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芝麻治什么病?

   2023-04-02 07:51:43 网络1010
核心提示:目录山芝麻的功效山芝麻的作用山芝麻的治病附方山芝麻的宜忌配伍性凉;味辛微苦;功效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禁忌虚寒症忌服。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因其果实形似芝麻的果实

野山芝麻治什么病?

目录山芝麻的功效山芝麻的作用山芝麻的治病附方山芝麻的宜忌配伍性凉;味辛微苦;

功效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禁忌虚寒症忌服。

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因其果实形似芝麻的果实而得名,全草入药。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谓其:"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润大肠,食多大便必快。"《增订岭南采药录》谓:"岗芝麻根为凉茶主要原料,亦治骨鲠口喉。台湾药书称为苦麻头,根煎水饮可治疟"。本品自清代即为广东凉茶(原王老吉凉茶)的主要药料;近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以其根或全株供药用。

中药材山芝麻又称作“野山芝麻”;也有地区称作:香芝麻棵;野芝麻棵;野芝麻;中药野山芝麻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长角山芝麻的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山芝麻的功效与作用:消炎解表,截疟,止泻。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喉炎,肠炎,疟疾,腹泻。

山芝麻的功效

【性味】

辛微苦,凉。

《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

《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

《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

《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解表清热

山芝麻味辛微苦性凉,辛能宣散解表,寒能清热,故可用治感冒发热,咳嗽,麻疹等。如《泉州本草》目:“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

解毒消肿

山芝麻味辛苦,辛能发散,:苦能泻火解毒,毒祛肿消。用治痈肿疮毒等。如《生草药性备要》曰:“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祛风除湿

山芝麻味辛苦,性凉,辛散祛风,苦能燥湿,凉可清热,临床用治湿疹及风毒流注最宜。

山芝麻的作用

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降压

山芝麻用于高血压病人有降压作用

治痔疮

用于痔疮患者有一定功效。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病

以干根1两作煎剂或流浸膏冲服,一般每日1剂,个别病例日服2剂或半剂,2次分服。

治疗18例,其中属于I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服药最短者7天,最长者70天,平均34.3天。

治疗结果,按北京阜外医院规定估计标准,显效5例,有效4例,轻效2例,无效7例。

其中Ⅲ期者显效4例,有效2例,轻效1例。

症状的改善,似以心悸、失眠、面红、夜间多尿、头晕等较为显著。

8例在治疗前后作了血清胆甾醇检查,其中6例阼低,2例不变,服药期间心、肾、血液等未见严重毒性表观,仅少数出现腹泻、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多汗、眼皮震颤、四肢麻感等副作用,但无影响治疗的情况。

治疗痔疮

取山芝麻根8斤,芭蕉叶(烧灰存性)1斤,石灰乳(即浓石灰液)1斤,制成澄清透明注射液供局部注射。

注射方法:肛门常规消毒,普鲁卡因局麻,用止血弯钳固定痔根部,然后从痔顶缓慢注入药液0.3~0.6毫升,俟痔核变灰黑色后约15分钟,去钳,用新洁尔灭冲洗,塞入凡士林纱布,覆盖固定。

治疗215例,1例无效,其余均于治疗后3~5天痔核枯落,10天左右愈合。

凡有严重的肾脏病、循环系统疾病、活动期肺结核及孕妇,均忌用。

对肛门部有急性感染者以及痔核正在发炎出血者,须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注射。

每次注射最多不超过两个痔核,第2次需间隔半月左右。

此外,注射时还需注意保护痔核周围腱膜,以防药液损害。

经常保持大便通畅,每日用高锰酸钾液行局部坐浴3~4次,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射后未见全身反应,少数病例有局部胀辣感,均能忍受。

山芝麻的治病附方

治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

治痢疾:鲜山芝麻一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风湿痛:山芝麻根二两,黄酒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风毒流注:鲜山芝麻一至二两。洗净切碎,鸭蛋一枚,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痈疽肿毒:鲜山芝麻叶。捣敷。(《福建民间草药》)

治痄腮:山芝麻叶二至三两。捣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治睾丸炎:鲜山芝麻七至八钱。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肺痨咳嗽:鲜山芝麻根三至五钱。洗净切片,和冰糖适量加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骨结核病:山芝麻根一两,和小雄鸡一只(去肠内杂物),酌加清水炖熟,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淋巴结核:山芝麻根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毒蛇胶伤:山芝麻根二至三两。用酒煎饮;另搽擦患处。(《岭南草药志》)

治漏管:山芝麻根二两,羊肉半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志》)

