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特色

   2022-12-31 13:34:59 网络310
核心提示:天柱峰金殿为中心等。武当山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特色为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80千米,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龙庙50千米,东至界山寺35千米,是非常好看的。谁能介绍下武当山有名的景点啊

武当山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特色

天柱峰金殿为中心等。武当山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特色为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80千米,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龙庙50千米,东至界山寺35千米,是非常好看的。

谁能介绍下武当山有名的景点啊,五一打算去玩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了加强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发展旅游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系指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划定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管理。第四条 风景区内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都必须依法保护和管理。风景区内的游客和其他人员,应当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爱护风景区内的各项公共设施,自觉维护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遵守风景区的有关规定。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五条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以下简称旅游经济特区)是管理风景区的专门机构,与武当山风景管理局、武当山旅游局合署办公,全面负责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旅游经济特区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二)领导风景区所属各部门的工作;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区内的风景名胜资源;

(四)负责风景区内文物、古建筑保护及维修等管理工作;

(五)负责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六)根据批准的《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各景区的详细规划,对风景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进行管理;

(七)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建设、维护、管理风景区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八)按照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物资技术条件发展旅游事业,负责风景区内的安全、城建监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商业和服务业管理等;

(九)保护风景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上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旅游经济特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依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在风景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应服从旅游经济特区的统一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开展工作。第三章 文物古迹的保护第七条 对风景区内的古建筑,包括古墓葬、古遗址、石窟、石刻、壁画、碑碣、亭、台、井、池、河、桥等文物古迹及其附属物,以及革命史迹和有纪念意义的各类建筑物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已列入各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应严格按照依法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保护管理。

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的,或在风景区内设立立体雕像、恢复及新增摩崖石刻、碑碣的,应先经旅游经济特区审查同意,按国家有关规定逐级报批。第八条 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已被占用的必须限期退出,由旅游经济特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经批准使用、管理或临时借用文物建筑的单位,应当接受旅游经济特区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负责古建筑的维修保养和附属文物的安全,并对其负责管理的文物逐件登记造册,由旅游经济特区报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在既属于文物又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地方从事宗教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第九条 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进行保养、修缮或拆迁复原时,应当由旅游经济特区按文物保护级别报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切实按照有关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第十条 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收藏机构,应建立健全防火、防盗等岗位责任制,对火源、电源以及避雷设施等严格管理,并配置必要的消防、报警设备。文物库房应当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蚀。

严禁在文物保护单位及附近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毒品、放射性和腐蚀性物品。

严禁涂刻、污损、盗取、毁坏文物古迹和革命史迹的行为。

严禁在各文物景点出售、燃放鞭炮。焚香化纸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并有专人看管。第四章 自然景物的保护第十一条 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应在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划定保护范围,列入保护重点,制定保护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各景区、景点、景物可分别设立醒目的说明和标牌,并做到因地制宜,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武当山资料

洞天福地——紫霄宫

武当保存最完整的宫殿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最完美的宫殿之一,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 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 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 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为父母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 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遇真宫

遇真宫建于明永乐十年,共建殿堂、斋房、方丈、楼阁等二百九十六间。其院落宽敞,幽雅静穆,早在明朝就被誉为“香霭亲霞楼,仙乐空中流”的“灵境”。

抗日战争时期,遇真宫被辟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地下党和20多名进步青年担任教师,保护了众多的烈士遗孤和革命后代。电影《春风化雨》就是以此为题材并在遇真宫拍摄的。

遇真宫大殿

遇真宫的大殿又叫“真仙殿”,砖木结构,歇山顶式,抬梁大木构架,是武当山保存最具明初风格的建筑。经古建筑专家考证,其大殿的梁、坊、斗拱等许多构件,存有元代营造手法,是研究元代建筑特征的实物,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据记载,从前,大殿内神像仪仗排列,供有珍贵的金像、金龟、金钟、玉磬、玉案等,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珍贵文物都不知去向。唯有一组御赐铜铸鎏金张三丰像保存下来,现已移至武当山榔梅祠保存。

大殿

武当山,浩浩荡荡八百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赋予了武当山独特的魅力,自古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春秋以来,武当山就是重要的宗教场所,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宋代,武当山就形成了以崇奉玄天上帝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自唐代起,几乎历代封建皇帝都极力扶植武当道教;明朝,武当道教走向鼎盛,武当山成为皇室家庙,以“治世玄岳”的崇高地位成为全国道教的活动中心。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瑰丽辉煌,集皇权至上、神庭天阙的庄严雄伟之大成,又营造出道教崇尚的仙山 琼阁的玄虚超然。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的和谐统一令世人惊叹。

