播。

随后,他连续出演了丛连文的《小巷名流》,田壮壮《鼓书艺人》,吴贻弓的《阙里人家》,吴天明的《变脸》等等。

短短几年时间,他在影坛上的光辉就盖过了不少人。

关于朱旭的故事,大概最出名的,便是他三次谢幕的事了。

朱旭出身于舞台,三次告别舞台,却三次都食言了,此后他再也不提谢幕的事, 最大的遗愿,是还没演够。

他的表演,别有韵味和境界,又带着严谨的分寸感,这一切,都来自于对每个人物的感同身受。

人艺曾经有个内部刊物漫画,画的就是朱旭,旁白写着: 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

这是对他在表演艺术和人生中最好的总结词。

一个老头子,演出了所有人心里爷爷的样子,一个老头子,演出了所有人都爱的老爷子样子。

朱旭,太可爱了。

年终奖高达1000万!女秘书朱旭为何如此“贵”?

个人简介 朱旭,男,生于1930年4月15日,辽宁省沈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会会员,中国剧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在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朱旭塑造了众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配演一等奖,并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表彰。

近年来,朱旭活跃于影视界,在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朱旭还参加了《末代皇帝》(电视剧)、《似水年华》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个人履历

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7月随华北大学文工队三队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调华北大学文工队二团(即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

1952年,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哗变》等话剧。

1984年,在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1984年,偶然涉足影坛,在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红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亲,表演准确,自然。

1985年,受峨嵋电影制片厂之邀,在文革故事片《小巷名流》中饰演卖花圈的司马二哥,表演自然、质

朴,很有幽默感和喜剧性,深受好评。

1987年,出演影片《鼓书艺人》,饰方宝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提名,他以纯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塑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

1993年,因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谭这一人物获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在吴天明执导的《变脸》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艺人变脸王形象,获得电影界内外的好评。

个人作品 话剧作品

《生活》

《北街南院》

《屠夫》

《咸亨酒店》饰演阿Q

《哗变》饰演魁格

《芭巴拉少校》饰演安得谢夫

《非这样生活不可》饰演休特尔

《明朗的天》饰演孙荣

《武则天》饰演唐高宗

《悭吝人》饰演雅克大师傅

《女店员》饰演卫默香

《蔡文姬》饰演左贤王

《骆驼祥子》饰演二强子

《左邻右舍》饰演李振民

人艺新版《家》

电影作品

时间作品名字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1984年《红衣少女》1985年《小巷名流》1987年《鼓书艺人》田壮壮李雪健1988年《偷来的爱》长乐叔王康华1990年《大太监李莲英》醇亲王田壮壮刘晓庆、姜文1991年《心香》孙周1992年《阙里人家》孔令谭(男1)1993年《高楼边》戚健吕中、姜武1995年《变脸》变脸王(男1)吴天明1996年《毕业交响曲》1997年《黄连.厚朴》王之夏1999年《人间草木一一打一字》1999年《洗澡》老刘(男1)张扬姜武、濮存昕2001年《刮痧》父亲郑晓龙蒋雯丽、梁家辉2001年《岁月无痕》2002年《汉方道》李仁(男1)牛波2004年《阳光天井》爷爷黄宏2009年《风声》神秘老人(客串)高群书周迅、段奕宏2009年《我们天上见》[1]姥爷蒋雯丽

电视剧作品

1984年《末代皇帝》

1989年《武生泰斗》饰金爷

1990年《粉墨情痴》

1994年《小楼风景》

1995年《大地之子》

1997年《日落紫禁城》

1997年《康熙微服私访记》

2001年《越活越明白》

2002年《似水年华》

2004年《沧海百年》

2006年《老爸老妈兄弟姐妹》

2007年《生死桥》饰蔡爷

2009年

《犯罪启示录》

《缉毒先锋》饰 宋文林

《家族》

相关评价

功成名就依平凡

──记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

在古城西安北院门14号,这座有石板铺成的天井、砖木结构的小四合院的楼厅里,由陕西著名女作家叶广芩和著名编剧刘建华创作的30集电视连续剧《家族》正在紧张的摄制中。听说此剧汇聚了当今影视界的不少名流,便从广芩大姐那儿讨了份“主创人员介绍表”,翻开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在剧中饰演“三大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朱旭。于是,沐着绵绵细雨,我步入小院,经过天井迈上几阶石台向正厅走崐去。正厅是剧中这个古老家族家长的寄宿之地,有着贵族血统的家长身份的“三大爷”的书房和卧室就在这里。