治肠炎腹泻: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湿疹:山芝麻干根研粉,米酒调涂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乳痈:山芝麻鲜稂一两。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治蛇头疔:山芝麻鲜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山芝麻的宜忌配伍

(一)和合宜忌

虚寒症忌服。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山芝麻。山芝麻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二)配伍应用

配菊花

山芝麻味辛微苦。性凉,辛散苦降、泻火解毒,且能清热解表。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善清上焦风热,且能平肝息风,解毒消肿。二药伍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及痈疽肿痛等。

配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轻宣疏散,清热解毒之效,且能清肠止痢;山芝麻味苦性凉,苦寒降泻,清热解毒。二药相伍,功效益彰,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主治痢疾,痈肿疮毒疗效最佳。

配秦艽

秦艽味辛能散,味苦能泄,长于祛风除湿,和血舒筋,且有退骨蒸劳热之效,善疗周身酸痛烦热。风湿热痹;山芝麻辛苦微凉,辛散祛风,苦寒降泄,除湿长于清热解毒。二药伍用,相使相助,加强疏散湿热通湿滞,散热结,舒筋络,利关节之功。临床用于腰腿筋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风湿痹痛等。

配桂枝

山芝麻苦辛,苦能降泄,辛能散能通,善泄经络之湿淫,因其性寒,偏热者用之为宜,桂枝辛甘发散,性温通经,除痹止痛,又能温阳化气.利水除湿。山芝麻得桂枝之作,变寒为热,二药配伍,相使相助,加强祛风除湿,除痹止痛的作用,旦可邋阳化气,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的痹证,对于下肢疼痛重着兼有肿胀之湿胜着痹者,最为适宜。

配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效,作用偏于全身,山芝麻辛散苦降,泻火解毒。二药相伍,相得益彰,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增强,用治痄腮,痈肿疗效甚佳。

中草药:山芝麻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我们在生活当中并不常见,紫苏属于野芝麻亚科,中医记载,紫苏叶当中含有的一种物质能够又行气安胎的功效,所以孕妇食用紫苏叶效果会特别好,另外,紫苏叶也经常用于烹饪之中,紫苏叶吃起来带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那么紫苏叶究竟有哪些功效作用呢,下面随吃我一起来了解关于吃紫苏叶的功效作用,看看为什么说食欲不振吃它就对了。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 1、安胎

紫苏叶中含有的一种物质能够又行气安胎的功效,孕妇在孕期适量食用紫苏叶能够有效改善胎儿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

2、提高食欲

紫苏叶中含有一种芳香物质,和其他食材一起炒食能够勾起人的食欲,厌食症者可以适量食用紫苏叶来增加对食物的摄入。

3、治疗风寒

中医表明,紫苏叶有散表寒、促进人体发汗力的作用,对于治疗发热乏力、无汗难受、风寒咳嗽、恶心呕吐等风寒表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配合生姜食用之后效果会更好。

4、行气宽中

紫苏叶的药用价值非常不错,有行气宽中的功效,对于治疗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5、解毒

紫苏叶性味比较温和,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尤其是对于鱼蟹毒,有些人可能会不小心食用不干净的鱼蟹,导致中毒,这时可以食用煎好的紫苏叶水,可以有效缓解中毒症状。

大家帮忙看看,这是什么植物?

山芝麻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株。

【植物形态】山芝麻

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密被灰黄绿色短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脉3出,全缘,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5~7毫米。花序腋生,密生小花;花苞1片,线状尖针形;花柄短;萼简状,长6~7毫米,5裂,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淡紫色,线形,长约1厘米;雄蕊10,连合成雄蕊柱,雄蕊柱与雄蕊柄合生,顶端5裂,花药群集在裂齿间,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毫米,先端短尖,密被星状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采集】6月前采其全株,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

【性味】辛微苦,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功用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②《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

④《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

⑤《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选方】①治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山芝麻一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风湿痛:山芝麻根二两,黄酒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风毒流注:鲜山芝麻一至二两。洗净切碎,鸭蛋一枚,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痈疽肿毒:鲜山芝麻叶。捣敷。(《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痄腮:山芝麻叶二至三两。捣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⑦治睾丸炎:鲜山芝麻七至八钱。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肺痨咳嗽:鲜山芝麻根三至五钱。洗净切片,和冰糖适量加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骨结核病:山芝麻根一两,和小雄鸡一只(去肠内杂物),酌加清水炖熟,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淋巴结核:山芝麻根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毒蛇胶伤:山芝麻根二至三两。用酒煎饮;另搽擦患处。(《岭南草药志》)