数以万计的宗教艺术品作为武当道教文化的形象体现,构成了武当山最具魅力 的人文景观,这些艺术品艺术地再现着武当道教的生命起源及发展历程,再现着中国的那段登峰造极的辉煌历史。武当道教母体中产生出的武当武术是生命科学探索的光辉结晶,被称为“内家功夫”的武当拳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武当道教音乐神韵清雅如天簌之音……武当道教法事活动玄妙神秘似与天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上写到:“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中国的伟大的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到这里参观中国富有的文化特性,无论从体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

里乐城

进入玉虚宫宫门,是占地四十多亩的大院落,这里青石铺地,开阔而规整。想当年,这里既是朝庭百官来武当山朝真武大帝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设坛建醮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明永乐大修武当后的历代朝庭在这里频繁举行最高等级、最大规模的斋醮科仪活动。这座广场式院落好象是专门为此而设计建造的。据地方志记载,明 代皇帝登基后,都要派大臣、内宫太监至此建“金篆大醮”,其斋醮科仪要用七昼夜才能完成。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玉京移大像,金篆会群仙”。据说,金篆斋醮的作用很多,其中上元金篆为国王帝主镇安社稷、保佑生灵,上消天灾,下禳地祸,制御劫运,宁肃山川等等。斋醮坛场院十分宏大,建有外、中、内、方四坛。 道众分班,按四季不同,点500至900盏灯,燃出土一丈九尺长灯九盏,代拜大臣捧函投词,升中坛天门,上五方香,跪拜十方,读五方真文……等等,如此宏大的场面、繁杂的科仪,没有大型场所是无法完成的。细心的游人现在到这里还能看到当年的旗杆石、拜石和插置幡旗而开凿的石洞,当然,那宏大的斋醮场面则只 能凭我们的想象了。

玄岳门

在我国,类似于这样的建筑都被称为石牌坊,而武当山的这座石牌坊却非同一般,它即是武当道教界定仙界与凡间的一个界碑,更是向世人昭示武当山崇高地位的一个标志。这座“治世玄岳”的石雕牌坊,高20米,宽12、8米,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正中镶嵌的“治世玄岳”的匾额也是由嘉靖皇帝御赐。“治世玄岳”的意思就是用武当山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在明朝,嘉靖皇帝十分信奉道教,在他的统治期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嘉靖皇帝不思治理,而是又一次的大修 武当。玄岳门就是那个时候建筑的。在此,皇家把真武大帝视做了治理天下的福神,而武当山也由此升至了五岳之首的地位。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构建筑,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候和相遇神仙的场所。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所以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 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自古来武当山朝山进香的人进了玄岳门后都神情肃穆,不敢高声谈笑。

冲虚庵

武当道教建筑按级别分为宫、观、庵、堂等等,其中庵的级别较低,主要是道人修身养性的场所。冲虚,即淡泊虚静的意思。历史上武当道教的建筑群中有庵堂三十六座,冲虚庵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冲虚庵座落在由山环绕而成的盆地中,据说,始建于唐宋时期,是历史上武当道教建筑较早的单元之一。明永乐十一年重 建后,又多次修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冲虚庵前有一棵古树,相传为吕洞宾所植,名曰金花树,是武当山著名景观之一。

武当山门

这座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是进武当山景区的通道。按照《武当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布局建造的山门,由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武当山特区投资建造。山门为六柱五孔仿古碑楼建筑,通高11、9米,通宽21、6米;中门高6、4米,宽5、4米,为主体车道。额枋镌刻“武当山”三个大字,栏板、檐椽上刻卷云图案。 1988年7月动工,1990年9月竣工,总投资50万元。

玉虚宫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相传真武神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封为“玉虚相师”,故玉虚宫建成后,被永乐皇帝钦定为“玄天玉虚宫”。

当年的玉虚宫是城内套城,共有三城,即外乐城,里乐城和紫金城。三城都各有宫墙间隔连围,形成等级鲜明,规模宏大的宫城,其规制和规模与北京故宫相似。我们现在看到的由宫墙围住的这部分,就是玉虚宫的紫金城。