对这位老艺术家我们并不陌生,来到他的面前,我那由仰慕而变得有点拘谨的语言,在他爽朗而有趣的、慢条斯理的谈笑中,很快会变得自如随意。坐在他的面前,他那学者的风范、儒仕的谦逊,周身的“大家”之气及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亲切自然的话语,都会使听者受悟不浅,看着这位已年届66岁的老艺术家,人们定会和我一样,联想到他塑造的一个个诩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

四十余载沥心血

话剧舞台亮演技

朱旭离休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他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在华大文工团工作,后改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当“人艺”刚刚组建时,他就来到了“人艺”,一直干到离休,可称为“人艺”的一代元老了。几十年来,他与“人艺”的同行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逐步完善着自我的艺术修养,不断地探索着话剧表演艺术的真谛,从而使他的演技日趋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文章这样评论:“一些舞台形象经他一演即可变为永恒,后来者很少超过。”

朱旭在话剧《红白喜事》中饰演的直率木纳的“三叔”,以演技入微、原生原态,颇受行家赞誉,因此,他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在话剧《芭芭拉少》中,他饰演的军火商高安德谢夫,以维妙维肖、出神入化之演艺,把萧伯纳的名剧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显示了他的表演功力。出演话剧的成功,一时间使走红的他让未能一睹其剧中风采的观众报憾不已。在美国名剧《哗变》中,他把性格乖戾的舰长奎格,也映在了观众的心里。

朱旭是怎样塑造舞台形象的?为什么他饰演的人物让观众多年后不会忘记?当我问这位1991年中国话剧“金狮奖”得主时,他坐在古城西安的小四合院的正厅里,若有所思地说:“一个演员要演好戏,讲究的是戏外功夫。演员的道德修养,综合文化素质,艺术造诣的高低,对其饰演角色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他说:“我是赶上了好时候,能有点成绩,得归功于‘人艺’,‘人艺’有个好传统,讲求演戏做人和读书进取。40多年了,我演了不少戏,能有所收获,主要是因为‘人艺’给我铺就了成长的阶梯。在‘人艺’大伙都能自觉读书,精心演戏,这样的环境真难得,我能有今天,全靠‘人艺’的栽培。”朱旭和人说话剧,谈艺术,道读书,总是离不开“人艺”,从他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听出他对“人艺”的深情厚爱,从他的演艺实践与成就中,我们也能看到为什么“人艺”能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话剧舞台。

四十多年的呕心沥血,成就了朱旭的演技,他塑造人物形象时,对人物的把握总是十分投入。十分认真,总要把所饰人物的命运、性格、成长环境及社会关系琢磨个来去。在《家族》剧组中,饰演“三大爷”的四弟的,是一直在铁路文工团从事话剧、而今又频频“触电”的国家一级演员张炬。比朱旭小四岁的张炬说:“朱老哥拍戏特投入。人老了,记性比不上年轻人了,他自己上街买了纸,剪成卡片,每天都要把要拍的台词抄上去,随时掏出来默记,一部戏拍下来,他要把剧本整抄一遍哪,现在都是30集、40集的,不容易呢。”朱旭则接过他的话茬,慢悠悠地说:“都一样,演员嘛,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场戏,处理好每一句台词,几十年的路都是这么认真走过来的。”听了这样的对白,我对这两位老艺术家赞叹不已。