⑿治漏管:山芝麻根二两,羊肉半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志》)

⒀治肠炎腹泻: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⒁治湿疹:山芝麻干根研粉,米酒调涂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⒂治乳痈:山芝麻鲜稂一两。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⒃治蛇头疔:山芝麻鲜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干根1两作煎剂或流浸膏冲服,一般每日1剂,个别病例日服2剂或半剂,2次分服。治疗18例,其中属于I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服药最短者7天,最长者70天,平均34.3天。治疗结果,按北京阜外医院规定估计标准,显效5例,有效4例,轻效2例,无效7例。其中Ⅲ期者显效4例,有效2例,轻效1例。症状的改善,似以心悸、失眠、面红、夜间多尿、头晕等较为显著。8例在治疗前后作了血清胆甾醇检查,其中6例阼低,2例不变,服药期间心、肾、血液等未见严重毒性表观,仅少数出现腹泻、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多汗、眼皮震颤、四肢麻感等副作用,但无影响治疗的情况。

②治疗痔疮

取山芝麻根8斤,芭蕉叶(烧灰存性)1斤,石灰乳(即浓石灰液)1斤,制成澄清透明注射液供局部注射。注射方法: *** 常规消毒,普鲁卡因局麻,用止血弯钳固定痔根部,然后从痔顶缓慢注入药液0.3~0.6毫升,俟痔核变灰黑色后约15分钟,去钳,用新洁尔灭冲洗,塞入凡士林纱布,覆盖固定。治疗215例,1例无效,其余均于治疗后3~5天痔核枯落,10天左右愈合。凡有严重的肾脏病、循环系统疾病、活动期肺结核及孕妇,均忌用。对 *** 部有急性感染者以及痔核正在发炎出血者,须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注射。每次注射最多不超过两个痔核,第2次需间隔半月左右。此外,注射时还需注意保护痔核周围腱膜,以防药液损害。经常保持大便通畅,每日用高锰酸钾液行局部坐浴3~4次,忌吃辛辣 *** 性食物。注射后未见全身反应,少数病例有局部胀辣感,均能忍受。

提醒您:山芝麻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山芝麻简介

粉蝶鼠尾草又名洋苏叶,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成株高80厘米,盆栽30-50厘米,开蓝紫色至粉紫色花,有香味,叶有浓郁的香味。花可用来泡茶,散发清香味可清净体内油脂,帮助循环,能发挥养颜美容之功效。

中文学名:粉蝶鼠尾草 中文别名:洋苏叶

英文名:Saiviaofficina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目:唇形目(Lamiales)

科:唇形科(Labiatae) 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鼠尾草族(Salvieae) 属:鼠尾草属(Salvia Linn)

种:粉蝶鼠尾草 分布:产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粉蝶鼠尾草 - 简介

科属:唇形科鼠尾草属

习性用途: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天蓝色,开花植株高达1米5,花期春季;喜光,适应性强;适合做花境背景材料。

粉蝶鼠尾草

粉蝶鼠尾草图册

粉蝶鼠尾草(Saiviaofficinalis)又名洋苏叶,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成株高80厘米,盆栽30-50厘米,开蓝紫色至粉紫色花,有香味,叶有浓郁的香味。花可用来泡茶,散发清香味可清净体内油脂,帮助循环,能发挥养颜美容之功效。

粉蝶鼠尾草根系发达,地上部分丛生,茎近于木质,较矮,叶对生,灰银色,椭圆形有锯齿,叶柄较长,上密布白色绒毛,触感犹如天鹅绒,基部叶片近叶柄较窄,茎上叶片长,较尖。花6-10朵成串轮生于茎顶花序上十分美丽。种子近园形,千粒重4克,发芽力3年以上。

粉蝶鼠尾草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不择土壤,耐干旱,但不耐涝,特别喜石灰质丰富、或沙性、排水良好的土壤,极寒冷地区作一年生栽培。

粉蝶鼠尾草早欧洲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效用多多;巴格达鼠尾草、紫叶鼠尾草、黄金鼠尾草、深蓝鼠尾草等,既是优良的观赏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拉丁学名:Salviafarinacea

英文别名:sage

科属:唇形科

分类:多年生草本株型直立

植株高度:约30~50公分

成熟时间:80-90天

花期:夏

粉蝶鼠尾草

利用部位:花、叶

发芽适温:20-25℃.

生育温度:15-30℃.

