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元的一切,能提供我要的资料我把我全部分送了。

   2022-07-07 23:29:50 网络430
核心提示:4 【广元简介★自然资源】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34.4万亩(习惯亩,国土详查面积为480万亩),其中田103.1万亩、地131.3万亩。有效灌面108万亩,保灌面积92.73万亩(水利年报数据)。现有25°以上坡耕地49.5万亩。全市森

关于广元的一切,能提供我要的资料我把我全部分送了。

4 【广元简介★自然资源】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34.4万亩(习惯亩,国土详查面积为480万亩),其中田103.1万亩、地131.3万亩。有效灌面108万亩,保灌面积92.73万亩(水利年报数据)。现有25°以上坡耕地49.5万亩。全市森林面积1364.4万亩,宜林荒山113万亩,森林覆盖率43%。盛产木耳、香菇、竹荪、蕨菜、猕猴桃等山珍和天麻、杜仲、柴胡等名贵中药材。全市水域面积89.47万亩,水资源总量67.4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57.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70万千瓦,可开发量186万千瓦,已开发73.2万千瓦。境内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多达30余种,尤以煤、大理石、石灰石、陶土以及黄金、铜、铅、锰等储量最为丰富。其中煤2.67亿吨,黄金80余吨。天燃气储量达50亿立方以上。境内分布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达76种(据99年统计仅大熊猫就多达60余只)。分布境内野生植物2900多种,仅珍贵野生木本植物832种,其中: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青木、剑阁柏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红皮书的野生动植物就有40余种。

5 【广元简介★天气气候】

广元处于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的交汇地带,广元又处秦岭南麓,是南北的过渡带,即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北部山区高,南部丘陵较低,境内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352米。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数1300-1400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

6 【广元简介★旅游资源】

一、广元市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广元扼川、陕、甘三省要冲,位于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省会城市之间的腹心地带,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辖四县三区、257个乡镇,人口304万,居有汉、回、满、蒙、藏、苗等民族。境内人文、自然景观富集,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点。旺苍红军城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后期政治中心;翠云廊是迄今为止世界唯一一条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驿道,被誉为“陆上交通活化石”;女皇文化享誉世界,旅游资源富集度居全省第三位。气候南北兼备,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到43.9%,居全省第二位。已建成3个国家级、4个省级生态功能县区,市中心城区南河生态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期以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旅游业作为骨干产业来抓,旅游经济发展迅速。2000—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4亿元人民币、4.0亿元人民币、5.4亿元人民币、6.77亿元人民币、10.08亿元人民币;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分别为0.03万人次、0.03万人次、0.01万人次、0.02万人次、0.0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5.35美元、5.51万美元、2.95万美元、3.20万美元、5.56万美元。

二、广元旅游业发展定位及战略�

随着兰渝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推进,广元将加速形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物流商贸中心,推进广元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加速形成。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四川旅游北环线的战略目标,突破性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商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以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女皇文化、红色文化为灵魂,加快实施“一线(古蜀道线)、两翼(东西两冀生态区)、三环线(成九、渝九、陕九)”建设工程,打造旅游经济强市。着力推进以广元为中心成都至汉中的三国古蜀道开发,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启动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打造以女皇文化为代表的女性文化品牌,建好东方女性文化园;建成具有蜀道和女性文化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看蜀道必到广元”、“游九寨必经广元”、“领略女性风采首选女皇故里”的理念。�

为实现上述目标,广元市决定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一是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高起点、大手笔策划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快完成旅游总规修编、景区详规编制,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二是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苍(溪)剑(阁)唐(青川唐家河)公路、广(元)宁(强)高速公路、市城区至天台山森林公园公路、昭化至大朝至剑门关公路等一批旅游公路项目,加速四川旅游北环线的建设。三是围绕建设生态广元的目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周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功能,打造一批精品街区、公园和绿地,体现生态特色。四是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编制城市风貌设计。五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思路,组建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六是综合利用国债、财政、交通、扶贫开发以及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七是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按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划分景区,按景区知名度、品质和影响力分级管理,整合资源,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八是以剑门蜀道开发为龙头,切实解决剑门关、明月峡、千佛崖景区断道问题,深入推进剑门关、唐家河等重点景区建设。九是加快旺苍红军城、广元红军文化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十是加强对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的整体包装、营销和宣传,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尽快建成旅游目的地。