抬手投足皆出戏

影视圈里展功力

真正使朱旭名声大振的还是他“触电”以后,当他身怀几十年练就的高超的演技,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从80年代中期跻身于影视圈起,他的声望便逐步由话剧的小舞台辐射到亿万影视观众的心里。起初熟悉他的人说他是舞台老将、影视新兵,可如今人们欣赏到他那非凡的表演功力,看到他在银幕、荧屏上频频亮相,并一鸣再鸣皆有惊人之举,甚至婉惜他为何不早日出山在影视片中扛鼎夺旗。

朱旭年愈半百时才不声不响地走进了中国的影视圈,磨剑十载,又响当当地把自己圈在了这个新星纷纭,明星列陈,影视剧汗牛充栋的时代里。一年国内要多产出千百部影视片,一个演员没有扎实的演技是难以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朱旭深喑此理,他面对镜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总是从点点滴滴去挖掘所饰人物性格,把握其言行的分寸和角度,努力通过所饰人物形象的塑造,传递出历史的凝重、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气息。十几年来,他饰演的艺术形象都有其深度和难度,那一般演员所能企及。

我们看到他不仅成了《小巷名流》,还当上了《末代皇帝》,敲响了《清凉寺钟声》,并以《心香》之恋,领略了《武生泰斗》的真功。当与他走进《阙里人家》时,会发现《小楼风景》美不胜收,在时常《变脸》的人生坎坷中,他又以《大地之子》的执箸,去维护已难已维护的《家族》的变异。

有人说朱旭饰演满清皇族旗人之演技已炉火纯青,少有人可与他比拟。如《末代皇帝》中的老年溥仪,《武生泰斗》中没落的满清八旗子弟,《家族》中的满清皇族遗老三大爷等都被他处理的十分到位。

说他抬手投足皆出戏,从《家族》拍摄中就可观其貌。听导演李源说,有场戏朱老师真是演绝了。这场戏是三大爷──这个庚子年间由京师随慈禧西逃到古城长安的金家家族的家长,── 一个克己修身、时刻以儒家思想进行家庭统治的家庭主宰人物。当他的儿子拿着一本别人写的金家家史的书稿,请他同意出版并签字时,他冲书稿一顿责骂,将书稿撒得四处都是,儿子不敢多言,他气鼓鼓地坐在书桌前在指责作者时,使劲地举起了右手,本应重重地落下,但没有,而是突然缓缓下落,同时他使劲地摇摇头,嘴里不停地叨叨,“真是……”然后又无力地坐下。有评者称他这种面对无奈,在细微处的经典式的表演,把一位具有贵族家长身份的人物刻画的令人叫绝。

当《家族》拍得正火的时候,朱旭主演的故事片《变脸》荣获了’95中国电影华表奖。观众说他把江湖老艺人“变脸王”的多重性格表演的淋漓自然,把普通人的真挚情感表达的完美动人,称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憘拞

功成名就依平凡

年过花甲逐金鸡

有人说,十几年来,大浪淘沙般的影视圈,在不断淘汰着一拨又一拨的涉足者,但朱旭却屡屡夺旗拔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

有人说,四十多年的艺术造化,已使朱旭的演技达到了非同凡响的境界,他的与众不同的特质,精彩且精妙地处理了自己和角色的关系,他所饰的每一个人物都能给观众留下久远的记忆。

我们说,朱旭真正走红大地,为老百姓所熟知,是从他作了皇帝(饰溥仪)开始的。能够在中国影视界确定他的地位,可以说是这几年的事。1992年,他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扮演孔令谭,获广电部颁发的“政府奖”,最佳男演员奖。去年12月,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日子里,他一举荣获了国家电影局颁发的“中华影星”称号及电影表演艺术成就奖,而北京“人艺”获此殊荣的只有他和另一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前不久,他因饰《变脸》中的主角,荣获了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上海影评学会' 95十佳新片奖。最近,他在中日合拍的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中饰父亲“陆得志”,又以卓越的演技感动了日本观众,从而一举荣获了日本NHK电视“银河奖”。据悉,这是NHK第一次把日本电视剧表演的最高奖项发给一位其它国家的演员。