发芽所需日数:10-15天好光性种子

育苗期:宜摘心1次

特性:多年生草本,植株呈丛生状,叶对生长椭圆形,色灰绿,叶表有凹凸状织纹,香味刺鼻浓郁,夏季开旦紫色小花,生长强健,耐病虫害。

栽培: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有利生长。种子直播,每穴3-5粒,株高5-10CM时须疏苗。间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离,生长的较旺盛。

粉蝶鼠尾草

用途:干燥后的气味浓厚,一般常被用于煮汤类或味道浓烈的肉类食物时,加入少许可缓和味道,掺入沙拉中享用,更能发挥养颜美容的功效花可拿来泡茶,散发清香味道,可消静体内油脂,帮助循环,具防腐、抗菌、止泻的效果,含雌激素,孕妇应避免使用。

国内分布:产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海拔220—1100米。

国外分布: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600

粉蝶鼠尾草 -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基部略木质化,株高30-90厘米,全株组织内含挥发油,具强烈芳香和苦味,略有涩味。茎四方形,分枝较多,有毛。叶对生,长椭圆形,先端圆,长3-5厘米,有叶柄,全缘或具钝锯齿,绿色,质地厚,叶面有折皱。8月开花,唇形花10个左右轮生,开于茎顶或叶腋,花紫色或青色,有时白色,花冠唇形。

喜温暖和比较干燥的气候,抗寒,可忍耐-15℃的低温。有较强的耐旱性。喜稍有遮阴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喜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石灰质土壤。

粉蝶鼠尾草 - 种子保存

收集种子首先要选好母株,作为选种的母株应该观赏性好、枝叶茂盛、树冠开展、没有病虫害,正处壮年,只有这样和母株所结的种子才是好的。

采集种子一般要等种子完全成熟后才能及时采收,收集种子后,最好先放在通风良好的半阴处,使其完全干燥,切不可在强烈的直射太阳光下晒干。种子干燥后用筛子除掉杂物,用铁罐、玻璃罐或纸袋密封包藏,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注意事项

1、请将种子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2、因气候条件或栽培技术不当造成损失。

3、种子表面覆土厚度是种子直径的2-3倍。

4、本品种遗传基因复杂,不能再留种使用。

另:外界的湿度、温度是影响粉蝶鼠尾草种子寿命的重要因素。寿命长的种子都具有十分坚硬、致密的种皮,它不易透水、透气,所以,注意了控制以上几点,它们的寿命就特别长。一般情况下粉蝶鼠尾草种子寿命保存得当的话,一,两年是不成问题的。只要能把持好保存粉蝶花种子的外界环境因素,即:湿度温度环境,那么也不必要刻意去把种子放在冰箱里了。

贮藏方法

1.选择正确的包装方法。粉蝶鼠尾草种子采用聚乙烯铝箔复合薄膜袋,外套一般为纸质种子袋。也可装在金属罐、木盒或有色玻璃瓶中贮藏。罐装、铝箔袋在封口时还可抽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以减少容器中的氧气量。种子袋外应正确标明种子名称以及采收的年、月、日及使用年限。

2.低温防潮贮藏。经过清洗干燥至安全含水量并包装在铝箔袋或金属罐的粉蝶鼠尾草种子要放在干燥、密封、低温(2--5℃)的条件下保存。种子袋或罐要放在距离地面约50cm的架子或台上,切忌种子袋直接接触地面,以防止受潮。少量的种子可贮于干燥器内。干燥器可采用玻璃瓶、小口有盖的罐瓮、塑料桶等,底部盛放生石灰、硅胶、干燥的草木灰、木炭等作干燥剂,上放种子袋,然后加以密闭,放置于低温干燥处。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3.1 山芝麻的别名3.2 来源及产地3.3 性味3.4 功能主治3.5 使用注意3.6 化学成分3.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4.1 山芝麻的别名4.2 来源及产地4.3 性味4.4 功能主治4.5 使用注意4.6 化学成分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 5.1 拼音名5.2 山芝麻的别名5.3 来源5.4 原形态5.5 性味5.6 功能主治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5.8 注意5.9 备注5.10 摘录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 6.1 出处6.2 拼音名6.3 英文名6.4 山芝麻的别名6.5 来源6.6 原形态6.7 生境分布6.8 栽培6.9 性状6.10 化学成份6.11 鉴别6.12 性味6.13 归经6.14 功能主治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6.16 注意6.17 各家论述6.18 摘录 7 参考资料附:1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方剂2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中成药3 古籍中的山芝麻 1 拼音

shān zhī má

2 英文参考

Helicteres angustifo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rewtre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rrowleaf screwtre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1]。

