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水杯要达到多少材质才算合格

   2023-02-06 03:00:21 网络600
核心提示:如下:只有含13%以上铬元素的钢材才能担得起不锈钢之名,合金元素铬能确保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形成,起到对不锈钢基体的保护作用。在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更对食具用不锈钢材料有明确要求。通常情况下,不锈钢中除了铬元素外,还特意

不锈钢水杯要达到多少材质才算合格

如下:

只有含13%以上铬元素的钢材才能担得起不锈钢之名,合金元素铬能确保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形成,起到对不锈钢基体的保护作用。在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更对食具用不锈钢材料有明确要求。

通常情况下,不锈钢中除了铬元素外,还特意添加镍、钼、锰、铜、氮、钒等合金元素来提高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但是铅、镉和砷在不锈钢中作为有害的杂质元素是被严格限制的。

因此国标GB9684-2011中还重点要求了铅、铬、镍、镉和砷的溶出量限制,测试条件是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的苛刻条件,需要在4%浓度的醋酸中煮沸30分钟,在室温放置24小时后分析其中的金属含量,不锈钢器皿的各种合金元素溶出量都低于0.5毫克/平方分米。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9684的规定,食具用不锈钢材料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等。这三种不锈钢最大的区别如同它们的名称一样,表现出来的性能差别之一就是磁性。其中只有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其它两种被民间俗称“不锈铁”。

奥氏体不锈钢价格一般高于后两种。此外奥氏体不锈钢也有很多种,价格差别较大。其中价格比较高的304和316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镍,但铬和镍所占比例不同。

其中镍元素是一种相对昂贵的合金元素,主要作用是保证不锈钢奥氏体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此外还有低镍(节镍)含锰奥氏体不锈钢,由于使用锰和氮代替部分镍来稳定奥氏体组织,价格相对便宜,不过性能和安全性并不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保温杯泡茶泡出重金属?不锈钢没有这么不堪一击

pp材质的水杯的执行标准

1号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 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 聚氯乙烯

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4号PE 聚乙烯

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5号PP 聚丙烯

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 。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号PS 聚苯乙烯

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号PC其它类

常见水壶、太空杯、 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参考资料来源:

危害

塑料杯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近年来,奶瓶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塑料杯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

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塑料杯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塑料杯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

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塑料杯除了受热后会析出一些化学物质外,还极易滋生细菌。虽然塑料表面看似光滑,但实际上有许多空隙,易藏污纳垢。而办公室里,人们对杯子的清洗大多只有用清水冲,杯子得不到彻底清洗和消毒。

专家建议,办公室最好用不锈钢杯或玻璃杯,每天都要清洗,最好使用洗洁剂,并用热水冲洗,另外,杯子受到电脑、机箱等静电的影响,会吸附更多的灰尘、细菌、病菌,久了会影响健康。

为此,中国家电研究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主任鲁建国建议,最好给杯子配个盖儿,并且不要靠近电脑等电器,平时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让灰尘随风而去。

喝水杯首选应该是玻璃杯。别以为玻璃杯只是通透好看,在所有材质的杯子里,玻璃杯可是最健康的。

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孳生,所以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另外,专家也提倡使用搪瓷杯子,因为搪瓷杯是经过上千度的高温搪化后制成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可以放心使用。 五颜六色的陶瓷杯甚是讨人喜欢,可实际上在那些鲜艳的颜料里却藏着巨大的隐患。

尤其内壁涂有釉,当杯子盛入开水或者酸、碱性偏高的饮料时,这些颜料中的铅等有毒重金属元素就容易溶解在液体中,人们饮进带化学物质的液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稀释到水中,并且塑料的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隐藏着污物,清洗不净就会容易孳生细菌。

所以,专家提醒,在选购塑料杯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所制的水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料杯

保温杯执行标准GB和QB的区别

     

      1、塑料水杯执行标准规定:外观、规格及尺寸偏差,采用二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II,合格质量水平(AQL)为6.5,若样品的检验结果符合GB/T2828的规定,则判定为合格。

      2、在物理机械性能中若有不合格项,应重新从原批中抽取双倍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则整批为合格。

陶瓷杯子是按什么标准检测?

GB和QB的区别:

gb标准高。gb是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

国家标准代号为GB和GB/T,其含义分别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QB是一种国家质量检测标准也是一种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的代号是在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后面加T。

GB/T29606-2013不锈钢真空杯国家标准,35GB/T29606-2013不锈钢真空杯,QB/T3561-1999玻璃杯检测方法,56QB/T4049-2010塑料饮水口杯,60QB/T5035-2017双层玻璃口杯。

陶瓷杯检测报告的检测标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陶瓷餐具国家食品级测试项目为:

1.感官分析

2.铅(Pb)

3.镉(Cd)

GB 480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搪瓷制品

GB 480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

GB 4806.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玻璃制品

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480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GB 4806.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

GB 4806.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陶瓷茶杯检测报告:

陶瓷检测茶杯检测报告跟其他产品的检测报告办理是一样,首先要联系相关检测机构,值得注意的,这个检测机构必须具备CNAS/CMA资质。至于什么是CNAS/CMA请关注我,我的文章里有讲解。联系检测机构进行咨询,确认好检测标准以及检测项目后,寄送样品到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完后,会得出一系列的数据,一般是测他的有害物质含量是多少。根据相关的检测标准,如果产品通过了相关检测标准,工程师会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下判定。报告后面一般会有“合格”字样。说明产品是达到相关标准的。然后出具一份报告。

陶瓷茶杯检测报告电商入驻:

一般产品在入驻电商时是要向相关平台提供一份检测报告的,只要这份报告是在时间限制范围内,报告都是可以入驻电商的。

以上就是关于不锈钢水杯要达到多少材质才算合格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