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明朝中叶嘉靖年间,玉虚宫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建有龙虎殿、启圣殿、元君殿、小观殿及一系列堂、祠、坛、亭等,房屋多达2200多间,放眼望去,了无边际。古人赞誉玉虚宫是“隐三台十州之羽客,度九州万国之苍生”的圣地;明朝著明文学家王世贞也不禁赞叹:“玉虚仿佛秦阿房”。

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轴线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1935年夏,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的“故宫”的玄天玉虚宫自此仅存遗址了。

上元

自五龙宫通往南岩宫的古神道上,元明时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处道教建筑。现在岩洞前大片的殿宇道房早已荒废,找寻它们更多的只能靠我们的想象了。

在我国,“三元”之说被广泛应用,有许多种解释。如:天地人、天地水、日月星、精气神、头腹足、头心肾,以及古代科举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获得第一名者都称为三元。另外,古代术数家、养生家、道教运用三元也创造出许多概念。

在 武当古神道上完整展现上中下三元,而且物化为建筑的形式,究竟照示什么内容呢?有专家认为,其主要用意有两个,一是体现真武神修真悟道的过程;二是道教神祀的需要。在真武神话故事中,年幼的净乐国太子经紫元君点化去武当山修真悟道。这个修真悟道的过程,就有炼养“精气神”内容。道书《性命圭旨》中说:“精 气神谓之三元”。在传统的养生文化中,“精气神”又称“内三宝”、“上三品”。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内在的三要素。有

学者认为,元精是生命的信息,元 气是生命的能源,元神是生命的主宰,形体是生命的成就者。修真悟道的内在奥秘,是元精的生命信息以元气为载体而协同为精气,精气以形体为导体,以元神为统御的源动力,在体内运行分布并释放生命信息,使形体的生命功能增强,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可见炼养“精气神”三元在养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用。

关于“三元”建筑是道教神祀的需要,有专家认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是三元之气所化生。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玉清”,玉清圣祖紫气元君为真武的老师;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上清”;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太清”。由此说来,在神道上建“三元”以供奉最高尊神“三清”,在武当道教中应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了。

中元

自五龙宫通往南岩宫的古神道上,元明时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处道教建筑。现在岩洞前大片的殿宇道房早已荒废,找寻它们更多的只能靠我们的想象了。

在我国,“三元”之说被广泛应用,有许多种解释。如:天地人、天地水、日月星、精气神、头腹足、头心肾,以及古代科举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获得第一名者都称为三元。另外,古代术数家、养生家、道教运用三元也创造出许多概念。

在武当古神道上完整展现上中下三元,而且物化为建筑的形式,究竟照示什么内容呢?有专家认为,其主要用意有两个,一是体现真武神修真悟道的过程;二是道教神祀的需要。在真武神话故事中,年幼的净乐国太子经紫元君点化去武当山修真悟道。这个修真悟道的过程,就有炼养“精气神”内容。道书《性命圭旨》中说: “精气神谓之三元”。在传统的养生文化中,“精气神”又称“内三宝”、“上三品”。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内在的三要素。有学者认为,元精是生命的信息,元气是 生命的能源,元神是生命的主宰,形体是生命的成就者。修真悟道的内在奥秘,是元精的生命信息以元气为载体而协同为精气,精气以形体为导体,以元神为统御的源动力,在体内运行分布并释放生命信息,使形体的生命功能增强,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可见炼养“精气神”三元在养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用。

关 于“三元”建筑是道教神祀的需要,有专家认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是三元之气所化生。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玉清”,玉清圣祖紫气元君为真武的老师;第二 赤混太无元化生“上清”;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太清”。由此说来,在神道上建“三元”以供奉最高尊神“三清”,在武当道教中应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了。

下元

自五龙宫通往南岩宫的古神道上,元明时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处道教建筑。现在岩洞前大片的殿宇道房早已荒废,找寻它们更多的只能靠我们的想象了。

在我国,“三元”之说被广泛应用,有许多种解释。如:天地人、天地水、日月星、精气神、头腹足、头心肾,以及古代科举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获得第一名者都称为三元。另外,古代术数家、养生家、道教运用三元也创造出许多概念。