3.1 山芝麻的别名

岗油麻、山油麻、假芝麻、假油麻、石秤砣[1]

3.2 来源及产地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的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1]。

3.3 性味

苦、微甘,寒,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消肿解毒[1]。

①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煎服:9~15g[1]。

②捣敷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1]。

3.5 使用注意

内服过量可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反应。孕妇忌服[1]。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其甲酯、白桦脂酸、齐墩果酸。根皮含曼宋酮等[1]。

3.7 药理作用

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六轴子之别名[1]。

4.1 山芝麻的别名

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八厘麻子[2]

4.2 来源及产地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Bl.) G.Don的果实。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2]。

4.3 性味

苦,温,有大毒[2]。

4.4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2]。

1.治风寒湿痹,骨节肿痛,跌打损伤。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散[2]。

2.治痈疽,疔毒。研末调敷[2]。

4.5 使用注意

内服过量易致中毒,本品内服宜慎,中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妇忌服[2][3]。

4.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八厘麻毒素[2]。

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混悬液、浸剂、酊剂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指数与阿片相似。但剂量加大,作用不见增加而毒性显著增加。梫木毒素有降压、减慢心率作用,本品对昆虫与人均有毒性。对人可致心律不整、呼吸困难及惊厥等。因此本品有较强毒性[2][3]。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5.1 拼音名

Shān Zhī Mɑ

5.2 山芝麻的别名

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5.3 来源

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5.4 原形态

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5.5 性味

苦、微甘,寒。有小毒。

5.6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5.8 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5.9 备注

(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5.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6.1 出处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6.2 拼音名

Shān Zhī Mɑ

6.3 英文名

Narrowleaf Screwtree Root, Root of Narrowleaf Screwtree

6.4 山芝麻的别名

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白头公、油麻甲、野麻甲、假麻甲、苦麻、山脂麻、被油麻、坡片公。

6.5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

采收和储藏: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6.6 原形态

山芝麻 小灌木,高达1m。小枝被发绿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被星状短柔毛;叶片狭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5cm,宽1.5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茸毛,间或混生刚毛,全缘。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至数朵;花梗通常有锥尖状的小苞片4枚;花萼管状,长约6mm,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不等大,淡红色或紫红色,比萼略长,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退化雄蕊5,线形,甚短;子房5室,被毛,较花柱略短,每室有胚珠约10个。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mm,宽78mm,先端急尖,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绒毛。种子小,褐色,有椭圆形小斑点。花期几全年。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丘陵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6.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的黄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育苗,种子混拌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kg。气温25℃以上时,播后1520d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翌年春季萌芽前,按行株距35cm×35cm开穴移栽。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草木灰或厩肥,并进行培土。

6.9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头部常带有结节状的茎枝残基;长1525cm(商品多已切成长约2cm的段块),直径0.51.5cm。表面发黄色至灰褐色,间有坚韧的侧根或侧根痕,栓皮粗糙,有纵斜裂纹,老根栓皮易片状剥落。质坚硬,断面皮部较厚,暗棕色或灰黄色,强纤维性,易与木部剥离并撕裂;木部黄白色,具微密放射状纹理。气徽香,味苦、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多列木栓细胞,含红棕色物;栓内层15列细胞。韧皮部纤维束与韧皮薄壁组织间隔排列,纤维壁厚,木化;分泌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木射线13列细胞,壁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常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根的粉末及白色。①韧皮纤维众多,单个或成束,壁较厚,直径1230μm。木纤维壁较薄,有斜纹孔,直径1125μm。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90μm。③管胞较窄长,有纹孔,直径1315μm。④木栓细胞棕色,表面观多角形。⑤草酸钙簇晶直径2031μm,并偶见小方晶。⑤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48μm,脐点呈线形,复粒由24粒组成。

6.10 化学成份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甲酯(methyl helicteril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山芝麻酸内酯(heliclactone),根皮含倍半萜醌类化合物曼家酮(mansonone)E、F、H、M。

6.11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煮沸,滤过。滤液加羟胶一三氯化铁试液,发生紫褐色沉淀(检查酯类);滤液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发生黄棕色沉淀。(检查羰基化合物)。

6.12 性味

苦;性凉;小毒

6.13 归经

胃经

6.1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痄腮;肠炎;痢疾;痈肿;瘰疮;毒蛇咬伤

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6.16 注意

《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6.17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2.《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3.《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4.《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5.《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6.18 摘录

以上就是关于野山芝麻治什么病?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