(十一)旅游客运

广元市有旅游客运公司2个,旅游车辆92辆,现有从业人员101人,2004年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402.18万元。现有18对列车停靠广元。

四、广元市文化旅游景点资源基本情况

已开发景点:剑门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千佛崖,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奇观翠云廊,明月峡古栈道,木门寺,红军文化园,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著名景点: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溪红军渡、观音岩摩崖造像、红军文化园、鹤鸣山、明月峡古栈道、红军木门会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市城区、旺苍东河镇、旺苍木门镇、剑阁古城、昭化古城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镇)。

9 【广元简介★旅游资源】

待开发景点: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苍溪红军渡风景名胜区、川北民俗文化园、觉苑寺、白龙湖、利州古城、昭化古城、剑阁古城等。

五、广元红军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大力挖掘红军历史文化,加大广元红色旅游开发,与达州、南充、巴中联合打造成我省川东北旅游线路,做成全省、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红色旅游线路

1、川东北革命将帅故里旅游线:成都--广元(血战剑门关--红军文化园--红军城--红军渡--红军山--木门寺)--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烈士墓)--南充(朱德故里)--广安(小平故里、华蓥山)--达州(万源战役)--成都。

2、广元市内二日游线路:广元(红军文化园、血战剑门关遗址)--元坝区(马克思街、柳桥牌坊)--旺苍县(红军城、木门寺)--苍溪(文昌宫、红军渡)--元坝(红军山、红军树)--广元。

(三)主要景点建设项目

1、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加修红军湖(后关门水库),坝加高50M;恢复红军营地;设置野战项目;建设红军广场、红军战斗雕塑、红军碑、陈列馆等。总投资:2000万元。

2、红军文化园第二期工程:改造上山公路,建设游人中心、军事文化公园、停车场等设施,总投资:2000万元。

3、赤化县遗址恢复:整体维修;公路改造;游览接待设施、公厕建设。总投资:48万元。

4、柳桥牌坊:划定保护区、隔离保护,总投资:30万元。

5、红军城:整体修缮;文物收集陈列;导游、解说管理机构;街道、排水、防火、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总投资:2000万元。

6、木门寺:维护;青龙寨开发;游览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总投资:300万元。

7、红军渡:将军广场完善;渡江场面再现;景观配置;陈列馆、纪念馆维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

8、红军山:遗址维护;游览解说设施建设;度假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0万元。

9、红军桥:摩天岭古战场遗址恢复;红军桥碑刻建设;导游设施建设。总投资:60万元。

10、其它红军文化遗址维护:总投资:500万元。

(四)主要道路建设项目

1、广巴高速公路尽快上马;

2、广元——苍溪段公路改造,尽快形成成都——广元——南充——成都的高速公路;

3、旺苍县城——木门寺35KM公路改造成二级路面;

4、红军文化园2KM公路改造(二级路面);

5、红军桥——摩天岭旅游公路(5KM)建设;

6、剑门关镇——红军湖(3KM)旅游公路改造;

7、宝轮——白田坝(赤化县旧址)1KM公路改造。

六、广元三国文化开发思路

总体目标:剑门蜀道广元段进行恢复古驿道,补植行道树,在翠云廊古驿道沿线合理布局建造反映三国历史片段(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旅游项目,以“百里长廊万千兵”创吉尼斯世界记录,全力打造一部三国历史画卷,完善古驿道及沿线各主要景区游览系统,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集自然与奇观、三国文化与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世界性徒步观光旅游胜地。

具体思路:规划始终坚持以翠云廊古驿道为主线,以剑门关、昭化古城、明月峡为重点,突出古驿道风貌和三国蜀汉文化。恢复以剑门关为中心,南至剑州古城、北至昭化古城的古驿道和补植行道树,恢复“三百里程十万树”风貌;开发古驿道文化,恢复沿线石刻、碑刻、古祠、古关、古民居等古遗迹,特别是按二十里一驿、十里一铺恢复古驿铺,集餐饮、娱乐、休憩、观赏、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开发地方特色小吃、川北民俗、三国历史文化等项目,形成独特的驿道驿站风貌;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在翠云廊古驿道沿线合理布局建造反映三国历史片段的旅游项目,以“百里长廊万千兵”项目及古蜀道诗词碑刻、壁刻等塑造三国文化长廊,展现三国历史文化;重点建设剑门关、昭化古城、明月峡景区,扩建剑门关关楼,形成横断南北的雄关气势,在剑门关建设钟会故垒、姜维营垒、吴国水寨、姜维祠三国文化园、诸葛智慧广场,建成剑门关三国旅游目的地,形成“到剑门、看三国’’的市场主题。对过境公路进行改道,形成独立闭合的景区系统,基本恢复“三国重镇”昭化古城原貌,将明月峡建成全世界唯一、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历史博物馆。