在武当古神道上完整展现上中下三元,而且物化为建筑的形式,究竟照示什么内容呢?有专家认为,其主要用意有两个,一是体现真武神修真悟道的过程;二是道教神祀的需要。在真武神话故事中,年幼的净乐国太子经紫元君点化去武当山修真悟道。这个修真悟道的过程,就有炼养“精气神”内容。道书《性命圭旨》中说: “精气神谓之三元”。在传统的养生文化中,“精气神”又称“内三宝”、“上三品”。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内在的三要素。有学者认为,元精是生命的信息,元气是生命的能源,元神是生命的主宰,形体是生命的成就者。修真悟道的内在奥秘,是元精的生命信息以元气为载体而协同为精气,精气以形体为导体,以元神为统御的 源动力,在体内运行分布并释放生命信息,使形体的生命功能增强,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可见炼养“精气神”三元在养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功用。

关 于“三元”建筑是道教神祀的需要,有专家认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是三元之气所化生。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玉清”,玉清圣祖紫气元君为真武的老师;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上清”;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太清”。由此说来,在神道上建“三元”以供奉最高尊神“三清”,在武当道教中应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了。

凌虚岩

凌虚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非常有名岩洞,位于五龙宫西边的桃源峰。

从凌虚岩朝外看,满目葱绿,遮天敝日;悬崖底下的泉水声被山谷回荡得如涛如雷。这里清丽幽深,与世隔绝,是一个悟道修行的绝佳之处。来到这里,不能不叹服古代高隐之士的坚定信念,和不懈探寻的毅力和恒心。

唐代孙思邈、宋代陈抟都曾在凌虚岩隐修采药、著书立说。据记载,陈抟就是在这里研究并创立了《太极先天图》。

据考证,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建筑,明永乐十年又敕建殿宇,以奉玄帝、文昌帝君、祖天师、孙思邈、陈抟等,并钦选道士焚修香火。现凌虚岩内存有一座仿木石殿,有专家认为,石殿的造型风格与元代有许多不同之处,应该是宋代建造的。石殿内原有九尊塑像,但现在只剩下三尊了。

从凌虚岩透过浓密的树林望去,隐隐可见一青石建筑,那就是武当山有名的诵经台。凌虚岩在道教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七回“孙

行者大闹黑风洞”中就提到了凌虚岩。而真正使凌虚岩声誉大振的是我国著名道教学者、诗人陈抟曾在这里修行并著书立说。

灵应岩

灵应岩,又称五龙岩,是唐代均州太守奉旨祈雨的地方。据传,自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祈雨都很灵验。至今,岩中有保存完好的石殿一座,殿后岩壁有泉水长年滴涌。

史记记载,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均州太守姚简就来到这里祈雨,结果天下果然下了一场透雨。唐太宗就此诏令在武当山建五龙祠,从而揭开了皇室在武当山建庙宇的序幕。由此看来,灵应岩在武当山道教发展史上实为功不可没。

民间传说,在这里祈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文祈”,一种叫“武祈”。文祈就是用祷告许愿的方式,这样下的雨,则细雨霏霏,比较温和。武祈就是朝洞内放枪或泼洒脏东西,这样下的雨就非常暴烈,常常是大雨倾盆。

华阳岩

华阳岩位于五龙宫的东面,它背负高岩,而临深谷,是一天然岩洞。洞前草木繁茂,飘垂的藤蔓犹如锦屏翠帘,参差掩映,为静憩养性之佳境。据记载,在唐代,有个叫杨华阳的道人曾在这个岩洞里修行,后人就称这里为“华阳岩”。

华阳岩洞高3、6米,深5米,内有一座具有元代风格的石殿和三块石碑。三块碑中,一块记述了元代至元元年由武当山著名道人邵明庚和李明良主持恢复武当道场和募捐重修五龙宫大殿的事迹。另外两块碑中,一块记录李明良生平事迹的碑记;一块是自画像石刻。

武当道人的自画像刻于石上,这在武当山发现的是第一块,非常珍贵。

天柱峰 龙头香 太子坡飞升崖

黄龙洞 琼台三观 玄岳门五龙宫

遇真宫 紫霄宫 老营镇玉虚岩

金 殿 磨针井 太子岩南岩宫

元和观 老君岩 玉虚宫古隆中

天津桥

行程推荐

武当山三日游 -观赏武当胜景、体验道人生活

D1:磨针井 -太子坡 -南岩宫 -紫霄宫

D2:随武当道人一起过一天道人生活

D3:黄龙洞 -金殿 -琼台三观 -玉虚宫 -遇真宫

道教名山

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有3潭、9泉、11洞、24涧、36崖、72峰等胜景。

天柱峰 、太子岩 、飞升崖

古建筑群

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

金殿 、紫霄宫 、遇真宫 、玉虚宫

武当山所属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而武当山特有的道家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以菌类、豆制品、面食为烹制原料,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之精髓,口味鲜醇,营养丰富,在紫霄宫和太和宫均可品尝到。武当山特色菜肴有广水滑肉、黄陂三合、沔阳三蒸、襄樊糊辣汤、郧县网油砂等。