朱旭在他走进花甲之年以后,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迎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束束鲜花,这在中国的演艺史上也是少有的。按说离休的他完全可以乐融融地安度晚年,并且他的爱好十分广泛,业余生活又十分丰富有趣,可他却选择了新的高度来要求自己奋力冲刺。在《家族》摄制过程中,不管环境怎样艰苦,甚至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他也是从医院打完针后匆匆赶回来上戏。他以一位老艺术家高尚的艺德和修养感染着与他合作的同事,叶广芩说,每天不去看望一下老爷子(剧组人员对他的尊称),心里就过意不去。

朱旭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西安拍片期间,我们看到,他走到哪里,人们马上就会认出他来,有的直呼“老皇帝”,有的侧议“变脸王”,还有的轻声细说“王小辫”。他的人缘特好,又特好说话,不论在哪儿,谁找他合影都依谁,总给大伙一个满意。

近日 ,朱旭又以《变脸》中的“变脸王”,荣登' 95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候选人之列,这是他在电影《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中担任主角,三次获该奖评委会最佳男主角提名后的第四次参加这一奖项的角逐。关心他的观众们都希望他能够“‘金鸡’独立”。当大伙跟他说起这事时,他仍是慢条斯理地说:“挺有意思的,这已是第四次了,没关系,评不上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家族》这两天就封镜了。见到和剧组一起操练的编剧叶广芩,这位有着皇族血统的著名女作家和我说起朱旭老师时说:“他可真是个好老爷子,与他交谈如同读一篇意境深远的美文,我有空一定要好好地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我问,这次老爷子捧“金鸡”有望吗?她说,有,这是我们的企盼,就是没有,老爷子还会拼命干的,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他就是这么个人,总是以“艺无止境”来勉励自己。

2000年秋于竹影斋

在影视圈里,大家都亲切的称朱旭为“老爷子”,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关,因为朱旭老师似乎总在饰演着“老爷子”的形象。有人形容朱旭的话剧表演“真切感人,入木三分”,没错,在北京人艺,朱旭的名声叫得很响,许多舞台艺术形象,由于他演而成为永恒,很难再有人会超越他。在话剧舞台上朱旭堪称“当家老生”,在影视这个大屏幕上这样称他也不为过之,他在影片中始终惟妙惟肖的驾驭着一个个性格鲜活、亦庄亦谐的人物。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的老溥仪;南方小镇上司马相如的后代司马寿仙;清凉寺里那位仙风道骨的一苇法师;阙里之地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潭;还有电影《心香》、电视剧《武生泰斗》、《粉墨情痴》、《小楼风景》以及最近两年来大家所熟知的《洗澡》、《刮痧》等,每一部作品都为观众带来一个难以忘怀的形象。

朱旭的表演自成一格,他常常以喜剧的手法去演绎悲剧人物。在令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又能引起苦涩的回味。朱旭是个相当随和的老者,和他交谈,你可以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他思维的缜密,他的语气淡而雅,笑声轻而柔,不时散发着机智的诙谐,从他丰富的笑谈及表情中,你似乎又可捕捉到影视中那一个个活着的灵魂,若隐若现,令人回味无穷。

戏外朱旭

朱旭平生爱下围棋,以前在剧院排戏时,一有闲空儿总爱与棋友对上一局,像英若诚等人便是这样的高手。朱旭自退休后,棋艺见长,在一片黑白云子间的“厮杀”中,摘走了业余围棋三段。

戏台下的朱旭下围棋、放风筝、拉胡琴、喝酒为他的四大乐趣。朱旭拉的一手好京胡。当年他曾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琴,现在也派上了用场,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扮演的琴师操琴上阵,弓法娴熟,令观众惊叹。在电视剧《粉墨情痴》、《武生泰斗》和《心香》中,他的琴艺更是帮了他的大忙。朱旭的另一嗜好就是喝酒了。在他来讲,喝酒乃人生一大乐事。朱旭酒量大,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得过过酒瘾,但是他却不贪杯误事,若是晚上有演出,不管桌上摆着“茅台”还是“五粮液”,他绝对滴酒不沾。他说:这叫为了艺术,在所不惜。 朱旭爱下棋,以棋为友,以前在剧院排戏时,一有闲空儿总爱与棋友对上一局。朱旭自退休后,棋艺见长,现在还是业余围棋三段。这就是朱旭,舞台上认真做戏;舞台下谈笑风生。