遵循原则:剑门蜀道旅游开发必须抓住三国历史文化灵魂,再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风情,突出三国文化主题。在特色方面,一是体现雄关漫道、绝壁峰崖、古朴苍远、幽清秀丽的自然特色;二是体现古驿站、古战场、古城、古墓、古茶楼酒肆、古石刻、古民俗的文化特色;三是开展徒步、骑马、坐轿、攀岩、古代武士互搏、探险等游客参与性强的特色旅游项目;四是开发好地方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

10 【广元简介★人居环境】

近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力度,沿江沿河一批绿化带和大、中、小型休闲、娱乐景点先后落成。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广元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了城市品位,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山水园林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这些成就的取得,向世人展现了女皇故里2300多年的沧桑巨变,更显示了广元人民传承文明、与时俱进的坚强信心和巨大力量。

滨河路公园沿南河两岸由东向西横穿市区,东起老鹰嘴大桥,西至嘉陵江入口。两岸全长6.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5公顷。工程截断了城区段倾入河道的污染源,南河水质得到改善。沿河两岸文化工程独具特色,一批富有历史内涵、时代特色、生活气息的主题广场和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建设的靓点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11 【广元简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2.54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2%、47.2%、33.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4个、5.8个、4.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3.7:27.4:38.9调整为32.5:29.3:38.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2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增加值62.9亿元,增长1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2%。其中:第一产业15.67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20.56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26.67亿元,增长16.2%。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宏观环境明显趋好,企业景气指数为103.3,其中:工业企业114.9,批发零售企业100.0,社会服务企业140.0,房地产企业108.1,均处于景气区间。

消费物价在粮油及猪肉价格走低的带动下逐月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1.2%,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0%。

★农业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8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8%。

突出特色种植和规模种植,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油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36.74万吨,增长2.5%;油料产量15.93万吨,增长7.7%。

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403万亩。水果产量21.96万吨,增长12.3%;茶叶1399吨,增长30.3%;中药材3.55万吨,增长10.4%;蔬菜77.8万吨,增长15%。

以建设生态广元为目标,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实施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自然生态进一步改善。造林总面积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养殖,畜牧业增长较快。生猪出栏366.75万头,增长9.4%;羊出栏80万只,增长15.2%;小家禽出栏3235.5万只,增长22.8%。肉类总产量33.8万吨,增长10.4%。水产品产量3.28万吨,增长17.6%。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增有效灌面1.6万亩,改善灌面3.47万亩,发展节水灌面3.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平方公里。年末农机总动力101.65万千瓦,增长8.4%。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1万吨,增长2.1%。农村用电量1.88亿千瓦小时,增长7.3%。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 1.52亿元,启动扶贫新村建设80个,帮助5.05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当年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5085人。

★工业和建筑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新建企业和更新改造项目工作,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扶持小型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1.06亿元,增长18.6%。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21%。其中,轻工业5.57亿元,增长33.8%;重工业16.34亿元,增长17.1%。国有工业6.22亿元,增长27%;集体工业0.24亿元,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工业1.37亿元,增长12.1%。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5.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5%,增长25.3%,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73.33亿元,增长20.1%;总资产贡献率7.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4.33亿元,增长35.4%;亏损企业亏损额2.39亿元,下降16.0%;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94亿元,增长3.09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4.4,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24.6个点。

12 【广元简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4.6%。

积极发展个体私营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7.19亿元,增长15.9%。

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48亿元,增长24.6%。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15.08亿元,下降9.8%;实现利润2486万元,下降2.1%。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66亿元,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49.1亿元,增长30.4%;农村投资18.59亿元,增长58.6%。民间投资34.1亿元,增长32.1%,

