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园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及其表现

   2022-12-29 01:00:34 网络430
核心提示:园林植物的质地是园林植物给人的视觉感和触觉感,视觉感和触觉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质感差异,因需取材,因景取材,做到景物相适,人物适宜。园林植物的质地,可通过视觉观察,也可用触觉感赏。质感是指人对自

试述园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及其表现

园林植物的质地是园林植物给人的视觉感和触觉感,视觉感和触觉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质感差异,因需取材,因景取材,做到景物相适,人物适宜。

园林植物的质地,可通过视觉观察,也可用触觉感赏。质感是指人对自然质地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质地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即质地是否粗糙、叶缘形态、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和植物的观赏距离等因素。植物的质地景观虽无色彩、姿态引人注目。但其对于景观设计的协调。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有“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则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重写实、大量应用草坪、花卉和植物材料丰富多彩。造景中应用的园林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3大类。园林植物造景原则有根据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多样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平衡、均衡、韵律和节奏及统筹安排等原则。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绿量与景观质量不成比例、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没有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正确预见。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园林植物是指栽植或保留于庭园、公园、林间、路旁、水滨、岩际、地面、盆中,以增加景色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植物造景定义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这是较为传统的从视觉角度出发的定义,内容较为单一。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

植物造景有什么特点?

我国目前正积极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来了现代文明,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给人以健康和美的享受,人们渴望与自然共融。现代社会的人们即向往自然又离不开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矛盾。为了改善并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以植物造景为主,融生态、保健、科学、文化和艺术为一体的生态园林成了现代园林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也成为评价园林优劣的重要指标。 花卉是园林植物中最主要的部分,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取其字面含义;广义的花卉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是观赏植物的同义词。本文所讲的花卉主要指草本类和花灌木。花卉种类繁多,形态习性各异,在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花丛、花带、花台、花坛、花境、花卉立体应用和专类园等,现分别作一介绍。

一、花丛

花丛是用几株或几十株花卉组合成丛的自然式应用,以显示华丽色彩为主,极富自然之趣,管理比较粗放。花丛适宜布置在建筑物旁、路旁、林下、草地、岩缝和水边,特别适宜于自然式园林中应用。花丛多选用多年生,耐粗放管理的宿根或球根花卉,如蜀葵、芍药、鸢尾、萱草、菊花、百合、玉簪等。由于花丛体量较小,选材时应少而精,以一种或两种花卉为主体。同时,还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选材和配量。花丛要求自然式布置,栽种时各株间距不要相等,也不要成行成列地种植,避免形成直线。同时各种花卉要高低错落、疏密间致,富有层次变化,并注意游人前进的方向,各花丛应有变化,避免千篇一律。

二、花带

花带是花卉呈带状的种植方式,其宽度一般为1米左右,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花带可设置在道路中央或两侧、水景岸边、建筑物的墙基或草地中,形成色彩绚丽、装饰性较强的连续景观。花带按栽种方式可分为规则式花带和自然花带;按植物材料可分为专类花带和混合花带。专类花带是由一种或一类观赏花木的不同品种组成的花带;如水仙花带、郁金香花带、鸢尾花带、百合花带、杜鹃花带等;混合花带是由几种或几类花卉组成的连续景观,该类花带设计时必须根据各种花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材,合理配置,以某种花卉为主调,其他花卉种类配合,并要求所选的花卉开花繁茂、花期一致。

1.园林植物能表现时空变化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这个空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四季景象,由此产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间特定景观。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个体也相应变化,由稀疏的枝叶到茂密的树冠,对园林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的某一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植物与山水建筑的配合,也因植物的季相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这比一个亭子竖在那里,永远是一种样子要好看得多。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

植物材料是造园要素之一。这是由园林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园林中栽植的孤立木,往往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目。

图1孤立木(黄山松)

如银杏、银桦、白杨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曲虬苍劲。这些树往往作为孤立木栽植,构成园林主景。

几棵树按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形成树丛,这种形式既能表现岷树木的群体美,又表现树木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能形成较大的观赏面。更多的树木组合如群植,则可以构成群体效果。

图2树木群植示意图

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曲水荷香”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风景点。选一种有花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群植,即通常所说的单纯林,如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在园林中颇受欢迎。还可以利用树木秋季变色造“秋色林”,如枫香、乌桕、银杏、槭树、黄栌、重阳木等都可以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春天到梅花山看梅花,秋天到栖霞山看红叶,成为南京人外出观光的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在园林绿地中既可以成为构图主景,又能作为屏障,掩盖某些不美观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多种树种的配植必须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由一种或两种为主,突出主题。如在开阔的草坪上,几株树木高高耸立,构成观赏中心。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图案画面,就是通常所说的花坛。它是利用花卉植物的色彩来吸引众人。一般在城市广场中心,大门口和建筑前的广场上常以各式各样的花坛作为主景,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玄武湖公园道路中间的花坛,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立体花坛,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色彩绚丽,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对城市景观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试述园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及其表现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