所获奖项 获奖

1984年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2年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即后来的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阙里人家》

1995年获日本第33届银河赏个人赏(日本电视界最权威奖项) 《大地之子》(CCTV与NHK合拍)

1996年第0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变脸》

1996年第0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变脸》

2001年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刮痧》

2007年第11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2009年第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我们天上见》

2011年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我们天上见》

2012年获《青年电影手册》2011年杰出成就大奖《我们天上见》

提名

1986年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小巷名流》

1992年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心香》

1993年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阙里人家》

2000年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洗澡》

2011年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我们天上见》

愿采纳,很抱歉没给你具体的,请你自己从里面找找吧,谢谢。。

朱旭老师逝世,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话剧演员演技更好?

很多人眼中秘书就是为老板端茶倒水、处理日常生活的高级保姆,而如今朱旭被爆出八百五十万的高薪,直接令无数人咂舌,许多人都没有想到区区一个秘书可以拿到如此高额的薪酬。然而外人只是看到了朱旭外表的光鲜亮丽,而忽视了她背后吃的那些常人无法忍受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在朱旭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朱旭一直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事业上都追求极高,也正是这种极高的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让她获得了八百五十万的高薪,成为了中国最贵女秘书。

中国最贵女秘书

提起朱旭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说到万科大家都十分熟悉,朱旭就是万科的副总裁,也是董事会秘书。从前的朱旭可能默默无闻,也没有得到的大家的关注,但是当她的年薪被暴露出来之后,引发的大家的热议。

早在2018年的时候朱旭的年薪就高达八百五十万,并且她的收入并不止于此,她还有一千万元的巨额年终奖。朱旭作为董事会的秘书,她的年薪可以说是行业领先,名副其实的中国最贵女秘书。再细数她过往的收入,我们发现她自从2017年就已经获得了董事会秘书的最高薪酬——八百二十余万元,甚至在2016年的时候税后收入也高达四百余万元。这还不算上的她的年终奖,更是高达1000万元!

朱旭来到万科之后获得的巨额工资令无数人眼红,然而在此之前朱旭却只有三十余万元的年薪。朱旭在来到万科之前,一直在一家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手术极低,于是很多人都好奇朱旭是如何做到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可能很多人都对秘书这个职业有一些误会,认为这个职业十分鸡肋,甚至还有一些职业歧视。而实际上秘书这个职业并不是给老板端茶倒水,也不是负责老板日常生活的管家,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的。

董事会秘书并不为某个人单独服务,而是为整个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极其复杂且繁忙,需要管理好公司的信息披露、股东大会以及会议的准备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胜任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选择董事会秘书的时候也会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一个最具有资历和能力的人。

朱旭背后的努力

万科作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大哥,朱旭想要在这里混的顺风顺水,并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除了表面上中国最贵女秘书的光鲜亮丽,朱旭背地里付出了无数常人不能做到的努力。

朱旭出生在1975年,从小就认真学习,并且进入湖南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的学位,在那个年代能够拿到名校的本科学历已经比常人厉害很多了。但是朱旭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提升自己,又考取了中南站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

此时的朱旭学历已经秒杀了超过90%的人。朱旭原本可以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她依旧选择了继续深造,获得了伦敦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如今的朱旭是少有的高学历并且拥有留学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朱旭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敲门砖,离开了校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历练。她最初去了家人朋友都十分看好的“铁饭碗”——国家税务局,在税务局工作的时候,朱旭得到了极大的历练,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获得了丰富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多年的求学经历让朱旭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工作之余她依旧不忘提升自己。朱旭自学并获得了注册税务师的称号,这一资质十分难得。朱旭开始不满足于现在稳定且单调的生活,她希望去外卖闯荡一番,获得更大的舞台。于是朱旭离开了这份稳定踏实、外人争破头都想挤进来的工作,进入上市公司就职。朱旭先后进入了两家上市公司就职,感受到了不同的工作风格。