在50万元以上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2.92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投资15.14亿元,增长33.8%;第三产业投资35.15亿元,增长33.8%。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8.46亿元,增长29.3%;更新改造投资12.34亿元,增长90.6%;其它投资1.45亿元,下降19.4%;房地产开发投资6.82亿元,下降7.2%。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开工建设国、省、县、乡公路868公里,通村公路646公里。新铺油路和水泥路251公里。交通建设完成总投资6.4亿元。

公路客运量2543.8万人,增长7%,客运周转量14.18亿人公里,增长5 %;公路货运量1916.2万吨,增长7.2%,公路货物周转量10.09亿吨公里,增长6.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59万辆,增长12.7%。其中私人汽车16257辆,增长11.9%。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6232辆,其中私人轿车4375辆。

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91亿元,增长15.2%,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5.37亿元,增长19.9%。年末电话(座机)用户48.15万户,增长20.6%,其中:住宅电话33.54万户,增长26.4%。移动电话59.25万部。居民电话普及率达到30.5部/百人。

★贸易、旅游

居民消费欲望增强,市场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36亿元,增长14.2%,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68亿元,增长14.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68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1亿元,增长13.8%;餐饮业零售额8.3亿元,增长16.9 %;其他行业零售额5.97亿元,增长14%。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1576万美元,增长8.6 %,其中出口 8756万美元,下降2.8%。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62.61万人次,增长39.8%;国内旅游收入14.11亿元,增长40.1%。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9.35亿元,增长25.5%(可比口径)。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2亿元,增长28.6%(可比口径);上划中央收入和省级收入分别增长31.7%、13.6%。一般预算支出27.91亿元,增长18.9%。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全社会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64.81亿元,增长1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87亿元,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145.53亿元,增长11.3%,其中,短期贷款74.29亿元,增长12.0%;中长期贷款60.06亿元,增长6.0%。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费收入3.65亿元,增长2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8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保费收入2.67亿元,增长27.8%。财产险赔款金额6274万元,增长13.3%;人身险赔款和给付金额3518万元,下降32.7%。

★科学技术、教育和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事业稳步发展。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评定和颁发广元市科技进步奖24项,组织鉴定科技成果 13项,推广科技成果16项,完成专利申请64项,转化实施重点专利技术15项,申报国、省重点科技项目24项,实施市级重点科技项目8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途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现有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2所,普通专科在校生1319人;成人专科以上在校生1708人;网络专科以上在校生2799人。

13 【广元简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在校生4.32万人,比上年增加7600人,专任教师1439人,增加217人。普通中学210所,在校学生18.45万人,专任教师9365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62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参加普通高考人数18817人,比上年增长29.0%;录取12439人,增长24.4%,录取率达66.1%。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9.4%。

小学校、点1523所(个),比上年减少328个校点,在校学生26.59万人,减少1.5万人,专任教师1.38万人,增加30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4%,小学五年巩固率达96.5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2%。

幼儿园172所,比上年减少26所,在园幼儿4.96万人,减少4800人。

特殊教育学校2所,特教中心1个,在校生1381人,增加988人。

现有民办教育机构74个,在校生3.49万人。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94.7%、78.9%,分别比上年提高0.3、3.2、10.8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建成烟控区12个,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和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5万吨和200吨。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均质达二级标准天数为74%。

★文化、卫生、体育

文艺创作繁荣,获全省性专业艺术奖励2项。积极举办专题文艺演出,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工作。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国家和省资助的两个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物保护得到加强。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新增光纤联网乡镇16个,累计联网乡镇203个;新增联网村150个,累计联网村1538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累计用户3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卫生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263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全部上划县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市乡及乡以上卫生机构1282个,实有病床7989张,卫生技术人员902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280个,实有病床2938张,卫生技术人员2995人。村卫生室2240个,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66人。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及非典、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发生。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协会体育。全市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27次。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广元国际凤舟节凤舟比赛。我市输送的运动员获全国十运会女子赛艇铜牌1枚、女子沙滩排球铜牌1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开展,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4.26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增长0.12%,其中:女性146.91万人,占总人口的48.29%。计划生育率96%。全年出生人数1.99万人,出生率6.48‰;死亡人数1.74万人,死亡率5.68‰;人口自然增长率0.80‰。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4万人,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0284元,增长6.2 %。