另外如果要吃武当山当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虚宫一带的“永乐盛世”仿古街,那里的小吃店鳞次栉比。

推荐餐馆

华中大酒店

地址:十堰市人民南路8号

襄樊铁路大酒店

地址:襄樊市前进路46号(火车站对面)

襄樊金城大酒店

地址:襄樊市前进路19号

武当之神真武大帝在民间被奉为镇邪除妖、赐福保泰之神。文献记载,宋元明清各代,来武当山朝山进香的民间传统宗教习俗,千百年来沿袭至今。民间信士“骈阗辐辏”,就是说,来武当山朝拜真武,许愿进香的善男信女象车轮的辐条一样,四面八方向轴心汇聚。

武当山的道教法事活动是历代传承的规范化仪式,无论庆典、节日、斋仪,还是早晚坛功课、放施食等法事活动,都伴随着程式化的动作、吟诵古老的经文、演奏优美的道乐等。

娱乐项目:朝武当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娱乐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小贴士:当地旅行社往往会在这些时候开设武当山一日游的项目,收费在200元左右,包上下山车票、大门票与午餐。

武当山简介

自然概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明代皇帝曾封为“大岳”、“玄岳”,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市西南部,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有72峰拱立,24涧环流,灵岩奇洞幽藏其间,白云绿树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武当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含有常绿阔叶层片的落叶阔叶林,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基带具亚热带景色,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又因临近丹江水库,山上雾气重,湿度大。

武当山古建筑群包含有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建筑体系形成于明代初年。在整个营建过程中指派风水家勘测选址,汇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工部大臣亲临督工,因而使整个建筑群富具特色。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先后建有五龙词、太乙庙、延昌庙和威武公新庙。宋代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扩建五龙词,改祠为观。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建紫云殿、老君庵、仙关台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借重道教,建五龙观,升观为宫。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建福地门、天乙真庆宫、玉虚岩庙、雷神洞岩庙、尹仙岩庙等100余栋建筑。明初,朱棣即帝位,年号水乐,采取一系列巩固皇权措施,利用武当山道教,鼓吹“皇权神授”,为报神恩,大修武当。自永乐十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12-1424年),多次下达旨令,策划营建武当山道教官观,派遣工部大臣率军民工匠20万余人,开赴武当山大兴土木,经12年的营建,建成9宫9观、36底、72座岩庙、100多座石桥等共33组道教建筑群。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皇帝下令拨徒流犯人550户、3123人送往武当山垦荒,每年交纳斋粮、茶、盐及棉花,供养宫观。

令均州驻军专一巡视山场,派役夫洒扫宫观和烧造砖瓦,维修宫观,令湖广布政司定时巡视监督。设宫铸印,守护宫观,封武当山为“太岳太和山”。武当山至此成为皇家庙观。200多年间,明代新皇帝登基都要效法祖制,令钦差前往武当山朝奉,拨款维修宫观,委派内臣负责保护管理。明代中叶,明世宗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拨银重修武当,令工部右侍郎会同湖广布政司官员99人,统领60多个府、州、县军民工匠开赴武当。经一年半努力,共维修、扩建庙房955栋,4万米宫墙,石桥28座等,立牌坊封“治世玄岳”,使武当山在明代仍保持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庞大道教建筑群,拥有土地2666多公顷,计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1万余人。

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太和宫、南岩富、紫云宫、遇真宫4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2处遗址,以及元和观、复真观和大量庵堂、神祠、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中国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于1961年成立武当山文物保护所,负责管理和维修保护。

1961年、1982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颁布武当山金殿、紫云宫和“治世玄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武当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建立了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概况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道教建筑之瑰宝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主要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太和拱、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l 600 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1.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2.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3.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采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 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4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此外,在全山各宫观中还保存着铜、铁、木、石各类造像1 486件,其中明代以前制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图书经籍等,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武当山建筑群总体规划的特色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