如果说税务局的工作让朱旭获得了丰富的业务技能,那么上市公司的工作经验为她后续成为董事会秘书奠定了基础。

进入万科历练

2016年的时候朱旭正式加入了万科这个大家庭,成为了董事会秘书,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多年来在税务局和上市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朱旭优秀的表现也获得了董事会的一致认可,工资不断提升、年终奖逐年增加、获得了多个荣誉称号,过上了令无数人羡慕的“最贵秘书”生活。

但是万科毕竟是一个大型上市公司,朱旭在万科的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在朱旭进入万科的第二年,朱旭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大的一次挑战,万科的高层出现了动荡开始进行新老交替工作,这对作为董事会秘书的朱旭要求极高。朱旭需要在短时间内协调好大量的工作,但是朱旭不负众望地顶住了压力,让公司董事会顺利运转,这次换届也没有对公司造成太大影响。

接下来朱旭的工作一直顺利进行,并且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董事会鉴于她从前的优秀经历、较高的学历以及近期在公司的优秀表现,破例聘请朱旭成为万科集团的副总裁。同时朱旭还兼任着许多人都羡慕的职务,比如上市公司委员会委员、税务学会理事等等。

朱旭作为一名女性,将女性特有的细心认真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兼具了一些男性特有的野心等潜质。正是由于朱旭兼具了这些优秀品质,自己又持续不断的努力,才为她带来了事业上巨大的成功。如今我们经常会在万科的宣传单上看到朱旭意气风发的身影,朱旭已经成为了万科的新闻发言人。

在她事业有成、光鲜亮丽、能够拿到秘书行业顶级薪酬的外表之下,是她背后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正如古诗句中所说的那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旭经历了常人不愿意坚持的学生生涯和一般人无法做到的辛苦,朱旭终于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过上了心中的理想生活。

求!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演过的一个作品

今年9月真是一个悲伤的月份,一连送走了这么多老艺术家。朱旭老师是中国话剧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90年代他与吴天明合作的《变脸》获奖无数。朱旭老师的离开,让人遗憾,愿天堂安好。

至于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话剧演员的演技更好,个人观点主要是话剧不能NG更做不了“假”。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话剧的表现形式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能带动观众入戏的演技,还要有深厚的台词功底。演员的心理素质及专业能力,都会影响到最终效果。这是一个不能NG的表演,不像影视剧可以重来。

影视剧在拍摄过程中,演员如果出现失误可以NG重来,情绪不到位也可以NG重来。甚至在国内,如果台词功底不行还可以后期配音或选择配音演员“做假”,因为这样的拍摄方式让演员对表现能力的掌控上要比话剧演员逊色许多。

最简单的一个对比,一个人气高的不会演技的偶像演员也可以完成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但是无法完成一个话剧,这就是区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影视演员演技都不如话剧演员,两者是共通的,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影视剧演员的行业特性,让他的演技平均优秀率低于话剧演员而已。

这是他的大概简介。。。。也许有你想要的。。。

朱旭,男,生于1930年4月15日,辽宁省沈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会会员。

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7月随华北大学文工队三队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调华北大学文工队二团(即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

1952年,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哗变》等话剧。

1984年,在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1984年,偶然涉足影坛,在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红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亲,表演准确,自然。

1985年,受峨嵋电影制片厂之邀,在喜剧片《小巷名流》中饰演卖花圈的司马二哥,表演自然、质朴,很有幽默感和喜剧性,深受好评。

1987年,出演影片《鼓书艺人》,饰方宝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提名,他以纯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塑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

1993年,因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谭这一人物获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在吴天明执导的《变脸》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艺人变脸王形象,获得电影界内外的好评。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中国剧协会会员。

在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朱旭塑造了众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如《非这样生活不可》中的休特尔,《明朗的天》中的孙荣,《武则天》中的唐高宗,《悭吝人》中的雅克大师傅,《女店员》中的卫默香,《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左邻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哗变》中的魁格,《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得谢夫等。 1984年他因在《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配演一等奖,并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表彰。