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6万人、17.6万人、12万人、8.04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

社会福利与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孤、老、病、残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 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12万元。农村低保全面启动,纳入低保对象7.92万人,已保9200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32.5万元。对农村14338人实施了医疗救助,支付救助金185万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按时足额发放。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5元,比上年增加507元,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4891元,增长5.3%;恩格尔系数为0.40。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2元,增长24.3%;恩格尔系数为0.5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能源、原材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还小,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占主体;部分服务业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和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就业再就业压力大,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包括哪些?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4.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61.39亿元),增长30.5%,增速比全省高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6.1%,拉动GDP增长8.75个百分点,工业贡献率和拉动力均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一季度提升6位,比二季度提升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居全省第5位,比一季度提升10位,比二季度提升6位,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发展势头,海螺水泥、长虹广元电子科技等一批投产的重大项目增长势头强劲。二是总量提升。前三季度全部工业的总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量,规模以上工业的总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三是效益提高。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9.11%,比去年提升29.9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02亿元,增长48.33%,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达到7.73亿元和13.7亿元,分别增长60.16%和46.71%,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四是后劲增强。共实施工业项目335个,其中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75个,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总投资82.45亿元,同比增长32.59%,增速排全省第6位;完成技改投资52.26亿元,同比增长33.79%,增速排全省第十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8.43亿元,同比增长53.81%,开发面积达到15.8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52.43%。单晶硅、泡沫铝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五是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可望顺利实现。 会议对第四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全年任务,顺利实现“四个百亿”工程目标。二要做好扭亏增盈工作,提高工业利润总量。要把扭亏增盈作为四季度工作重点来抓,确保尽快见到明显成效。三要切实解决工业效益综合指数排位靠后问题。四要抓好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工作。各县区都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提早开展前期工作,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加强对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作的督导,对重大工业项目继续实行周报制度。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的紧迫感,树立先有园区后有项目的观念,把园区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园区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为项目入园创造条件。五要做好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统计工作。今年广元电业局、四川电子军工集团、长虹电子科技公司、广元启明星铝业公司、广元娃哈哈公司、广旺能源集团6户企业要力争进入10亿元企业行列;明年要重点培育四川晶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元海螺水泥公司、广元市海天实业公司、四川东河煤业集团、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新中方药业有限公司6户企业进入10亿元企业行列。六要帮助企业抓好市场开拓工作。重点关注食品饮料行业、建材产业企业的市场状况,帮助企业作好市场开拓工作,推进地产名牌产品进超市和政府采购工作,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超市开设“广元名优产品”专柜。七要做好进规企业的培育和统计工作。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引导和鼓励关联性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强兼并重组,不断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八要认真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今年工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九要做好明年工业工作调研和“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广东省标准化条例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强制性标准,是指为保障人体的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如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

2、推荐性标准,是指不强制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他们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保鲜冰箱标准、洗衣机烘干标准。

3、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

扩展资料

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属性的特点,属于技术法规,而这种法的属性并非强制性标准的自然属性,是人们根据标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等情况和需要,通过立法形式所赋予的,同时,也赋予了强制性标准的法制功能,即: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遵守法律这三个方面的功能。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质量提升和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标准的制定、实施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第四条 标准化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本省标准化重大改革创新和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本省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协调本行政区域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标准化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省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

(二)组织制定地方标准,负责地方标准的立项、编号、发布、备案;

(三)对标准的制定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标准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标准化研究,提出标准化需求,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并建立标准化工作与本部门本行业业务工作同时规划、同时推进和同时落实工作机制;

(二)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

(三)对本部门、本行业地方标准等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组织本部门、本行业地方标准等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五)协助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先进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促进标准市场化发展,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鼓励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的工作机制。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对于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标准创新成果,纳入本省科学技术奖励的评奖范围。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根据本单位实际,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纳入个人职称评价指标和个人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业绩考核的成果。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第十条 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低于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

禁止利用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第十一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地理标志产品等特殊技术要求,或者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对一般工业产品的技术要求,不得制定地方标准。符合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可以由市场主体制定的,一般不制定地方标准。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地方标准。经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广元的一切,能提供我要的资料我把我全部分送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