近年来,朱旭活跃于影视界,在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朱旭还参加了《末代皇帝》(电视剧)、《似水年华》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编辑本段话剧作品

《咸亨酒店》

《哗变》

《芭巴拉少校》

《北街南院》

《屠夫》

《非这样生活不可》

《明朗的天》

《武则天》

《悭吝人》

《女店员》

《蔡文姬》

《骆驼祥子》

《左邻右舍》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红衣少女》

1985年《小巷名流》

1987年《鼓书艺人》

《偷来的爱》

1990年《大太监李莲英》

1991年《心香》

1992年《阙里人家》

1993年《高楼边》

1995年《变脸》

1996年《毕业交响曲》

1997年《黄连,厚朴》

1999年《人间草木——打一字》

《洗澡》

2002年《汉方道》

2004年《阳光天井》

《刮痧》

编辑本段电视剧作品

末代皇帝 (1984年)

武生泰斗 (1989年)

粉墨情痴 (1990年)

小楼风景 (1994年)

日落紫禁城(1997年)

似水年华 (2002年)

编辑本段评价

在影视圈里,大家都亲切的称朱旭为“老爷子”,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关,因为朱旭老师似乎总在饰演着“老爷子”的形象。

有人形容朱旭的话剧表演“真切感人,入木三分”,没错,在北京人艺,朱旭的名声叫得很响,许多舞台艺术形象,由于他演而成为永恒,很难再有人会超越他。在话剧舞台上朱旭堪称“当家老生”,在影视这个大屏幕上这样称他也不为过之,他在影片中始终惟妙惟肖的驾驭着一个个性格鲜活、亦庄亦谐的人物。在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的老溥仪;南方小镇上司马相如的后代司马寿仙;清凉寺里那位仙风道骨的一苇法师;阙里之地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潭;还有电影《心香》、电视剧《武生泰斗》、《粉墨情痴》、《小楼风景》以及最近两年来大家所熟知的《洗澡》、《刮痧》等,每一部作品都为观众带来一个难以忘怀的形象。

朱旭的表演自成一格,他常常以喜剧的手法去演绎悲剧人物。在令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又能引起苦涩的回味。朱旭是个相当随和的老者,和他交谈,你可以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他思维的缜密,他的语气淡而雅,笑声轻而柔,不时散发着机智的诙谐,从他丰富的笑谈及表情中,你似乎又可捕捉到影视中那一个个活着的灵魂,若隐若现,令人回味无穷。

编辑本段戏外的朱旭:

朱旭平生爱下围棋,以前在剧院排戏时,一有闲空儿总爱与棋友对上一局,像英若诚等人便是这样的高手。朱旭自退休后,棋艺见长,在一片黑白云子间的“厮杀”中,摘走了业余围棋三段。

戏台下的朱旭下围棋、放风筝、拉胡琴、喝酒为他的四大乐趣。朱旭拉的一手好京胡。当年他曾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琴,现在也派上了用场,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扮演的琴师操琴上阵,弓法娴熟,令观众惊叹。在电视剧《粉墨情痴》、《武生泰斗》和《心香》中,他的琴艺更是帮了他的大忙。朱旭的另一嗜好就是喝酒了。在他来讲,喝酒乃人生一大乐事。朱旭酒量大,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得过过酒瘾,但是他却不贪杯误事,若是晚上有演出,不管桌上摆着“茅台”还是“五粮液”,他绝对滴酒不沾。他说:这叫为了艺术,在所不惜。 朱旭爱下棋,以棋为友,以前在剧院排戏时,一有闲空儿总爱与棋友对上一局。朱旭自退休后,棋艺见长,现在还是业余围棋三段。这就是朱旭,舞台上认真做戏;舞台下谈笑风生。

所获奖项

2001年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刮痧》

以上就是关于命运多舛的老爷子朱旭:一岁被灌酒,说话结巴,两个儿子皆失聪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